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PSU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辩识及其驱动力矩估计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兴彪 张晓旭 +1 位作者 孙秀婷 徐鉴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8,共16页
并联机器人运动奇异常常会导致电机驱动力矩过载甚至损坏.为降低驱动电机的故障率,以6-PSU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辨识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预设轨迹提前精确估计驱动力矩以便用于安全性校核.首先,结合凯... 并联机器人运动奇异常常会导致电机驱动力矩过载甚至损坏.为降低驱动电机的故障率,以6-PSU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辨识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预设轨迹提前精确估计驱动力矩以便用于安全性校核.首先,结合凯恩方法和虚功原理,建立了包含滚珠丝杠模组摩擦、伺服电机摩擦和惯性的逆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其次,利用QR分解获得了最小可辨识参数集,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连杆截面的对称性特点,发现了可忽略的连杆惯量,得到了简化的线性化模型;此外,利用统计的方法,验证了激励轨迹优化时考虑摩擦的必要性;然后,利用Simulink/Multibody搭建机器人物理仿真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与驱动力矩估计仿真实验,针对最小可辨识参数集模型和简化模型分别定量分析了两者的参数辨识精度、驱动力估计精度以及抗噪能力;最后,在6-PSU型并联机器人平台上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简化模型在保证相同驱动力矩估计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简化了模型复杂度,具有明确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凯恩方法 关节摩擦 激励轨迹优化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抑制性刺激诱发混合簇放电:不同动力学的协同作用
2
作者 华洪涛 古华光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6-1259,共14页
揭示神经簇放电的复杂动力学有助于认识和治疗脑疾病.近期的实验报道,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时,不是通常认为的压制锥体神经元的电活动,反而是从静息诱发出混合簇放电,包含3个阶段:休止期、簇和高电位/细胞外钾离子浓度([K^(... 揭示神经簇放电的复杂动力学有助于认识和治疗脑疾病.近期的实验报道,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时,不是通常认为的压制锥体神经元的电活动,反而是从静息诱发出混合簇放电,包含3个阶段:休止期、簇和高电位/细胞外钾离子浓度([K^(+)]_(o))的去极化阻滞,涉及多环节的复杂动力学,与偏头痛和癫痫有关.文章用理论模型揭示了这些不同动力学的协同作用.首先,揭示了高频放电即短放电周期诱发强抑制性突触流的快慢动力学:作用到锥体神经元的突触门控在短放电周期内不能衰减到0,诱发强的抑制性突触流.其次,揭示了强抑制性突触流引起电活动穿越对应低[K^(+)]_(o)的负阈值进而引起混合簇,不同于强兴奋性诱发簇放电的正阈值.再次,揭示了混合簇放电在3阶段转迁的双参分岔机制,包括不变环上的鞍结、Hopf和鞍结分岔曲线.最后,揭示了引起高电位/[K^(+)]_(o)产生的簇阶段的膜电位、放电率与[K^(+)]_(o)同时抬升的正反馈的极限环和分岔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多类动力学的联合作用,完善了混合簇放电及脑疾病的不同诱发机制,为消除簇放电服务于脑疾病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簇放电 分岔 阈值 快慢变量分解 抑制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相流体的介观模拟: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定一 胡国辉 +1 位作者 陈硕 PHAN-THIEN Nhan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201,共29页
在悬浮液、乳液和泡沫等复杂多相流体中,离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至微米尺度的颗粒、液滴和气泡等,在流动作用下这些离散相物质呈现出复杂的个体或群体运动行为,进而显著影响这些复杂多相流体的宏观流变和流动行为.针对这类流体,开展介观... 在悬浮液、乳液和泡沫等复杂多相流体中,离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至微米尺度的颗粒、液滴和气泡等,在流动作用下这些离散相物质呈现出复杂的个体或群体运动行为,进而显著影响这些复杂多相流体的宏观流变和流动行为.针对这类流体,开展介观尺度数值模拟成为一种有效且相对经济的研究手段.其中,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介观尺度数值模拟方法,由于其粒子方法的特质,DPD方法适合用于上述复杂多相流体内部结构的数值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对近年来DPD方法在颗粒悬浮液、乳液和气泡等复杂多相流体模拟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深入探讨了DPD方法在复杂多相流体介观模拟方面的针对性改进以及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对DPD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多相流体 耗散粒子动力学 介观尺度模拟 悬浮液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化学风化力学特性的宏微观定量关联
4
作者 周志豪 王华宁 蒋明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919,共9页
为了分析化学风化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密集排列的颗粒集合体模拟岩石材料,将与化学风化时间相关的质量损失率引入颗粒刚度和胶结模型。基于均匀化方法和格构模型,推导获得了风化岩石弹性阶段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则以及宏观... 为了分析化学风化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密集排列的颗粒集合体模拟岩石材料,将与化学风化时间相关的质量损失率引入颗粒刚度和胶结模型。基于均匀化方法和格构模型,推导获得了风化岩石弹性阶段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则以及宏观弹性和强度参数与微观参数(颗粒接触响应特性、风化损伤参数等)的定量关联,并探究了化学风化及其时效性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损失率的增大以及反应时间的增加,风化岩石的刚度和强度均呈负指数减小;当环境pH值较低时,岩石的峰值黏聚力和峰值内摩擦角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大均显著降低;当环境pH值较高时,开始阶段岩石的峰值黏聚力显著降低,而峰值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峰值内摩擦角的显著降低需要更长的风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化学风化 宏微观 时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肌骨-外骨骼耦合仿真框架的平地和上坡行走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靳葳 刘佳奇 +1 位作者 张琦炜 方虹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7-831,共15页
