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肺癌病理诊断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毕珂 王茵 +5 位作者 张婷婷 钱煜平 钱浙滨 陈浙蒙 易祥华 曾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9-1235,共7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一种能够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并实时给出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AI)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和呼吸科及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通过手术或超声/CT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的95...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一种能够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并实时给出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AI)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和呼吸科及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通过手术或超声/CT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的952例患者肺部病变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包括鳞状细胞癌254例(26.68%)、腺癌278例(29.20%)、其他恶性肿瘤47例(4.94%)、良性病变373例(39.18%)。依据病理亚型将切片分层随机采样并按照5∶3∶2的比例分入训练集(476例)、验证集(286例)和测试集(190例)。训练集的每张切片随机截取10张放大400倍的单视野图像用于YOLO v3和Google Inception v3网络的训练,分别开发良恶性病变区域分割模块和病理亚型分类模块,最终构成双模块并联的AI模型。采用同样的方式在验证集中截取单视野图像,用于AI模型与病理医师的诊断能力对比。在测试集中,2名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阅读整张切片进行诊断,其中1名会额外获得AI模型的辅助诊断信息,比较两者的诊断能力。结果验证集共有2 860张单视野图像,其中恶性病变图像1 700张(59.44%),良性病变图像1 160张(40.56%);AI模型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优于病理医师[100%(1 700/1 700)vs 99.65%(1 694/1 700),χ^2=4.167,P=0.031],病理亚型分类准确度与病理医师相当[95.52%(2 732/2 860)vs 94.30%(2 697/2 860),P>0.05],但前者分割恶性病变区域与金标准的重叠率、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低于后者[(92.72±12.75)% vs (95.42±6.99)%,t=7.628,P=0.001;97.67%(1 133/1 160)vs 99.31%(1 152/1 160),χ^2=12.000,P=0.001;99.06%(2 833/2 860)vs 99.51%(2 846/2 860),χ^2=4.364,P=0.037]。测试集共包含190张病理切片,其中恶性病变117张,良性病变73张;获得AI模型辅助的病理医师和未获得辅助的病理医师在良恶性鉴别准确度[100%(190/190) vs 99.47%(189/190),P>0.05]和病理亚型分类准确度[96.84%(184/190) vs 93.68%(178/19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的诊断用时短于后者[(12.53±10.93)s vs(79.95±40.02)s,t=28.939,P<0.01]。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模型能够协助病理医师快速分析H-E染色的肺组织病理切片,在不降低准确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灵敏度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诊断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文霞 宋伯根 +1 位作者 汤如勇 方建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按照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胆囊癌的TNM分期进行临床分期,病理标本分别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了解其病理组织学分级和肿瘤转移...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按照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胆囊癌的TNM分期进行临床分期,病理标本分别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了解其病理组织学分级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所有病例随访3年。结果:35例原发性胆囊癌中:原位癌1例(0期),早期癌13例(Ⅰ期2例;Ⅱ期11例),中晚期癌21例(Ⅲ期13期;Ⅳ期8例);病理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14例,中分化癌10例,低分化癌11例。KAI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者21例,其中早期阳性表达率为92.31%(12/13),高于晚期的42.86%(9/21)(P确切=0.004 76),且KAI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趋势=0.004)。高分化胆囊癌中KAI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2.86%(13/14),中分化癌为60.00%(6/10),低分化癌为18.18%(2/11),三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确切=0.004 75),且KAI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趋势=0.001)。三年存活的19例中KAI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占89.47%(17/19),死亡16例中KAI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占25.00%(4/16),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KAI1基因蛋白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KAI1基因蛋白的高表达预示着胆囊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KAI1 临床分期 病理组织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亮 许晓雯 +6 位作者 王金红 张敏 张纬 倪炯 朱旭友 易祥华 王培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明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与灌注加权成像(PWI)转运常数(Ktran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并进行病理Fuhrman核... 目的明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与灌注加权成像(PWI)转运常数(Ktran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并进行病理Fuhrman核分级(Ⅰ~Ⅳ)评估的患者,行2D多次屏气SWI和肾脏PWI扫描。评估测量ITSS等级与Ktrans的平均值,对FuhrmanⅠ、Ⅱ、Ⅲ3组间分别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分析ITSS等级和Ktrans平均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分级诊断效能。结果 Fuhrman分级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对应的ITSS等级分别为1.25±0.43、1.75±0.83和2.20±0.75,Ktrans值分别为(0.24±0.07)、(0.31±0.08)和(0.34±0.07)min-1,不同Fuhrman分级间ITSS等级和Ktran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89,P〈0.05;F=4.116,P〈0.05)。ITSS与Ktrans总体呈中度正相关(r=0.536,P〈0.01)。以ITSS和Ktrans的ROC曲线鉴别高、低级别(FuhrmanⅢvsⅠ~Ⅱ)ccRC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分别为0.737、80.0%、37.5%和0.737、90.0%、68.8%。