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和血浆中VEGF、TGF-β1和IL-6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侯艳宏 崔红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4-629,共6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主要特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多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这些细胞因子与NVG的关系研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NVG患者房水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主要特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多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这些细胞因子与NVG的关系研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NVG患者房水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B,(TG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确诊的NVG患者8例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10例10眼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10例10眼。眼部手术前Id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4ml,离心后取上清液0.3~0.4ml,于眼部手术时收集房水0.1~0.2ml,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房水及血浆中VEGF、TGF-α,和IL-6质量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NVG组患者房水和血浆中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2769.85±390.88)pg/ml和(529.93+95.20)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208.12+58.59)pg/ml和(219.28±24.44)pg/ml及ARC组的(158.88±12.35)pg/ml和(172.82+31.91)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433.80,P〈0.01;血浆:F=103.84,P〈0.01)。NVG组患者房水和血浆中TGF-α质量浓度分别为(157.94±113.00)pg/ml和(3895.78±2318.00)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54.48±35.58)pg/ml和(2196.13±1185.39)pg/ml以及ARC组的(47.98±17.69)pg/ml和(1937.28_+933.27)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7.88,P〈0.01;血浆:F=4.18,P〈0.05)。NVG组房水和血浆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234.87±41.64)pg/ml和(26.974-8.19)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38.97±19.06)pg/ml和(19.54±5.11)pg/ml以及ARC组的(29.48±14.61)pg/ml和(18.50±3.57)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166.27,P〈O.01;血浆:F=5.59,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及血浆中VEGF、TGF-α、IL-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OAG及ARC患者,提示3种细胞因子均参与NVG的发生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成为NVG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学 病理性新生血管/病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代谢 转化生长因子β1/代谢 白细胞介素-6/代谢 房水/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侯艳宏 崔红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类以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其致盲率高,治疗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视网膜缺血的治疗、药物控制眼压和手术降低眼压3个方面。虽然NVG有许多手术治疗方法,但多存在并发症,...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类以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其致盲率高,治疗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视网膜缺血的治疗、药物控制眼压和手术降低眼压3个方面。虽然NVG有许多手术治疗方法,但多存在并发症,远期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AGVI)因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少,术后眼压控制稳定,是NVG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为纤维增生、新生血管再次形成等,AGVI联合抗纤维治疗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可能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AGVI联合抗VEGF药物的应用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AGVI术中联合应用抗纤维药物,如丝裂霉素C、缓释型抗纤维药物等可以改善手术预后。本文针对AGVI治疗NVG及联合抗纤维化、抗VEGF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贝伐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3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易发作的解剖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睿 李倩 +1 位作者 崔红平 孙兴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对侧眼易发作的解剖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就诊的55例原发性AACG患者,另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对侧眼易发作的解剖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就诊的55例原发性AACG患者,另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分别测量AACG对侧眼、发作眼及正常对照组眼前节参数,并分析各参数的异同。结果AACG对侧眼和发作眼之间的房角开放距离500、房角隐窝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者之间的房角开放距离750、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宽度、前房面积和前房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侧眼和正常眼之间的房角开放距离500、房角开放距离750、房角隐窝面积、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宽度、前房面积和前房体积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AACG对侧眼和发作眼的前房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房角局部,两者的前房整体结构并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浅前房、较小的前房宽度、面积和体积。对侧眼房角相对较宽但前房整体狭小,这构成了其暂时未发作而一定时期易发作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对侧眼 眼前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金怡萍 燕顺生 +3 位作者 金玫蕾 俞彰 陈荣家 陆国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研究Crygs基因发生突变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使用裂隙灯观察rncat白内障小鼠自出生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改变。并取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 ,同时以正常昆明小鼠... 目的 研究Crygs基因发生突变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使用裂隙灯观察rncat白内障小鼠自出生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改变。并取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 ,同时以正常昆明小鼠为对照。结果 发现rncat小鼠白内障是双眼逐渐形成的核心性混浊。病理检查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 ,去核纤维化的过程受阻。电镜检查发现晶状体纤维的异常排列和细胞间连接结构的异常。