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时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等屈光策略专家共识(2025)
1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眼科分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屈光不正防治学组 +3 位作者 毕燕龙 袁进 杨卫华 柳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在现代眼科手术领域,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治疗复杂眼病的一大突破,这一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同时罹患白内障及其他眼前段或眼后段疾病的患者,其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求术者具有精湛的... 在现代眼科手术领域,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治疗复杂眼病的一大突破,这一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同时罹患白内障及其他眼前段或眼后段疾病的患者,其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求术者具有精湛的前后节联合手术技术经验之外,还要求术前即对眼球整体术后屈光力进行准确地计算或预测,这依赖于术前采用多种检查设备对患眼的生物学参数进行精准测量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本共识就不同病理状态下对眼球进行生物学测量,合理预估术后组织康复及屈光变化进程,优选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位置及手术时机等提供了综合性建议。本共识旨在优化患眼术后的屈光状态,从而提高术后视觉质量,追求患者最佳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节联合手术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 眼球生物学参数 屈光状态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干眼超声雾化治疗专家共识(2025)
2
作者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 +6 位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干眼康复专业组 毕燕龙 李春霞 晋秀明 孙兴怀 上官燕玉 张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9-495,共7页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影响公众眼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与探索,超声雾化在干眼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更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目前,尚缺少针对干眼超声雾化治...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影响公众眼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与探索,超声雾化在干眼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更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目前,尚缺少针对干眼超声雾化治疗的标准指南。为提高各级医院眼科医师对超声雾化治疗的认识,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化操作,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干眼康复专业组的众多眼科专家参照最新发布的《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并紧密结合中国干眼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围绕中西医结合干眼超声雾化治疗达成共识。本专家共识的形成将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切实提升干眼患者的视觉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超声雾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复数和U-Net的四元数值神经网络在眼底血管分割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冰 张洁 +3 位作者 上官燕玉 姜晴 牛耘丽 毕燕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0-1099,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U-Net的四元数值神经网络(QU-Net)的眼底血管分割模型,并验证其对眼底影像视网膜血管提取和分割的精确度和效率。方法采用超复数概念,使用彩色图片的3个通道,用四元矩阵表示彩色图片的所有信息数据;该四元矩阵用作四元卷积... 目的建立基于U-Net的四元数值神经网络(QU-Net)的眼底血管分割模型,并验证其对眼底影像视网膜血管提取和分割的精确度和效率。方法采用超复数概念,使用彩色图片的3个通道,用四元矩阵表示彩色图片的所有信息数据;该四元矩阵用作四元卷积和四元数完全连接层的输入,基于U-Net架构进行计算,形成QU-Net模型。将QU-Net模型先在DRIVE、STARE和CHASE_DB1数据集上进行初始测试,与传统实数空间的U-Net、M-Net和SU-Net模型从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精确度、F1值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等方面进行性能比较。进一步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QU-Net模型与国际上已知的先进模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综合评估该模型在眼底影像血管分割提取方面的效率和准确性。结果QU-Net模型在DRIVE数据集上血管分割的准确率为0.9566,敏感度为0.7008,特异度为0.9879,精确度为0.5954;在STARE数据集上,其准确率为0.9755,敏感度为0.8907,特异度为0.9842,精确度为0.6625;在CHASE_DB1数据集上,其准确率为0.9794,敏感度为0.7470,特异度为0.9906,精确度为0.5969。QU-Net模型的特异度优于U-Net、M-Net、SU-Net模型,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精确度不弱于3个经典模型。对QU-Net模型进行优化后,在维持其原本准确率和特异度的基础上,优化模型在3个数据集上的敏感度、精确度和F1值均得到有效提高。将其与国际上其他已发表模型测试的各指标结果在3个数据集分别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优化的QU-Net模型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精确度、F1值均表现良好,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血管分割能力不弱于国际先进模型,在所有对比的模型中,优化的QU-Net模型的F1值和MCC表现最优。结论本研究提出的QU-Net模型把数据维度空间从传统的实数空间提升至复数空间,大大减少了数据信息的损失;优化的QU-Net模型具有良好的眼底影像血管分割提取效率和准确性,并在检测细血管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底 视网膜血管 超复数 血管分割 四元数值神经网络 U-Net网络结构 Adam优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rus HD-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曲申 徐蔚 +2 位作者 孙小婷 毕燕龙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同一位操作者应用Cirrus HD-OCT对27名(33眼)正常人黄斑区进行重复测量。检测区域为中心凹、黄斑内环、黄斑外环3个位置共9个象限的黄斑区视网... 