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特征对肺部10mm以下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亚丽 朱慧媛 +3 位作者 毛海霞 杨洋 江森 孙希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10mm以下p GGN肺腺癌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理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及分类器模型对此类病变侵袭性的预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10mm以下p GGN肺腺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提取术前CT图像上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采... 目的:探讨10mm以下p GGN肺腺癌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理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及分类器模型对此类病变侵袭性的预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10mm以下p GGN肺腺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提取术前CT图像上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信息增益算法选择特征,根据所选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并绘制ROC曲线。与传统图像分析方法测量的病灶大小及平均CT值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从每一个容积感兴趣区提取93个影像组学特征,经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及信息增益算法过滤后共选择48个影像组学特征。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2、0.848和0.874。病灶大小和平均CT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和0.786。结论:影像组学特征可以反映10mm以下p GGN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之间的差异,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分类器模型可以提高p GGN病理侵袭性的术前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纯磨玻璃结节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与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戴洁 史景云 +3 位作者 梁莉 唐神结 姚岚 周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6-709,共4页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并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薄层CT检查并明确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共计41例,作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组(NTM组);采用系统随...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并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薄层CT检查并明确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共计41例,作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组(NTM组);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从同期1026例住院的经菌种鉴定确诊为菌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41例,作为继发性肺结核组;对两组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肺部病变的CT表现包括小叶中心性结节、大结节、空洞、实变、支气管扩张、病变分布等因素.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基于单因素分析:支气管扩张常见于NTM组[95.1%(39/41)vs 12.2%(5/41),x2=53.408,P<0.001];实变[7.3%(3/41)vs 31.7%(13/41),x2=6.290,P=0.012]则多见于继发性肺结核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支气管扩张是NTM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区分的重要征象(β=5.613,Wald x2=22.717,P<0.001,OR=273.843,95%CI=27.237~2753.221).结论 NTM薄层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细菌学明确诊断前,NTM薄层CT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非结核 结核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被引量:14
3
作者 尤小芳 侯准 +1 位作者 肖湘生 孙希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探讨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 57例肺内支气管囊肿,48例发生于单叶肺,3例累及一侧多叶肺,6例累及双肺多叶。21例CT表现为球灶型,19例呈空腔型,8例呈肿块样型,9例... 目的探讨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 57例肺内支气管囊肿,48例发生于单叶肺,3例累及一侧多叶肺,6例累及双肺多叶。21例CT表现为球灶型,19例呈空腔型,8例呈肿块样型,9例呈蜂窝型。13例含有曲菌球,5例囊壁发生钙化。15例见囊肿周围透亮度增高影,24例见周围条状实变影,4例见邻近肺组织节段性压缩不张,9例见近端引流支气管扩张积液。结论大部分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 被引量:9
4
作者 尤小芳 史景云 +1 位作者 邵江 孙兮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5,共3页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8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结果77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5例为两肺野内散在斑片状分布,1例局限于两肺下叶。83例均见小叶中心小结节...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8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结果77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5例为两肺野内散在斑片状分布,1例局限于两肺下叶。83例均见小叶中心小结节,部分伴有树芽征;54例细支气管扩张,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9例扩张的细支气管内可见黏液栓塞;38例见周围性空气潴留;36例见斑片状影,2例合并右肺中叶不张;肺间质纤维化7例,肺动脉高压7例,合并胸腺瘤和肺癌各1例。结论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依据,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被引量:10
5
作者 尤小芳 肖湘生 +1 位作者 孙希文 陈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果 10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形态分别为椭圆形(7例)、分叶状(2例)及不规则形(2例)。9例边界清楚,2例边缘毛糙。10例为实性病灶,1...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果 10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形态分别为椭圆形(7例)、分叶状(2例)及不规则形(2例)。9例边界清楚,2例边缘毛糙。10例为实性病灶,1例为囊实性病灶。增强CT显示7例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密度明显高于胸壁肌肉,4例密度与胸壁肌肉相仿,2例密度明显低于胸壁肌肉。3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液体影,2例见周围新月形或环形气体影。所有病例在CT上均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8例见阻塞性肺炎,5例见远端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塞,5例见肺不张)。5例可见纵隔、肺门或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1例见同侧肋骨转移。结论大部分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表皮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窗口技术对肺腺癌磨玻璃影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毛海霞 朱慧媛 +3 位作者 王亚丽 江森 尤小芳 孙希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窗宽调整对表现为磨玻璃影的肺腺癌浸润性的诊断作用,为正确诊断不同类型的肺腺癌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窗表现为磨玻璃影且纵隔窗病灶不可见的浸润前病变102例和浸润性病变107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102例浸润... 