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合作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肺癌围术期肺栓塞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严晓霞 刘虹婷 +3 位作者 陈蓓 丁君蓉 黎金铃 毛燕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肺癌围术期肺栓塞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导成立了多学科合作的QCC小组,确定"降低肺癌围术...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肺癌围术期肺栓塞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导成立了多学科合作的QCC小组,确定"降低肺癌围术期肺栓塞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QCC理论进行了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活动,并对活动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肺癌患者围术期肺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圈员的综合能力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的QCC活动有利于改进护理质量,降低肺癌患者围术期肺栓塞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品管圈 质量控制 肺栓塞 多学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黎金玲 孙春燕 +5 位作者 毛燕君 袁平 张莉 宫素岗 刘锦铭 严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 目的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9例手术顺利,术后肺灌注流量3级。1例直径2 mm肺动脉经球囊扩张后破裂出血约50 mL,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治疗5 d后好转。10例均于术后1~5 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肺功能均明显好转。结论严格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措施,护士掌握并发症急救与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患者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侯黎莉 黎金玲 胡崟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了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睡眠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某三级专科医院心内肺循环科收治的18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 目的了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睡眠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某三级专科医院心内肺循环科收治的18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puport rate scale,SSR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89例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者74例(占39.2%),其中不同性别、肺动脉高压级别、社会支持水平及有无家族史、胸闷气促、夜间护理、抑郁肺动脉高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动脉高压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的主-客观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关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睡眠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疾病对患者生理、心理状况的影响,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睡眠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供体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小窝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平 王丽丽 +4 位作者 王岚 赵勤华 姜蓉 宫素岗 刘锦铭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NariS)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小窝蛋白1(Cav-1)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低氧大鼠模型。利用混合气体培养法制备大鼠低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NariS)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小窝蛋白1(Cav-1)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低氧大鼠模型。利用混合气体培养法制备大鼠低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常氧组、低氧组、常氧+NaHS组和低氧+NariS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小动脉中膜厚度、肌化及增殖程度。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av-1的表达。结果低氧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质量指数、肺小动脉中膜厚度、肌化及平滑肌增殖程度明显增加;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OS产生增加及Cav-1表达降低;NaHS给予大鼠可改善肺动脉血流,缓解肺动脉中膜增厚,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OS产生及增加Cav-1表达。结论NariS可通过降低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OS产生,上调Cav-1表达,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缓解肺动脉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低氧 肺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硫氢化钠 小窝蛋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浩 蹇代国 +6 位作者 刘锦铭 吾热姑力 樊江鹏 努尔孜亚 苗玉林 阿卜杜热西提 尹雪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06-909,共4页
目的分析维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患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综合内科确诊的稳定期维族老年COPD患者218例,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分为非PH组(96例)、可... 目的分析维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患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综合内科确诊的稳定期维族老年COPD患者218例,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分为非PH组(96例)、可疑PH组(68例)和确定PH组(54例)。比较PH组与非PH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疾病病史、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血红蛋白(HGB)和脑钠肽前体(pro-BNP)等的差异。结果PH组比非PH组的慢性咳嗽咯痰病史更长久(P〈0.01),合并糖尿病的概率更高(P〈0.05),HGB和pro-BNP的水平也偏高(均P〈0.01)。PH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测定值也均比非PH组高(P〈0.01),其他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能及早重视患者上述临床特征,并给予规范治疗,或可延缓维族老年COPD患者合并PH的进程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动脉高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静脉溶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严蕾 黎金玲 +1 位作者 孙春燕 曹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44-46,52,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科治疗的36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在溶栓前、中、...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科治疗的36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在溶栓前、中、后均实施对症护理及肺血管病专科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穿刺处皮肤等情况,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出血等并发症.结果34例患者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其中:1例患者在腹部皮下注射处出现1 cm×2 cm的血肿;2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处出现1 cm×1 cm的血肿,经纱布填塞1 h后,血肿均未见增大,7 d后逐渐吸收;3例患者出现鼻出血,量约30 ml,经纱布填塞后停止出血;2例患者血压为75~80/50~55 mmHg (1 mmHg=0.133 kPa),经升压等急救和护理后均好转;2例患者病死.结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积极配合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阿替普酶 大面积肺栓塞 静脉溶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RDW、NT-ProBNP、BigET-1、HMGB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勤燕 姜蓉 +6 位作者 康彬 杜明 周仁明 赵洪娟 段炜 卢飞 刘锦铭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大内皮素-1(BigET-1)以及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IPAH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大内皮素-1(BigET-1)以及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IPAH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RDW、NT-proBNP、BigET-1、HMGB1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DW、NT-proBNP、BigET-1、HMGB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P<0.01);RVEDD大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IPAH患者RDW、NT-proBNP、BigET-1、HMGB1与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呈负相关,与RVEDD呈正相关;NT-proBNP、HMGB1均与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血管阻力(PVR)呈正相关(P<0.05)。结论RDW、NT-proBNP、BigET-1、HMGB1水平在IPAH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LVEDD、PAMP、PVR等指标相关,可作为诊断与评估IPAH病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大内皮素-1 高迁移率组蛋白B1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