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骨骼肌微循环灌注效果的初步评价
1
作者 刘奕佳 汤晓轶 +1 位作者 李尚泽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3,共8页
目的评价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LIPUS)联合微泡(MB)的空化治疗(以下简称超声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效果,初步探讨该治疗方式对肢体动脉缺血性损伤的无创治疗潜力。方法构建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小鼠... 目的评价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LIPUS)联合微泡(MB)的空化治疗(以下简称超声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效果,初步探讨该治疗方式对肢体动脉缺血性损伤的无创治疗潜力。方法构建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模型组、MB组、LIPUS组和超声空化治疗组(LIPUS+MB组)。模型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MB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 MB,LIPUS组小鼠在经尾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的同时采用LIPUS对缺血后肢进行治疗,LIPUS+MB组小鼠在经尾静脉注射0.1 mL MB的同时采用LIPUS对缺血后肢进行治疗;各组均每天注射1次,共7 d。在治疗的第1、4、7天,通过超声造影评价小鼠缺血后肢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并结合小鼠后肢腓肠肌组织H-E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不同治疗对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促进效果。结果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构建成功,所有的模型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缺血微循环灌注障碍,模型稳定性良好。治疗第7天结束后,LIPUS+MB组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水平升高,其缺血侧与非缺血侧微血管流量比值高于LIPUS组[(94.33±4.51)%vs(70.33±2.09)%,P<0.05];H-E染色结果显示,LIPUS+MB组腓肠肌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肌肉结构修复优于LIPUS组,而模型组和MB组则表现为肌细胞坏死、肌束排列紊乱及毛细血管稀疏;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超声空化治疗在促进缺血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微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方面显著优于单纯LIPUS治疗(CD31相对表达水平5.03±0.33 vs 3.57±0.21,P<0.01)。结论与单纯LIPUS治疗相比,连续超声空化治疗在促进小鼠缺血后肢的微循环灌注方面表现出更加显著的效果,为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所致肢体骨骼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空化治疗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 超声造影 微循环灌注 外周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超声量化评估研究进展
2
作者 陶乐 邱梦宁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6-921,共6页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W病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声检查在ICU-AW无创定量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肌少症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SONIC^(TM) Thyroid 5.3.3.0的超声图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芳琪 刘晟 +2 位作者 徐磊 李勇刚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人工智能(AI)系统AI-SONIC^(TM)Thyroid 5.3.3.0的图像分析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73枚甲状腺结...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人工智能(AI)系统AI-SONIC^(TM)Thyroid 5.3.3.0的图像分析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73枚甲状腺结节。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χ^(2)检验和ROC曲线评估术前AI系统检查对不同性别分组、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结节大小分组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通过De Long检验比较术前AI系统检查与不同年资超声医师术前应用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在术前检查的573枚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411枚(76.5%)、良性162枚(23.5%)。低年资超声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2%(350/411)、55.6%(90/162)、76.8%(440/573),AUC为0.721(95%CI 0.672~0.771);高年资超声医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386/411)、74.1%(120/162)、88.3%(506/573),AUC为0.865(95%CI 0.825~0.904);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380/411)、69.1%(112/162)、85.9%(492/573),AUC为0.809(95%CI 0.764~0.854)。De Long检验结果显示,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高于低年资超声医师(P=0.032),与高年资超声医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结节大小分组,结节最大直径为10~<15 mm时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最大,为0.882(95%CI 0.723~0.916)。结论AI-SONICTMThyroid 5.3.3.0可识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声像特征,其诊断效能接近高年资超声医师,有望成为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最大径≤2 cm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蕊 吴墅 +2 位作者 郭佳 郭芳琪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2-598,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对最大径≤2 cm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204例... 目的探讨超声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对最大径≤2 cm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204例患者共210个最大径≤2 cm结节的二维超声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常规超声和AI系统(风险评分值阈值设为0.65、0.70)对最大径≤2 cm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210个乳腺结节中良性结节94个,恶性结节116个。高年资超声医师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24%,特异度为75.53%,准确度为84.76%;AI系统(阈值0.65)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24%,特异度为71.28%,准确度为82.86%;AI系统(阈值0.70)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52%,特异度为79.79%,准确度为85.71%。AI系统(阈值0.70)诊断BI-RADS 4a类结节的准确度高于常规超声和AI系统(阈值0.65)(79.41%vs 77.94%、75.00%)。高年资超声医师通过常规超声对最大径≤1 cm的结节诊断准确度最高,为86.36%,AI系统(阈值0.65)及AI系统(阈值0.70)准确度分别为81.82%、84.09%。结论超声AI辅助诊断系统可辅助鉴别诊断最大径≤2 cm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乳腺肿瘤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激励微泡空化在新型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5
作者 刘奕佳 汤晓轶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9-1424,共6页
