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三醇皂苷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顾勤 姜嘟嘟 +3 位作者 肖俊杰 单圣道 詹青 赵江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436-438,共3页
慢性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因。早期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 慢性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因。早期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是维持神经元功能和再生修复及防止神经元退行性变的重要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三七三醇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何育生 陈玉辉 +1 位作者 王戈鹰 钱 燕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27-228,共2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1年4月住院治疗的 497例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97例脑卒中患者中,75例(15.09%)发生HAP。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意...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1年4月住院治疗的 497例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97例脑卒中患者中,75例(15.09%)发生HAP。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意识障碍程度越重产生HAP的可能性越大(P<0.001),智能减退、吞咽障碍、吸引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及脑出血破人脑室系统与HAP密切相关(P<0.05)。HAP的发生与性别、糖尿病、脑卒中类型及鼻饲情况无明确关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HAP的主要病原菌(21.20%),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13.63%、10.60%。53%的HAP是复数菌感染。结论:脑卒中后发生HAP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肠杆菌是HAP的主要病原菌,避免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是预防HAP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在神经系统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熙 靳令经 李思光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5期381-384,共4页
随着研究的深入,肌肉因子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NDC5)的分泌蛋白鸢尾素(Irisin)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逐渐被阐明。鸢尾素不仅在神经分化及神经内分泌等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肌肉因子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NDC5)的分泌蛋白鸢尾素(Irisin)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逐渐被阐明。鸢尾素不仅在神经分化及神经内分泌等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鸢尾素在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系统功能、阿尔茨海默病及脑卒中等方面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鸢尾素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琦 赵丹 +1 位作者 陈玉辉 许东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于脊髓损伤术后第11天开始为期14天的治疗。治... 目的:观察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于脊髓损伤术后第11天开始为期14天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损伤处脊髓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胶质纤维源性酸性蛋白(GFAP)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MBP的表达;采用LFB髓鞘染色(Luxol Fast Blue,LFB)观察损伤区髓鞘的病理变化。结果: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后大鼠BDNF、NT-3 m RNA及MBP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上调(P<0.05)。LFB髓鞘染色显示治疗组髓鞘结构较模型组排列紧密,空泡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磁刺激可以促进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结构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根磁刺激 髓鞘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管理规范与生物学标志物披露流程专家共识
5
作者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烟台区域分中心 +6 位作者 巴茂文 汪锡金 宋西成 李冰玉 孔敏 任超 马国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3-953,共11页
“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备受关注,具有向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转化的高风险。ATN诊断框架可以将临床诊断的主观认知下降精准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是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预防与治疗的重要窗口。基于目前主观认知下降的临床诊断与生物... “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备受关注,具有向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转化的高风险。ATN诊断框架可以将临床诊断的主观认知下降精准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是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预防与治疗的重要窗口。基于目前主观认知下降的临床诊断与生物学标志物诊断两种诊断范式,疾病规范管理以及诊断后精准沟通与支持十分重要,包括诊断管理规范、生物学标志物结果解读及建议、患者健康管理及可能针对特定潜在病因的治疗等。既往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存在异质性,很多临床医师对“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仍感陌生,缺乏系统认识;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可给患者提供一定的确定性,也可带来疾病预期风险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对临床医师进行指导。迄今国内尚缺乏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管理规范、生物学标志物披露与患者管理的指南或共识。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管理规范与生物学标志物披露流程专家共识》,以期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主观认知下降的认识及诊断与治疗水平,指导开展高质量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研究,为进一步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记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刘源 赵桂年 +4 位作者 黄晶 范佳红 唐燕平 李云霞 赵玫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1537名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和评估,收集一般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1537名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和评估,收集一般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等)、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海马MRI影像学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测试。根据MCI临床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MCI组和非MCI组,比较两组调查对象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C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537名调查对象中,MCI患者226例(14.70%),非MCI者1311例(85.30%)。226例MCI患者中,单认知域遗忘型138例,多认知域遗忘型33例,单认知域非遗忘型11例,多认知域非遗忘型7例。