评估人体穿戴外骨骼后的运动性能是指导外骨骼硬件迭代和控制策略优化的重要依据.与传统的基于实验的评估相比,基于人-外骨骼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的评估避免了平台搭建和实地测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如将人体... 评估人体穿戴外骨骼后的运动性能是指导外骨骼硬件迭代和控制策略优化的重要依据.与传统的基于实验的评估相比,基于人-外骨骼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的评估避免了平台搭建和实地测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如将人体神经肌骨动力学纳入人-外骨骼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还能够生成肌肉激活、肌肉力和关节力矩等实验中难以测量的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信息,从而可以从肌肉发力的层面评估不同环境下穿戴外骨骼对人体运动的影响.本研究以人体肌骨-髋关节外骨骼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考虑人体神经肌骨动力学、足地接触和人-外骨骼交互作用的完整神经-肌骨-外骨骼耦合正向动力学仿真框架,对系统在平地和上坡(5.71°,10%)两种场景以0.8 m/s步速行走的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给定模型中的神经肌肉反射参数,综合考虑系统运动状态、肌肉收缩动力学、肌骨运动学、肌肉代谢、不同环境下的地反力和人机交互力等因素,并采用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进行分阶段多目标优化,可以在不需要实验数据输入的条件下,高效完成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仿真框架不仅能够生成包括肌肉激活、肌肉力、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在内的完整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信号,还能够反映和解释不同肌肉的激活模式随步行环境的适应性变化.此外还在与仿真情况一致的步行条件下进行了人体穿戴外骨骼行走测试,并进一步将肌肉激活数据与测得的肌电信号对比.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的肌肉激活结果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并呈现出相对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在上坡行走时,腘绳肌、臀大肌、髂腰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肉激活程度的RMS值均显著高于平地行走的情况,而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肌肉激活程度的RMS值则有所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提出的动力学仿真框架可以在无实验数据输入的条件下有效且准确地捕捉在不同地形中行走时肌肉激活模式的定性差异.本研究为人体肌骨-外骨骼耦合系统在多场景下的行走仿真与性能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外骨骼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仿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力外骨骼 动力学建模 人机动力学 肌肉骨骼模型 肌肉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合金强冲击荷载下微孔洞演化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崔晔晖 赵昂 曾祥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4-234,共11页
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多晶NiTi合金在强冲击载荷作用下微孔洞的演化行为。为定量确定材料内部的孔洞体积分数,在后处理中采用PYTHON代码编程来统计孔洞体积。分子动力学的模拟结果很好地揭示了NiTi合金在不同冲击速度、冲击... 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多晶NiTi合金在强冲击载荷作用下微孔洞的演化行为。为定量确定材料内部的孔洞体积分数,在后处理中采用PYTHON代码编程来统计孔洞体积。分子动力学的模拟结果很好地揭示了NiTi合金在不同冲击速度、冲击持时和晶粒尺寸下的孔洞演化机制和微观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冲击速度的增大会导致冲击熔化效应,从而显著增加孔洞体积分数,并促使损伤行为从经典层裂向微层裂转变。在经典层裂中,冲击持时的增加不会影响孔洞的演化速率,但会延迟初始损伤时刻并使孔洞分布更靠近加载边界。而在微层裂行为下,缩短冲击持时将使损伤行为从微层裂退化为经典层裂,并降低孔洞的体积分数。此外,在数值模型中还研究了晶粒尺寸对孔洞演化的影响。在经典层裂情况下,由于晶粒间相互作用对孔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孔洞体积的增长速率会受到抑制。然而,当冲击速度增大到3 km/s时,冲击熔化行为会弱化晶粒尺寸的强化效果。在本工作中,分子动力学模拟对NiTi合金在不同参数下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微观表征并揭示了相应的微观机理,其相应的数值结果可以为NiTi合金抗冲击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并为NiTi合金的制备优化提供了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孔洞演化 分子动力学 冲击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断层错动下基岩上覆土-隧道多尺度响应特征
7
作者 禹海涛 李婷婷 闫晓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13,共12页
基岩断层错动在上覆土层中的传播破裂过程受多种因素控制,上覆土中跨断层隧道结构在断层错动下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晰。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基岩断层上覆土与隧道结构的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模型,采用离散元模拟上覆土层细观颗粒特性与变形... 基岩断层错动在上覆土层中的传播破裂过程受多种因素控制,上覆土中跨断层隧道结构在断层错动下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晰。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基岩断层上覆土与隧道结构的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模型,采用离散元模拟上覆土层细观颗粒特性与变形模式,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隧道结构宏观力学响应,并通过界面耦合实现宏-细观交互传递。基于该方法,分析了基岩断层错动在上覆土层中的破裂传播过程和上覆土中隧道结构的变形受力响应,并探究了断层倾角与隧道埋深对隧道响应及失效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基岩断层错动在上覆土层中以剪切带的形式传播,隧道结构的存在将增大地层位错变形范围;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模式为由隧道纵向受弯导致的受弯区上下盘衬砌应力反对称分布,隧道结构失效最先发生在上盘区段,体现出显著的上盘效应;在相同基岩错动量条件下,断层倾角越小,隧道结构受力越不利;隧道埋深越深,其周围土体变形范围越集中,隧道结构受力越不利。研究可为基岩断层错动作用下上覆土中隧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上覆土隧道 断层错动 多尺度模型 隧道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金属疲劳寿命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甘磊 吴昊 仲政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9,共50页