超声激励微泡空化(USMC)是超声场中震荡微泡引发的空化现象,该效应已在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及增加溶栓药物对血栓渗透和血管再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超声医学与材料学的交叉融合催生了... 超声激励微泡空化(USMC)是超声场中震荡微泡引发的空化现象,该效应已在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及增加溶栓药物对血栓渗透和血管再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超声医学与材料学的交叉融合催生了超声响应性多功能纳米级微泡的研究,提升了USMC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USMC在改善缺血疾病的组织灌注、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超声溶栓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超声造影剂 纳米技术 空化疗法 肌骨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超声影像学定量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璟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4-1140,共7页
随着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超声等影像诊断技术逐渐被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结构与功能的定量评估。本文主要综述了常规超声技术(如二维灰阶、多普勒超声)、新型超声技术(如超微血管成像、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 随着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超声等影像诊断技术逐渐被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结构与功能的定量评估。本文主要综述了常规超声技术(如二维灰阶、多普勒超声)、新型超声技术(如超微血管成像、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如CT、MRI、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定量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多模态超声影像技术可弥补单一诊断手段的不足,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结构与功能的定量评估打破了既往主要依靠超声医师主观判断和定性诊断的局限性,有利于全面综合定量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指导临床个体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定量诊断 超声检查 智能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超声造影剂在肌肉骨骼关节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汤晓轶 赵梦鑫 +1 位作者 李威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随着超声医学和纳米医学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材料的设计和精细纳米材料的制备进一步促进了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相较于传统的超声造影技术,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超声造影剂具有生物相容性、血清稳定... 随着超声医学和纳米医学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材料的设计和精细纳米材料的制备进一步促进了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相较于传统的超声造影技术,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超声造影剂具有生物相容性、血清稳定性和显影时间持久性等优势,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技术在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精准诊疗一体化方面表现出令人惊喜的效果。总结笔者长期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发现,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在肌肉骨骼关节疾病领域有潜在价值,有望为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可靠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剂 纳米技术 肌骨超声 分子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晶晶 郭芳琪 +4 位作者 殷隽 郜雅 严春 杨静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导管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60例)和良性病...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导管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60例)和良性病变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ABVS和CEUS检查,分析2种检查方法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单一检查方法鉴别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CEUS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84.55%;ABVS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准确度为85.4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单一检查提高,分别为95.00%和90.00%。结论ABVS联合CEUS检查可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病变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超声造影 达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便携式远程超声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佳琦 孙光霞 +2 位作者 陈蕊 刁宗平 范恺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3-858,共6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仪器性能的改进,便携化、智能化的超声设备在临床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技术的实现使超声诊疗工作摆脱了空间位置的束缚,应用场景的外延得以拓展。本文通过总结便携式远程超声在临床疾病诊断、急危...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仪器性能的改进,便携化、智能化的超声设备在临床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技术的实现使超声诊疗工作摆脱了空间位置的束缚,应用场景的外延得以拓展。本文通过总结便携式远程超声在临床疾病诊断、急危重症抢救、围手术期辅助、军事卫勤保障、学员带教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充分体现其“小身材、大功能”的独特优势,并结合目前5G技术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对其应用拓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超声 远程医学 军民融合 海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与微血管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刁宗平 徐琪 +1 位作者 汤晓轶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骨骼肌在损伤修复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42只为损伤组(损伤后1 h、12 h、24 h、48 h、7 d、14 d、28 d组)。对...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骨骼肌在损伤修复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42只为损伤组(损伤后1 h、12 h、24 h、48 h、7 d、14 d、28 d组)。对于损伤组大鼠选定右侧股直肌肌腹中段为打击中心,采用自由落体击落架,用800 g自制重力锤一次性自由落体进行重力打击,建立大鼠下肢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 h、12 h、24 h、48 h、7 d、14 d、28 d对大鼠损伤处骨骼肌及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变化,获得造影剂平均回声强度灰阶值(Mean)。