结论 ITSS和Ktrans可以为ccRCC术前分级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癌 磁敏感加权成像 肿瘤内磁敏感信号 灌注加权成像 转运常数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28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炎症关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昉 汤建平 +3 位作者 张晓宇 曾郁 房星星 龚邦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0-712,717,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滑液和滑膜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8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人血浆、RA患者血浆及滑液CCL2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和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CCL2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滑液和滑膜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8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人血浆、RA患者血浆及滑液CCL2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和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CCL28表达。结果:活动期RA患者有关节积液组血浆CCL28水平高于无关节积液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5),其滑液CCL28水平显著高于配对血浆(P<0.001);CCL28水平与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无关。RA滑膜组织中,CCL28表达于衬里层和衬里下层的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而骨关节炎对照滑膜几乎无CCL28表达。结论:RA患者炎症关节中CCL28的表达上调,CCL28可能是介导炎性细胞迁移进入关节的重要趋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趋化因子 CCL28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MRI与p53表达及其存活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蕾 杨振燕 +2 位作者 汤如勇 梅炯 靳令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 研究MRI所显示的骨肉瘤大小与 p5 3表达及患者三年存活之间的关系 ,探讨MRI影像能否反映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术前MRI各序列上的 (SE序列T1WI、T2WI,STIR ,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显示的肿瘤大... 目的 研究MRI所显示的骨肉瘤大小与 p5 3表达及患者三年存活之间的关系 ,探讨MRI影像能否反映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术前MRI各序列上的 (SE序列T1WI、T2WI,STIR ,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显示的肿瘤大小进行仔细测量 ,与X线平片、手术结果对照 ,对反应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 p5 3表达进行分析 ,并与术后三年随访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运用Spearman’s非参数检验分析 ,MRI显示的肿瘤最大横向径值比、横径 /纵径比与三年生存随访结果、p5 3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显示的骨肉瘤大小不能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RI P53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系统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睾丸毒性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蕴晖 曾郁 +2 位作者 林玲 陈秉衡 敖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Fas/FasL系统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雄性生殖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多代繁殖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通过对睾丸组织损伤的观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检测和分析,探讨不同剂量DB...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Fas/FasL系统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雄性生殖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多代繁殖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通过对睾丸组织损伤的观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检测和分析,探讨不同剂量DBP对成年F1代大鼠(PND70天)睾丸损害的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随着DBP染毒剂量的增高,PND70天F1代雄性大鼠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退化变性,生精细胞脱落至曲细精管管腔面,甚至有部分曲细精管内的生精细胞耗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每天250和500mg/kg)大鼠睾丸组织Fas/FasL染色范围扩大,着色细胞数量增多,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DBP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损伤可能是由于DBP启动了睾丸支持细胞Fas/FasL系统,阻抑生精过程造成的,Fas/FasL系统在DBP的雄性生殖毒性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FAS/FASL 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鉴别诊断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海龙 易祥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669,共4页
锯齿状病变是一种以隐窝上皮呈现锯齿状外观的癌前病变,在2010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及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 锯齿状病变是一种以隐窝上皮呈现锯齿状外观的癌前病变,在2010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及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三类。尽管三者间有足够多的组织学、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差异,仍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该文重点就锯齿状病变的鉴别诊断及相关辅助诊断标记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疾病 锯齿状腺瘤 增生性息肉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2例报道
8
作者 张素霞 吴运瑾 +3 位作者 梁军 朱旭友 江虹 易祥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8-186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MA)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SMA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症状为腹胀和腹痛。肿块边界清,微囊状。镜下示大小不一的囊腔,内衬单层扁平或...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MA)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SMA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症状为腹胀和腹痛。肿块边界清,微囊状。镜下示大小不一的囊腔,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透明,间质见粗细不等的纤维分隔。2例均伴双肾多发囊肿,1例伴肝血管瘤和胃癌。上皮细胞CK7、CK19、CK8/18、EMA、Muc1及NSE均阳性,CEA、Cg A和Syn均阴性。随访12~23个月未见复发,患者及亲属未见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血管母细胞瘤。结论 SMA是胰腺少见的良性肿瘤,结合影像、病理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SMA可能不是单独的疾病,常伴发多脏器病变,提示临床重视对SMA患者其他脏器进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微囊性腺瘤 胰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骨性侵袭性血管瘤病1例
