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意产业中的角色——以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俞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6,85,共5页
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在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在创意产业发达的英国,不仅政府积极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的结合。伦敦艺术大学设立了企业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 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在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在创意产业发达的英国,不仅政府积极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的结合。伦敦艺术大学设立了企业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享、提供咨询和拓展项目等措施,致力于向英国和海外企业推广伦敦高校师生的创意活动。而在中国,许多企业都在启动或着手建立艺术设计研发机制,以此创建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高校 市场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工作分析在智能交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民 许忆芊 +3 位作者 付倩文 杨洁琪 王萍 由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6,218,共7页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是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依托用户体验实验室多年智能汽车交互研究背景及设备环境条件,在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基础上,以智能座舱交互设计为主题,将认知工作分析方法引入研究生课程。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设...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是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依托用户体验实验室多年智能汽车交互研究背景及设备环境条件,在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基础上,以智能座舱交互设计为主题,将认知工作分析方法引入研究生课程。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载体及交互对象,以城市空中交通(UAM)智能座舱交互设计为例,学生将实地调研、桌面调研、用户调研与认知工作分析方法相结合,推导界面功能架构图,落实到界面原型设计。此外,在实验室的支持下,基于高保真原型,进行UAM智能座舱HMI可用性测试,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初步可用性与易用性,并进行设计迭代。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掌握复杂系统交互设计中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为后续自主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工作分析 智能座舱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共创视角下创意城市家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丁伟 彭慧洁 +1 位作者 李雅璠 周洪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8,共9页
目的基于包容共创理念,探索创意城市家具设计介入城市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升城市空间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解决居民在公共空间休息娱乐时“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或“坐不出情趣”等现实问题。方法阐释微创新、包容共创与城市... 目的基于包容共创理念,探索创意城市家具设计介入城市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升城市空间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解决居民在公共空间休息娱乐时“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或“坐不出情趣”等现实问题。方法阐释微创新、包容共创与城市家具的内涵及关系,结合社区更新原则和包容共创设计提出创意城市家具共创设计策略。通过上海市奉浦街道家具设计案例研究及相关设计实践案例来印证其效用,并探讨创意城市家具在社区更新过程中的作用与研究路径。结果城市家具创新设计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可以从情感疗愈、协同共创、模块组合、商业赋能、地域适应和智慧交互等设计方向,对创意城市家具设计路径进行探索实践。结论城市家具设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需设计的包容共创发展模式,才能引导城市家具的人性化设计及城市空间治理,真正地从人民共建走向人民共享,提高城市家具的包容性、交互性、娱乐性和可持续性,达成具有关怀温度的参与型城市发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共创 微创新 城市家具 赋能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语义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4
作者 张丁伟 李雅璠 +1 位作者 田静雯 周洪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城市公共设施在使用体验感、满足现代市民多元需求以及与城市空间的有机互动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从语义设计视角探讨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属性特征和优化设计策略,旨在扩展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效能,提高城市居...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城市公共设施在使用体验感、满足现代市民多元需求以及与城市空间的有机互动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从语义设计视角探讨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属性特征和优化设计策略,旨在扩展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效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体验满意度。研究通过阐释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语境、产品语义设计理论以及马斯洛需求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共设施交互式语义设计模型,以解读其产品属性特征。结合上海北蔡公厕设计案例,探讨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属性。研究发现城市公共设施具有显著的公用功能属性、产品设计属性、在地文化属性和情感互动属性,这些属性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符合用户期望和社会价值的语义设计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城市空间的适用性、使用效能和用户满意度,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本研究为城市公共产品设施的语义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旨在提高城市公共产品设施的设计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 产品属性 语义设计 用户需求 交互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设计人员应用设计方法的行为差异研究
