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院前急救与血压管理的挑战与突破:从现状到未来
1
作者 陈晨 刘飞凤 +2 位作者 熊昕丽 汤跃宇 李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7-801,共5页
卒中作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其急救效果高度依赖于超早期干预。然而,当前卒中的院前急救仍以识别和转运为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血压管理是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卒中的院前急救中,血压管理因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 卒中作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其急救效果高度依赖于超早期干预。然而,当前卒中的院前急救仍以识别和转运为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血压管理是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卒中的院前急救中,血压管理因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存在差异而面临严峻挑战:缺血性卒中需维持脑灌注压以保护缺血半暗带,而出血性卒中需快速降压以抑制血肿扩大。最新研究证据提示,在缺乏卒中分型诊断时,院前强化降压[收缩压目标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未能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且对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呈现相反效果,这凸显了院前卒中分型诊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尚缺乏低成本、便于推广的院前卒中分型诊断措施。本文就卒中院前血压管理和院前卒中分型诊断的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院前急救 血压管理 快速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血压管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志进 谭荃丹 +5 位作者 毛凤凯 李朝晖 陈晨 李刚 杨杰 林亚鹏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839,共11页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早期常出现血压升高,大量观察性研究提示血压升高与AI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早期常出现血压升高,大量观察性研究提示血压升高与AI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AIS超早期血压管理的核心挑战在于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背景下血压波动对缺血半暗带的双重影响,合理的血压管理策略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在AIS超早期血压管理领域,在降压时机的抉择、目标血压值的个体化设定,以及不同降压策略对脑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等方面仍存在广泛争议。鉴于此,本文对AIS超早期血压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超早期 血压管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若彤 陈晨 +1 位作者 刘飞凤 李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9-828,共10页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超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及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6 h内以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为目标进行强化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降压干预越早,患...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超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及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6 h内以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为目标进行强化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降压干预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尤其在救护车上2 h内启动强化降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然而,针对超高收缩压(≥220 mmHg)、超大体积血肿等特殊患者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不同降压药物的比较和优选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如何推广脑出血院前管理的救治模式,以及院前脑出血的早期识别仍是临床难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移动卒中单元的应用可显著缩短从派遣救护车到首次脑影像扫描的时间,为超急性期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大体积血肿、超高基线收缩压等特殊患者的血压管理、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及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的完善,以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超急性期 血压管理 强化降压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卒中院前急救现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姜华 张春芳 +2 位作者 陈晨 刘飞凤 李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2-808,共7页
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救治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院前急救作为卒中救治的首要环节,对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卒中院前急救现状,包括公众卒中知识教育、院前... 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救治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院前急救作为卒中救治的首要环节,对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卒中院前急救现状,包括公众卒中知识教育、院前急救系统建设,以及卒中院前院内一体化衔接。其中,重点探讨了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如移动卒中单元的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技术的创新及救护车院前降压治疗等。最后,在卒中院前急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院前急救水平提升策略,以期为完善卒中院前急救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院前急救 移动卒中单元 远程医疗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卒中院前诊断识别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荣 何松 +6 位作者 岗瑞娟 王琪 唐宇杰 刘飞凤 杨杰 李刚 林亚鹏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9-818,共10页
