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开展血管外科手术的建议
1
作者 尚丹 周斌 李毅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1,共4页
2019 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疾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血管外科手术 湖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翔 周斌 +3 位作者 陈国君 洪毅 葛进 李钦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 8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共324例,CT和临床症状高度怀疑NIVCS且造影...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 8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共324例,CT和临床症状高度怀疑NIVCS且造影无法明确腔内治疗手术指征时进一步作IVUS检查,造影或IVUS检测结果明确髂静脉狭窄>50%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确诊NIVCS患者165例,其中单纯静脉造影确诊81例(49.1%),进一步由IVUS确诊84例(50.9%)。造影、IVUS显示平均狭窄率分别为(33±18)%、(78±16)%(狭窄病变直径与IVUS导管直径相等时狭窄率为100%)(P<0.01)。以IVUS为标准,默认IVUS检测狭窄率>50%为阳性,则髂静脉造影灵敏度为49%。本组患者保守治疗34例,植入支架131例(左侧病变102例,右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7.4个月,术后12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100%。结论 NIVCS诊断和治疗中采用IVUS检查能更为准确地评估狭窄率、检测管径、评估支架植入后情况,在部分髂静脉造影无法明确狭窄率及腔内介入手术指征情况下,可为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血管腔内治疗 支架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May-Thurn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腔内置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毅清 张强 +2 位作者 周斌 梅菲 金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4-617,622,共5页
目的比较腔内置管溶栓(ICDT)和选择性外周静脉溶栓(SPV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优劣。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以及EBASE和Pubmed等多个数据库近年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评价ICDT和SPV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目的比较腔内置管溶栓(ICDT)和选择性外周静脉溶栓(SPV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优劣。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以及EBASE和Pubmed等多个数据库近年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评价ICDT和SPV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筛选后获得文献6篇(n=701,2007~2010年),其中未见死亡和严重肺栓塞病例报道。ICDT在疗效上相对于SPVT没有显著优势,但其起效时间和早期溶栓的成功率高于SPVT。结论在具备医疗条件的情况下,ICDT是相对有效和廉价的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腔内置管溶栓 选择性外周静脉溶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由piggyBac转座子介导高效构建稳定细胞株的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盛哲津 王亮 +1 位作者 周斌 李利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0,共6页
构建稳定细胞株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外源目的基因插入基因组的效率。piggyBac转座子(简称PB)通过"切离-粘贴"的机制实现在基因组上的转座,其本质是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点间进行插入。利用PB转座子高效插入基因组的特性,并通过改造... 构建稳定细胞株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外源目的基因插入基因组的效率。piggyBac转座子(简称PB)通过"切离-粘贴"的机制实现在基因组上的转座,其本质是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点间进行插入。利用PB转座子高效插入基因组的特性,并通过改造该转座系统,即分别在PB转座酶的3’端和5’端加入核定位信号肽,然后在人源胚胎肾293细胞系中评价改造后的PB转座子介导获得稳定细胞株的能力。结果表明,野生型PBase组的克隆形成率是对照组的6.7倍,3’NLSPBase组比野生型PBase组再提高1.3倍。利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可见,经改造后的PB转座子能够提高外源目的基因插入基因组的效率,实现高效构建稳定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转座子 稳定细胞株 基因组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