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同一位操作者应用Cirrus HD-OCT对27名(33眼)正常人黄斑区进行重复测量。检测区域为中心凹、黄斑内环、黄斑外环3个位置共9个象限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来评估Cirrus HD-OCT测量黄斑区的可重复性。结果整个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ICC和CV范围分别为0.856~0.962和3.0%~6.5%。其中黄斑中心凹ICC值最高为0.962,内环四个象限中上侧ICC值最高为0.926,下侧ICC值最低为0.853,ICC值分别为内环上侧>内环鼻侧>内环颞侧>内环下侧;外环四个象限中颞侧ICC值最高为0.916,鼻侧ICC值最低为0.856,ICC值分别为外环颞侧>外环上侧>外环下侧>外环鼻侧。CV值中,黄斑中心凹的CV值最高为6.5%,内环下侧的CV值最低为3.0%。结论 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的可重复性较高,在诊断黄斑病变早期进展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组内相关系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前膜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震 荣翱 莫利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治疗黄斑前膜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2眼应用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资料。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 目的探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治疗黄斑前膜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2眼应用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资料。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前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2~9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视力提高0.15~0.2者6眼,提高0.1者12眼,提高0.05~0.1者4眼。末次随访时OCT显示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25G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志坚 董健鸿 +2 位作者 王惠英 荣翱 黄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理基础是血-视网膜屏障受损,是多种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理基础是血-视网膜屏障受损,是多种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模成功后,按病程分为糖尿病2、4、6、8个月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根据与实验组年龄匹配原则平均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在造模后2、4、6、8个月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组大鼠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125碘(^125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ET质量浓度,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并进行比较。于造模后8个月摘除大鼠眼球行常规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实验各时间点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大鼠造模后4个月开始出现视网膜组织水肿,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造模后6个月可见视网膜出血,造模后8个月可见视网膜血管破裂。实验组大鼠在造模后2、4、6、8个月血清中VEGF和ET质量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2个月组血清中NO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升高(Z=-2.193,P〈0.05),糖尿病4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NO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11,P〉0.05),而糖尿病6个月组及糖尿病8个月组血清NO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低(Z=-2.449、-2.236,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实验组血清中VEGF、ET质量浓度逐渐升高,NO浓度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大鼠血清中VEGF与ET质量浓度间呈正相关(r=0.821,P〈0.01),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与NO浓度间呈负相关(r=-0.814,P〈0.01);糖尿病大鼠血清中ET质量浓度与NO浓度间呈负相关(r=-0.803,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清中VEGF、ET和NO水平与视网膜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考虑血清中VEGF、ET与NO水平可以间接反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联合术式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荣翱 徐蔚 +1 位作者 李雯 牛耘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5,320,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或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不同术式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79例,10 5眼,分2组,术式1组5 6眼,为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标准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及...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或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不同术式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79例,10 5眼,分2组,术式1组5 6眼,为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标准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及眼内光凝、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 9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术中先切除晶体及后囊膜,保留前囊并吸刮上皮层、后段玻璃体切除和眼内光凝后,再从角巩膜缘切口,将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环型切除前囊中央直径4 .5~5mm左右的前囊组织。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 6眼,占82 .1% ,术式2组视力改善31眼,占6 3.2 % ,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0 .0 2 5 <P <0 .0 5 ,有差异显著性。