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结构房屋动力特性脉动法测试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施卫星 魏丹 韩瑞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 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关系式,并归纳总结了等效阻尼比的测试结果,为验证结构动力特性理论计算结果、钢结构建筑减震隔震设计以及鉴定、加固改造、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动力特性 脉动法 频率 阻尼比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真 周德源 +1 位作者 张晖 王继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0-137,共8页
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因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更易遭受破坏。玄武岩纤维(BFRP)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价格低廉,但其在震后受损结构加固中却未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一栋缩尺比为1∶4的三层砌体结构模型预震损及其震损后玄武... 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因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更易遭受破坏。玄武岩纤维(BFRP)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价格低廉,但其在震后受损结构加固中却未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一栋缩尺比为1∶4的三层砌体结构模型预震损及其震损后玄武岩纤维加固的两次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两次模型试验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和损伤破坏情况,旨在验证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砌体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加固法可以改善砌体的脆性,延缓墙体裂缝的发展,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改善结构的耗能能力,使震损加固砌体结构达到甚至超过未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且不改变原结构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震损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砌体结构 振动台试验 震损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旋转黏滞质量阻尼器对结构响应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罗浩 张瑞甫 +1 位作者 翁大根 李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1,308,共8页
基于黏滞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和位移增效机制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黏滞质量阻尼器,与传统黏滞质量阻尼器中黏滞单元和质量单元的并联方式不同,其黏滞单元与质量单元采用串联形式,故称为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SVMD)。首先,阐述黏滞质... 基于黏滞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和位移增效机制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黏滞质量阻尼器,与传统黏滞质量阻尼器中黏滞单元和质量单元的并联方式不同,其黏滞单元与质量单元采用串联形式,故称为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SVMD)。首先,阐述黏滞质量放大的概念;然后,建立了SVMD的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响应的频域分析、优化设计以及与其他类型阻尼器的对比研究;最后,在时域中对配置SVMD的单质点隔震体系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分别对不同阻尼比和不同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时的隔震体系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在隔震层中安装SVMD时,单质点体系的隔震频域适用范围较黏滞阻尼器和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要大,并且传递率较黏滞阻尼器更低;在隔震层位移相等的条件下,安装SVMD的单质点体系的绝对加速度响应更小且阻尼器的能量耗散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 位移增效 频域分析 优化设计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结构相对位移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曹加良 施卫星 +1 位作者 刘文光 蒋湘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70,共8页
在对长周期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或采用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或采用各种结构控制技术对结构进行减隔震设计时,需要用到相对位移反应谱,而目前各国规范给出的一般都是某种标准化的绝对加速度反应谱。本文指出了国内外目... 在对长周期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或采用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或采用各种结构控制技术对结构进行减隔震设计时,需要用到相对位移反应谱,而目前各国规范给出的一般都是某种标准化的绝对加速度反应谱。本文指出了国内外目前在用的部分规范提出的长周期反应谱存在的问题,采用80条高通低截止频率(0.025 Hz~0.125 Hz)、加速度峰值≥0.10 g的水平向强震记录,计算了周期0~10 s、阻尼比0.10~0.40的相对位移反应谱,研究了位移谱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参数,建立了考虑震源参数、地震动幅值特性、场地条件、谱控制参数、阻尼比调整系数的可供长周期结构设计使用的弹性相对位移谱,给出了实用化计算公式及地震动位移峰值。结果表明,相对位移谱卓越周期是控制位移谱谱值及形状的重要参数;本文研究得到的相对位移谱能较好地拟合实际相对位移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谱 相对位移反应谱 长周期结构 卓越周期 地震响应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组合参数的结构损伤识别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和生 薛松涛 +1 位作者 陈镕 王远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利用状态向量直接求导的新方法 ,全面地分析了基于结构振动模态参数 (频率、特征向量和动柔度 )关于设计参数 (质量、刚度和阻尼 )的相对灵敏度。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计算简单方便 ,而且弥补了传统方法中参数考虑不全的缺点 ,这样更符合... 利用状态向量直接求导的新方法 ,全面地分析了基于结构振动模态参数 (频率、特征向量和动柔度 )关于设计参数 (质量、刚度和阻尼 )的相对灵敏度。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计算简单方便 ,而且弥补了传统方法中参数考虑不全的缺点 ,这样更符合实际工程。对一框架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研究表明动柔度矩阵关于结构刚度灵敏度相对于其他模态参数为最高 ,振型次之 ,频率为最小 ,这对选取损伤特征参数时有重要参考价值。提出由结构前几阶固有频率变化率、频率变化比值以及动柔度置信因子构成的组合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的损伤识别方法 ,对于多种工况进行了框架结构模型的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组合参数训练的神经网络 ,对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识别较采用单一参数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柔度 框架结构 结构损伤识别 结构刚度 结构振动 模态参数 振型 组合参数 求导 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验研究及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春兰 周德源 王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5-260,共6页
以16个不同参数的带约束拉杆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滞回加载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高宽比、轴压比以及不同约束拉杆间距的组合剪力墙破坏模式,得到了试件的滞回曲线、承载力、骨架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参数,并通过数值计算其... 以16个不同参数的带约束拉杆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滞回加载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高宽比、轴压比以及不同约束拉杆间距的组合剪力墙破坏模式,得到了试件的滞回曲线、承载力、骨架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参数,并通过数值计算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对比,分析得出组合剪力墙具有比普通剪力墙更好的承载力和延性。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和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不同地震作用水平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了二者的层间位移角及构件的塑性耗能,结果表明较之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组合剪力墙可以有效的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降低剪力墙的塑性耗能,提高连梁的耗能比例,对结构抗震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拉杆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滞回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及其在建筑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7