9
作者 朱旭友 易祥华 王莉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7-1017,共1页
患者男.18岁。因双下肢长短不一15年.劳力性呼吸困难伴驼背、胸廓前凸3年入院。患者两岁时因碰撞发生右股骨骨折.后出现走路跛行。2000年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检查发现右股骨部分缺如,行植骨术后跛行未好转。近10年于多家医院诊治,... 患者男.18岁。因双下肢长短不一15年.劳力性呼吸困难伴驼背、胸廓前凸3年入院。患者两岁时因碰撞发生右股骨骨折.后出现走路跛行。2000年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检查发现右股骨部分缺如,行植骨术后跛行未好转。近10年于多家医院诊治,先后行后纵隔穿刺和肋骨活检,后纵隔穿刺见少量散在梭形纤维细胞和增生的血管、淋巴管以及淋巴细胞浸润。骨骼摄片提示全身骨呈“蜂窝状”改变,曾以“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病 骨性 侵袭性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劳力性呼吸困难 右股骨骨折 淋巴细胞浸润 医院就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舰 许洁 易祥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7-1332,共6页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B,LILRB)在骨髓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机体细胞广泛表达。有研究发现,LILRB受体可以与多种配体结合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炎症反...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B,LILRB)在骨髓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机体细胞广泛表达。有研究发现,LILRB受体可以与多种配体结合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炎症反应、免疫耐受、细胞分化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等。近年来研究发现,LILRB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表达增高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同时LILRB与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自我更新直接相关,具有肿瘤支持因子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双重作用。此外,肿瘤细胞表达的LILRB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敲除小鼠的LILRB同源基因后,小鼠的正常造血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提示,LILRBs可能是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就LILRB与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机制、LILRB在肿瘤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方式、LILRB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 肿瘤 实体瘤 血液系统肿瘤 信号转导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武楷文 毕珂 +3 位作者 张怡 沈梦君 丛阳 王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5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并经病理学、细菌学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结核组)3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肺炎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5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并经病理学、细菌学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结核组)3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肺炎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比较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回声,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速度、坏死发生率及特征等。结果(1)常规超声显示的病灶形态:结核组28例(80.00%)呈楔形,5例(14.29%)呈类圆形,2例(5.71%)呈不规则形。肺炎组10例(62.50%)呈楔形,6例(37.50%)呈类圆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9,P=0.128)。病灶深部与正常肺组织间可见高回声,其中呈“碎片征”者结核组11例(31.43%),肺炎组13例(8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P=0.001);呈“瀑布征”者结核组22例(62.86%),肺炎组3例(1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8,P=0.003)。(2)超声造影的特征:病灶开始增强时间结核组为[8.43(4.79,10.83)]s,肺炎组为[7.80(5.51,12.2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21,P=0.471);病灶与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结核组为[1.47(0.56,2.01)]s,肺炎组为[2.00(1.28,2.67)]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53,P=0.146);病灶增强峰值强度结核组为(-41.89±5.72)dB,肺炎组为(-44.89±5.7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8,P=0.089);病灶增强强度减半时间结核组为[153.33(124.02,180.00)]s,肺炎组为[138.45(128.70,147.0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26,P=0.185)。结核组29例(82.86%)病灶出现坏死,肺炎组5例(31.25%)出现坏死,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13.160,P=0.000)。在坏死区形态方面,结核组中15例(51.72%,15/29)表现为病灶内多个不相互连续的筛孔样坏死,11例(37.93%,11/29)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3例(10.35%,3/29)表现为病灶内部几乎全坏死仅存残留活性边缘的环状增强。肺炎组中1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1/5),4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小片状坏死(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2,P=0.000)。结论常规超声中细菌性肺炎病灶后方具有特征性的“不规则碎片样”高回声表现,超声造影显示肺结核病灶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且呈“筛孔样”及“规则大片状”坏死特点,可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炎 细菌性 超声检查 评价研究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结核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梦君 陈宏伟 +3 位作者 毕珂 张怡 丛阳 王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16-821,共6页