目的探讨窗宽调整对表现为磨玻璃影的肺腺癌浸润性的诊断作用,为正确诊断不同类型的肺腺癌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窗表现为磨玻璃影且纵隔窗病灶不可见的浸润前病变102例和浸润性病变107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102例浸润前病变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5例,原位腺癌77例;107例浸润性病变中,微浸润腺癌78例,浸润性腺癌29例。固定纵隔窗窗位(40 HU),调节窗宽值至病灶不可见,比较两组不同病灶消失时的窗宽值,然后通过ROC曲线确定两组病灶消失的窗宽值的最佳截断点。结果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病灶消失的窗宽值不同(Z=-6.203,P<0.05),窗宽值对于肺腺癌浸润性的诊断价值较好(ROC曲线下面积0.748,P<0.05),1303 HU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病灶消失的最佳窗宽截断点(敏感度为56.9%,特异度为86.0%)。结论窗口技术对于磨玻璃性肺腺癌浸润性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窗宽>1303 HU时,病灶消失为浸润前病变的可能性大;当窗宽<1303 HU时,病灶消失为浸润性病变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肿瘤侵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尤小芳 肖湘生 孙希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0,共1页
患者男,37岁。因"咳嗽、胸闷伴胸痛1年余"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肿瘤标志物AFP、CEA、NSE、CA19-9等均正常。胸部CT:右前纵隔见2.5cm×1.7cm×3.0cm结节,椭圆形,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内部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稍低,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胸腺黏液表皮样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处理后明胶海绵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江森 孙兮文 +4 位作者 支文祥 尤正千 虞栋 彭刚 孙春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9例行动脉栓塞治疗的肺咯血患者,其中肺结核9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7例,肺癌术后继发性支气管扩张1例,肺癌1例,原因不明1例。所有患者在动脉... 目的:探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9例行动脉栓塞治疗的肺咯血患者,其中肺结核9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7例,肺癌术后继发性支气管扩张1例,肺癌1例,原因不明1例。所有患者在动脉栓塞治疗中均应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术后进行疗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出血动脉的双重栓塞术。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附加行肋间动脉栓塞术4例,附加行胸廓内动脉栓塞术3例,附加行肩胛下动脉栓塞术1例,附加行心包膈动脉栓塞术1例。19肺咯血患者经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至今,临床疗效满意,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压高温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治疗肺咯血,不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非常经济,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栓塞 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史景云 尤小芳 王向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评价经血管栓子祛除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经CT肺血管造影或血管造影证实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肺动脉行传统介入器材碎栓、吸栓及局部溶栓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改... 目的评价经血管栓子祛除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经CT肺血管造影或血管造影证实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肺动脉行传统介入器材碎栓、吸栓及局部溶栓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动脉开通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介入治疗后血管开通良好、症状即刻缓解9例,2例术后数天内症状逐步好转。PaO2术前(54.92±6.17)mmHg,术后达(90.91±1.62)mmHg,SaO2术前(85.17±8.39)%,术后达(95.75±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休克指数明显下降(1.26±0.18/0.67±0.14,P<0.01),Miller评分明显降低(21.75±4.35/13.83±5.69,P=0.0001),mPAP显著下降[(35.59±7.68)mmHg/(30.04±7.93)mmHg,P=0.001]。1例因栓塞面积大,术后3d死亡,术后并发脑出血1例,3d后死亡。结论经肺动脉行血管祛栓综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血患者病理性内乳动脉参与肺内供血的介入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森 朱晓华 +6 位作者 陈昶 陈实 孙希文 尤正千 马骏 虞栋 揭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出现病理性内乳动脉(IMA)参与肺内供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和影响因素,探讨对其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方法,评价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6例咯血患者的TAE中,发现30例(9.8%)病理性IMA参与肺内供血。基础疾病包括肺结核19... 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出现病理性内乳动脉(IMA)参与肺内供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和影响因素,探讨对其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方法,评价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6例咯血患者的TAE中,发现30例(9.8%)病理性IMA参与肺内供血。基础疾病包括肺结核19例,支气管扩张8例,支气管肺癌2例,支气管肺癌外科手术后1例,其中2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史。IMA插管成功者行TAE,分析血管造影表现、影响因素和插管失败的原因,并随访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共34支病理性IMA,主要表现为主干增粗,分支增多、增生、扭曲、紊乱、肺循环分流等。6支病理性右支气管动脉(BA)异位起源于同侧IMA,2支左IMA发出病理性同侧异位起源BA或心包膈动脉可能。肺结核者均存在以上肺为主的纤维化,相邻胸膜严重增厚粘连,部分合并空洞、曲菌球以及胸壁组织外科手术后改变,1例支气管肺癌者的病灶位于肺上叶。2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史者均出现IMA在内的"主-肺动脉侧支"。经股动脉入路,IMA及分支插管失败3例,1例为头臂干和锁骨下动脉严重扭曲,2例为异位起源于右IMA根部的病理性BA。栓塞成功27例,疗效满意,除1例因术前肺功能较差者在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诸多因素可致咯血患者的IMA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参与肺内供血,TAE治疗咯血应详细了解病史、分析基础病变,术中仔细观察血管造影影像,尽量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乳动脉 咯血 动脉 支气管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肿瘤血管生成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
11