MCI组中男性、糖尿病、高脂血症、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患者占比高于非MCI组(均P<0.05),海马萎缩程度高于非MCI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和海马萎缩程度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14例MCI患者随访至2023年2月,其中20例(9.35%)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4例(1.87%)诊断为路易体痴呆。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4.70%,有痴呆家族史、有脑血管病史和海马萎缩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管强 韩红杰 +1 位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量表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量表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imed up and going test,TUGT)及Fugl-Meyer测评量表分别进行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以所有患者ABC量表评分的中位数70分为标准,将有跌倒史的28例患者分为ABC高分组(≥70分)8例、ABC低分组(<70分)20例。应用多因素分析法评估年龄、性别、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因素对ABC量表评分的影响。结果所有因素中,年龄、跌倒史、平衡功能与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BC低分组比较,ABC高分组BBS评分明显升高,TUG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和年龄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意外跌倒 下肢 运动障碍 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管强 赵丽娟 +1 位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FOF)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115例,有跌倒史患者46例,无跌倒史患者69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FOF)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115例,有跌倒史患者46例,无跌倒史患者69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评分评估患者FOF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统一PD评定量表姿势与步态部分(posture and gait subscores of the UPDRS,UPDRS-PG)评估患者姿势与步态损伤。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FOF的影响因素。结果有跌倒史与无跌倒史患者AB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24.2)分vs(71.7±18.4)分,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2次跌倒史、UPDRS-PG和BBS评分是FOF的影响因素(P<0.05,P<0.01),UPDRS-Ⅲ评分不是FOF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次跌倒史、平衡功能障碍、姿势步态损伤是影响PD患者FOF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步态障碍 神经性 意外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何育生 李云霞 +1 位作者 王戈鹰 聂志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通过随访研究,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和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8例45-75岁之间的经头颅MRI证实的SCI患者,对SCI的部位及LA的程度进行登记。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通过随访研究,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和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8例45-75岁之间的经头颅MRI证实的SCI患者,对SCI的部位及LA的程度进行登记。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o assossment,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析不同部位的SCI及不同程度的LA分别对MoCA分值的影响。12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血管事件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138例SCI中121例有LA改变。MoCA平均分值(27.73±1.79),MoCA<26为16例(11.59%)。所有患者MoCA总分值之和为3827分,比总分减少313分,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减分103分,注意力减分90分,延迟回忆减分64分,抽象减分25分,语言减分15分,命名减分11分,定向障碍减分5分。单因素分析发现SCI分布范围越广,特别同时累及丘脑者,MoCA分值越低;LA程度越重,MoCA均值也越低,且年龄增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与MoCA降低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但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只有糖尿病及累及丘脑的多发性SCI与MoCA分值降低有明确关系(P<0.05)。12个月后随访,MoCA的减分率为2.99%,症状性脑卒中的转化率为9.65%。结论 SCI和LA不仅仅是单纯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可能也是认知功能损害和卒中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中糖尿病或累及丘脑的多发性SCI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fMRI评价阿尔茨海默患者大脑功能网络效率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封亮 聂志余 +2 位作者 王湘彬 席芊 赵小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 采用图论方法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对大脑功能网络效率的影响.方法 对33例AD患者(AD组)和20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评估认知水平;采集静息态BOLD-fMRI的数据,应用解剖学自动... 目的 采用图论方法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对大脑功能网络效率的影响.方法 对33例AD患者(AD组)和20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评估认知水平;采集静息态BOLD-fMRI的数据,应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把大脑分为90个区域,提取每个区域内所有体素的BOLD信号平均值,计算每两个区域间的相关系数,构建功能网络.利用图论方法检验两组人群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属性,计算网络的效率,评价AD组脑网络效率的特征性变化.结果 AD组MMSE和DRS平均分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连接矩阵的稀疏度(Sparsity)为阈值,在0.1~0.4范围内,两组受试者的全局效率低于相应的随机网络,高于规则网络;局部效率高于随机网络,低于规则网络,都具有小世界属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全局效率显著降低,局部效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AD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全局效率显著降低,局部效率显著增高,提示A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力和效率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小世界网络 全局效率 局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宁 滕飞 +5 位作者 陈玉辉 聂志余 胡斌 陈晓宇 王戈鹰 靳令经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4月1日-7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时评估其痉挛情况。痉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 目的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4月1日-7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时评估其痉挛情况。痉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所有患者的痉挛评定均由同一人进行。结果纳入患者185例,完成随访114例,32例发生痉挛,上下肢均发生痉挛的有22例。最易受累的是肘关节(26例),其次为踝关节(22例)、指关节(20例)、腕关节(19例)、膝关节(18例)、肩关节(15例)和髋关节(7例)。