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实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分级对照 被引量:13
1
作者 敖炜群 王培军 +4 位作者 杨光钊 茅国群 史自立 程有根 邓水堂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843-847,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囊实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PNE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PNETs患者的CT和MRI资料,比较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其中8个发生于胰头颈部,3个发生于...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囊实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PNE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PNETs患者的CT和MRI资料,比较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其中8个发生于胰头颈部,3个发生于胰体部,9个发生于胰尾部,肿块直径从1.8-10.0cm不等,平均3.5cm。高分化CPNETs7例(G1);中等分化CPNETs8例(G2);低分化CPNETs5例(G3)。CPNETs分化程度越高,肿瘤倾向更大、形态不规则、肿瘤容易突破包膜向外侵犯,同时肿瘤囊壁及分隔多不规则、厚薄不均,壁结节多见,更易发生转移。结论CPNET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有助于术前诊断及病理分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实性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合并症的CT表现 被引量:5
2
作者 吕琦 王培军 刘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s,NG)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8例NG及其合并症的CT表现。结果 178例NG及其合并症中,单纯NG51例(28.7%),NG伴腺瘤111例(62.4%);合并桥本甲... 目的探讨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s,NG)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8例NG及其合并症的CT表现。结果 178例NG及其合并症中,单纯NG51例(28.7%),NG伴腺瘤111例(62.4%);合并桥本甲状腺炎12例(6.7%))合并甲状腺癌15例(8.4%),15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既合并腺瘤又合并癌的有8例(4.5%),既合并腺瘤又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3例(1.7%)。CT对NG的诊断符合率约为94.4%,NG合并腺瘤诊断正确率约93.7%,而NG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或甲状腺癌的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及33%。178例NG中65例(36.5%)甲状腺病灶内出现钙化,甲状腺良性病变相关钙化60例(33.7%),与癌相关的钙化只有5例(33.3%),良恶性病变的钙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NG及NG合并良性病变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NG是否合并甲状腺癌CT诊断仍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代谢产物演变的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振燕 靳令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采用化学位移成像(CSI)研究脑梗死区代谢产物的演变,分析梗死不同区域间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完成57例次非腔隙性脑梗死CSI检查,在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梗死核心、内缘、外缘及正常)比较各代谢产物相对浓度。结果:(1... 目的:采用化学位移成像(CSI)研究脑梗死区代谢产物的演变,分析梗死不同区域间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完成57例次非腔隙性脑梗死CSI检查,在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梗死核心、内缘、外缘及正常)比较各代谢产物相对浓度。结果:(1)梗死区NAA持续下降;Lac上升迅速,急性期以后开始下降;Cr、Cho在亚急性期才较明显下降,慢性期Cho略回升,以边缘较明显。(2)NAA下降与DWI所示病变范围一致;Lac上升于急性期可超出该范围,亚急性期这一现象消失。结论:CSI反映出脑梗死灶不同区域之间物质浓度的差异;急性期Lac升高范围超过NAA下降区域,可能预示着缺血半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MRI 波谱分析 化学位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巨大憩室1例
4
作者 杨嘉 吴元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02-602,605,共2页
关键词 食管 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兰 王培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的常见病,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超声仍然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随着超声探头的改进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超声对甲状腺组织的图像分辨率...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的常见病,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超声仍然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随着超声探头的改进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超声对甲状腺组织的图像分辨率及诊断准确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肾静脉变异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3 位作者 杨红兵 陆华萍 吕剑龙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静脉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肾静脉解剖,根据肾静脉变异CT征象分类汇总分析。