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MRI诊断并行全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辉 吴琼雅 +4 位作者 宫晓梅 贺晓东 吴红宇 盛兆瑛 周道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19-7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脑转移约占脑转移瘤的20%-40%。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增强MRI诊断并行全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8年10月241例NSCLC脑转移并接受全脑放疗的... 背景与目的肺癌脑转移约占脑转移瘤的20%-40%。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增强MRI诊断并行全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8年10月241例NSCLC脑转移并接受全脑放疗的病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9.1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7个月。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单因素包括女性、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70分、脑转移无症状、胸内病变控制、化疗3周期以上及合并靶向治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随访截止时胸内病变控制状态、靶向治疗是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基于增强MRI诊断并行全脑放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性别、胸内病变控制、靶向治疗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核磁共振成像 放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老年非鳞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勇 王季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研究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老年非鳞型肺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始共23例患者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培美曲赛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和副反应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1)患者治疗后... 目的:研究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老年非鳞型肺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始共23例患者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培美曲赛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和副反应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1)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的近期疗效,其中CR 2例,PR 15例,NC 6例,没有PD患者。2)共有5例患者局部复发,局控率:73%,1年生存率:67%,其中ⅢA期患者1年生存率:82%;ⅢB期患者1年生存率:63%。3)副反应以Ⅰ级反应为主,只有少数Ⅱ级反应。结论:联合治疗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老年患者肺癌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适形放疗 化疗 培美曲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沿学术问题专家交流共识 被引量:11
3
作者 艾星浩 +11 位作者 蔡勇 褚倩 韩琤波 卢铀 秦颂兵 邬麟 谢丛华 袁智勇 钟文昭 朱晓霞 张玉蛟 朱正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2-540,共9页
肺癌是目前导致全球和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瘤种。多年来,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一直主导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领域。临床实践中引入免疫疗法使肺癌的治疗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发生了根... 肺癌是目前导致全球和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瘤种。多年来,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一直主导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领域。临床实践中引入免疫疗法使肺癌的治疗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最新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表明,放疗可以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重新编程肿瘤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者开始重新审视放疗作为免疫治疗的联合疗法,导致研究其潜在协同作用的临床试验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会议邀请专家交流前沿及争议学术问题:①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最新进展;②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是否显著增加毒性;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的混合反应及局部治疗的干预价值;④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脑转移瘤的机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 放疗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毒性 混合反应 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宇 张幸平 +2 位作者 吴红宇 刘辉 周道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14-918,共5页
目的:分析25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综合治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间258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骨转移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 目的:分析25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综合治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间258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骨转移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6.4%,中位生存时间为12.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PS评分、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后是否化疗、骨转移时血清AKP及CA242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临床分期、骨转移时血清AKP水平、骨转移数目及初诊时PS评分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是椎骨、骨盆骨和肋骨。初诊时临床分期、骨转移时血AKP水平、骨转移数目及初诊时PS评分为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综合治疗 骨转移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宇 田野 +2 位作者 蔡勇 盛兆瑛 梁世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873-877,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的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的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以痰中带血为其常见的临床特征,CT影像以双肺上叶结节多见,部分病灶呈团块样病变;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同叶37例(12.4%),病灶在肺叶不同侧138例(46.3%),病灶在肺叶部分重叠123例(41.3%);已有肺结核病史后诊断肺癌者120例(40.3%),已有肺癌病史后诊断肺结核者28例(9.4%);2种疾病同时诊断者150例(50.3%),平均确诊时间为10.9个月~10.5年;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均通过痰检测癌细胞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获得明确诊断。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影像特征,应及早明确诊断,对2种疾病进行早期同时治疗,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结核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3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宇 田野 +1 位作者 张幸平 梁世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B3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例B3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 目的:探讨B3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例B3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3例,Ⅲ期62例,Ⅳ期52例。其中38例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根治术后常规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50 Gy。不同时期共有58例接受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2(8~125)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81.6%,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2%。5年局部控制率为82.6%,复发率为32.6%,转移率为9.3%。结论:B3型胸腺瘤治疗主要失败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肺和胸膜是胸腺瘤转移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可提高晚期胸脉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Masaoka分期、手术切缘和放疗是与5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3型胸腺瘤 放射疗法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肿瘤血管生成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
7
作者 吴琼雅 史景云 +7 位作者 张颉 张霖倩 赵印敏 唐亮 陈芸 贺晓东 刘辉 粟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构建新型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检测其物理性质。方法设计合成双靶点RGDl0-NGR9杂合肽,以固相合成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杂合肽,检测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结合能力。采用共... 目的构建新型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检测其物理性质。方法设计合成双靶点RGDl0-NGR9杂合肽,以固相合成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杂合肽,检测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结合能力。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核芯粒径8~12nm的超顺磁性氧化铁,包覆葡聚糖。以环氧氯丙烷活化葡聚糖,共价耦联靶向多肽,制备靶向多肽网状交联葡聚糖一超顺磁性氧化铁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粒子大小、x射线衍射仪测试粒子晶型及组成,红外光谱仪分析粒子表面包覆物质表征,纳米粒度仪测定Zeta电位,振动样品磁强计仪测定磁化强度。结果双靶点杂合肽FITC—RGDl0-NGR9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良好的体外结合能力。成功制备出肿瘤双靶点RGDl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电镜观测近似圆球形,总粒径约30nm。经振动样品磁强计仪测定,70℃时,复合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3.54emu/g,无磁滞现象,有超顺磁性,Zeta电位-60.9mV。结论成功制备出RGDl0一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其物理性质稳定,具有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