作者 吴琼雅 史景云 +7 位作者 张颉 张霖倩 赵印敏 唐亮 陈芸 贺晓东 刘辉 粟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构建新型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检测其物理性质。方法设计合成双靶点RGDl0-NGR9杂合肽,以固相合成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杂合肽,检测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结合能力。采用共... 目的构建新型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双靶点RGD1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检测其物理性质。方法设计合成双靶点RGDl0-NGR9杂合肽,以固相合成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杂合肽,检测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结合能力。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核芯粒径8~12nm的超顺磁性氧化铁,包覆葡聚糖。以环氧氯丙烷活化葡聚糖,共价耦联靶向多肽,制备靶向多肽网状交联葡聚糖一超顺磁性氧化铁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粒子大小、x射线衍射仪测试粒子晶型及组成,红外光谱仪分析粒子表面包覆物质表征,纳米粒度仪测定Zeta电位,振动样品磁强计仪测定磁化强度。结果双靶点杂合肽FITC—RGDl0-NGR9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良好的体外结合能力。成功制备出肿瘤双靶点RGDl0-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电镜观测近似圆球形,总粒径约30nm。经振动样品磁强计仪测定,70℃时,复合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3.54emu/g,无磁滞现象,有超顺磁性,Zeta电位-60.9mV。结论成功制备出RGDl0一NGR9-超顺磁性氧化铁,其物理性质稳定,具有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12
作者 朱慧媛 张莲 +4 位作者 王亚丽 杨洋 毛海霞 李飞 孙希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探讨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对直径8mm以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随访方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影像科门诊进行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的57例患者的67个肺结节资料。肺结节... 目的探讨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对直径8mm以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随访方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影像科门诊进行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的57例患者的67个肺结节资料。肺结节平均直径为(5.97±1.34)mm。对其中32个结节进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提示2个结节为良性,9个结节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4个结节为原位腺癌(AIS),7个结节为微浸润腺癌(MIA);16个结节怀疑恶性但未手术;19个结节随访或考虑良性病灶。对67个肺结节均行常规CT扫描和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由3位有3~10年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评价图像质量、判断结节类型、评估诊断信心、给出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案,并对阅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在显示肺结节内部混杂密度、结节边缘、分叶征等方面优于常规CT检查(P<0.05),两种扫描图像对判断纯磨玻璃结节和混杂密度结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CT比较,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的诊断正确率增高(P<0.01),医师诊断信心提高(P<0.05),且基于两套图像给出的处理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差异主要体现为随访例数减少、手术例数和无需随访例数增加。结论 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对直径8mm以下肺结节可较常规CT检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对通过常规CT检查难以确诊或诊断信心不充足的结节,可采用1 024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靶扫描 超高分辨率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陆杨 赵亚娥 +1 位作者 杨春燕 尤小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按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三组,对三组的MS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TET... 目的:探讨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按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三组,对三组的MS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TETs中,低危型胸腺瘤31例(A型4例、AB型19例、B1型8例)、高危型胸腺瘤15例(B2型9例、B3型6例)、胸腺癌22例。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表现为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分叶(P均<0.05);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出现对胸膜/心包、邻近大血管侵犯(P均<0.05);增强后密度不均及囊变坏死率在胸腺癌和低危型胸腺瘤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胸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较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更为常见(P<0.05);而瘤内钙化在三者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SCT对WHO简化病理分型的TETs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浩亮 孙希文 +2 位作者 杨春燕 李蕴玉 尤小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征象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SFT的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CT上SFT均表现为胸腔内单发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最大径1.2-18.9cm,平均6.8±5.2 cm;18例肿瘤...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征象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SFT的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CT上SFT均表现为胸腔内单发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最大径1.2-18.9cm,平均6.8±5.2 cm;18例肿瘤密度均匀,16例密度不均匀;3例见瘤内钙化,9例见瘤内增粗扭曲血管,3例见瘤旁供血血管;2例瘤周胸膜明显增厚,邻近肋骨压迫吸收、皮质硬化2例。病理显示肿瘤大体呈类圆形或分叶状;镜下瘤细胞呈梭形,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化34例CD34、Bcl-2、Vimentin均表现为阳性。最终29例确诊为良性SFT,5例为恶性SFT。结论:胸膜SFT病理形态多样,富含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CD34多阳性表达,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胸膜 CT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峥 沈燕 毛燕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4-56,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行经皮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房颤卒中高危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行经皮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房颤卒中高危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其中38例患者使用Lacbes左心耳封堵器,1例患者使用ACP左心耳封堵器。术中1例患者发现心包填塞行急诊心脏修补术及封堵器取出,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导管室护士正确掌握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掌握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对于患者手术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 脑卒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