5
作者 时吉星 王中清 +1 位作者 王凯依 胡飞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9,共7页
为改善设计方法在产业界的应用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工业设计人员应用设计方法的行为差异进行探讨。构建行为编码方案,招募新手、熟手和专家工业设计人员被试者各6名,开展口语分析认知试验;分别从行为频率、行为时间、行为共现和行为序列4... 为改善设计方法在产业界的应用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工业设计人员应用设计方法的行为差异进行探讨。构建行为编码方案,招募新手、熟手和专家工业设计人员被试者各6名,开展口语分析认知试验;分别从行为频率、行为时间、行为共现和行为序列4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对设计过程有重要推动作用;新手、熟手和专家在应用设计方法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新手面临更多的方法应用问题。提出改善设计方法使用的建议,为工业设计领域的方法开发、改进及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设计方法应用 设计行为 设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性如何作为设计叙事的伦理策略
6
作者 张黎 张伯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I0011,共10页
模糊性既是设计叙事的策略,也是实现伦理目标的关键机制。通过幻想原型、叙事原型与激发原型,模糊性叙事营造开放而多义的问题情境,以悬置确定性和制造“解释困境”促使公众批判性反思并参与伦理共建。陌生化、疏离效应与失调等机制打... 模糊性既是设计叙事的策略,也是实现伦理目标的关键机制。通过幻想原型、叙事原型与激发原型,模糊性叙事营造开放而多义的问题情境,以悬置确定性和制造“解释困境”促使公众批判性反思并参与伦理共建。陌生化、疏离效应与失调等机制打破认知惯性,重置公众对物及其语境的感知,使设计之物从工具性载体转变为伦理触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叙事 伦理机制 设计之物 伦理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讨 被引量:25
7
作者 俞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7,共6页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我国高校学习西方国家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尤为迫...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我国高校学习西方国家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尤为迫切。文章结合海外知名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视野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设计 工作坊 产学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世博中国创意设计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国欣 宋善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如何继承和发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总结和研究世博会理念,吸收和传承世博会成果,是教育工作者在后世博深入思考的关键,这也对中国创意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世博会创意设计实践成果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创意设计教育... 如何继承和发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总结和研究世博会理念,吸收和传承世博会成果,是教育工作者在后世博深入思考的关键,这也对中国创意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世博会创意设计实践成果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创意设计教育应遵循设计学科特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出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世博 创意设计教育 启发 互动 体验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境引擎的车载导航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钧 柏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针对车载导航模式单一、无法根据情境差异动态改变交互策略导致用户体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根据不同情境自适应车载导航交互策略的情境引擎模型。结合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UCD)与情境感知理论,定义了汽车人机交互情境,并... 针对车载导航模式单一、无法根据情境差异动态改变交互策略导致用户体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根据不同情境自适应车载导航交互策略的情境引擎模型。结合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UCD)与情境感知理论,定义了汽车人机交互情境,并通过对典型驾驶用户进行跟车调研,提取关键情境要素,阐述了导航情境下情境引擎模型的自适应交互策略及原理,将用户对不同信息的需求程度映射至交互表现层的详细程度。进行了贴合驾驶员不同需求层级的导航HMI信息框架梳理与组件设计,对两个典型导航使用情境进行了交互界面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情境引擎能对各驾驶情境下的驾驶员需求进行自适应交互,可为智能座舱驾驶交互体验的优化与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交互 车载导航 情境感知 界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牌思维的品牌营销模型构建与设计实践
10
作者 金薇薇 张丁伟 沈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291,共9页
目的在品牌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品牌传播范式的新变化,构建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模型以指导企业品牌建设。方法从品牌思维视角,梳理品牌、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传统品牌传播的局限和当代品牌需求。结合品牌设计实践案例,从四个... 目的在品牌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品牌传播范式的新变化,构建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模型以指导企业品牌建设。方法从品牌思维视角,梳理品牌、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传统品牌传播的局限和当代品牌需求。结合品牌设计实践案例,从四个阶段展开讨论:品牌光源阶段,解决品牌识别与认知问题;品牌光束阶段,解决品牌信息获取与传达问题;品牌光环阶段,解决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问题;品牌光场阶段,解决品牌终端认知问题。构建“品牌光场”营销模型,并以“蟹之家”品牌为例进行设计验证。结果“品牌光场”营销模型的建构和论证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一种更形象、更直接的设计营销方法。结论通过品牌光场营销模型,企业品牌可以更好地自我识别和定位,提高信息触达和消费者沟通效率,并增强终端感知,实现品牌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思维 品牌型产品 品牌光场 营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配送车模块化功能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轶鹏 金薇薇 张丁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429,共10页
