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峰值氧耗量和无氧代谢阈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沈玉芹 倪奕 +9 位作者 王乐民 徐文俊 宋浩明 龚朱 马文林 车琳 严文文 蒋金法 李广鹤 张启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并随访其预后价值。方法选择入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并经心脏超声确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0.49的CHF患者...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并随访其预后价值。方法选择入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并经心脏超声确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0.49的CHF患者1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74例,扩张型心肌病55例)。对入选患者实施CPET,并对患者随访心血管死亡原因(时间中位数为33.7个月)。结果(1)19例CHF患者因心血管原因死亡,死亡患者和非死亡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峰值吸呼比(peak R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P>0.05),死亡患者较非死亡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0.33±0.09) vs (0.38±0.09),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增高[(158.3±53.9)vs(133.2±40.1),P<0.05];peak VO2减低[(11.8±4.3)vs(14.4±3.7)ml/(kg·min),P<0.05];VO2AT减低[(9.3±3.2)vs(10.7±2.1)ml/(kg·min),P<0.05]。(2)peak VO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0(P<0.05),灵敏度为0.590,特异度为0.667,最佳阈值为peak VO2≤13.4ml/(kg·min);VO2AT的AUC为0.600(P>0.05),灵敏度为0.886,特异度为0.360,最佳阈值为VO2AT≤8.2ml/(kg·min)。结论 peak VO2及VO2AT对CHF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eak VO2的预测价值优于VO2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峰值氧耗量 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代谢阈值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Ⅰ~Ⅲ级患者定量分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玉芹 马文林 +12 位作者 王乐民 宋浩明 倪奕 车琳 龚朱 徐文俊 蒋金法 许嘉鸿 严文文 周琳 张晓宇 李广鹤 张启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氧代谢阈值(AT)的检测来探讨其在心功能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的患者进行选择,经心脏超声确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0.49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氧代谢阈值(AT)的检测来探讨其在心功能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的患者进行选择,经心脏超声确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0.49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9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5例;或纽约心脏联合会(NYHA)Ⅰ级5例,Ⅱ级68例,Ⅲ级56例),并实施心肺运动试验(CPET)检测AT,以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表示。对照组为129例健康者。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组VO2A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2.3) vs (15.2±2.7)ml/(kg·min),P<0.01]。(2)NYHA Ⅰ级、NYHA Ⅱ级、NYHA Ⅲ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VO2AT依次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1.7) vs (10.9±2.3) vs (9.6±2.1)ml/(kg·min), P<0.05]。经单因素相关性分析,VO2AT与NYHA呈负相关(r=-0.732,P<0.01)。结论 VO2AT与NYHA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以VO2AT定量评估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无氧代谢阈值 心肺运动试验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明中 郭晓铭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患者 血流动力学 治疗方法 动力学改变 血管扩张药 神经激素 治疗手段 心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地黄苷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文林 赵明中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3期8-9,共2页
关键词 洋地黄苷 心力衰竭 治疗史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正性肌力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随机双盲对照 临床研究 心肌收缩力 心肌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预防和管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卫平 赵明中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3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CHF) 社区预防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65岁以上 管理 静脉溶栓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公共卫生问题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9
6
作者 车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9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缺血性冠心病 无症状性 危险因素 预后 主要临床表现 心绞痛 发作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明中 王一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9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 缺血性冠心病 无症状性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隐匿性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原则 西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重构及其干预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一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左心室重构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衰患者 心肌梗死 心脏瓣膜病 病理学改变 西方国家 疾病进程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恐惧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5
9
作者 任鹏娜 张月 +6 位作者 丁琳 汤爱玲 董里 葛颜 袁红艳 许方蕾 朱张逸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恐惧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5-8月选取上海2所医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435例患者,... 目的探讨运动恐惧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5-8月选取上海2所医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435例患者,采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运动依从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总分为(1.98±1.10)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呈正相关(r=0.511,P<0.01),运动恐惧与自我效能、运动依从性呈负相关(r=-0.27、-0.501;均P<0.01)。中介模型显示,自我效能对运动依从性存在直接正向预测作用,运动恐惧在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贡献率为25.05%。结论自我效能可通过运动恐惧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医护人员应采取系统化措施降低患者的运动恐惧程度,增强其自我效能,进而提高运动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效能 运动恐惧 运动依从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影响缺血心肌钙稳态的分子学机制
10
