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光(综述) 浦介麟(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59-963,共5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为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目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提出血管迷走性晕厥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多,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基因多态性 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水平的测定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袁伟 顾宇英 张代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探讨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于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92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标准进行分级。所有入组病例均详细...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探讨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于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92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标准进行分级。所有入组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入院后完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ST2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sST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3)。sST2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77.8%。相关分析显示,sST2与BNP(r=0.427,P=0.01)、超敏C反应蛋白(r=0.252,P=0.023)、肌钙蛋白(r=0.330,P=0.041)以及左室射血分数(r=-0.354,P=0.047)具有相关性。高水平sST2提示患者近期预后不佳。结论 sST2与BNP、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具有相关性,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并提示近期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ST2蛋白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多柔比星诱导大鼠心力衰竭和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荫涛 裴小鑫 +3 位作者 胡铂 杨海波 董建增 刘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Ghrelin保护盐酸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力衰竭和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和Ghrelin组。心力衰竭组和Ghrelin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建立心力衰竭模型。Ghrelin组大鼠... 目的探讨Ghrelin保护盐酸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力衰竭和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和Ghrelin组。心力衰竭组和Ghrelin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建立心力衰竭模型。Ghrelin组大鼠给予每天两次腹腔注射Ghrelin,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共持续6周。观察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学变化和检测血浆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与心力衰竭组大鼠比较,Ghrelin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P<0.01)。Ghrelin组大鼠呈现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和范围均较心力衰竭组大鼠明显减轻。Ghrelin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15⁃F2t⁃isoprostane水平比心力衰竭组明显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Ghrelin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和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多柔比星 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置入电子装置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蔡英 周晓茜 +4 位作者 李莹 庞秀峰 周俊彦 顾宇英 刘学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置入电子装置术后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式心脏除颤器、临床资料及随访心脏超声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心脏超声检查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将... 目的:探讨心脏置入电子装置术后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式心脏除颤器、临床资料及随访心脏超声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心脏超声检查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316例与异常组104例,对2组及正常组中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置入式心脏除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脏超声资料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与术前三尖瓣反流面积(T R)/右心房面积(RA )比较,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其术后 T R/RA明显升高( P<0.01);与置入心脏再同步心律治疗比较,置入单腔、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 TR/RA较术前 TR/RA明显升高(P<0.01);与术前T R/RA比较,正常组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患者术后 T R/RA明显升高( P<0.05,P<0.01);与0~12个月比较,13~24、25~36和≥37个月术后TR/RA明显升高(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与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置入起搏器时限、右心房内径、N末端B型钠尿肽呈正相关( r=0.405, P=0.005;r=0.246,P=0.005;r=0.144,P=0.043;r=0.153,P=0.028)。结论无论术前三尖瓣有无反流,心脏电子装置置入术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除颤器 植入型 三尖瓣闭锁不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在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晔弘 范骎 +3 位作者 张凤如 陆林 沈卫峰 陶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71-1277,1296,共8页
目的·分析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对大鼠心肌不同亚型S1P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梗死后的心肌中主要与FTY720结合的S1P受体亚型,并探讨这一过程对于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设置对应... 目的·分析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对大鼠心肌不同亚型S1P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梗死后的心肌中主要与FTY720结合的S1P受体亚型,并探讨这一过程对于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设置对应假手术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低剂量(0.04 mg/kg)FTY720和高剂量(0.4 mg/kg)FTY720处理,处理4周后进行测定,比较各组间心功能的差异;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梗死发生前和发生后心肌组织中不同亚型S1P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高剂量FTY720对其表达的影响;应用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高剂量FTY720处理对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一般结构、纤维化程度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高剂量FTY720处理对非梗死区心肌磷酸化AKT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鼠心肌组织中主要表达S1P1受体,其次是S1P3受体。心肌梗死4周后非梗死区中S1P受体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经高剂量FTY720处理后能显著提高S1P1和S1P3受体的表达水平。同样,经FTY720处理后,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病理改变及重构减弱,纤维化程度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此外,FTY720处理能使非梗死区中AKT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结论·作为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可能作用于心肌细胞上的S1P1和S1P3受体,激活AKT和ERK通路,从而对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的存活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FTY720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致可逆性肺动脉高压1例并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亮 徐婧 陈发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74,共6页
达沙替尼导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目前国内病例报道较少,本例为56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达沙替尼(100 mg/d)维持治疗,47个月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收缩压117... 达沙替尼导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目前国内病例报道较少,本例为56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达沙替尼(100 mg/d)维持治疗,47个月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收缩压117 mmHg,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毛细血管前性PAH,考虑达沙替尼导致PAH。停服达沙替尼并抗PAH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再次服用达沙替尼后肺动脉压又再次加重,停药并继续抗PAH治疗后病情又明显好转直至完全缓解,长期随访病情稳定未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达沙替尼 肺动脉高血压(PAH) 右心导管检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例