目的基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应用研究,探索无人配送车功能的设计优化和造型升级,提高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方法通过模块化理论分析和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技术结构的功能分析,将其整车系统划分为基型模块、... 目的基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应用研究,探索无人配送车功能的设计优化和造型升级,提高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方法通过模块化理论分析和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技术结构的功能分析,将其整车系统划分为基型模块、改型模块,以及附加模块。按需更换功能模块,覆盖更广的无人配送领域,以应对配送的多场景化,并以团队无人配送车设计实践应用进行验证,证明基于功能配置下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无人配送车的“一车多能”、快速的组装和拆卸、方便的维护和升级,同时减少无用的组装和调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结论通过模块化功能设计研究和多场景设计实践,证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使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配送车 模块化 功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换乘空间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乙弘 李晓况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27,132,共4页
以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该高架-地下站的空间特点和换乘客流量特点,总结出制约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竖向交通不足、地下换乘通道容量不足及缺乏无障碍设施等。提出了对该换乘站系统性的优化策略,其中包括... 以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该高架-地下站的空间特点和换乘客流量特点,总结出制约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竖向交通不足、地下换乘通道容量不足及缺乏无障碍设施等。提出了对该换乘站系统性的优化策略,其中包括强化竖向交通能力、优化路线适当分流,以及提升空间整体体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站 换乘空间 高架-地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学视角下的数字时尚发展与逻辑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若安 杨方超 孙捷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针对设计学视角下传统时尚向数字时尚转型升级路径模糊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数字时尚的发展现状、表现形式及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详细阐述了设计学视角下数字时尚发展与逻辑研究的必要性;... 针对设计学视角下传统时尚向数字时尚转型升级路径模糊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数字时尚的发展现状、表现形式及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详细阐述了设计学视角下数字时尚发展与逻辑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调研案例,运用START模型框架,归纳总结出社会与空间、科技深度融合、人机共创新范式、虚拟与现实、交易与流通5个维度的具体实践方式。研究表明,设计学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发展不仅是驱动数字时尚的创新力量,也是桥接技术与创意、虚拟与现实、商业与艺术的关键纽带。研究结果为设计学视角下的数字时尚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参考,有助于推进设计驱动式创新时尚产业的积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 数字时尚 设计驱动式创新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设计学体系研究:构建中国有根的设计学理论体系——中国当代设计学体系建构研究系列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其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论文就乡村设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做一尝试性探索与研究: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理论、建构中国体系,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探索和建构有根的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论文首次明确提出“体系思维”或“体系化思维”理论,依据“本天利人”设计... 论文就乡村设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做一尝试性探索与研究: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理论、建构中国体系,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探索和建构有根的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论文首次明确提出“体系思维”或“体系化思维”理论,依据“本天利人”设计原则展开对乡村设计理论问题的系统深入思考和多元探索。乡村是一个体系化生命体,乡村设计必定要以体系化思维探索创新、建设与发展之路,主要涉及乡村建设理论、乡村振兴、乡村设计、乡村设计学体系建构、乡村设计战略等问题。“乡村设计”属于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门新兴的设计学学科,即一门专门研究乡村设计问题的学问,更是建构一种有根的中国设计理论的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亟待设计理论界展开深入系统研究,更好服务国家和人类。乡村设计学是一种立足全生命体设计,以“本天利人”为原则、以农业设计为核心、以工业设计为工具、以服务设计为流程而具有全息性特征的设计学体系,其本质是一种未来设计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设计学体系 中国设计理论 乡村振兴 当代设计学体系 体系化思维理论 本天利人 有根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视域下的津派旗袍模块化个性定制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庄冬冬 任若安 孙捷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1,共7页