结论 Crygs基因突变可导致rncat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性和晶状体纤维的排列紊乱和细胞间连接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 组织学 形态学电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的检出和定位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晋祖 陆建平 +4 位作者 张伟英 汪浩 储浩 汪波 刘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的检出和定位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只眼(39枚异物)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立体定位,并以术中异物位置为“金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的检出和立体定位的准确率。结果:39枚眼球异物中,多层螺旋CT检出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的检出和定位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只眼(39枚异物)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立体定位,并以术中异物位置为“金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的检出和立体定位的准确率。结果:39枚眼球异物中,多层螺旋CT检出35枚,并准确定位,检出率为90%,准确定位率为100%;4枚位于眼球前部的非金属异物未检出,漏诊率为10%。结论:多层螺旋CT是检出并准确定位眼球异物较好的影像检查和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异物 多层螺旋CT 立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7
作者 曹薇 崔红平 张美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4-1097,共4页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出现玻璃体积血、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纤维血管膜增殖(累及或者即将累及到黄斑)、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紧密后粘连的难治性黄斑水肿,均是需要手术干预的,且早期手术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视力效...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出现玻璃体积血、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纤维血管膜增殖(累及或者即将累及到黄斑)、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紧密后粘连的难治性黄斑水肿,均是需要手术干预的,且早期手术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视力效果。23G玻璃体切割系统使用操作方法与20G器械类似,而且玻璃体切割更彻底,能进行更复杂的手术操作,同时23G玻璃体切割系统避免了25G系统的某些缺点,所以23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临床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泛。本文对23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黄斑水肿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谢秀雯 周建强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的上皮细胞。方法 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不同时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做广谱角蛋白、MUC5AC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的上皮细胞。方法 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不同时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做广谱角蛋白、MUC5AC免疫荧光染色及PAS染色鉴定;并比较不同部位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阳性情况。结果 DispaseⅡ消化法能够获得大量的较纯净的结膜上皮细胞,细胞生长增殖快,能传代4~5代;绝大多数细胞广谱角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少数细胞MUC5AC表达阳性及PAS染色阳性。睑结膜、穹隆部结膜和球结膜细胞PCNA阳性率分别为:(32.14±1.69)%、(27.67±1.20)%、(22.76±1.73)%,兔睑结膜上皮细胞PCNA阳性率较穹隆部及球结膜上皮细胞的PCNA阳性率高,各部位PC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paseⅡ消化法是进行体外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兔眼睑结膜处可能存在结膜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上皮细胞 结膜上皮干细胞 DispaseⅡ 原代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前房负镜植入两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英 金怡萍 +2 位作者 黄蓓芬 郁民宝 缪和芬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 研究前房负镜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 11例 ( 2 0眼 )。屈光度数最高 -2 9D ,最低 -9 45D。术前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角膜内皮计数、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显... 目的 研究前房负镜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 11例 ( 2 0眼 )。屈光度数最高 -2 9D ,最低 -9 45D。术前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角膜内皮计数、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显微手术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 2年 ,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瞳孔改变等。结果 术后 2年所有患者平均裸眼视力 0 73 ,矫正视力 0 92。平均眼压为14 17mmHg ,无一例眼压升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 2 499 3± 3 19 6)个 /mm2 ,平均损失率 3 4% ,与术前无明显差异。ICL袢脚均未造成对房角的影响。所有患者瞳孔对光反应良好 ,无一例出现白内障。结论 前房负镜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尤其是高于 -12D的超高度近视 ,2年观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晶状体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眼部疾病干细胞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睿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8-691,共4页
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眼科领域,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样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在治疗眼部疾病,尤其是治疗与血管和神经退化相关的疾病方面,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常... 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眼科领域,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样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在治疗眼部疾病,尤其是治疗与血管和神经退化相关的疾病方面,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常见眼部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疾病 干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时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角膜新生血管是多种眼表疾病的病理改变,是常见的致盲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临床上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炎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外科治疗方面包括激光... 角膜新生血管是多种眼表疾病的病理改变,是常见的致盲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临床上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炎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外科治疗方面包括激光、电凝法和眼表重建手术。此外,许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的药物及新型治疗方法也被证实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