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 1眼,占1.8% ;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 7眼,占14 .3% ,两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比较,0 .0 1<P <0 .2 5 ,有差异显著性。结论 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要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晶状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莫利娟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近年来新型玻璃体切割手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研究现状,包括25 G和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优缺点、适应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并发症的预防作一扼要综述。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行撕囊直径和位置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惠英 毕燕龙 胡桃舫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56-56,共1页
目的 分析连续环行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直径、位置对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中连续环行撕囊的直径、位置进行临床分组 ,研究其与后发障发生机会的关系。分析随访 3 0个月。结果 发现不对称连续环... 目的 分析连续环行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直径、位置对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中连续环行撕囊的直径、位置进行临床分组 ,研究其与后发障发生机会的关系。分析随访 3 0个月。结果 发现不对称连续环行撕囊出现后囊混浊的机率高于对称性连续环行撕囊 ,而对称性连续环行撕囊直径 >5.5m m的后囊混浊发生率高于直径≤ 5.5m m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理想的撕囊应是囊口居中 ,成对称性 ,大小应使前囊膜边缘越过人工晶状体视部边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行撕囊 直径 位置 后囊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臻 王震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很多眼底疾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功能改变有关。近期大量研究表明RPE细胞功能异常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这些疾病。检测这些细胞因子可反映RPE细胞的功能状态。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在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利娟 荣翱 +1 位作者 李雯 李厚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5-976,9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对16例(16眼)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2~6个月,记录视力、眼压,观察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情况及... 目的探讨应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对16例(16眼)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2~6个月,记录视力、眼压,观察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0.5的术眼分别占75.0%(12/16)、81.3%(13/16)。除1眼术后发生暂时性低眼压(术后3d恢复正常)外,其余患眼随访期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全部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均形成直径为3.0~4.0mm的圆形透明区,视轴区透明,术中、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通过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和切除前段玻璃体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25G玻璃体手术系统 后囊膜切开 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深低温保存前后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燕龙 荣翱 +1 位作者 Karin Kobuch Chris Lohmann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观察目的基因在新鲜和保存羊膜中表达的完整性。方法取新鲜羊膜深低温保存,以FDA/PI和台盼蓝染色确定上皮细胞活性。用real-tim e RT-PCR评估TGF-β1、EGF、IL1β和IL1RA各阶段的表达能力,结果以2△△CT表示。结果深低温保存后,羊... 目的观察目的基因在新鲜和保存羊膜中表达的完整性。方法取新鲜羊膜深低温保存,以FDA/PI和台盼蓝染色确定上皮细胞活性。用real-tim e RT-PCR评估TGF-β1、EGF、IL1β和IL1RA各阶段的表达能力,结果以2△△CT表示。结果深低温保存后,羊膜上皮细胞经染色证实全部死亡,但细胞培养3周后,会有大量的新生细胞游离出来。如羊膜解冻后立即行总RNA提取,在不同阶段保存羊膜中的总RNA无明显减少,且目的基因的表达同新鲜羊膜中的相同(P>0.05)。如解冻半小时后提取总RNA,其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传统的羊膜深低温保存法可有效保护基因的完整性,据此我们提出一个羊膜基因保存库的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移植 基因 基因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苑 荣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3-896,共4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DM可影响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眼。DM在视觉上的并发症称为"糖尿病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所有这些病症都可能产...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DM可影响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眼。DM在视觉上的并发症称为"糖尿病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所有这些病症都可能产生严重的视觉损害,如果不治疗,最终会导致失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康复治疗 公共卫生问题 视觉损害 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眼病 并发症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探通加注药物治疗慢性泪囊炎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 :观察泪道探通加注药物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泪囊炎患者 12 0眼分为 A (70眼 )和 B(5 0眼 )两组。