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特征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玥晔 王兴纯 +2 位作者 陈佳奇 李妍 曲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表达及其与胰岛素分泌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38例和单纯性肥胖患者35例,以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各组炎症指标(游离脂肪酸、尿酸、C-... 目的探讨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表达及其与胰岛素分泌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38例和单纯性肥胖患者35例,以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各组炎症指标(游离脂肪酸、尿酸、C-反应蛋白)、糖脂代谢指标和胰岛素水平,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水平。结果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组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血清FGF21、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胰岛素作用指数(IAI)低于其他两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正相关(r=0.410,P=0.009;r=0.350,P=0.027),与IAI和体脂率呈负相关(r=-0.615,P<0.001;r=-0.55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升高和FGF21升高是肥胖患者合并黑棘皮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P=0.020)。结论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高FGF21水平。FGF21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而黑棘皮病患者的糖耐量受损较无黑棘皮病的肥胖症患者低,提示FGF21的升高可能对糖代谢有一定保护作用。尿酸和FGF21升高是肥胖症患者合并黑棘皮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黑棘皮病 肥胖症 尿酸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术对青年黑棘皮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翠玲 杜磊 +3 位作者 王玥 贾许杨 黄秀 钱春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33,共8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青年肥胖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AN)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 目的:评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青年肥胖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AN)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手术的52例青年AN患者临床资料,选取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control,CON)。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Ⅱ评估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和计算术前和术后12个月AN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进行比较。抑郁症与相关代谢性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N组患者的术前生活质量评估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CON组(P<0.05),抑郁症发生率(63.5%)明显高于CON组(P<0.001),抑郁程度也明显高于CON组(P<0.001)。AN组患者术前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血脂、CRP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术后12个月AN组患者随体重下降,血脂、CRP显著下降,其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同时AN患者的SF-36量表中心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抑郁评分和程度也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CRP呈正相关。结论:AN患者的抑郁症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升高密切相关。LSG通过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有效改善了AN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 黑棘皮病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的临床特点分析:SEER数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伶俐 黄玥晔 杨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器官转移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10-2013年10 347例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为67岁。所有患者在确诊... 目的研究不同器官转移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10-2013年10 347例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为67岁。所有患者在确诊时均有远处转移(M1期),根据骨、脑、肝、肺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6组:骨转移组、脑转移组、肝转移组、肺转移组、none组(无上述4个器官转移)和多器官转移(MOM)组(上述4个器官中有任意2个或2个以上器官转移),分析不同器官远处转移对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MOM为SCLC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占32.8%(3 396/10 347);其次为肝转移,占19.0%(1 971/10 347);脑转移占12.1%(1 251/10 347);骨转移占10.0%(1 033/10 347)。SCLC特异性死亡率为:骨转移77.2%(797/1 033),脑转移74.1%(927/1 251),肝转移82.4%(1 625/1 971),肺转移73.4%(504/687),MOM 81.6%(2 770/3 39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none组为对照,MOM组和肝转移组具有最高的死亡风险比(HR)[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80(1.66~1.96)和1.69(1.54~1.85),其次为骨转移组和脑转移组,分别是1.24(1.12~1.39)和1.28 (1.16~1.42),P均<0.001。肺转移组具有最低的死亡HR,为1.07(95%CI:0.95~1.21,P=0.27)。结论在SCLC中,多器官转移和肝转移预后最差,特异性死亡率最高,其次为骨转移和脑转移,肺内转移预后相对最好。因此对于SCLC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应根据其不同的转移器官进行不同强度的治疗,对具有肝转移及多器官转移者要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远处转移 死亡率 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