7
作者 王亮 高力明 +1 位作者 黄晶 张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7-1301,共5页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本文报道一例患者应用经导管技术先行室间隔血管微粒球栓塞(PSEM)治疗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后择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病例。患者为77岁男性,因活动...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本文报道一例患者应用经导管技术先行室间隔血管微粒球栓塞(PSEM)治疗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后择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病例。患者为77岁男性,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53 mmHg(1 mmHg=0.133 kPa),LVOT峰值压差93 mmHg。心外科评估手术风险极高。多学科讨论后决定治疗策略为先行PSEM解除LVOT梗阻,择期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应用微粒球栓塞第一间隔支后LVOT峰值压差明显下降,6 d后行TAVR治疗,术后主动脉瓣压力阶差降为2 mmHg。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消融术 微粒球栓塞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杜培朝 李纪明 +3 位作者 刘晔弘 张波 陈爱娜 张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1-402,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 岁.因"反复胸闷 1 月余,加重 1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吸烟史,否认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神清,温平,双肺听诊无殊,心率 67 次 /min,律齐,心间 区 听 诊 可 及 4/6 级 收 缩 期 杂 音, 血 压 14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 岁.因"反复胸闷 1 月余,加重 1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吸烟史,否认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神清,温平,双肺听诊无殊,心率 67 次 /min,律齐,心间 区 听 诊 可 及 4/6 级 收 缩 期 杂 音, 血 压 141/82 mmHg(1 mmHg=0.133 kPa).腹部无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栓塞治疗 经皮腔内 室间隔 微粒 入院查体 临床资料 反复胸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脂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迪铭 张晓峰 李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脂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因拟诊冠心病入院治疗的240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脂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因拟诊冠心病入院治疗的240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58)和冠心病组(n=182),再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亚组(n=84)和多支病变亚组(n=98)。比较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患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及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冠心病影响因素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舒张早期E峰血流速度(E)、E峰和舒张晚期A峰血流速度比值(E/A)均低于非冠心病组,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等容舒张期(IVRT)均长于非冠心病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内径(LVD)均大于非冠心病组(P均<0.05));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亚组E高于单支病变亚组,E/A低于单支病变亚组,DT、IVRT均长于单支病变亚组,LAD、IVS、LVPW、LVD均大于单支病变亚组(P均<0.05)。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均<0.05);冠心病患者多支病变亚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亚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单支病变亚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TC、IVRT、LAD、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脂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异常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血脂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苑磊 张代富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07-1610,共4页
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手段。氯吡格雷抵抗是指一些接受了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仍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现象。尽管不同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不同,但已证明氯吡格雷抵抗和心血管事件存在明确关系。该文主要对... 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手段。氯吡格雷抵抗是指一些接受了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仍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现象。尽管不同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不同,但已证明氯吡格雷抵抗和心血管事件存在明确关系。该文主要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实验室检查、发生机制、发生率、临床意义及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抵抗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唐慧芸 王烨 +4 位作者 姜盈缨 金丽茵 刁洁华 徐世荣 宋道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Lp(a)水平及血脂指标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就诊,经临床确诊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Lp(a)水平及血脂指标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就诊,经临床确诊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144例为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9例为稳定性冠心病组,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本社区中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未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体检健康者136例为对照组,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规则治疗1年,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和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时及1年后检测血清Lp(a)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3组间性别、年龄、腰臀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组,TC、L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后Lp(a)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与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Lp(a)、LDL-C水平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TC、HDL-C、TG水平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Lp(a)、TC、LDL-C、T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TC、LDL-C水平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Lp(a)水平与TC、LDL-C、HDL-C、TG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Lp(a)水平变化与TC、LDL-C、HDL-C、TG水平变化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患者和体检健康者,Lp(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Lp(a)与其他血脂指标无相关性;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未明显下降,他汀类药物对Lp(a)水平无明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a) 血脂异常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建飞 林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33-441,共9页
高血压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治疗达标控制率不足50%,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被有效的治疗管理。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但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 高血压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治疗达标控制率不足50%,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被有效的治疗管理。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但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本综述讨论了近年来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并可能在未来为临床高血压治疗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治疗 脑啡肽酶抑制剂 GL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