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kt通过磷酸化p27诱导胆管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锋 胡启立 +7 位作者 李健 赵严 刘华 汤茂春 夏小俊 孟宏波 宋振顺 徐晓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Akt和p27蛋白控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突变载体、突变失活载体以及位点突变基因的转染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PI3K、转染各类载体对胆管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检测PI3K抑制剂、转染各类载体对P27蛋... 目的探讨Akt和p27蛋白控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突变载体、突变失活载体以及位点突变基因的转染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PI3K、转染各类载体对胆管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检测PI3K抑制剂、转染各类载体对P27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结果 PI3K抑制剂LY294002引起胆管癌细胞株G1期细胞周期阻滞,并引起p27蛋白入核;Akt能通过诱导p27蛋白出细胞核而解除LY294002的G1期细胞周期阻滞;Akt通过磷酸化野生型p27蛋白第157位苏氨酸逆转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Akt通过磷酸化p27第157位苏氨酸来诱导p27细胞内重定位于细胞质,促进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P27 AKT 磷酸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抗体、补体及IL-18水平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房林 滕宏飞 +5 位作者 贺健 诸庆华 孟红波 郑立君 徐蕾 毛煜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血清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及16例总胆红素正常病人分别分组。(1)按良恶性分为:良性阻塞性黄疸组2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组12例、对照组16例。(2)按总胆红素高低分为:低胆红素组21例...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血清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及16例总胆红素正常病人分别分组。(1)按良恶性分为:良性阻塞性黄疸组2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组12例、对照组16例。(2)按总胆红素高低分为:低胆红素组21例(总胆红素≤85.5mmol/L),高胆红素组16例(总胆红素>85.5mmol/L),对照组16例。分别抽血测定: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H50、C3、C4、白介素-18等。结果:良性阻塞性黄疸组、恶性阻塞性黄疸组、低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的白介素-18、IgA较对照组升高,IgG、补体CH50、C3较对照组降低。白介素-18与IgG、CH50、C3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病人白介素-18水平升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18 免疫球蛋白类 补体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shRNA靶向干扰RegⅣ基因胰腺癌细胞株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健 胡启立 +8 位作者 徐凌 卫巍 赵严 刘华 汤茂春 宋振顺 夏小俊 王兴鹏 王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再生基因4(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family member 4,RegⅣ)短发夹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继而建立稳定干扰RegⅣ基因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 目的构建并鉴定再生基因4(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family member 4,RegⅣ)短发夹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继而建立稳定干扰RegⅣ基因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RegⅣ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靶向干扰RegⅣ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pGC-shRNA-RegⅣ,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载体导入胰腺癌细胞,建立稳定表达shRNA的细胞株。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RegⅣ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为:将获取的目的基因与pEGFP-RegⅣ-3FLAG过表达质粒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利用电泳回收双酶切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并进行测序验证,验证成功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强度。结果 PCR结果显示RegⅣ在PANC-1中表达最高,在BxPC-3中表达最低。测序验证pGC-shRNA-RegⅣ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入胰腺癌细胞株PANC-1后能明显抑制RegⅣmRNA表达水平。过表达载体pEGFP-N1-3FLAG-RegⅣ合成成功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验证pEGFP-N1-3FLAG-RegⅣ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过表达RegⅣ基因转染BxPC-3后,与空质粒组相比,RegⅣ表达量明显提高。结论成功建立了靶向稳定干扰RegⅣ基因表达的shRNA胰腺癌细胞株PAN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再生基因4 慢病毒 短发夹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余畋余 刘道利 +2 位作者 汪朝晖 胡霜久 刘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2-1158,共7页
目的探究肥大细胞(MC)在炎症性肠病过程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用野生型小鼠、MC缺陷小鼠和MC重建小鼠构建右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炎症性肠病模型。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分析相关指标。结... 目的探究肥大细胞(MC)在炎症性肠病过程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用野生型小鼠、MC缺陷小鼠和MC重建小鼠构建右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炎症性肠病模型。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分析相关指标。结果MC在重组人干细胞因子(Sc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因子诱导下向肠道迁移和浸润。在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中,MC缺陷小鼠的肠黏膜绒毛结构完整性欠佳,肠道炎症较重且黏膜修复能力较差。MC重建后肠道炎症减轻且黏膜修复能力得以恢复。野生型小鼠组巨噬细胞M1/M2比率低于MC缺陷小鼠组。与M2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野生型小鼠组高于MC缺陷小鼠组,其他抑炎因子基因白细胞介素13(Il13)和转录因子Gata3野生型组也较高,促炎因子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则相反。结论MC是通过极化巨噬细胞而发挥炎症性肠病过程中的抗感染和促进黏膜修复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炎症性肠病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抑炎因子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