用α-糜蛋白酶、林可霉素、地塞米松三联冲洗液将泪囊内的脓性分泌物冲洗干净 ,用泪道探针按常规探通泪道 ,... 目的 :观察泪道探通加注药物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泪囊炎患者 12 0眼分为 A (70眼 )和 B(5 0眼 )两组。用α-糜蛋白酶、林可霉素、地塞米松三联冲洗液将泪囊内的脓性分泌物冲洗干净 ,用泪道探针按常规探通泪道 ,取出探针 ,用三联冲洗液缓慢冲洗泪道 ,如泪道通畅 ,A组注入素高捷疗眼膏 1ml;B组注入 0 .5 %金霉素眼膏 0 .5 g。结果 :随访 3个月至 1年 ,A组眼经随访治愈 6 4眼 ,治愈率 91.4 3% ,未愈 6眼 ,占 8.5 7%。 B组眼经随访治愈 4 2眼 ,治愈率 84 % ,未愈8眼 ,占 16 %。结论 :采用三联冲洗液冲洗泪道和探通后加注药物的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 ,操作较简单 ,方法安全可靠 ,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泪道内注药 眼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曲申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8-700,共3页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眼病,其早期诊断及远期监测非常重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自问世以来,一直广泛地被应用于青光眼的诊断,尤其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pectraldo...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眼病,其早期诊断及远期监测非常重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自问世以来,一直广泛地被应用于青光眼的诊断,尤其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pectraldomainOCT,SD-OCT)是最新一代的OCT扫描技术,相比之前三代OCT,其技术参数愈加完善,具有分辨率更高、扫描速度更快的特点,理论上其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远期随访上的应用价值可能更高。本文就SD-OCT对比前三代OCT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假体改良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晗敏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553-555,共3页
视觉假体是一种能帮助盲人恢复部分视觉的新科技产物。按其植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皮层假体、视神经假体和视网膜假体。对于视网膜假体,人们己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其临床效果得到肯定。但在刺激参数、生物相容性、长期... 视觉假体是一种能帮助盲人恢复部分视觉的新科技产物。按其植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皮层假体、视神经假体和视网膜假体。对于视网膜假体,人们己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其临床效果得到肯定。但在刺激参数、生物相容性、长期稳定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性。现就近年来视网膜假体改良技术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假体 人工视觉 人造硅视网膜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PT联合Ver防治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毕燕龙 荣翱 +2 位作者 胡桃舫 王惠英 李锦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ydroxycom ptothecine,HCPT)联合 Ver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每眼 10 0 0 0 0个经兔眼睫状体扁平部注...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ydroxycom ptothecine,HCPT)联合 Ver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每眼 10 0 0 0 0个经兔眼睫状体扁平部注射到玻璃体腔内 ,制作成兔 PVR模型 ,共 12只兔 12眼。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 6只 ) ,治疗组以 5 m g· L- 1 HCPT联合 5 mg· L- 1 Ver进行每 3天 1次共 15 d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照组以同法注入生理盐水。以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螺旋 CT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药物治疗组无论在玻璃体混浊程度进展上、在视网膜血管扩张程度上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发生发展上都较对照组缓和。进行此浓度药物治疗后未见任何可见的眼部毒副作用。螺旋 CT可以监测到治疗组 PVR较对照组PVR在增殖膜密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CPT联合 Ver经玻璃体腔内注射途径可以有效防治实验性兔眼 PVR。螺旋 CT可对兔眼 PVR进行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PT Ver 羟基喜树碱 维拉帕米 视网膜病变 螺旋CT PVR 动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PT联合Ver诱导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毕燕龙 荣翱 +1 位作者 胡桃舫 李锦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ydroxycam ptothecin,H CPT)、维拉帕米 (verapam il,Ver)单独或联合应用诱导兔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FB)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兔结膜 FB体外原代培养及 TU NEL染色法观察 HCPT单独或联合 Ver应用...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ydroxycam ptothecin,H CPT)、维拉帕米 (verapam il,Ver)单独或联合应用诱导兔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FB)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兔结膜 FB体外原代培养及 TU NEL染色法观察 HCPT单独或联合 Ver应用时 ,对兔结膜 FB凋亡指数 (apoptotic index,A I)、形态的影响 ,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H CPT 1m g· L- 1作用 12 h后 ,细胞开始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5~ 3 0 m g· L - 1的 HCPT诱导 FB的 A I高峰均出现在作用后 72 h左右 ,且随着浓度增加 ,凋亡细胞数增多。5m g· L- 1H CPT联合 5m g· L- 1Ver诱导 FB的 A I(48h为 2 4 .5± 3 .4 )于 12~ 4 8h略低于 10 m g· L- 1组 H CPT的 A I (48h为 2 4 .6± 3 .9) ,当作用时间达 72 h时 ,则前者的 A I (3 0 .4± 3 .4 )大于后者的 AI (2 5.2± 5.6) (χ2 =6.74 ,P<0 .0 1)。结论  H CPT可诱导兔 FB凋亡 ,当联合 V er应用时 ,诱导凋亡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羟基喜树碱 维拉帕米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