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肝组织T淋巴细胞的特征分析
1
作者 冒婷 徐铭益 王佳轶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目的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小鼠肝组织T淋巴细胞单细胞水平的异质性和转录组学特征,为研究T淋巴细胞在NASH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和胆碱蛋氨酸缺乏饲... 目的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小鼠肝组织T淋巴细胞单细胞水平的异质性和转录组学特征,为研究T淋巴细胞在NASH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和胆碱蛋氨酸缺乏饲料喂养的NASH组,每组各3只。造模6周后取小鼠肝组织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分析T淋巴细胞单细胞亚群的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行降维聚类、细胞类型注释、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小提琴图、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肝脏中Tcrα(T淋巴细胞分子标志)、Tcf7、Cxcr6(特征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小鼠肝脏中共鉴定出2个T淋巴细胞亚群:(1)第6簇T淋巴细胞占比从对照组的58.5%降低到NASH组的48.7%。前4位特异性基因包括Nsg2、Cd8b1、Cd8a和Tcf7。该簇65%的细胞表达Tcf7(第6簇特征标志基因),定义为Tcf7+T淋巴细胞亚群。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它们参与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白细胞黏附、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Th1、Th2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2)第7簇T淋巴细胞占比从对照组的41.5%增高到NASH组的51.3%。前4位特异性基因包括Cd40lg、Tcrg-C1、Il2rα和Cxcr6。该簇90%的细胞表达Cxcr6,定义为Cxcr6+T淋巴细胞亚群。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该亚群参与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以及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与MAPK信号通路。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SH组小鼠肝脏中Tcf7蛋白和Tcrα蛋白共染阳性区域减少(1.80%±0.67%vs 0.33%±0.13%,P<0.05),而Cxcr6蛋白和Tcrα蛋白共染阳性区域增加(0.50%±0.09%vs 2.66%±0.33%,P<0.001)。结论NASH小鼠肝脏中Tcf7+T淋巴细胞的占比降低,而Cxcr6+T淋巴细胞的占比增高,揭示了NASH小鼠肝组织T淋巴细胞的特征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T淋巴细胞 单细胞测序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希权 熊伍军 +5 位作者 刘璐 王怡菲 程婕 张正霞 赵慧 屈莉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4-1668,共5页
目的探索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三家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浦东新区南华医院)的乙型肝炎患者917例。评估采用... 目的探索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三家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浦东新区南华医院)的乙型肝炎患者917例。评估采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及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对患者实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和抑郁得分与患者人口学、社会经济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由HADS评估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87.6%和90.7%。乙型肝炎患者焦虑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有关(F值分别为3.518、6.416、3.322,P值均<0.05);抑郁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职业和并发症有关(F=2.904、t=2.242、F=22.840、F=9.235、F=11.870、t=2.246,P值均<0.05)。更高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和单身状态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更高收入水平和年纪增长与患者的焦虑明显相关(P值均<0.05)。结论目前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精神状况不容乐观,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结果也提醒医务工作者更应该关注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焦虑 抑郁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双塑料支架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困难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燕 李俊 +6 位作者 宋森涛 袁琼英 傅晓 张晓东 汪静 关亚萍 朱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373-337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道双塑料支架置入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对困难胆总管巨大结石(≥15 m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困难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63例,均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双塑料支架,其中32例患者...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道双塑料支架置入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对困难胆总管巨大结石(≥15 m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困难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63例,均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双塑料支架,其中32例患者术后联合UDCA 15 mg/(kg·d)口服(观察组),疗程3个月;31例患者未予口服药物(对照组)。3个月后拔除支架并行取石术,比较两组间第二次ERCP术前腹痛腹胀、肝功能异常、胆管炎、支架梗阻发生率、最大结石直径变化及取石成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ERCP均取得成功,两次ERCP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重大并发症。观察组第二次ERCP术前腹痛腹胀、肝功能异常、胆管炎及术中支架梗阻发生率分别为6.3%(2/32)、18.8%(6/32)、3.1%(1/32)、15.6%(5/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8%(8/31)、45.2%(14/31)、22.6%(7/31)、38.7%(1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10、5.069、5.376、4.259,P=0.043、0.024、0.026、0.039)。观察组两次ERCP最大胆总管结石直径中位数分别为17、12 mm;对照组分别为17、15 mm,均较首次ERCP有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59、4.736,均P<0.01)。观察组最大胆总管结石直径降低均值较对照组更为显著(Z=3.883,P<0.001);二次ERCP取石成功率观察组为90.6%(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1.0%(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0.047)。结论困难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放置胆道双塑料支架配合UDCA可更有效降低再次ERCP术前腹痛腹胀、肝功能异常、胆管炎及支架梗阻的发生率,降低最大结石直径,提高取石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胆总管巨大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 熊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治愈肝硬化乳糜性腹水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丽娟 王丽晶 +1 位作者 简易成 熊伍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624-625,共2页