作者 欧阳利军 丁斌 陆洲导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3期84-88,共5页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是一种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目前在建筑结构加固中广泛使用的碳纤维来说,BFRP具有较好的延性、耐高温、耐腐蚀特性并且在加固成本方面也有较突出的优势。因而玄武岩纤维材料在某些情况下可替代或混杂碳纤...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是一种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目前在建筑结构加固中广泛使用的碳纤维来说,BFRP具有较好的延性、耐高温、耐腐蚀特性并且在加固成本方面也有较突出的优势。因而玄武岩纤维材料在某些情况下可替代或混杂碳纤维使用,以期达到同样加固效果的同时降低费用。本文从玄武岩纤维的发展、特性、加固试验研究总结和展望了玄武岩纤维在建筑结构构件加固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加固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8
作者 吕西林 陈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6,共10页
带有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体系是指,在结构中适当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通过集中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保护结构其余部分不受破坏,地震后不影响结构的使用,更换构件后结构全部恢复正常功能。本文介绍了带有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 带有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体系是指,在结构中适当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通过集中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保护结构其余部分不受破坏,地震后不影响结构的使用,更换构件后结构全部恢复正常功能。本文介绍了带有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带有可更换构件的桥梁结构、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剪力墙结构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构件 耗能减震 结构体系 可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构件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小娟 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62,共10页
近年来的城市地震灾害中,非结构构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和性能设计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既有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方法,综述了填充墙、吊顶系统、管道系统... 近年来的城市地震灾害中,非结构构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和性能设计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既有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方法,综述了填充墙、吊顶系统、管道系统、电梯系统等典型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研究现状,结合下一代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总结非结构构件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趋势,指出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和易损性分析将是今后非结构构件抗震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抗震性能评价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载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柳献 张浩立 +2 位作者 鲁亮 刘洪波 黄小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3,共6页
在盾构隧道运营过程中,隧道侧部出现的侧压力卸载会对隧道结构的变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地铁盾构隧道的正常运营。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对卸载工况下的盾构隧道的极限承载能力及管片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的首选方法是足尺试验。... 在盾构隧道运营过程中,隧道侧部出现的侧压力卸载会对隧道结构的变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地铁盾构隧道的正常运营。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对卸载工况下的盾构隧道的极限承载能力及管片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的首选方法是足尺试验。对卸载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足尺试验,记录了试验现象及相关破坏形式,并分析得到了盾构隧道结构在卸载工况下的受力机理及关键性能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卸载工况 承载能力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的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毅彬 金国芳 李敏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9,34,共6页
通过对现有FRP材料力学参数概率分布、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可靠度、荷载-抗力分项系数表达式及相关分项系数取值等研究现状的回顾,表明现阶段FRP材性参数概率分布多为经验性假设,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破坏模式下的可靠度研究尚不全面,... 通过对现有FRP材料力学参数概率分布、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可靠度、荷载-抗力分项系数表达式及相关分项系数取值等研究现状的回顾,表明现阶段FRP材性参数概率分布多为经验性假设,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破坏模式下的可靠度研究尚不全面,同时相关分项系数取值差异性较大,且未经严谨的可靠度检验。为进一步完善基于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的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本文建议了后续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混凝土结构 加固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的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毅彬 金国芳 瞿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5-80,101,共7页
为进一步完善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新颁布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中各类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破坏模式下的设计方法进行可靠度校核,明确现阶段设计方法所能达到的可靠度水平,并探讨规范中FRP... 为进一步完善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新颁布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中各类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破坏模式下的设计方法进行可靠度校核,明确现阶段设计方法所能达到的可靠度水平,并探讨规范中FRP材料分项系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附加抗力系数γβ修正荷载-抗力分项系数表达式,并在可靠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附加抗力系数取值。计算结果表明,附加抗力系数可较好地调整不同类型加固构件的可靠度,使加固构件满足目标可靠度的要求,且可靠度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混凝土结构 加固 可靠度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组合参数的神经网络结构损伤检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和生 薛松涛 +1 位作者 陈镕 王远功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6,共7页
 提出由结构前几阶固有频率变化率、频率变化比值和动柔度置信因子构成的组合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的方法进行结构损伤检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参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的损伤效果,利用数值模拟对悬臂梁、桁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不...  提出由结构前几阶固有频率变化率、频率变化比值和动柔度置信因子构成的组合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的方法进行结构损伤检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参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的损伤效果,利用数值模拟对悬臂梁、桁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输入参数进行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参数训练的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检测 神经网络 组合参数 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磊 施卫星 袁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7,237,共6页
