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道辅助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海龙 贺石生 +7 位作者 顾广飞 顾昕 蔡晓冰 赵杉 周旭 袁超群 吴卫平 扶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椎板切除 双侧减压 多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多肽共聚物胶束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灵珊 洪苑秀 +2 位作者 贺石生 范震 杜建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86,共9页
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传统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如胃病、细菌耐药等一系列副作用。因此,亟需发展提高抗生素抗菌效率的新方法。在本文中,我们通过氨基酸环内酸酐和ε-己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多肽基的聚合物[PCL_(34)-b-PGA_(... 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传统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如胃病、细菌耐药等一系列副作用。因此,亟需发展提高抗生素抗菌效率的新方法。在本文中,我们通过氨基酸环内酸酐和ε-己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多肽基的聚合物[PCL_(34)-b-PGA_(30)-b-P(Lys_(16)-stat-Phe_(12))]。在碱性环境中,此聚合物能够自组装成带负电荷的胶束(其zeta电位值为−26.7 mV)。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可以证实组装体的胶束结构。此胶束具有药物缓释的特性,并且胶束上含有的抗菌多肽链段能够有效杀死细菌,因此该胶束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抗生素的抗菌效率。实验证实该载药胶束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值分别为7.8和18.2μg·mL^(−1)。这种胶束包载妥布霉素的载药率和载药量分别为24.3%和5.2%。因此,胶束中实际含有的抗生素量为0.4和0.9μg·mL^(−1),小于妥布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值。总的来说,该胶束有望大幅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并减少临床上抗生素过量使用造成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自组装 多肽 聚合物胶束 抗菌性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交联固化的聚合物囊泡用于降温触发的药物释放 被引量:2
3
作者 廖雨瑶 范震 杜建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94,共8页
光交联固化可以使聚合物囊泡保持稳定的结构,从而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升温是常用的控制药物释放的触发手段,但是其可能会导致细胞损伤,而通过降温进行药物可控释放则能够避免该问题。本文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 光交联固化可以使聚合物囊泡保持稳定的结构,从而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升温是常用的控制药物释放的触发手段,但是其可能会导致细胞损伤,而通过降温进行药物可控释放则能够避免该问题。本文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一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嵌段-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无规-7-(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嵌段-聚丙烯酸][PEO_(43)-b-P(NIPAM_(71)-stat-CMA_(8))-b-PAA_(13)]。该共聚物能够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其中,P(NIPAM_(71)-stat-CMA_(8))嵌段形成囊泡的非均相膜,而PEO链和PAA链形成囊泡的混合冠,囊泡的内部空腔可用于包载亲水性药物。可光交联的CMA基团可增强囊泡的稳定性,而PNIPAM链段赋予了囊泡温度响应特性。温度降低时,囊泡溶胀并响应性释放所包载的药物。通过动态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囊泡的尺寸分布和形貌。为了验证囊泡载药和释药的能力,将一种水溶性抗生素包载在囊泡的空腔内,其在水溶液中释放12 h后,抗生素释放率在25℃时比在37℃时高近35%。总体而言,这种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光交联囊泡为降温触发的药物释放提供了一个范例,有望应用于降温触发药物释放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囊泡 温敏 光交联 可控释药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交联且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膜
4
作者 陈帅 秦江雷 杜建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73,共8页
高分子膜在生物医用、电子器件、食品包装,以及气体分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应用中往往通过交联提高其稳定性、强度等性能。然而,传统的交联高分子膜材料在温和环境下难以降解。针对这一挑战,本文分别基于聚(α-(肉桂酰氧基甲基)... 高分子膜在生物医用、电子器件、食品包装,以及气体分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应用中往往通过交联提高其稳定性、强度等性能。然而,传统的交联高分子膜材料在温和环境下难以降解。针对这一挑战,本文分别基于聚(α-(肉桂酰氧基甲基)-1,2,3-三唑)己内酯(PCTCL_(133))及其与己内酯(CL)的无规共聚物P(CL_(156)-stat-CTCL_(28)),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两种可交联且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膜。由于肉桂酸酯侧链阻止了PCL主链的结晶,因此PCTCL_(133)均聚物可形成透明膜,而P(CL_(156)-stat-CL_(28))无规共聚物则形成半透明膜。该高分子膜可进一步在紫外光照射下交联,而所形成的交联膜结构可以在酸催化下充分降解。理论上,这两种膜材料均可完全降解为分子量小于300 g·mol^(−1)的产物。而通过调节聚合物中己内酯的重量百分数以及膜的交联度,可以有效调节其降解速率、透明度等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溶液浇铸过程中高分子的不同初始浓度对膜材料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上升,由于分子链间的缠结程度升高,最终制备的膜材料具有更高的模量。因此,该可交联、可降解,且降解性能可调的高分子膜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可拓展到其他领域以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膜 聚己内酯 光交联 可降解性 溶液浇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