乳糜性腹水临床上较罕见,系腹水内积聚大量乳糜微粒,其病因多样,肝硬化是常见病因之一,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乳糜性腹水往往为难治性,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高[1-2]。我们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愈肝硬化乳糜性腹水1例,并针... 乳糜性腹水临床上较罕见,系腹水内积聚大量乳糜微粒,其病因多样,肝硬化是常见病因之一,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乳糜性腹水往往为难治性,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高[1-2]。我们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愈肝硬化乳糜性腹水1例,并针对乳糜性腹水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乳糜性腹水 奥曲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下段腺癌及Barrett食管患者的发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琳 刘璐 +4 位作者 石晓丹 彭孝倩 焦笑笑 马望 张连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近8 a食管下段腺癌和Barrett食管患者的发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检查确诊的374例食管下段腺癌和365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8 a间食管下段腺癌及Ba... 目的:探讨河南省近8 a食管下段腺癌和Barrett食管患者的发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检查确诊的374例食管下段腺癌和365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8 a间食管下段腺癌及Barrett食管的发病特征,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下段腺癌、根治性术后食管下段腺癌的预后因素,并分析Barrett食管的转归。结果:①食管下段腺癌和Barrett食管年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②食管下段腺癌患者1、3、5 a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3%、34.3%、22.5%,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74例食管下段腺癌患者中,104例行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270例未行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③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手术联合化疗、单纯手术和单纯(放)化疗]是影响食管下段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R=1.880、0.151、0.226、0.562,95%CI=1.172~3.014、0.077~0.297、0.110~0.465、0.325~0.975,P<0.05)。④肿瘤N分期及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行根治性术后食管下段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7、2.288,95%CI=1.225~2.434、1.082~4.838,P<0.05)。⑤365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伴有特异性肠化44例,伴不典型增生17例,随访期间均未发展为腺癌。结论:食管下段腺癌发生率逐渐升高,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手术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肿瘤N分期和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行根治性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的Barrett食管患者应加强随访防止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段腺癌 BARRETT食管 检出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如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措施,达到提高病变检出率。方法对22例胶囊内镜检查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2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均一次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及仪器信号中断现象。17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7.2%。结... 目的改进和完善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措施,达到提高病变检出率。方法对22例胶囊内镜检查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2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均一次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及仪器信号中断现象。17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7.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尤其是检查前患者良好的肠道准备是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检查中的密切配合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胰管支架引流及二者联合预防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傅晓 张晓东 +5 位作者 汪静 关亚萍 宋森涛 李俊 孙燕 朱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90-229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长抑素、胰管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drainage,ERPD及二者联合对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difficult selective biliary cannulation,DSBC)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长抑素、胰管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drainage,ERPD及二者联合对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difficult selective biliary cannulation,DSBC)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acute pancreatitis,PEP)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2019年行ERCP术中发生DSBC的患者121例,单独术前使用生长抑素患者37例,构成生长抑素组;未使用生长抑素,仅术中行ERPD患者41例,构成ERPD组;术前使用生长抑素,同时术中行ERPD患者43例,构成联合组。比较各组间PEP的发生情况。结果生长抑素组PEP 10例(27.0%),其中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共4例(10.8%);ERPD组PEP 3例(7.3%);联合组PEP 4例(9.3%),其中MSAP 1例(2.3%)。