针对数智化时代津派旗袍定制创新性不足、缺乏个性化设计和生产复杂等问题,从数智化编码的角度引入模块化理论,围绕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津派旗袍模块化个性定制设计进行研究。结合津派旗袍形式特征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对津派旗袍的... 针对数智化时代津派旗袍定制创新性不足、缺乏个性化设计和生产复杂等问题,从数智化编码的角度引入模块化理论,围绕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津派旗袍模块化个性定制设计进行研究。结合津派旗袍形式特征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对津派旗袍的个性化定制进行4级模块划分,并对襟型、领型、袖型等7个服装关键部件进行编码设定,提出一套创新的模块划分和设计方法,并构建津派旗袍模块化个性定制APP。以模块为设计单元的津派旗袍个性定制设计在消费者满意度及服装定制效果上均得到较大改善,且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可行性。通过模块化、编码化的数智手段将现代科技与津派旗袍相结合,为传统服饰在数智化时代的个性化定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派旗袍 数智化 模块化设计 定制设计 定制化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背景下设计研究及其知识生产的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磊 殷俊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数智时代的学科建设、知识涌现与复杂情境,对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诸多挑战,然而,既有的知识论与知识模型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理解偏差。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概念推演和范畴演绎的方法,对知识的概念、知识生产的困境和策略进行了分... 数智时代的学科建设、知识涌现与复杂情境,对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诸多挑战,然而,既有的知识论与知识模型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理解偏差。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概念推演和范畴演绎的方法,对知识的概念、知识生产的困境和策略进行了分析。设计知识论辩的历史重构表明,设计知识及其生产还有待进一步讨论,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文章提出了一种“混合设计的研究”的优化策略,主张把设计和研究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并将研究与创作、理论与实验以多媒介的形式“封装”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设计知识 知识生产 混合知识 混合设计的研究 研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媒介、传达语境下的动态媒体设计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洁 张屹南 邰易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2,共6页
对动态媒体设计发展至今的教学思想、理论研究、实验方法等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了动态媒体设计的基本语言与教学路径。通过重新审视该领域的创作规律与发展态势,本文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旨在回应以“数... 对动态媒体设计发展至今的教学思想、理论研究、实验方法等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了动态媒体设计的基本语言与教学路径。通过重新审视该领域的创作规律与发展态势,本文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旨在回应以“数字化、媒体化、动态化”为代表的时代精神,为培养新型媒体设计人才提供指导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媒体设计 传达设计 媒介 设计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早期青少年设计教育运动研究——以皇家艺术学院为中心的考察(1974—1995)
18
作者 张磊 刘蓝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86,共7页
20世纪70年代,青少年设计教育运动起源于英国。以布鲁斯·阿彻为代表的皇家艺术学院团队构建了以技术主导的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培养设计意识为目标,以实践性知识学习和行动研究为手段的“英国模式”。经过20余年的努力,“设计与技术... 20世纪70年代,青少年设计教育运动起源于英国。以布鲁斯·阿彻为代表的皇家艺术学院团队构建了以技术主导的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培养设计意识为目标,以实践性知识学习和行动研究为手段的“英国模式”。经过20余年的努力,“设计与技术”课程被正式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体系。这既是该运动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成为一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设计教育 设计意识 设计与技术 皇家艺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死亡而设计:基于无痛苦死亡与生命可持续的策略研究
19
作者 周洪涛 华观庆 张小彤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8,共7页
死亡是人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终点,然而学界围绕“为死亡而设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死后埋葬和墓地设计的史学领域,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对解除死亡痛苦,探寻生命可持续设计的策略研究较少。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如何为高龄人群做好面... 死亡是人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终点,然而学界围绕“为死亡而设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死后埋葬和墓地设计的史学领域,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对解除死亡痛苦,探寻生命可持续设计的策略研究较少。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如何为高龄人群做好面对死亡的心理建设、制度设计和方法设计,让其更有尊严、放心和没有痛苦地离世,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严峻课题。文章分析文化、法律、教育因素在为死亡而设计中的影响,基于死亡学与情感设计理论方法,总结以同理心、用户为中心、良知的设计原则,提出为无痛苦死亡与生命可持续而设计的思考和策略,拓展了“向死而生”的反向理论视野,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死亡 设计 临终关怀 可持续 纪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的环境:空气作为媒介在盲人艺术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周洪涛 蔡妍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7,I0002,共7页
现当代强调提升盲人群体文化艺术生活,然而盲人艺术空间却面临资源有限且形式单一的发展困境,亟须探索更多形式。文章指出空气作为非视觉化的隐性环境要素对于盲人群体有特殊意义,进而基于人体空气感知的舒适度、触觉与嗅觉三种维度,探... 现当代强调提升盲人群体文化艺术生活,然而盲人艺术空间却面临资源有限且形式单一的发展困境,亟须探索更多形式。文章指出空气作为非视觉化的隐性环境要素对于盲人群体有特殊意义,进而基于人体空气感知的舒适度、触觉与嗅觉三种维度,探索空气作为媒介在盲人艺术空间设计的应用方法,推动未来盲人艺术空间的新范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人艺术空间 空气感知 室内空气环境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