卒中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首要致残因素,其救治效果高度依赖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干预。目前,院前卒中预测工具主要包括传统量表、机器学习模型及生物标志物三大类,这些诊断工具各具特点但均存在明显局限性。传统量表(如FAST、辛辛那... 卒中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首要致残因素,其救治效果高度依赖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干预。目前,院前卒中预测工具主要包括传统量表、机器学习模型及生物标志物三大类,这些诊断工具各具特点但均存在明显局限性。传统量表(如FAST、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因其操作简便成为基层筛查的主要手段,但对后循环卒中识别不足,而针对大血管闭塞的专项量表(如洛杉矶运动量表、动脉闭塞快速评价量表)虽特异性较高,但仍面临假阳性率偏高的问题。机器学习模型(如极端梯度提升、随机森林)在卒中分型及大血管闭塞预测中展现出优越性能,但受限于数据维度不足和临床转化障碍。生物标志物(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B)在区分卒中亚型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但因检测技术复杂和标准化不足难以在院前应用。未来需通过优化量表设计、整合多模态数据、开发便携检测技术及加强院前院内衔接来进一步提高院前卒中预测的准确性,为指导早期院前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预测 院前急救 大血管闭塞 机器学习模型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陶萍 邵雪荣 +2 位作者 张煜 黄东雅 韩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运动干预是预防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运动干预方式较多,干预强度和干预频率不一致,不同干预方式的疗效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全面复习文献和系统分析,比较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干预的效果,发现太极对减少... 运动干预是预防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运动干预方式较多,干预强度和干预频率不一致,不同干预方式的疗效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全面复习文献和系统分析,比较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干预的效果,发现太极对减少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最有效,其次是平衡训练,渐进抗阻力量训练的疗效则相对较弱。认知步态双任务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预手段具有一定优势,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跌倒 运动干预 太极 平衡训练 双任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天衡 郝俊杰 +5 位作者 高建 朱鑫璞 周晓宇 杨建道 张会军 王少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注射 静脉内 血栓溶解疗法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六部分)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刚 鲍欢 +7 位作者 郝俊杰 左联 肖亚平 杨玉梅 王悦 胡晖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0期815-838,共24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 被引量:15
9
作者 鲍欢 杨玉梅 +5 位作者 郝俊杰 陆静 王选 徐嗣漪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79-685,共7页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五部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解洪荣 余飞 +7 位作者 高伟明 胡晖 顾晓波 朱雯霞 安荷娣 熊昕丽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2期1024-1040,共17页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天衡 郝俊杰 +4 位作者 周晓宇 高建 朱鑫璞 张会军 王少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62-366,381,共6页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7月—2011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于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75例...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7月—2011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于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75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80岁组(121例)和年龄≥80岁组(5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例数。采用改良Rankin(mRS)评分对存活的ICH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共31例(17.7%)患者于溶栓后24 h发生ICH,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的ICH发生率分别为15.7%和22.2%,SICH发生率分别为5.8%和14.8%,两组患者ICH和SICH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中,年龄<80岁组的ICH发生率(16.7%)低于年龄≥80岁组(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P=0.031);其余可能的危险因素,年龄<80m岁组与≥80岁组的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共23例ICH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90 d随访显示,年龄<80岁组患者的基本痊愈和轻中度残疾的比例高于年龄≥80岁组,重度残疾的比例低于年龄≥8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可能与高龄患者溶栓后早期ICH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年龄因素 颅内出血 脑白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八部分)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刚 鲍欢 +7 位作者 郝俊杰 左联 肖亚平 杨玉梅 王悦 胡晖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2期984-987,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三部分)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晖 顾晓波 +6 位作者 熊昕丽 高伟明 朱雯霞 安荷娣 余飞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0期850-859,共10页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七部分)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刚 鲍欢 +7 位作者 郝俊杰 左联 肖亚平 杨玉梅 王悦 胡晖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911-920,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四部分)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亚平 郝俊杰 +11 位作者 余飞 杨玉梅 朱雯霞 许嗣漪 张艺 王选 陆静 李刚 励冬斐 鲍欢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1期954-974,共21页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一部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鲍欢 黄东雅 +6 位作者 李刚 胡晖 王选 徐霞红 张靖 张玥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5期403-406,共4页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二部分)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晖 顾晓波 +6 位作者 熊昕丽 高伟明 朱雯霞 安荷娣 余飞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9期785-790,共6页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四部分) 被引量:4
18
作者 鲍欢 胡晖 +6 位作者 王选 徐霞红 张靖 张玥 李刚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8期661-673,共13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二部分) 被引量:4
19
作者 鲍欢 胡晖 +6 位作者 王选 徐霞红 张靖 张玥 李刚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6期481-485,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五部分)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霞红 李刚 +8 位作者 鲍欢 郝俊杰 左联 肖亚平 杨玉梅 王悦 胡晖 黄东雅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9期743-750,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