金属疲劳寿命模型是开展工程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型关注疲劳机理和数理逻辑,一般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可高度概括疲劳失效过程.然而,随着对结构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新兴工程材料的不断涌现,传统模型... 金属疲劳寿命模型是开展工程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型关注疲劳机理和数理逻辑,一般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可高度概括疲劳失效过程.然而,随着对结构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新兴工程材料的不断涌现,传统模型在预测能力、应用场景、工程适用性等方面都逐渐显现出局限性.近年来,由人工智能赋能的数据驱动模型在金属疲劳寿命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正逐步应用于解决包括单轴疲劳、多轴疲劳、变幅疲劳在内的各类经典疲劳问题.数据驱动模型能够在最小化人因误差的情况下,从多变量作用中解析出对疲劳寿命的最优显\隐式表达,可揭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失效规律,已然成为领域内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当前数据驱动模型在金属疲劳寿命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纯数据驱动模型的一般应用流程及其应用现状,其次归纳了各类知识-数据混合驱动模型的实现方式及应用优势,最后对未来潜在研究方向及挑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 数据驱动模型 知识-数据混合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法的固态电解质内锂枝晶生长的形貌调控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佳悦 赵莹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9,共16页
传统液态电解质的易燃易爆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推动了基于固态电解质系统的全固态锂电池开发.然而,锂枝晶生长问题仍然是阻碍固态锂电池商业化应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因此,深入探究固态电解质内锂枝晶生长的形貌调控机制及抑制策略... 传统液态电解质的易燃易爆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推动了基于固态电解质系统的全固态锂电池开发.然而,锂枝晶生长问题仍然是阻碍固态锂电池商业化应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因此,深入探究固态电解质内锂枝晶生长的形貌调控机制及抑制策略,对于提高固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并推动其广泛应用至关重要.该工作基于相场法,通过构建力-电化学的多场耦合模型,动态地演示了锂枝晶生长形貌及其力学行为,并探讨了模型参数/条件对锂枝晶形貌的调控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低水平的界面反应率系数能有效减缓锂枝晶的生长速度,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其根部承受大机械应力的范围;通过改变固态电解质材料内锂离子的各向异性扩散程度,可以实现枝晶形貌从纤维状到扁平状的转变;多晶成核对于晶间相互靠近的侧枝具有抑制作用,最高应力为单晶成核的3~5倍;高弹性模量的固态电解质对于锂枝晶生长有显著的力学抑制作用.该研究有望为固态电解质的优化设计以抑制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枝晶生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化-电耦合 枝晶生长与抑制 全固态电池 相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0
作者 韩同伟 贺鹏飞 +1 位作者 骆英 张小燕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93,共15页
石墨烯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规则六方对称的理想二维晶体,是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后的又一种新型低维碳材料.由于具有非凡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被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 石墨烯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规则六方对称的理想二维晶体,是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后的又一种新型低维碳材料.由于具有非凡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被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近年来迅速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前沿.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石墨烯力学性能的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重点综述了石墨烯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二维石墨烯的不平整性和稳定性,石墨烯的杨氏模量、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石墨烯力学性能的温度相关性和应变率相关性、原子尺度缺陷和掺杂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石墨烯在纳米增强复合材料和微纳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石墨烯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08
11
作者 仲政 吴林志 陈伟球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8-541,共14页
