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7例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永武 张家裕 +1 位作者 周永新 茅爱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 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 并发症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的研制及经导管植入动物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永新 邵杰 +3 位作者 孙林 李刚 梅运清 王永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2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 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2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所有瓣膜支架行体外冲水实验、释放实验、体外管道内释放及静态实验。小香猪7只,采用经导管逆行的方法行升主动脉内置入瓣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结果:研制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体外试验证明瓣膜关闭良好,反向均为中心水流,并明确该瓣膜支架能经导管顺利释放,释放后能迅速完全扩张,在管道内固定牢靠。采用12F~16F的输送导管,6只实验动物经髂总动脉植入,所有瓣膜支架均能顺利跨过主动脉弓达升主动脉,并顺利释放,除1例瓣膜支架释放后未完全扩张、移位外,其余均迅速完全扩张、固定良好。24h后处死动物解剖,见支架固定,支架内未见血栓。结论:该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启闭功能、自膨功能良好,压缩后的体积符合经导管植入的要求,可采用逆行的方法经髂总动脉植入于升主动脉内,释放后能迅速扩张,固定牢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支架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脏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桡动脉与大隐静脉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刘忠 陈绪军 +6 位作者 强中强 刘凯飏 李兵 张晶 郑哲 王巍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同时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时的切口并发症及远期通畅率,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桡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至2010-01在我院同时采用桡动脉、大隐静脉行C... 目的:比较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同时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时的切口并发症及远期通畅率,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桡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至2010-01在我院同时采用桡动脉、大隐静脉行CABG的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资料,比较桡动脉与大隐静脉取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桥血管远期通畅率。共332例60岁以上CABG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66.0±4.9)岁。桡动脉取材前均行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钙拮抗剂为主的抗痉挛策略。结果:住院期间死亡6例,死亡率1.8%。桡动脉取材术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及血肿发生率与大隐静脉取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切口麻木、肿胀及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大隐静脉取材(P均<0.05)。至2012-12止,共完成随访307例,随访率92.5%,其中177例患者术后(58.0±23.7)个月选择性冠脉造影或多排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复查显示桡动脉桥通畅率为84.2%(149/177),显著高于大隐静脉桥通畅率(71.2%,126/17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多普勒超声筛选及应用适宜的抗痉挛策略,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桡动脉桥,可获得优于大隐静脉桥的临床效果,有望在老年CABG患者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大隐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