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124
1
作者 石磊 赵由才 柴晓利 《中国沼气》 2005年第2期11-14,19,共5页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技术进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合利用技术 保护生态环境 秸秆利用率 能源化技术 可再生资源 资源丰富 直接还田 经济效益 环境污染 还田技术 转化技术 工业原料 粗饲料 转化率 腐熟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石磊 赵由才 边炳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5-347,389,共4页
有机垃圾具有易腐烂、热值低、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特点 ,常规的填埋和焚烧难以妥善处理。文章在分析各类有机垃圾组成和特性的基础上 ,认为堆肥化处理、厌氧发酵和综合利用应是有机垃圾处理和处置的发展趋势 ,这不仅有利于消除污染、保护... 有机垃圾具有易腐烂、热值低、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特点 ,常规的填埋和焚烧难以妥善处理。文章在分析各类有机垃圾组成和特性的基础上 ,认为堆肥化处理、厌氧发酵和综合利用应是有机垃圾处理和处置的发展趋势 ,这不仅有利于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垃圾 资源化技术 填埋 焚烧 保护环境 厌氧发酵 污染 腐烂 有机质含量 堆肥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气的净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石磊 赵由才 牛冬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2,共5页
填埋气是卫生填埋场的降解产物之一,它会引起二次污染、造成温室效应;经净化处理除去惰性组分和有害气体后,其主要成分CH4又是一种清洁能源。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填埋气净化技术的进展,并从常用的净化单元操作出发,提出用多种联合工艺对填... 填埋气是卫生填埋场的降解产物之一,它会引起二次污染、造成温室效应;经净化处理除去惰性组分和有害气体后,其主要成分CH4又是一种清洁能源。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填埋气净化技术的进展,并从常用的净化单元操作出发,提出用多种联合工艺对填埋气进行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气 气体净化技术 卫生填埋场 二次污染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降解氯苯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11
4
作者 安淼 周琪 李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8期23-25,共3页
从驯化污泥中分离出一组能够降解氯苯酚类化合物的优势混合菌,在60h内能够将150mg/L的对氯苯酚完全降解。其最适降解条件:pH为6.0,温度为35℃,摇床转速240r/min。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对氯苯酚的降解过程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 从驯化污泥中分离出一组能够降解氯苯酚类化合物的优势混合菌,在60h内能够将150mg/L的对氯苯酚完全降解。其最适降解条件:pH为6.0,温度为35℃,摇床转速240r/min。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对氯苯酚的降解过程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表现为零级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 降解 氯苯酚类化合物 驯化污泥 动力学 零级反应 工业废水 废水处理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沼气的收集、净化与利用综述 被引量:21
5
作者 石磊 赵由才 唐圣钧 《中国沼气》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垃圾填埋沼气的回收利用是一项经济可行且对环境有益的技术。本文从填埋沼气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沼气的收集、输送和贮存途径,介绍了当前的净化工艺,最后总结介绍了几种填埋沼气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提出建立配备填埋... 垃圾填埋沼气的回收利用是一项经济可行且对环境有益的技术。本文从填埋沼气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沼气的收集、输送和贮存途径,介绍了当前的净化工艺,最后总结介绍了几种填埋沼气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提出建立配备填埋沼气回收装置的卫生填埋场应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沼气 收集 净化 利用 填埋沼气回收装置 城市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石磊 赵由才 李兵 《中国沼气》 2004年第3期15-18,共4页
有机垃圾具有易腐烂、热值低、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特点,常规的填埋和焚烧难以妥善处理。传统堆肥系统不仅占地大、有恶臭,堆制时间长,且堆肥成品质量不高。本文介绍了小型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的构造、运行原理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外多种生化... 有机垃圾具有易腐烂、热值低、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特点,常规的填埋和焚烧难以妥善处理。传统堆肥系统不仅占地大、有恶臭,堆制时间长,且堆肥成品质量不高。本文介绍了小型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的构造、运行原理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外多种生化处理机的研发和应用,最后指出小型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的出现遵循了垃圾处理"三化"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垃圾 小型生化处理机 结构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集料高性能轻混凝土的宏观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海英 祁景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2-366,共5页