统计分析发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痉挛组(4.64,0-23分)显著高于无痉挛组(2.41,0-7分,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3,2-6分)痉挛组明显高于无痉挛组(1,0-2分,P〈0.001);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痉挛组(71.2分,5-100分)明显低于无痉挛组(91.7分,45-100分,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及出院时BI评分与痉挛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在上下肢同时发生最常见,上肢较下肢更易发生痉挛,其中肘关节最易受累,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与出院时BI评分有助于预测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痉挛 分布情况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早期诊断临床价值的预探索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远洪 牛智领 +4 位作者 梁金花 马娜 张盼盼 刘乐喜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方法纳入39例经磁共振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方法纳入39例经磁共振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72 h内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SW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梗死后HT的检出率及敏感性。参考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分型标准对脑梗死后HT患者的HT进行分级,比较HT分级在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差异,分析脑梗死后HT分级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WI、CT两种方法诊断脑梗死HT的阳性率分别为61.54%和12.82%(P<0.001);SWI检出发生脑梗死后HT者24例,其中1级占12.82%;2级占25.64%;3级占15.48%;4级占7.69%;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SWI序列的HT分级与临床NIHSS评分的增长呈正相关(R=0.94,P<0.01)。结论 SWI技术可以早期、敏感评价大面积脑梗死后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大面积脑梗死 出血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管理实践中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锡金 管强 +3 位作者 吴兴军 王大祝 罗懿 刘振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9-1371,共3页
目的探索慢性病管理实践中融入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在慢性病管理实践中纳入早期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康复训练添加组(n=20),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Ⅲ对慢性病管理实施... 目的探索慢性病管理实践中融入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在慢性病管理实践中纳入早期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康复训练添加组(n=20),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Ⅲ对慢性病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患者的临床运动症状进行评分,计算慢性病管理实施前3个月和实施后3个月的经济费用。结果与实施慢性病管理前比较,实施后两组PD患者的临床运动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且生活费、误工费和总费用也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训练添加组临床运动症状改善更加显著(P<0.05),且生活费、误工费和总费用降低也更加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临床运动症状并减轻其经济负担,应融入早期PD患者的慢性病管理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慢性病管理 康复训练 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网络连接性与脑白质疏松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育生 江虹 +2 位作者 李云霞 腾飞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胼胝体网络连接性改变,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研究。纳入30例法泽卡斯量表(Fazekas scale)评分为2-...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胼胝体网络连接性改变,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研究。纳入30例法泽卡斯量表(Fazekas scale)评分为2-3级的LA患者及20例头部磁共振成像正常的对照组。依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将LA组再分为认知正常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2个亚组。所有被研究对象均进行脑血管危险因素登记、血液生化检查、认知功能评估筛查及3.0T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及DTI检查。认知评估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量表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使用PANDA软件处理DTI数据,提取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数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DTI数据变化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LA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脑血管病常规危险因素及血生化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A组的MMSE及Mo CA分值低于对照组,值分别为0.002和0.008。LA组胝体膝部P(P=0.000)、体部(P=0.000)、压部(P=0.026)3个部位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而MD值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3、0.006及0.007。LA组MMSE及Mo CA分值降低与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的FA下降均成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从膝部(r=0.78)到压部(r=0.41)呈现逐渐递减趋势。结论 LA存在胼胝体网络连接性改变,胼胝体FA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弥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网络连接性 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卒中90d预后及与药物依从性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清华 张庆军 +2 位作者 李云霞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90 d预后及与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卒中患者,发病90 d时随访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卒中复发情况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定...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90 d预后及与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卒中患者,发病90 d时随访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卒中复发情况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定义m 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 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分别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90 d内卒中复发、用药依从性对轻型卒中90 d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病90 d时成功随访轻型卒中患者292例,预后良好率为81.6%,90 d内卒中复发占10.4%。轻型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占8.2%,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预后不良率为58.3%,显著高于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的14.9%(P<0.001)。复发组预后不良的比例为86.7%,显著高于无复发组的6.7%(P<0.001)。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卒中复发促进不良预后发生。轻型卒中患者90 d内抗血栓和降血脂药物依从性良好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3.5%和78.1%,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轻型卒中90 d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轻型卒中90 d不良预后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卒中复发相关;而与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预后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药物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出血类型与侧枝循环模式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戈鹰 张桂运 +4 位作者 潘友贵 韩洪杰 何育生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出血类型与侧枝循环模式的关系。