ERPD组及联合组术后PEP包括MASP和SAP发生率明显低于生长抑素组(P<0.05);但ERPD组和联合组对比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淀粉酶血症生长抑素组、ERPD组及联合组分别为5例(13.5%)、8例(19.5%)、6例(13.9%),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D对DSBC患者PEP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生长抑素,而术中ERPD联合术前生长抑素的使用对于ERPD预防PEP的效果未见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管支架引流 困难胆管插管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prep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锦俊 王芹芹 +2 位作者 刘欣艳 李英梅 熊伍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pr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门诊、住院的72例NAFLD患者(NAFLD组),5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pr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门诊、住院的72例NAFLD患者(NAFLD组),5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进行B超检查,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NAFLD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20)、中度组(n=30)和重度组(n=22)3个亚组。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肝功能、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血清preptin水平,并计算BMI、腰臀比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变量与preptin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NAFLD之间的关系。结果 NAFLD组preptin水平(385.54±72.78)pg/ml较正常组(303.85±57.54)pg/ml显著升高(t=-6.76,P<0.001);轻度、中度和重度NAFLD组preptin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328.58±53.51)pg/ml﹑(376.71±57.77)pg/ml﹑(449.35±56.95)pg/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reptin水平与BMI(r=0.475,P<0.001)、HOMA-IR(r=0.671,P<0.001),FINS(r=0.763,P<0.001)成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INS和HOMA-IR是影响血清prept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eptin与NAFLD密切相关。结论 Preptin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IR而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胰岛素抗药性 肽类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 被引量:78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谢渭芬 +4 位作者 唐承薇 王吉耀 林勇 曾欣 胡平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57-2073,共17页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异常再生、血管新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肝硬化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晚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为规范肝硬化的诊治,以指...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异常再生、血管新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肝硬化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晚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为规范肝硬化的诊治,以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和共识意见,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就肝硬化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等方面形成共识。本共识意见包含了43项陈述条款。由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已有多个指南和共识意见发表,本共识重点围绕肝硬化本身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诊断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疗法介入造口患者的探索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雁楠 陈益清 吴晓慧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4期42-45,共4页
因身体形象与身体机能的变化,造口患者面临着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亟需得到关注。在叙事疗法的实践框架下,面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造口患者开展小组工作。研究发现,受主流文化有关"洁净"与"污秽",&qu... 因身体形象与身体机能的变化,造口患者面临着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亟需得到关注。在叙事疗法的实践框架下,面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造口患者开展小组工作。研究发现,受主流文化有关"洁净"与"污秽","健康"与"残疾"的影响,造口患者呈现出污名化的叙事。医务社工通过相关影响力问话、道具的运用、情景模拟等问题外化方法,协助造口患者将问题与个人分离,通过寻找独特经验、健康教育、同伴支持以及艺术疗法协助造口患者重写生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叙事疗法 病友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诱导分泌蛋白-1介导肝纤维化发生的实验及临床观察
11
作者 李玮 熊伍军 +3 位作者 简易成 江鸣 何益 刘雁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Wnt诱导分泌蛋白-1(WISP-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慢性肝病患者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取正常组、造模8周组、造模12周组大鼠肝组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肝组织W... 目的探讨Wnt诱导分泌蛋白-1(WISP-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慢性肝病患者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取正常组、造模8周组、造模12周组大鼠肝组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肝组织WISP-1表达水平的变化,光镜下半定量分析;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清20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血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60例,利用ELISA测定血清WISP-1水平变化,利用放射免疫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前Ⅲ型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水平,分析WISP-1水平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造模8、12周组WISP-1表达水平分别为11.0±2.4、23.8±4.8,与正常组2.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WISP-1水平分别为(65.5±18.8)、(71.2±18.2)ng/ml,与健康对照组(57.3±15.2)n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WISP-1与HA、LN、PⅢP、C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53、0.50、0.64(P<0.05)。结论 WISP-1参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血清WISP-1水平与慢性肝病病程进展相关,WISP-1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及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慢性 Wnt诱导分泌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