按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1∶6比例的7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整体模型,进行了模拟三向地震振动台试 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位移反应及层间位移角反应,研究了模型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动作用下的震害情 况以及结构的薄弱部位、... 按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1∶6比例的7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整体模型,进行了模拟三向地震振动台试 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位移反应及层间位移角反应,研究了模型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动作用下的震害情 况以及结构的薄弱部位、开裂机理等.根据试验现象提出了四线退化型的恢复力模型,编制了非线性时程分析程 序,对原型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工程抗震设 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抗震性能 振动台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结构非线性整体稳定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车伟 李海旺 罗奇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30 m×30 m跨度的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网壳的非线性整体稳定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考虑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约束条件等因素对该网壳稳定性的影响.考察网壳的屈曲模态、... 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30 m×30 m跨度的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网壳的非线性整体稳定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考虑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约束条件等因素对该网壳稳定性的影响.考察网壳的屈曲模态、屈曲路径,求出了全过程曲线和极限稳定承载力,全面了解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整体非线性失稳的规律性.研究表明:网壳极限承载力随着结构矢跨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竖向荷载的不对称分布和初始几何缺陷比较敏感,半跨竖向的屈曲荷载仅为满跨竖向的70%;支座刚度的增大可适当提高网壳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 非线性稳定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洲导 廖杰洪 余江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6-39,共4页
研究了火场最高温度、持续时间对混凝土材性的影响,采用逐层深入-劈拉法研究了沿深度方向的不同损伤情况。研究表明,混凝土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随持续时间的增长而... 研究了火场最高温度、持续时间对混凝土材性的影响,采用逐层深入-劈拉法研究了沿深度方向的不同损伤情况。研究表明,混凝土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随持续时间的增长而下降。逐层深入-劈拉法试验表明,在最高受火温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残余强度随受火时间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受火时间短的试件强度曲线呈明显的非线性,而受火时间长的试件强度曲线则趋于线性。对于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检测,在钻芯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次横向劈拉法;基于混凝土受损趋势为双曲线模型的假定,提出了首波传播路径为抛物线的改进超声波检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火灾 损伤深度 损伤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蒋欢军 朱剑眉 陈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3,共7页
以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类型构件在某典型超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地震损伤分布特点及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考虑不同类型构件重要性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楼层地震损伤模型,并基于提出的楼层地震损伤模... 以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类型构件在某典型超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地震损伤分布特点及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考虑不同类型构件重要性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楼层地震损伤模型,并基于提出的楼层地震损伤模型,选取了位置权重系数和损伤值权重系数二者组合的形式,建立了能够反映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楼层损伤分布规律的整体结构损伤模型。并通过PERFORM-3D软件对一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了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分布规律和损伤发展情况,利用本文提出的地震损伤模型对结构各层次的地震损伤指标进行了计算,验证了该损伤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地震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结构体系与板柱节点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璐 薛彦涛 王翠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板柱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自身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较小,节点易受到冲切破坏,尤其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平衡弯矩会导致节点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引起连续性倒塌。本文详细列举了板柱结构的震害实例,分析了主要的破坏原因;进一步介... 板柱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自身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较小,节点易受到冲切破坏,尤其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平衡弯矩会导致节点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引起连续性倒塌。本文详细列举了板柱结构的震害实例,分析了主要的破坏原因;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板柱结构的整体性能试验和节点抗震研究的新进展,阐述了目前常用的提高节点抗冲切能力措施,包括:配置抗冲切钢筋、提高板底纵筋强度和配筋率、应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材料、设置柱帽或托板等,同时阐述了板柱结构在我国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标准化。最后,提出了板柱结构相关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结构 板柱节点 冲切 试验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耐火性能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皖扬 胡克旭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2,共6页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提高,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建筑改造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其防火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不但制约了该类结构的推广,而且对已加固结构防火安全性的确定也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研究碳纤维加固构件的耐火性能...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提高,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建筑改造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其防火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不但制约了该类结构的推广,而且对已加固结构防火安全性的确定也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研究碳纤维加固构件的耐火性能并基于此确定其防火设计方法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火灾(高温)条件下碳纤维材料热工性能、热力学性能的研究成果和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构件火灾试验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某些有待完善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 热工性能 热力学性能 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克旭 刘春浩 +2 位作者 李响 郭建明 徐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41,共5页
结合近年来工程加固的实践经验和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提出采用水泥基高粘结、低收缩、自密实新型加固用混凝土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新方法。将这一新型加固材料和传统的加大截面加固法相结合,现场采用层内泵送灌注施工工艺,具... 结合近年来工程加固的实践经验和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提出采用水泥基高粘结、低收缩、自密实新型加固用混凝土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新方法。将这一新型加固材料和传统的加大截面加固法相结合,现场采用层内泵送灌注施工工艺,具有明显的工程优势。与传统的加大截面加固相比,由于截面加大尺寸小,基本不影响室内使用和室外装修,更易被接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新型材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柱及节点加固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组框架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低周反复试验,对新型材料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剪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数值分析程序对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初步研究了这种新型材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的受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加固混凝土材料 钢筋混凝土框架 节点抗震试验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