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脑出血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杨若彤
陈晨
刘飞凤
李刚
-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
同济大学脑血管病诊治中心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澳神经病学临床研究合作中心
-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9-828,共10页
-
基金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领域(24Y12800200)
2024年度浦东新区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临床医学新质专科(专病)(2024-PWXZ-17)。
-
文摘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超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及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6 h内以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为目标进行强化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降压干预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尤其在救护车上2 h内启动强化降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然而,针对超高收缩压(≥220 mmHg)、超大体积血肿等特殊患者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不同降压药物的比较和优选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如何推广脑出血院前管理的救治模式,以及院前脑出血的早期识别仍是临床难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移动卒中单元的应用可显著缩短从派遣救护车到首次脑影像扫描的时间,为超急性期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大体积血肿、超高基线收缩压等特殊患者的血压管理、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及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的完善,以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
关键词
脑出血
超急性期
血压管理
强化降压
院前急救
-
Keyword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yperacute phase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