轻质高性能混凝土是 2 1世纪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 .研究采用混合型集料配制出了表观密度等级为180 0kg·m- 3 ,抗压强度等级为CL50的高性能轻混凝土 .通过试验及检测分析 ,所研制的轻混凝土具有低密度、高密实度、高强度、抗... 轻质高性能混凝土是 2 1世纪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 .研究采用混合型集料配制出了表观密度等级为180 0kg·m- 3 ,抗压强度等级为CL50的高性能轻混凝土 .通过试验及检测分析 ,所研制的轻混凝土具有低密度、高密实度、高强度、抗冻、耐腐蚀等优良的理化性能 .在测定了混合型集料高性能轻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集料 轻混凝土 表观密度 抗压强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超杰 张国闽 周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9-21,共3页
对铁还原 -混凝沉淀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串联工艺处理氟化工废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含 6 0 %生活污水的氟化工废水 ,经该工艺处理出水总磷已达到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CODCr、BOD5、SS、pH值都已达到一级标准 。
关键词 化工废水 有机氟废水 铁还原 混凝沉淀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废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水量平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夏越青 李国建 邹庐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12,共3页
渗滤液回灌的水量平衡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法工程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着重研究了冬季渗滤水回灌的水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冬季回灌水量仍可通过土壤蒸发得到大量削减 ,径流量、土壤渗出水与下渗水的比值大于春夏秋三季 ,平均... 渗滤液回灌的水量平衡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法工程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着重研究了冬季渗滤水回灌的水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冬季回灌水量仍可通过土壤蒸发得到大量削减 ,径流量、土壤渗出水与下渗水的比值大于春夏秋三季 ,平均蒸发量小于此三季。回灌条件下 ,土壤湿润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 回灌处理法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法去除苯酚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月丽 葛红花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7-463,共7页
 利用氯碱厂报废的DSA电极电解苯酚,结果显示:此电极对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按影响电解效果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最佳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30mA/cm2,pH10,支持电解质浓度10mg/L,苯酚浓度10mg/L.电解2h后,CODcr的去除率为6...  利用氯碱厂报废的DSA电极电解苯酚,结果显示:此电极对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按影响电解效果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最佳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30mA/cm2,pH10,支持电解质浓度10mg/L,苯酚浓度10mg/L.电解2h后,CODcr的去除率为66.7%,吸光度去除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法 苯酚 DSA电极 去除效果 工业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泥窑协同处理石灰干化污泥工艺研究磷、硫对碳酸钙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维伟 曹海花 +3 位作者 刘伟 彭开铭 刘佳 徐竟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08-2015,共8页
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理石灰干化污泥工艺,利用热差分析仪、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从碳酸钙分解热力学和碳酸钙微观演变的角度研究了不同量的磷和硫掺比对碳酸钙分解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碳酸钙烧制中,掺加0.5%的磷(以磷酸钙... 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理石灰干化污泥工艺,利用热差分析仪、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从碳酸钙分解热力学和碳酸钙微观演变的角度研究了不同量的磷和硫掺比对碳酸钙分解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碳酸钙烧制中,掺加0.5%的磷(以磷酸钙计)和硫(以硫酸钙计),使碳酸钙表观分解能分别降低了7.35%和8.04%,峰值温度分别降低了70.82℃和59.32℃,有效促进碳酸钙的分解;对其促进机理研究发现,硫酸钙、磷酸钙及其分解产物焦磷酸钙自身并不与碳酸钙及其分解产物氧化钙发生反应,他们仅破坏了碳酸钙的表面结构,促进了二氧化碳的释放,从而利于的碳酸钙分解.本研究结果表明,掺加一定量的石灰干化污泥引入磷和硫,利于水泥熟料的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分解机理 石灰干化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