功能梯度材料的宏观材料特性在空间上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即使在线弹性理论范围内,由于控制偏微分方程是变系数的,相应的力学分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综述了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若干力学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功能梯度材料梁、板、壳结构... 功能梯度材料的宏观材料特性在空间上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即使在线弹性理论范围内,由于控制偏微分方程是变系数的,相应的力学分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综述了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若干力学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功能梯度材料梁、板、壳结构的解析解与半解析解以及简化理论的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结构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力学研究.最后对未来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结构分析 数值计算 断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拉伸力学性能温度相关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韩同伟 贺鹏飞 +1 位作者 王健 吴艾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38-1641,1672,共5页
采用Tersoff势对扶手椅型(Armchair)和锯齿型(Zigzag)单层石墨烯薄膜在不同热力学温度下(0~3000K)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了石墨烯薄膜拉伸力学性能对温度的依赖性,并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相同几何尺寸... 采用Tersoff势对扶手椅型(Armchair)和锯齿型(Zigzag)单层石墨烯薄膜在不同热力学温度下(0~3000K)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了石墨烯薄膜拉伸力学性能对温度的依赖性,并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相同几何尺寸的扶手椅型和锯齿型单层石墨烯薄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石墨烯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对温度有强烈的依赖性,2种不同手性的单层石墨烯薄膜的杨氏模量、抗拉强度、拉伸极限应变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石墨烯薄膜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也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低于600K时,扶手椅型石墨烯薄膜的力学性能优于锯齿型的;但当温度超过600K时,特别是高温时,扶手椅型薄膜的力学性能的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低于锯齿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石墨烯薄膜 拉伸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方法 温度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石墨烯薄膜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5
13
作者 韩同伟 贺鹏飞 +1 位作者 王健 吴艾辉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1-266,共6页
采用Tersoff势对锯齿型(Zigzag)和扶手椅型(Armchair)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薄膜应力-应变演化关系,初步研究了其拉伸破坏变形机制。模拟结果表明:驰豫后的二维石墨烯薄膜并非完美的平面结构,表面... 采用Tersoff势对锯齿型(Zigzag)和扶手椅型(Armchair)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薄膜应力-应变演化关系,初步研究了其拉伸破坏变形机制。模拟结果表明:驰豫后的二维石墨烯薄膜并非完美的平面结构,表面不完全平整,出现类似波纹状褶皱。模拟计算得到锯齿型和扶手椅型石墨烯薄膜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031.36GPa和1058.42GPa,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石墨烯薄膜在拉伸载荷作用下,薄膜边缘六角元胞首先转变为五角元胞形成缺陷,随着应变增大缺陷增多,碳-碳键逐渐断裂,最终导致薄膜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单层薄膜 拉伸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力学性能与试验方法 被引量:51
14
作者 孙春方 薛元德 胡培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讨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聚合物泡沫组成的夹层结构的刚度、强度及弯曲性能试验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面层的弹性常数、泡沫芯层的模量和夹层结构的刚度;阐述了夹层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常见的 5种破坏模式;对夹层结构的疲劳强度和冲击时... 本文讨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聚合物泡沫组成的夹层结构的刚度、强度及弯曲性能试验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面层的弹性常数、泡沫芯层的模量和夹层结构的刚度;阐述了夹层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常见的 5种破坏模式;对夹层结构的疲劳强度和冲击时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泡沫 夹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PMI泡沫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孙春方 李文晓 +1 位作者 薛元德 胡培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5,19,共4页
本文对车用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用PM I泡沫ROHACELL71S进行了拉伸、压缩、剪切试验。试验表明,ROHACELL71S泡沫的性能优于AIREX R82.80,能满足高速列车车体夹层结构用泡沫的要求。
关键词 列车车体 聚合物泡沫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位缺陷对单层石墨烯薄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同伟 贺鹏飞 +1 位作者 王健 吴艾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0-1214,共5页
采用Tersoff势对完美的和含空位缺陷的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研究了单个单原子空位缺陷和单个双原子空位缺陷对扶手椅型和锯齿型石墨烯拉伸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原子空位缺陷... 采用Tersoff势对完美的和含空位缺陷的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研究了单个单原子空位缺陷和单个双原子空位缺陷对扶手椅型和锯齿型石墨烯拉伸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原子空位缺陷和双原子空位缺陷对扶手椅型和锯齿型石墨烯薄膜的杨氏模量没有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拉伸强度和拉伸极限应变.单原子空位缺陷和双原子空位缺陷使拉伸强度降低幅度最高达8.10%和6.41%,并大幅度降低极限应变.缺陷对石墨烯的拉伸变形破坏机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外载作用下,新的缺陷的萌生位置均出现在空位缺陷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位缺陷 单层石墨烯薄膜 拉伸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系统动力学近期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6
