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相移补偿的磁浮列车长定子高频注入无传感控制方法
1
作者 张雯柏 林国斌 +2 位作者 康劲松 赵元哲 廖志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2-1041,共10页
为研究高频注入响应电角度相移对磁浮列车低速控制精度的影响,考虑控制延时与采样延时对角度偏差滞后的约束关系,提出一种无传感估计角度偏差最小化寻优的补偿方法.首先,建立高速磁浮长定子同步电机零低速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模型,利用估计... 为研究高频注入响应电角度相移对磁浮列车低速控制精度的影响,考虑控制延时与采样延时对角度偏差滞后的约束关系,提出一种无传感估计角度偏差最小化寻优的补偿方法.首先,建立高速磁浮长定子同步电机零低速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模型,利用估计-实际-延时坐标系变换理论,构建高频响应电流模型;其次,通过分析大功率电传动系统中系统延时对角度偏差的影响,重构含估计角度相移偏差的高频响应电流模型;然后,设计离散化的估计角度偏差目标函数,提出采用考虑梯度变化的二分法在线计算系统延时与角度偏差;最后,通过磁浮电机低速试验平台验证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考虑相移滞后补偿方法与未经补偿的无传感控制相比,当给定电流为20、21、22 A时,估计角度误差分别减小73.3%,70.4%和72.1%;当速度环给定速度为0.8、0.9、1.0 m/s时,估计角度误差分别减小67.9%、70.5%、75.5%,速度跟踪误差平均减小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长定子电机 高频注入 无感控制 角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悬浮系统影响的高速磁浮直线同步电机建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康劲松 丁浩 +1 位作者 倪菲 汪凤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9-736,共8页
为提高高速磁浮直线同步电机模型精度,基于电磁铁模块磁共能重构,提出一种计及悬浮系统影响的分布参数建模方法.首先,建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铁模块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获取电磁铁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磁共能数据,通过对磁共能... 为提高高速磁浮直线同步电机模型精度,基于电磁铁模块磁共能重构,提出一种计及悬浮系统影响的分布参数建模方法.首先,建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铁模块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获取电磁铁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磁共能数据,通过对磁共能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及多项式拟合构建磁共能的解析模型;其次,根据磁共能解析模型推导电磁铁模块的磁链、电压和推力方程;然后,根据列车编组数量和电磁铁模块数量分别建立左右两侧直线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运动学方程计算高速磁浮列车位置和速度;最后,通过硬件在环仿真系统进行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建模方法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推力波动幅值增加超过6.8%;并且所提方法可以准确表征悬浮系统对牵引控制的影响,当励磁电流谐波幅值增加0.5、1.0、2.0 A时,推力波动幅值分别最大增加54.3%、26.2%、83.7%;当励磁电流谐波频率为5、10、20 Hz时,推力的谐波频率最大达到5.14%,21.75%和1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直线电机 牵引控制 悬浮系统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机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环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康劲松 邹培锐 +1 位作者 丁浩 张树林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17,共12页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优点,在矿井提升机驱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矿井提升机永磁同步电机存在的转速控制环动态响应慢、抗扰性能差、起动时易溜钩的问题,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代替传统转速环比例积分控制器进行优...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优点,在矿井提升机驱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矿井提升机永磁同步电机存在的转速控制环动态响应慢、抗扰性能差、起动时易溜钩的问题,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代替传统转速环比例积分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提升了转速环的控制精度和抗负载扰动能力,解决了传统比例积分控制器超调与动态响应速度难以兼顾的矛盾。针对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非线性函数求解困难、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积分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转速环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参考转速与实际转速误差积分项,对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输出进行积分补偿,实现矿井提升机永磁同步电机起动初期给定速度较小时转矩电流响应速度的提升,有效解决矿井提升机起动时的溜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转速环 自抗扰控制器 非线性积分补偿器 比例积分控制器 动态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交叉耦合的多电磁铁悬浮系统滑模协同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友刚 徐俊起 +3 位作者 贺祯宇 李丰荥 陈琛 林国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8-565,共8页
针对磁浮列车传统的单点悬浮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多电磁铁间的协调同步问题,将多电磁铁的跟踪误差交叉耦合来设计高精度的协同控制方法,在减少了多点悬浮系统的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首先,通过动力学分析了考虑... 针对磁浮列车传统的单点悬浮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多电磁铁间的协调同步问题,将多电磁铁的跟踪误差交叉耦合来设计高精度的协同控制方法,在减少了多点悬浮系统的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首先,通过动力学分析了考虑未知扰动的4个电磁铁(2个控制模块)悬浮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其次,针对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引入干扰观测器来估计扰动并进行扰动补偿;然后,考虑到相邻电磁铁控制模块之间存在耦合动力学特性,设计一种误差交叉耦合的滑模协同控制器;最后,在不作任何线性化处理的前提下,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电磁铁的悬浮架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可以考虑补偿电磁铁模块之间的协调关系,抑制扰动的影响,减小间隙跟踪误差达40%,显著减少了电磁铁之间的耦合扰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多点悬浮系统 滑模协同控制 干扰观测器 误差交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对准环节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康劲松 周艳萍 +2 位作者 孙梁榕 孔凡伟 吕艳亭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9,共11页
激光对准是激光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接收端获得稳定能源的前提,激光传能对对准精度、稳定性和实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激光对准系统设计方法,并对感兴趣区域提取以及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一方面,通过引入Mobile... 激光对准是激光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接收端获得稳定能源的前提,激光传能对对准精度、稳定性和实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激光对准系统设计方法,并对感兴趣区域提取以及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一方面,通过引入MobileNet、增加空间注意力机制以及融合语义的方式改进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模型,使用改进模型训练并预测感兴趣区域,相较于原始模型,训练速度提升了71.67%,模型大小减小了52.48%,实时检测速度提升了295.30%,检测偏差显著减小;另一方面,对灰度化的权值进行了优化,并利用直方图实现阈值的自适应选取,采用椭圆拟合法及形心法检测光斑与信标中心点,优化图像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光斑,减小光斑定位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激光对准系统精度稳定在95%以上,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精度、速度与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对准 SSD网络 图像处理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