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TA-K_2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中的应用及阿米卡星对EDTA-K_2相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纠正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梁枫 孙奋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确认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_2)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研究EDTA-K_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寻找纠正EDTA-K_2相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方法。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健康志愿者25... 目的确认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_2)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研究EDTA-K_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寻找纠正EDTA-K_2相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方法。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_2、枸橼酸钠和肝素钠抗凝剂进行抗凝。纳入同期我院确诊的EDTA-PTCP患者10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_2、EDTA-K_2+阿米卡星抗凝。健康志愿者和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均同时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健康志愿者EDTA-K_2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30min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5、15、30、60min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DTA-PTCP患者的EDTAK_2抗凝血标本在0、30、60、90min时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手工血小板计数(P<0.01)。在EDTA-K_2抗凝血标本中加入阿米卡星后,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90min时与手工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K_2的抗凝效果优于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剂,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在使用EDTA-K_2作为抗凝剂时,可以用阿米卡星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依地酸 柠檬酸纳 肝素钠 阿米卡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杂氮-2′-脱氧胞苷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系生长以及抑癌基因GSTP1、RASSF1A转录的影响
2
作者 翁文浩 郑军华 +2 位作者 冷俊 李智 李晶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抑癌基因GSTP1和RASSF1A转录改变以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CdR(2、5、10μmol/L)处理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 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抑癌基因GSTP1和RASSF1A转录改变以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CdR(2、5、10μmol/L)处理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用药前PC3细胞株GSTP1、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用药过程中GSTP1和RASSF1A mRNA转录改变;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前后PC3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改变。结果:GSTP1、RASSF1A启动子区域出现甲基化现象。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培养24h后GSTP1和RASSF1A mRNA表达未发生明显改变;培养48h后5、10μmol/L药物组GSTP1和RASSF1A mRNA表达出现上调;72h后各浓度药物组均检测出两基因mRNA表达升高(P<0.05)。药物组培养24和48h未出现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现象和细胞周期改变;培养72h后,药物组细胞增殖抑制显著(P<0.05),细胞周期改变明显(P<0.05),阻滞于G0/G1期。结论:GSTP1和RASSF1A基因在PC3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失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有关;5-aza-CdR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C3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提高GSTP1和RASSF1A的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杂氮-2’-脱氧胞苷 GSTP1基因 RASSF1A基因 DNA甲基化 前列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AP在肝母细胞瘤增殖和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贵凤 刘丽 +3 位作者 张梦梅 Ramesh Bhandari 梁龙 孙奋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7-224,共8页
目的:探讨RNA甲基化酶WTAP在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13对,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WTAP的表达,在肝母细胞瘤细胞... 目的:探讨RNA甲基化酶WTAP在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13对,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WTAP的表达,在肝母细胞瘤细胞系中转染siRNA敲减WTAP,慢病毒包装WTAP过表达载体WTAP过表达,使用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减和过表达效率,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在体内的成瘤能力。结果:WTAP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07);Huh6细胞(P=0.0002)和HepG2细胞(P=0.0030)中的WTAP表达水平与QSG-7701细胞相比显著升高,Huh6细胞(P<0.0001)和HepG2细胞(P=0.0035)中的WTAP表达水平与HL-7702细胞相比也显著升高。在肝母细胞瘤细胞中敲减WTAP后,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而过表达WTAP则显著增强了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uh6细胞MOCK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比(10.93±0.2603)%显著低于siWTAP-1组[(16.43±0.6333)%,P=0.0013]和siWTAP-2组[(20.27±0.7535)%,P=0.0003],HepG2细胞MOCK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比(4.733±0.1764)%显著低于siWTAP-1组[(14.33±0.2728)%,P<0.0001]和siWTAP-2组[(15.33±0.2728)%,P<0.0001]。WTAP稳定敲减细胞株形成的移植瘤的体积(701±82.31)mm^(3)显著小于对照组[(200.2±31.59)mm^(3),P=0.0001];WTAP稳定敲减细胞株形成的移植瘤的重量(0.6368±0.08391)g显著小于对照组[(0.1356±0.03329)g,P<0.0001];WTAP稳定敲减细胞株形成的移植瘤的Ki-67阳性细胞数(108±13.05)显著少于对照组[(406±14.73),P=0.0001]。结论:WTAP在肝母细胞瘤细胞中发挥着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可能是肝母细胞瘤诊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WTAP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p1联合Bmi1参与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
4
作者 俞蕾 何奖图 +3 位作者 王勤婉 于永春 潘秋辉 李晶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9-913,共5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中的可能作用,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取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小干扰(siRNA)技术干扰细胞Wip1表达,放射性照射(4、10、15、25Gy)...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中的可能作用,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取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小干扰(siRNA)技术干扰细胞Wip1表达,放射性照射(4、10、15、25Gy)髓核细胞,采用彗尾实验观察DNA损伤及损伤修复反应(DNAdamagerepair,DDR)情况,并与未干扰Wip1髓核细胞作对照;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检测Wip1潜在结合蛋白;根据筛选结果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病变椎间盘组织Wip1及潜在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彗尾实验表明:干扰Wip1表达后,25Gy剂量射线导致髓核细胞DNA损伤的修复并不受影响,但DDR持续激活,对照组在照射后24h已经检测不到DNA损伤修复的标识分子,但siRNA干扰Wip1表达组细胞照射后48h仍可检测到标识分子。Co-IP实验表明:放射性照射正常对照细胞后,Wip1与Bmi1在细胞核内分布重合,而且聚集在DNA损伤位点,而siRNA抑制Wip1表达后,这种结合随即消失。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椎间盘组织相比,椎间盘退变组织Wip1、Bmi1基因表达下降,且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Wip1通过调控DDR时限参与了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Bmi1可能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辐射损伤 DNA修复 WIP1 BM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AKAP12调控G1/S期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
5
作者 梁瑞鹏 程倩 +6 位作者 陆春花 李可 于恒恒 徐彬 袁顺杰 刘维薇 林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A型激酶锚定蛋白12(AKAP12)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携带干扰AKAP12核苷酸序列(shRNA-AKAP12)、空白对照(shRNA-NC)的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AKAP12... 目的研究干扰A型激酶锚定蛋白12(AKAP12)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携带干扰AKAP12核苷酸序列(shRNA-AKAP12)、空白对照(shRNA-NC)的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AKAP12蛋白表达;CCK-8实验、克隆形成检测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1、p27)以及细胞周期进展蛋白CyclinD1表达。结果与shRNA-NC细胞相比较,shRNA-AKAP12细胞AKAP12蛋白表达量减少,CCK-8实验以及克隆形成结果显示,shRNA-AKAP1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00 1、P<0.001),与shRNA-NC细胞相比,shRNA-AKAP12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1、p27)表达下调,而细胞周期进展蛋白CyclinD1表达上调。结论研究表明干扰AKAP12基因可增加MCF-7细胞增殖能力,干扰AKAP12表达加快MCF-7细胞G1/S期转换,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激酶锚定蛋白12 乳腺癌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