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中布洛芬和氯贝酸的赋存及在SND工艺中的去除 被引量:3
1
作者 滑熠龙 周雪飞 +2 位作者 陈家斌 刘清 张亚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5-38,共4页
调查了上海市黄浦江等水体中布洛芬和氯贝酸的存在情况,研究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中起始药物浓度、C/N和SRT对布洛芬和氯贝酸的去除。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COD 200 mg/L,NH3-N质量浓度20 mg/L,C/N为9.1:1,pH为7.5~8.0,HRT为12 h,SRT为30 ... 调查了上海市黄浦江等水体中布洛芬和氯贝酸的存在情况,研究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中起始药物浓度、C/N和SRT对布洛芬和氯贝酸的去除。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COD 200 mg/L,NH3-N质量浓度20 mg/L,C/N为9.1:1,pH为7.5~8.0,HRT为12 h,SRT为30 d。进水药物浓度由1μg/L提高至100μg/L,导致布洛芬和氯贝酸去除率分别由95%和28%降低至69%和3%;碳氮比和污泥龄的增加,利于布洛芬和氯贝酸的去除,二者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同步硝化反硝化 布洛芬 氯贝酸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乡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肖羽堂 《农村生态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8-61,共4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状况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乡镇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镇工业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支霞辉 王红武 +2 位作者 丁峰 彭永臻 马鲁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对常温条件下生活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25℃),pH>8.5时,通过提高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可以使亚硝化率达到80%以上.还对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短程脱氮与全程脱氮相互转化的界面条件... 对常温条件下生活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25℃),pH>8.5时,通过提高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可以使亚硝化率达到80%以上.还对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短程脱氮与全程脱氮相互转化的界面条件,得出游离氨对硝酸菌产生抑制的质量浓度为0.724 mg/L,大于该值时会抑制硝酸菌的生长,而对亚硝酸菌不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反硝化 常温 亚硝化率 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物资源化制备生物质炭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4
作者 王怀臣 冯雷雨 陈银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7-914,共8页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多功能性材料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以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给出了制备生物质炭的主要工艺,并对生物质炭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如元素组成、碱度、表面特性和孔隙结构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生物质炭在农...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多功能性材料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以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给出了制备生物质炭的主要工艺,并对生物质炭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如元素组成、碱度、表面特性和孔隙结构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相应介绍,例如用作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碳固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同时去处污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最后,对今后生物质炭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指出应继续研究尽快实现生物质炭的大量、高效、廉价生产,从原料和工艺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活性炭的替代品,同时进一步研究对土壤的改良和修复、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促进以及对温室气体的减排作用的机理,并提供大面积的长期的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生物质炭 热解 土壤改良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设回流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祥 黄勇 +3 位作者 周呈 袁怡 李大鹏 刘福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8-183,共6页
采用2套上流式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高基质浓度下增设回流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设出水回流的反应器1经过116d的运行,进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由初始100、130mg/L达到602、782mg/L时,出水质量... 采用2套上流式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高基质浓度下增设回流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设出水回流的反应器1经过116d的运行,进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由初始100、130mg/L达到602、782mg/L时,出水质量浓度仅增加到44、60mg/L,氮容积去除负荷最高达到7.87kg/(m3·d)。NO2--N与NH4+-N的转化比维持在1.303,NO3--N生成量与NH4+-N转化量之比维持在0.24。无回流的反应器2经过67d运行,进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由最初100、130mg/L分别增加到456和600mg/L,相应出水质量浓度达到174和253mg/L,氮容积去除负荷最高达到4.31kg/(m3·d)。NO2--N与NH4+-N的转化比维持在1.298左右,NO3--N生成量与NH4+-N转化量之比维持在0.21。说明回流对进入反应器的基质具有较强稀释作用,有助于避免高基质浓度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中氮素转化比不产生影响。增设出水回流后的反应器1污泥粒径主要分布在1.25~2mm之间,而反应器2污泥粒径主要分布在0.9~1.6mm。说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增设回流有助于反应器内液体上升流速的增加,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流态,能够更好地与底物接触,有利于微生物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脱氮 废水处理 厌氧氨氧化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养厌氧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特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祥 黄勇 +2 位作者 袁怡 张春蕾 李大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06-2611,共6页