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6月至2013年4月经DSA检查确诊的35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头颅CT检查将颅内出血分为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出血类型与侧枝循环模式的关系。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6月至2013年4月经DSA检查确诊的35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头颅CT检查将颅内出血分为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种类型,其涉及的侧枝循环模式分为:第Ⅰ型前组:扩张的眼动脉分支筛前、后动脉及镰前动脉穿过颅底供应额叶皮质;第Ⅰ型后组:大脑后动脉皮层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第Ⅱ型:由扩张和延长的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 A)和/或开放的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m A)→大脑后动脉→胼周后动脉和脉络膜后动脉→大脑前、中动脉深穿支;第Ⅲ型前组:脑膜中动脉和颞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代偿;第Ⅲ型后组:枕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代偿。分别使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和交叉列联表比较三种出血类型组间和组内侧枝循环模式构成比的差异。结果该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模式的侧枝循环占90.7%,不同出血部位组间侧枝循环代偿模式构成比有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8.70,P=0.011),即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各亚组侧枝循环的优势模式分别为第Ⅲ型前组、第Ⅱ型和第I型前组。结论第Ⅲ型前组、第Ⅱ型和第I型前组侧支循环模式分别可能是导致成人出血型烟雾病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出血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侧支循环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RAL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庆军 王清华 +3 位作者 郭艳 李云霞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31-437,共7页
目的探讨洛桑卒中量表(Acute Stroke Registry and Analysis of Lausanne,ASTRAL)评分预测不同性别、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并与PLAN(Preadmission Comorbiditi... 目的探讨洛桑卒中量表(Acute Stroke Registry and Analysis of Lausanne,ASTRAL)评分预测不同性别、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并与PLAN(Preadmission Comorbidities,Level of Consciousness,Age,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THRIVE)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3个月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性别、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然后记录并分别使用ASTRAL评分、PLAN评分与THRIVE评分预测患者3个月预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进行Z检验来比较它们的预测价值。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513例AIS患者,男性309例、女性204例;梗死部位:前循环305例,后循环153例,混合型55例;病情轻重程度:轻型卒中260例,非轻型卒中253例;2ASTRAL预测所有入组AIS患者的AUC为0.845,预测男性组AUC为0.804,女性组AUC为0.878,两者比较Z值为1.86(P>0.05);预测前循环组AUC为0.843、后循环组AUC分别为0.857、混合组AUC为0.814,三者比较Z值均<1.98(P>0.05);预测轻型卒中AUC为0.714、非轻型卒中AUC为0.855,两者比较Z值为4.03,其值>1.98(P值为0.000)。ASTRAL评分、PLAN评分、THRIVE评分预测所有入组AIS患者的AUC分别为0.845、0.783和0.740,三者比较Z值均>1.98(P值分别为0.000、0.010和0.000)。结论 ASTRAL评分可对AIS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预测,更适合非轻型AIS患者,预测价值高于PLAN评分、THRIVE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后 ASTRAL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收缩压水平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聂志余 陈玉辉 +6 位作者 李艳成 封亮 潘有贵 管强 郭艳 舒豪 靳令经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0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对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br〉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1年l月至2014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48 h内SBP在140...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对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br〉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1年l月至2014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48 h内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64例,分为升压治疗组29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升压治疗组除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外加用多巴胺升压治疗,使SBP较入院时血压上升约20 mmHg,维持3天。于入院时和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价,NIHSS减少46%以上视为升压治疗显效;mRS≤2分为预后良好。〈br〉 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入院2周时升压治疗组显效率为27.6%,与常规治疗组的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30)。发病6个月升压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65.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8.6%,但差异无显著性(P=0.174)。 结论升压治疗对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急性期 升压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代谢产物演变的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振燕 靳令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采用化学位移成像(CSI)研究脑梗死区代谢产物的演变,分析梗死不同区域间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完成57例次非腔隙性脑梗死CSI检查,在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梗死核心、内缘、外缘及正常)比较各代谢产物相对浓度。结果:(1... 目的:采用化学位移成像(CSI)研究脑梗死区代谢产物的演变,分析梗死不同区域间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完成57例次非腔隙性脑梗死CSI检查,在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梗死核心、内缘、外缘及正常)比较各代谢产物相对浓度。结果:(1)梗死区NAA持续下降;Lac上升迅速,急性期以后开始下降;Cr、Cho在亚急性期才较明显下降,慢性期Cho略回升,以边缘较明显。(2)NAA下降与DWI所示病变范围一致;Lac上升于急性期可超出该范围,亚急性期这一现象消失。结论:CSI反映出脑梗死灶不同区域之间物质浓度的差异;急性期Lac升高范围超过NAA下降区域,可能预示着缺血半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MRI 波谱分析 化学位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远洪 梁金花 +1 位作者 闫斌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和Barthel指数变化评价...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和Barthel指数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5±4vs17±4;6±4vs10±3,P均<0.05),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上升(60±14vs52±14;78±10vs71±10,P均<0.05)。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脑分水岭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