目的对比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应用前后结核性淋巴结血流显示与超声分型诊断的差异,探讨SM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6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行淋巴结穿... 目的对比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应用前后结核性淋巴结血流显示与超声分型诊断的差异,探讨SM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6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行淋巴结穿刺活检且明确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30例患者,对30例患者的78枚肿大淋巴结,对比应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与灰阶超声+SMI的血流信号显示情况和超声分型诊断的差异,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CDFI血流模式,78枚淋巴结15枚出现内部血流信号,14枚出现外周血流信号,未出现混合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为37.2%(29/78);应用SMI血流模式,19枚出现内部血流信号,22枚出现外周血流信号,6枚出现混合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为60.3%(4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6,P=0.000)。灰阶超声+CDFI分型结果为:Ⅰ型16枚(20.5%),Ⅱ型22枚(28.2%),Ⅲ型19枚(24.4%),Ⅳ型21枚(26.9%);灰阶超声+SMI肿大淋巴结分型结果为:Ⅰ型22枚(28.2%),Ⅱ型14枚(17.9%),Ⅲ型21枚(26.9%),Ⅳ型21枚(2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18)。78枚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为:以淋巴细胞、肉芽肿性病变为主25枚(对应超声Ⅰ型),以凝固性坏死组织为主13枚(对应超声Ⅱ型),以坏死组织及肉芽肿性病变为主20枚(对应超声Ⅲ型),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20枚(对应超声Ⅳ型)。灰阶超声+SMI分型结果与病理结果间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48),符合率达96.2%(75/78)。灰阶超声+CDFI分型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也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30),符合率为87.2%(68/78)。结论 SMI应用后能显著提高颈部结核性淋巴结血流的显示率,更准确地进行淋巴结结核分型诊断,指导临床医生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超声检查 诊断显像 对比研究 超微血流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菌阴疑似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怡 毕珂 +4 位作者 朱惠铭 丛阳 沈梦君 陈宏伟 王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菌阴疑似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菌阴疑似肺结核、且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56例。归纳总结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坏...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菌阴疑似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菌阴疑似肺结核、且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56例。归纳总结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坏死的检出率、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患者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78.6%(44/56),其中确诊肺结核35例(79.5%,35/44),非结核分枝杆菌病2例,肺癌2例,肺炎5例,未得到阳性结果患者12例(经临床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确诊为肺结核)。超声造影对肺结核病灶内部坏死的检出率(68.1%,32/47)高于常规超声(36.2%,17/47),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2,P=0.002)。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过程中发生咯血1例(1.8%,1/56),咯血量约20ml,留院观察30min,症状缓解,无继续咯血。结论对于菌阴疑似肺结核患者,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评价研究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1例
14
作者 肖琴 普拉贾 +5 位作者 曾郁 梅兴宇 王上上 徐金华 周群 施伟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9-520,共2页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glucagonoma syndrome,GS)由胰腺α-细胞肿瘤分泌大量高血糖素所致,临床上主要以反复发生的游走性坏死松解性红斑、口炎、体重减轻、血糖升高、糖尿、贫血等为特征。其皮肤损害又称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glucagonoma syndrome,GS)由胰腺α-细胞肿瘤分泌大量高血糖素所致,临床上主要以反复发生的游走性坏死松解性红斑、口炎、体重减轻、血糖升高、糖尿、贫血等为特征。其皮肤损害又称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m igratory erythema,NME),国内外仅有少数报道。本文报告1例早期即有严重皮肤损害,但血糖正常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结核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表现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丛阳 张怡 +4 位作者 毕珂 沈梦君 朱惠铭 陈宏伟 王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08-815,共8页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及介入超声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的49例胸膜结核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总...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及介入超声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的49例胸膜结核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总结胸膜结核瘤病灶在常规超声模式下的形态、纵横径值、边缘情况、血流分布、有无肺滑动征及钙化等特点;超声造影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定性指标包括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形态、均匀程度和有无坏死区及面积大小;定量指标包括病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结果 49例患者共计49个病灶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双肺多发病灶选取其中最大者观察;常规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呈自胸膜向肺部凸起的“D”字形(71.43%,35/49),以及类圆形(18.37%,9/49)、不规则形(10.20%,5/49)等形态,与胸膜多呈宽基底相交且胸膜增厚(89.80%,44/49),边缘多较光整(59.18%,29/49),多数有肺滑动征(61.22%,30/49);超声造影定性指标显示病灶多表现为高增强(93.88%,46/49),由外向中心灌注(91.84%,45/49);灌注形态以枯枝状增强(32.65%,16/49)和环状增强(30.61%,15/49)为主;多见坏死区(75.51%,37/49),且坏死区面积多<50%(65.31%,32/49)。超声造影定量指标中病变区域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与胸壁组织测值接近,其中病灶和正常肺组织的开始增强时间[11.35(9.58,14.49)s和5.35(4.24,7.38)s]、达峰时间[26.79(22.57,30.17)s和17.20(14.81,24.38)s]、曲线下面积[1018.61(784.90,1505.91)dB·s和2853.05(1428.96,3261.56)d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317、5.356、5.215,P值均<0.001);病灶和胸壁组织开始增强时间[11.35(9.58,14.49)s和10.70(9.35,13.37)s]、达峰时间[26.79(22.57,30.17)s和24.93(21.05,27.02)s]和曲线下面积[1018.61(784.90,1505.91)dB·s和711.89(527.90,1254.84)dB·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019,P=0.924;H=1.427,P=0.461;H=1.212,P=0.676)。结论胸膜结核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能为临床鉴别诊断及介入超声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结核瘤 超声检查 诊断显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