作者 方宏 冯义柏 +1 位作者 方盈 陈志坚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从调控钙稳态,了解α1受体在大鼠缺血心肌中发挥效应的机制。方法:Langendorff灌流模拟心肌缺血。实验组分为缺血前用苯肾上腺素(phehylephine)亚组(称为A组)和缺血前用哌唑嗪(prazosin)亚组(称B组),使用免疫组化与生化技术观察Bc... 目的:从调控钙稳态,了解α1受体在大鼠缺血心肌中发挥效应的机制。方法:Langendorff灌流模拟心肌缺血。实验组分为缺血前用苯肾上腺素(phehylephine)亚组(称为A组)和缺血前用哌唑嗪(prazosin)亚组(称B组),使用免疫组化与生化技术观察Bcl-2、胞浆钙、线粒体钙的变化。结果:A组[Ca2+]c(胞浆钙浓度)为(5.7±1.5)nmol/mg pro.(毫克蛋白)、[Ca2+]m(线粒体钙浓度)为(8.2±2.2)nmol/mg pro.,B组的[Ca2+]c为(9.2±1.4)nmol/mg pro.、[Ca2+]m为(22±2.6)nmol/mg pro.,A组的[Ca2+]c和[Ca2+]m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1)。缺血前激活α1受体,缺血时Bcl-2表达(50.9±9)‰。结论:α1受体通过影响Bcl-2表达,改变胞膜、内质网线粒体Ca2+活性,参与调控心肌细胞的钙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受体 钙稳态 心肌细胞 大鼠 心肌缺生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
11
作者 赵明中 刘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5期12-13,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约1%,估计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对这些患儿,外科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良好治疗效果,但外科手术需开胸和体外循环,对机体损伤较大,有一定...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约1%,估计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对这些患儿,外科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良好治疗效果,但外科手术需开胸和体外循环,对机体损伤较大,有一定手术并发症且留有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手术并发症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体外循环 机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及评价
12
作者 刘洋 赵明中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5期10-11,共2页
近20多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资料显示,只有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受累心肌血供,挽救濒死心肌,防止远期的左室重构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诊疗方法的改进... 近20多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资料显示,只有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受累心肌血供,挽救濒死心肌,防止远期的左室重构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诊疗方法的改进,已经从传统的对症治疗被动治疗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积极早期再灌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梗死相关动脉 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疗法 医学资料 心肌血供 左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前间壁心肌缺血1周
13
作者 宋浩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9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前间壁 无症状 心电图检查 呼吸道感染 肠道感染 患者 50岁 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冠心病(SMI)的复查和治疗调整
14
作者 马文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9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复查内容 无症状性冠心病 治疗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 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与房颤及其干预新进展
15
作者 杨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3期7-8,共2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房颤 纽约心功能分级 心衰病人 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血管疾病 瓣膜性心脏病 左室射血分数 临床试验研究 心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16
作者 许嘉宏 赵明中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非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致死性疾病 医务工作者 生物学治疗 病理生理 居高不下 复杂性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
17
作者 马军 赵明中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5期14-16,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在现有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已成为目前心衰研究的热点。心脏再同步...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在现有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已成为目前心衰研究的热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针对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的非药物疗法,2001年首个CRT装置在美国问世,随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它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住院率和心衰死亡率明显下降,为CRT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已接受标准药物治疗但心衰仍不能满意控制的患者有重要意义。2005年ACC/AHA己将CRT作为符合条件的充血性心衰患者治疗的Ia类适应证,但关于CRT的应用指征、疗效评价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目前仍存在着诸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标准药物治疗 ACC/AHA 慢性心衰 心衰患者 长期预后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房颤患者认知衰弱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邢雨涵 张月 +1 位作者 姚志萍 许方蕾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2,共5页
目的 构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认知衰弱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预测性能,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风险筛查工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 目的 构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认知衰弱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预测性能,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风险筛查工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293例)和验证集(12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房颤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及校准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情况、多重用药、跌倒史以及健康素养水平是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均P<0.05)。训练集AUC为0.848,灵敏度0.848,特异度0.727。验证集AUC为0.793,灵敏度0.774,特异度0.747。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良好,能够有效预测老年房颤患者认知衰弱的发生风险,为临床尽早识别认知衰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认知衰弱 预测模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介入干预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晓铭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N(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N(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其共同病理生理是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产生了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近20年来,随着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手段的成熟与推广,以及非ST段抬高的ACS比例的不断升高,非ST段抬高ACS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介入干预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 冠心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肾病及介入治疗
20
作者 马文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5期17-18,共2页
缺血性肾病 缺血性肾病(IRD)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狭窄(RAS)或阻塞(≥60%),导致肾脏灌注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肾实质损害的一种疾病。
关键词 缺血性肾病 介入治疗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动脉狭窄 肾实质损害 灌注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