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红艳 余松远 +2 位作者 李蕾 贺飞 金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微波消融组和联合组(微波消融联合阿帕替尼),每组各23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微波消融组和联合组(微波消融联合阿帕替尼),每组各23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声造影测量的病灶大小及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所有患者治疗随访期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消融组和联合组患者的AFP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与12个月,联合组的AFP明显低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与12个月,联合组的ORR、DCR均明显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4,P<0.05)。两组之间不同时间段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瘤体造影增强范围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三个时间段,两组之间相同时间段瘤体造影增强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联合组的造影增强范围小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P=0.31)。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控制中晚期肝癌的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波消融 阿帕替尼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金环 徐辉雄 +3 位作者 刘琳娜 郑曙光 孙丽萍 郭乐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7-179,197,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胆囊腺肌症的病例资料。结果:30例胆囊腺肌症动脉期高增强25例、等增强5例。病灶内血管形态,9例显示对比剂先进入增厚囊壁的黏...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胆囊腺肌症的病例资料。结果:30例胆囊腺肌症动脉期高增强25例、等增强5例。病灶内血管形态,9例显示对比剂先进入增厚囊壁的黏膜层、随即进入浆膜层,呈周边环状增强(30%,9/30)。病变开始增强时间(13.83±3.38)s,消退时间(56.29±28.91)s。术前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16.7%,5/30),超声造影诊断26例(86.7%,26/30)。11个病灶常规超声检查边界显示不清,超声造影病灶边界均显示清晰。结论:胆囊腺肌症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特征性,能显著提高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肌瘤 胆囊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