各损伤组大鼠均于超声检查后处死,切取损伤区肌肉组织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平均光密度值(MV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骨骼肌损伤区MVD与Me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损伤后1 h、12 h组大鼠损伤区骨骼肌造影剂信号微弱,可见充盈缺损;损伤后24 h组损伤区造影剂呈星点状分布,为低增强;损伤后48 h组损伤区造影剂呈斑片状分布,为轻度增强;损伤后7 d组损伤区造影剂信号密集增多,呈高增强;损伤后14 d组损伤区造影剂信号较7 d组减低,呈轻度增强;损伤后28 d组损伤区造影剂信号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呈低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后1 h、12 h、24 h组损伤区Mean均减低(P均<0.05),损伤后48 h组Mean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7 d组Mean进一步增高达到峰值(P<0.05),损伤后14 d组Mean仍较高(P<0.05),损伤后28 d组Mean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与损伤后1 h组相比,损伤后12 h组MVD无明显变化(P>0.05),损伤后24 h至28 d组MVD均增高且以损伤后7 d组最高(P均<0.05)。大鼠骨骼肌损伤区Mean与MVD呈正相关(r=0.840,P<0.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动态观察受损骨骼肌不同时期的微循环灌注演变,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可快速描述超声造影剂信号强度变化,且与肌肉内微血管分布规律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骨骼肌 挫伤 微血管密度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疾病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定量超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帅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神经肌肉疾病(NM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累及包括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在内的周围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结局不可逆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NMD治疗策略的制定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非常关键。以往NM... 神经肌肉疾病(NM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累及包括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在内的周围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结局不可逆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NMD治疗策略的制定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非常关键。以往NMD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肌酸激酶检测、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基因检测及肌肉活检,但这些方法的诊断效能不高或有创或受基因变异影响。近年来,骨骼肌超声成像越来越多地被用作NMD临床和电生理检查的有益补充,但对于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定量评估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就定量超声在NMD骨骼肌结构与功能评估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定量 骨骼肌 超声检查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贴片式超声成像在实时无创可视化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甜 赵佳琦 +5 位作者 李晓兵 郭芳琪 李慧 蒋卓韵 聂生东 陶乐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201-1206,共6页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贴片式超声技术逐步成为动态实时监测人体可视化信息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将超声成像的精确性与可穿戴设备的便捷性相结合,实现了对人体内部生理参数的持续、动态监测,为医疗诊断和健康监测提供了更为...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贴片式超声技术逐步成为动态实时监测人体可视化信息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将超声成像的精确性与可穿戴设备的便捷性相结合,实现了对人体内部生理参数的持续、动态监测,为医疗诊断和健康监测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方法。可穿戴贴片式超声能够实时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包括心脏、血管、肌肉、骨骼等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综述了可穿戴贴片式超声的主要临床应用场景和前沿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该成像技术在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 可穿戴超声 贴片式超声 可视化 无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血氧变化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刁宗平 赵佳琦 汤晓轶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探讨光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钝挫伤受损骨骼肌血氧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1、2、3、7 d组各5只。各损伤组大鼠通过重物打击右后肢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应用... 目的探讨光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钝挫伤受损骨骼肌血氧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1、2、3、7 d组各5只。各损伤组大鼠通过重物打击右后肢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观察损伤组大鼠各时间点受损区域和正常对照组相同部位骨骼肌的血流状况,并进行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同步启动光声成像模式,检测感兴趣区域的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总血氧饱和度。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总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1、2、3、7 d组大鼠骨骼肌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分别为Ⅰ、0~Ⅰ、Ⅱ、Ⅱ~Ⅲ、Ⅲ级。损伤后2、3、7 d组骨骼肌的平均血氧饱和度、总血氧饱和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损伤后1 d组(P均<0.05),损伤后7 d组均高于损伤后2、3 d组(P均<0.05),而损伤后2 d组与3 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只大鼠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0~Ⅰ级10只、Ⅱ~Ⅲ级15只。平均血氧饱和度<55%的大鼠11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0~Ⅰ级8只;≥55%的大鼠14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Ⅱ~Ⅲ级12只。总血氧饱和度<55%的大鼠11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0~Ⅰ级9只;≥55%的大鼠14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Ⅱ~Ⅲ级13只。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总血氧饱和度均呈正相关(P=0.005、0.002)。结论光声成像可动态评估钝挫伤骨骼肌不同时期的血氧饱和度变化,且与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骨骼肌 挫伤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肉系统的光声成像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刁宗平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光声成像兼具结构与功能成像的特点,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新热点,研究方向涵盖了微观的细胞分子和宏观的组织器官。光声成像可通过直接定量评估肌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反映受损肌肉的修复状态,亦可在2D和3D模式下清晰显示关节软骨、滑... 光声成像兼具结构与功能成像的特点,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新热点,研究方向涵盖了微观的细胞分子和宏观的组织器官。光声成像可通过直接定量评估肌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反映受损肌肉的修复状态,亦可在2D和3D模式下清晰显示关节软骨、滑膜、血管和骨组织的结构形态。在关节炎症检测中,光声成像可无创地评估软骨受损程度,并通过抗体与光声造影剂偶联精准地分辨炎症分子标志物分布的空间信息,有助于关节炎的诊断和进展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骨骼肌 软组织损伤 关节炎 肌骨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