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联邦德国学位工程师的供需探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徐洁
肖友瑟
-
机构
同济大学联邦德国研究所 副所长
副研究员
-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0年第3期56-58,48,共4页
-
文摘
科学就是生产力。在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工程技术及相应的人才是其中间环节。联邦德国在工业化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学位工程师的培养和使用与其双轨制职业培训一样,实践证明都是相当成功的。联邦德国的学位工程师分为:博士学位工程师(Dr.Ing.)、大学(文凭)学位工程师(Dipl.Ing.),高专(文凭)学位工程师(Dipl.Ing.(F.H))——以下简称博士工程师、大学工程师、高专工程师——这三种称号既是学历、学位,也是在工作中延用的职称。它是由本人就学的高等学校,根据其完成的学业而授予的。参加工作后不再有如我国的职称评定。当然,在工作后还可根据学位申请程序,报考高一级的学位。在取得高一级的学位后,一般就只使用新的学位称号了。在有些单位或部门,也设有高级(或主任)工程师(Ober.
-
关键词
工程师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转化为生产力
职称评定
职业培训
培养目标
联邦德国
毕业论文
毕业考试
科学技术
-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朱绍中
-
机构
同济大学联邦德国研究所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S1期74-77,共4页
-
文摘
社会保障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早在俾斯麦担任宰相时期,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国会就通过了三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立法,1883年的《健康保险法》,1884年的《事故保险法》和1889年的《养老金法》。这里且不讨论这位铁血宰相当时的政治动机,但需指出,他的这三项法律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这个制度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得以发展,实现了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和战争死伤者抚恤金。
-
关键词
联邦德国
社会保障制度
事故保险
退休保险
养老金
社会保险
保险制
医疗保险机构
职业病
保险费
-
分类号
F842.516
[经济管理—保险]
-
-
题名近代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团在中国活动概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乐曾
-
机构
同济大学联邦德国研究所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S1期69-73,共5页
-
文摘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进而发展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为近代西方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活动开辟了新时代。19世纪初至鸦片战争前,较早来到中国而且特别活跃的外国人是一些西方传教士,他们往往以个人身分在外国对华贸易机构中任职,其中著名的有英国人马礼逊父子和德意志的郭士立。
-
关键词
传教团
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
基督教传教士
近代德国
德意志
传教活动
德国政府
对华政策
巴塞尔
-
分类号
B97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博士生教育
- 4
-
-
作者
徐洁
-
机构
同济大学联邦德国研究所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72-78,共7页
-
文摘
德国经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以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建立在社会市场经济基础上的,
-
关键词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博士生教育
毕业生
第三者
学术性
高校科研
劳动市场
工程科学
教学与科研
等学校
-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德学位对等的探讨
- 5
-
-
作者
徐洁
-
机构
同济大学联邦德国研究所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S1期82-86,共5页
-
文摘
(一)学制不同中德两国学历学位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学制的不同:中国中、小学12年,大学除个别专业外一般为4年,硕生和博士研究生各3年;而德国中、小学13年,高校实际修学年限据联邦教科部统计如下:
-
关键词
学位制度
德国大学
相互承认
中国高校
学术性
中国大学
专业学习
学位论文
中德
毕业生
-
分类号
G649.51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从《两德统一条约》看两德统一的特点
- 6
-
-
作者
海军
-
机构
同济大学联邦德国研究所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
文摘
德国在二次大战后分裂了四十多年。1990年8月31日,两德签订了《两德统一条约》,规定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分别以六个新联邦州(以下简称新州)的身份按《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加入联邦德国,从而从法律上完成了德国的重新统一。
-
关键词
新州
两德统一
条约
民主德国
联邦德国
《基本法》
联邦政府
参议院
托管局
财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