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线阵探头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胃肠道类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水蓉 穆金玲 +3 位作者 叶静 韩扬 倪燕丽 杨小青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4期388-390,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电子线阵探头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价值,观察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效果。方法应用线阵探头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并在内镜下行ESD治疗后送病理,13例胃肠... 目的研究电子线阵探头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价值,观察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效果。方法应用线阵探头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并在内镜下行ESD治疗后送病理,13例胃肠道类癌病理证实。结果电子线阵探头超声内镜(EUS)显示类癌多为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均匀或欠均匀的低回声,大部分病灶紧邻固有肌层下。13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并行黏膜下肿瘤剥离术,切除标本边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无1例出现穿孔。结论 EUS对于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明确类癌的壁来源、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性质、有无肌层和周围血管浸润、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等疾病,从而指导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类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类癌瘤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如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措施,达到提高病变检出率。方法对22例胶囊内镜检查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2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均一次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及仪器信号中断现象。17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7.2%。结... 目的改进和完善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措施,达到提高病变检出率。方法对22例胶囊内镜检查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2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均一次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及仪器信号中断现象。17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7.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尤其是检查前患者良好的肠道准备是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检查中的密切配合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下导丝引出法在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秀珍 陈益清 +6 位作者 张诚 何川琦 韩丽君 尤咏梅 叶静 倪燕丽 杨玉龙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导丝引出法在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的患者46例,采用DSA下导丝引出法进行鼻胆管口鼻转换,观察该方法在困难性鼻胆...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导丝引出法在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的患者46例,采用DSA下导丝引出法进行鼻胆管口鼻转换,观察该方法在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导丝置入次数、平均操作时间、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成功率100.00%(46/46),一次成功率100.00%(46/46),导丝置入(1.33±0.60)次,平均操作时间(37.72±14.04)s,刺激程度评分(1.43±0.69)分;其中,轻度刺激31例、中度刺激10例、重度刺激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22%(7/46)。结论DSA下导丝引出法是解决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鼻胆管 导丝 口鼻转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景泽 唐庆贺 +1 位作者 庄惠人 熊伍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ERBD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大结石、多发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ERCP治疗的确诊为胆总管大结石或多发结石的老年患者,45例为放置支架组,ERCP术中放置单根或双根塑料胆管支架行胆管引流,3~4个月后再次行ERCP取石或... 目的探讨ERBD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大结石、多发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ERCP治疗的确诊为胆总管大结石或多发结石的老年患者,45例为放置支架组,ERCP术中放置单根或双根塑料胆管支架行胆管引流,3~4个月后再次行ERCP取石或更换支架治疗;23例为直接取石组,行乳头切开,直径为10~12mm的球囊扩张乳头后,碎石器网篮碎石,普通网篮、气囊取石。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时间、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支架组平均年龄为82.5±4.69岁,取石组平均年龄为84.9±4.48岁,支架组结石平均直径1.97±0.5cm,取石组结石平均直径为1.70±0.36c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支架组ERBD术后发生胰腺炎2例(4.44%),取石组4例(17.4%)(P<0.05);支架组术后3 h、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分别为(230±162)U/L及(195±145)U/L,均低于取石组(328±215)U/L及(283±167)U/L(P<0.05)。支架组首次平均操作时间为(41±15)min,取石组平均取石时间为(83±25)min,较支架组明显延长(P<0.05)。支架组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为0,取石组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4例(2例并发迟发性出血、2例并发贲门撕裂)(P<0.05);支架组更换支架及取石平均次数为2.4次(2次33人,3次8人,4次2人,4次以上2人),取石组平均取石次数为1.26次(1次18人,2次4人,3次1人)。结论巨大或多发胆管结石老年患者首次行塑料支架放置胆管引流安全有效,较直接取石明显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结石取出结果也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支架 胆管造影 E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