17
作者 徐鉴 裴利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30,共14页
综述了1999年以来时滞系统动力学在力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生态学、生物学、神经网络、激光、电子和信息技术、保密通讯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中的研究方法。通过本文可以看出时滞系统普遍存在于自然和工程实际中,即使... 综述了1999年以来时滞系统动力学在力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生态学、生物学、神经网络、激光、电子和信息技术、保密通讯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中的研究方法。通过本文可以看出时滞系统普遍存在于自然和工程实际中,即使对已经非常熟悉的简单振子,考虑到时滞的影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作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新现象的发现。针对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建议和展望,同时指出了在理论上急需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例如以时滞反馈控制为中心的控制策略、非线性因素和时滞联合作用的影响、时滞导致的多级分岔使系统呈现出复杂动力学行为、以时滞状态变量耦合为中心构成的网络系统计算模型对系统的影响等问题都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所遇到的科学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 时滞微分方程 分岔 混沌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岩体中椭圆洞室断面开挖过程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华宁 蒋明镜 何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9-1987,共9页
给出了黏弹性流变岩体中深埋椭圆隧洞断面开挖过程中力学响应的解析解答。通过设定长短半轴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可模拟施工过程。首先,结合变边界黏弹性问题对应关系和平面弹性复变方法,求得岩体应力及开挖引起位移的统一表达。在推导中,... 给出了黏弹性流变岩体中深埋椭圆隧洞断面开挖过程中力学响应的解析解答。通过设定长短半轴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可模拟施工过程。首先,结合变边界黏弹性问题对应关系和平面弹性复变方法,求得岩体应力及开挖引起位移的统一表达。在推导中,通过建立逆映射函数,分离出参与Laplace变换的时间。然后,对模拟为Boltzmann黏弹模型的岩石材料,给出了积分形式的位移表达式。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岩石进行不同开挖方式和速度下无量纲位移及应力的参数分析。分析表明,施工方式对位移与应力有明显影响。给出的解析解答可用于地下椭圆孔型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并可作为实际工程初步设计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岩体 椭圆洞室 黏弹性 开挖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面板PMI泡沫芯夹层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春方 薛元德 李文晓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4-368,共5页
对铝面板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芯夹层材料进行了弯曲、平拉、压缩、剪切、侧压等试验,得到了弯曲、平拉、压缩、剪切、侧压等性能数据,为采用铝面板PMI泡沫芯夹层材料提供了设计依据.
关键词 铝面板 PMI泡沫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管模型及其非线性动力学近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0
作者 徐鉴 杨前彪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94,共13页
综述了输液管系统的各类物理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流体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于管道内径远远小于管道长度的直管和曲管,详细叙述了梁模型管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建模方法,针对在水动压力作用下以及管道短而且薄的情形,综... 综述了输液管系统的各类物理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流体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于管道内径远远小于管道长度的直管和曲管,详细叙述了梁模型管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建模方法,针对在水动压力作用下以及管道短而且薄的情形,综述了壳模型的输液管道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近几年来输液管道的非线性振动、稳定性、分岔与混沌、特别是管道控制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综观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选取研究对象和典型的数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低维的非线性系统,常常选用Van der Pol、Duffing、Mathieu、Lorenz等典型系统来进行研究工作的。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对于研究高维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流诱发输液管的动力学问题是非常典型的模型之一,它有着容易理解的工程背景、包含了梁和壳的振动问题,并且它的数学模型相对简单,然而却能包含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同时容易解释数学方法得到的结果易对应到工程中的实际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输液管动力学模型及其非线性动力学和控制研究现状的综述,建立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的分析模型,以便发展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的分岔与混沌理论,同时建立相应的控制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管 非线性动力学 分岔 混沌 稳定性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