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绵在水环境中生长控制与利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紫涵 杨舒敏 +3 位作者 贺鑫 张琳 马文敬 唐玉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5-1359,1371,共6页
系统梳理了水绵的危害,水绵在春末夏初开始大量生长,易于形成藻垫漂浮在水面上产生腥臭味,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危害水源水质安全,影响水域生态景观。分析表明水绵的生长受水动力条件、光照强度、营养物质和水温等条件的影响。重点研究了... 系统梳理了水绵的危害,水绵在春末夏初开始大量生长,易于形成藻垫漂浮在水面上产生腥臭味,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危害水源水质安全,影响水域生态景观。分析表明水绵的生长受水动力条件、光照强度、营养物质和水温等条件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水绵的原位控制方法,水绵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可结合物理法、化学法应急清除水绵,长期控制水绵则需要选择生物法。同时,水绵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繁殖,可利用水绵其固碳和吸附等能力进行生物修复,应用于水生态环境中。对水绵在水环境中的水体营养、生态环境和生物监测的评价等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绵 水环境 原位控制 生态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紫外线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亚男 谭宇宸 +5 位作者 李皓芯 张茜 张天阳 李子富 孙文俊 敖秀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87-6795,共9页
介绍了包括氯化氪准分子灯在内的Far-UVC辐射光源,重点阐述了Far-UVC对水中微生物灭活和有机微污染物降解的机理和研究进展.在微生物灭活方面,Far-UVC通过破坏微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对病原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致使微生物灭活;在... 介绍了包括氯化氪准分子灯在内的Far-UVC辐射光源,重点阐述了Far-UVC对水中微生物灭活和有机微污染物降解的机理和研究进展.在微生物灭活方面,Far-UVC通过破坏微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对病原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致使微生物灭活;在微污染物控制方面,Far-UVC的光子能量高于绝大部分化合键的解离能,同时部分有机微污染物和氧化剂在Far-UVC处的特征吸收增强,使有机微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现有研究表明,Far-UVC对水中部分微生物的灭活和有机微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甚至优于其他UV波段.此外,分析了背景水质对Far-UVC技术的影响.最后,对未来Far-UVC技术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技术用于水处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紫外线 KrCl准分子灯 水消毒 有机微污染物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殷超 郭洁 +3 位作者 刘佳 沈虹 王凯丽 唐玉霖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94-2699,2705,共7页
透气膜曝气供氧与生物膜工艺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创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即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介绍MABR的膜材料、膜组件和传质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MABR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氧速率、水力停留时间(H... 透气膜曝气供氧与生物膜工艺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创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即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介绍MABR的膜材料、膜组件和传质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MABR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氧速率、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生物膜厚度和pH等影响因子对工艺体系的影响。最后对MABR作为一种节能减碳的水处理工艺成为我国传统污水厂提质降耗的突破口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活性污泥法 水处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陶瓷膜在水处理中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舒敏 马顺君 +3 位作者 殷超 张千里 郭庆 唐玉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5-649,654,共6页
针对陶瓷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陶瓷膜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综述了典型陶瓷膜在饮用水、海水淡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近年来陶瓷膜分离与臭氧、光催化、微生物耦合技术及其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针对陶瓷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陶瓷膜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综述了典型陶瓷膜在饮用水、海水淡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近年来陶瓷膜分离与臭氧、光催化、微生物耦合技术及其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陶瓷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水处理 高级氧化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厂生物活性炭微生物解析和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永节 翁晓姚 +2 位作者 张薇薇 李泽星 唐玉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4-1879,1885,共7页
系统梳理了活性炭表面存在的微生物类群和优势物种,其中原核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常为其中的优势菌门,真核生物以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为主;并对某些优势菌群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潜在功能进行了总结,大多数为好氧的化能有机异养... 系统梳理了活性炭表面存在的微生物类群和优势物种,其中原核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常为其中的优势菌门,真核生物以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为主;并对某些优势菌群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潜在功能进行了总结,大多数为好氧的化能有机异养微生物。还探讨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微生物,水源性耐氯细菌病原体属于放线菌亚纲、芽孢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并归纳了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包括载体、水质条件、剩余臭氧和进水流向。研究结果有望为净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精确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微生物 生物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