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及潜在机制
1
作者 王乐军 马童昕 +3 位作者 闫嘉淇 李倩 龚铭新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阻训练组(试验组)和单纯抗阻训练组(对照组),12名对照组受试者接受持续8周、每周3次、每次4组、每组12次动作重复的高位下拉力量训练干预,13名试验组受试者在对照组所采用的训练基础上,在每次训练前进行20 min的tDCS干预。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高位下拉静态自主最大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80%一次最大重复(one repetition maximum,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和常规引体向上动作测试。在引体向上动作测试过程中记录上肢主要用力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训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引体向上完成次数分别提高了1.74倍和1.42倍,两组受试者MVC和80%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也都显著提升,但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受试者主动肌肱桡肌、三角肌后束、胸大肌的激活水平皆显著下降。此外,试验组受试者在训练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由0.50±0.22显著下降到0.37±0.09,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持续8周的tDCS结合抗阻训练和单纯抗阻训练显著提升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可能与两种训练皆可以显著提升主动的肌肉收缩能力有关。tDCS结合抗阻训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引体向上动作过程中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提高肘关节肌肉的收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高位下拉 引体向上 共激活 神经肌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与材料退变影响股骨近端松质骨表观力学性能的生物力学研究
2
作者 冯成龙 张珂 +3 位作者 占师 甘宇雄 相新昊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37,共1页
目的明确股骨近端不同部位松质骨微观结构与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对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骨质疏松微观生物力学机制探索及诊断策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Micro-CT扫描健康股骨样本,在股骨近端选取5处具有不同结构的松质骨区域,通... 目的明确股骨近端不同部位松质骨微观结构与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对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骨质疏松微观生物力学机制探索及诊断策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Micro-CT扫描健康股骨样本,在股骨近端选取5处具有不同结构的松质骨区域,通过阈值调整模拟各结构的骨质疏松退变过程。采用有限元方法评估松质骨表观力学性能,分析结构退变对表观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骨小梁材料的软硬变化,分析组织水平材料力学性能对表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各处松质骨表观力学性能均随结构退变呈线性降低,但斜率不一。股骨头下部骨量较高(BV/TV=0.37),5%的骨量衰减仅造成表观弹性模量降低6.8%;而在骨量较低的股骨颈(BV/TV=0.15),5%骨量衰减所导致的表观弹性模量损失可达11.5%。对以上两结构,骨小梁弹性模量分别增强7.3%和13%即可使退变后结构的表观力学性能与退变前持平,但组织应力水平也随之提升。结论股骨近端松质骨的微观结构与材料性能对其表观力学性能有规律性影响。骨小梁材料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消结构变化对表观力学性能的消极影响,但同时会增加骨小梁微损伤风险。股骨颈和大转子相比股骨头区域的松质骨对结构退变更敏感,监测这些部位的骨组织指标或能更早地识别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表观弹性模量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研究 股骨颈 松质骨 骨小梁 大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