结果 960例患者中,发现肾静脉变异237例(237/96...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静脉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肾静脉解剖,根据肾静脉变异CT征象分类汇总分析。结果 960例患者中,发现肾静脉变异237例(237/960,24.7%),其中双肾静脉同时发生变异15例。左右肾静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14.1%(135/960)和12.2%(117/960),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肾静脉变异根据形态可分5大类型,其中Ⅰ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26例、Ⅱ型(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12例、Ⅲ型(异常回流)20例、Ⅳ型(肾静脉延迟汇合)74例和Ⅴ型(罕见类型)3例;右肾静脉变异相对简单,包括多支肾静脉99例和肾静脉延迟汇合18例;左右肾静脉变异不同类型的发生率在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静脉变异并不少见,左肾静脉变异复杂多样。MS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估肾静脉变异,对指导肾移植、腹膜后相关区域手术和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变异 发生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变异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4 位作者 杨红兵 吕剑龙 王涛 温从香 陈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81-1283,1287,共4页
目的采用MSCT评价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circumaortic left renal vein,CLRV)变异,提高对该种左肾静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动态增强CT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 目的采用MSCT评价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circumaortic left renal vein,CLRV)变异,提高对该种左肾静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动态增强CT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分析CLRV变异的CT征象并进行分类。结果 960例患者CT图像清晰显示肾血管中,发现CLRV变异32例,发生率为3.3%(32/960)。男女性CLRV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CT表现CLRV可分为4型,其中Ⅰ型20例,CT表现为单根左肾静脉分前后两支环绕主动脉注入下腔静脉;Ⅱ型4例,CT表现为两根左肾静脉分别走行于主动脉前方和后方注入下腔静脉;Ⅲ型2例,CT表现为CLRV前后支存在吻合或后支在向右行走过程中再发出分支注入下腔静脉;Ⅳ型6例,CT表现为CLRV前支走行正常,后支向下斜行注入左侧髂总静脉。结论 MSCT能够准确评价CLRV变异,在肾移植和腹膜后大血管病变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血管损伤和大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评价双下腔静脉畸形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小琨 杨红兵 +2 位作者 陆华萍 王勇 赵小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采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观察双下腔静脉(IVC),以提高对该类IVC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双IVC畸形的腹部增强CT图像,观察髂静脉、IVC和腹主动脉等血管解剖及走行、汇合情况,主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 目的采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观察双下腔静脉(IVC),以提高对该类IVC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双IVC畸形的腹部增强CT图像,观察髂静脉、IVC和腹主动脉等血管解剖及走行、汇合情况,主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建技术。结果 10例双IVC畸形CT示两侧髂内、外静脉汇合成两侧髂总静脉,分别延续为双IVC的左支和右支,再汇合成总IVC,其中5例两侧髂总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 3例CT示左髂外静脉直接延续为双IVC的左支,左髂内静脉与右髂内、外静脉汇合成双IVC的右支,再汇合成总IVC; 1例显示双IVC左支伴半奇静脉延续,右支正常回流至右心房。结论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清晰、直观显示IVC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全貌,对避免临床误诊和制定腹膜后手术、介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胸腔肾的X线及CT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2 位作者 王涛 王勇 孙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7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胸腔肾的X线和CT表现特点及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分析6例经CT诊断胸腔肾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6例胸腔肾均位于左侧,胸部X线平片显示左下胸心影后类圆形团片阴影、左膈局限性膨出或左膈影抬高。5例... 目的总结成人胸腔肾的X线和CT表现特点及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分析6例经CT诊断胸腔肾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6例胸腔肾均位于左侧,胸部X线平片显示左下胸心影后类圆形团片阴影、左膈局限性膨出或左膈影抬高。5例胸腔肾合并Bochdalek疝,CT表现为左膈肌后侧中断缺损,缺损缘变薄,左肾上极部分疝入胸腔,其中1例合并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变异;1例胸腔肾为外伤导致,CT表现为左侧膈肌后侧破裂缺损,其断端增厚,左肾和脾脏完全疝入胸腔内。6例胸腔肾均无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表现。结论胸腔肾在临床较为少见,CT能够准确显示膈肌缺损位置及肾脏疝入胸腔的情况,根据CT征象判断胸腔肾的类型及其发生机制,可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