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绿生态网络系统修复的LID雨景单元设计方法研究--基于山地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金云峰 周艳 沈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87,共5页
在重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水文方面存在绿地和水系急剧萎缩、大量建成区径流污染和雨水循环不畅等问题,由此造成了蓝绿水网生态系统的不可逆破坏。以修复山地水文特征的蓝绿生态网络为目的,以重庆盘溪河支流的流域单元为例,结合山地... 在重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水文方面存在绿地和水系急剧萎缩、大量建成区径流污染和雨水循环不畅等问题,由此造成了蓝绿水网生态系统的不可逆破坏。以修复山地水文特征的蓝绿生态网络为目的,以重庆盘溪河支流的流域单元为例,结合山地建筑小区、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及绿地等主要类型,提出了典型山地条件下的LID雨景单元设计方法,并对不同类型与级别的雨景单元加以组合形成体系,构建具有山地特征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响应城市双修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有机更新 生态修复 山地水文特征 LID雨景单元 雨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支持下的人本城市设计: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城市绿道规划研究为例 被引量:40
2
作者 叶宇 黄鎔 张灵珠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39-45,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后半程,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营造日益受到关注,城市绿道也在此背景下作为空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受到重视。但当前绿道规划更多从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出发,在分析框架中未有效纳入人本尺度的各类空间与行为要素。针对这...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后半程,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营造日益受到关注,城市绿道也在此背景下作为空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受到重视。但当前绿道规划更多从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出发,在分析框架中未有效纳入人本尺度的各类空间与行为要素。针对这一情况,整合经典设计理论、多源城市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以苏州河两岸片区为案例探索新数据环境下的精准分析框架,为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绿道“在哪做”和“怎么做”提供科学化的分析路径。通过街景数据、位置服务数据、兴趣点数据、结构化网页数据、精细化建成环境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实现了高品质建成环境五要素理论(5D)中划定的密度、多样性、设计、目的地可达性与交通设施距离这5个人本尺度关键要素的系统性测度,结合现有街道的可建设性,进一步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选线潜力评估,并绘制各路段特征画像,为绿道选线和断面设计提供精准支持。这一新分析框架是将人本尺度的诸多要素与城市尺度分析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绿道规划设计在分析技术上的有效拓展。经典理论与新数据新技术的深度整合,可为人本导向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城市数据 深度学习 城市绿道 城市设计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多维度精明规划 被引量:23
3
作者 金云峰 万亿 +1 位作者 周向频 陈静 《风景园林》 2021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路径,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和精明规划治理途径,分析公共绿地在大都市中的发展特质、外延价值、管理权属,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维... 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路径,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和精明规划治理途径,分析公共绿地在大都市中的发展特质、外延价值、管理权属,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维度分级目标框架。首先从空间维度的整体层面满足人民的美好需求,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具有公平性的系统性网络布局;其次从价值维度的要素层面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满足多元人群需求,提供具有包容性的公共服务;最后从时间维度的机制层面依托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保证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可持续良性运行,形成精细化协调统筹、精确评估供需、精准落实对策的多维度精明规划,从而塑造具有凝聚力的、有机秩序的社区生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民城市 社区生活圈 公共绿地 城市更新行动 空间治理 公平性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规划发展背景下郊野公园多地类性质与功能叠合研究——以上海郊区控规单元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金云峰 梁骏 +2 位作者 王俊祺 宋美仪 沈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8,共6页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在存量规划发展背景下采取不同的思路,以土地整治平台和政策设计实现郊野公园的生产、生态和游憩等功能。面对多地类的郊区控规单元规划中游憩功能有效叠加的难点,通过研究7个郊野公园试点规划,总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功...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在存量规划发展背景下采取不同的思路,以土地整治平台和政策设计实现郊野公园的生产、生态和游憩等功能。面对多地类的郊区控规单元规划中游憩功能有效叠加的难点,通过研究7个郊野公园试点规划,总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功能的叠合过程,提炼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具有实施性的功能叠合策略。对运用风景园林学科方法探索城市发展转型下郊区多地类用地性质与功能设置的规划编制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郊野公园 存量规划 郊野单元 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度量化模型的城乡绿地系统布局调适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云峰 李涛 +2 位作者 王俊祺 吴钰宾 杨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2,共4页
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 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以佛山绿地系统布局调适为例,定量分析绿地系统内部子系统功效之间、绿地系统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同作用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并根据时空分异结论指出协同优化策略,进行功能结构性协同和生态骨架性协同的布局调适。测算结果表明,调适方案能够一定程度改良绿地系统综合功效的耦合影响及协同性能,基本实现整个绿地系统的协同有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绿地 协同度 耦合度 布局调适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建成环境审计——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叶宇 张塨 韩赟 《风景园林》 2022年第9期55-61,共7页
近年来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涌现,使得基于大、小数据相结合的精准建成环境审计正逐渐成为可能。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针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品质、场所活力、城市可意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创新性地建构了以人为... 近年来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涌现,使得基于大、小数据相结合的精准建成环境审计正逐渐成为可能。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针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品质、场所活力、城市可意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创新性地建构了以人为本的系统性技术框架,从访客画像、行为活动及空间感知3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域的建成环境审计:基于位置服务(LBS)、公交刷卡、兴趣点(POI)及美团数据,开展访客特征与功能需求研判;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和空间句法分析,了解人群如何使用场所空间;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与可穿戴传感器,对人体生理信息进行动态监控,最终从功能要素、空间形态要素、人本尺度景观要素3个方面提出新城更新的设计介入策略。这一技术框架有望为建成环境品质的精准提升与设计导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循证技术 建成环境审计 可穿戴传感器 临港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