引言 化工、味精、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含有NH+4、SO2-4废水。如何高效稳定地处理这类废水,已对废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生物处理一直被认为是废水处理领域最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硫酸盐 厌氧氨氧化 单质硫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蚀刻液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祥 黄勇 +3 位作者 朱莉 袁怡 李大鹏 张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9-2204,共6页
采用上流式生物膜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印制电路板行业蚀刻液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可行性.结果表明,蚀刻液废水作为NH4+-N源时,其所携带的物质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具有毒性作用.当蚀刻液废水稀释到NH4+-N浓度150mg/L进入反应... 采用上流式生物膜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印制电路板行业蚀刻液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可行性.结果表明,蚀刻液废水作为NH4+-N源时,其所携带的物质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具有毒性作用.当蚀刻液废水稀释到NH4+-N浓度150mg/L进入反应器14d后,厌氧氨氧化氮去除速率从3.2kg/(m3.d)下降到1.2kg/(m3.d).但是通过驯化培养可以很好地缓解蚀刻液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毒性影响.经过110d的驯化,蚀刻液废水稀释到NH4+-N浓度300mg/L进入反应器后并未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厌氧氨氧化氮去除速率从1.6kg/(m3.d)上升到6.0kg/(m3.d).说明通过驯化培养后,厌氧氨氧化工艺能够很好的运用到PCB行业高NH4+-N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蚀刻液 毒性 驯化 氮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脱氮效能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颗粒污泥特性及控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祥 黄勇 +3 位作者 袁怡 李大鹏 朱莉 张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8-1083,共6页
采用厌氧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脱氮效能提高过程中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及不同策略对增强颗粒污泥沉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氮去除速率达到3.2 kg m-3 d-1时,产气量的增加使得颗粒污泥出现大量流失。采用"粉碎-回... 采用厌氧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脱氮效能提高过程中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及不同策略对增强颗粒污泥沉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氮去除速率达到3.2 kg m-3 d-1时,产气量的增加使得颗粒污泥出现大量流失。采用"粉碎-回流-重新形成颗粒污泥"方式不能完全有效地改善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对反应器内和流失的污泥进行测定发现,相同粒径的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MLVSS/MLSS值要明显低于流失的颗粒污泥。通过CaSO4颗粒投加,回流的流失污泥会以CaSO4作为颗粒污泥的核。经过48 d的培养,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反应器氮去除速率从5.23 kg m-3 d-1上升到9.2 kg m-3 d-1。同时该研究还发现当进水总氮浓度达到1320 mg L-1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活性并未受到影响,说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进水基质浓度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流失 脱氮效能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学江 夏四清 张全兴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3-336,共4页
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 ,在水力停留时间大于 6 h、反应器填料投加率为 5 0 %的条件下 ,出水 COD、NH3- N、SS、浊度等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在水力停留时间大于 8h时 。
关键词 悬浮填料 移动床生物膜 石化废水 废水处理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系统中三氯生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GC)-电子俘获检测器(ECD)测定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雪飞 陈家斌 +2 位作者 周世兵 张亚雷 石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6-510,共5页
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中三氯生的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分离(GC)-ECD检测器检测的分析方法.采集和处理水样和泥样后,优化了三氯生衍生化条件,即衍生化试剂量为150μ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20 min;GC-ECD对三氯生的方法检出限可达0... 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中三氯生的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分离(GC)-ECD检测器检测的分析方法.采集和处理水样和泥样后,优化了三氯生衍生化条件,即衍生化试剂量为150μ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20 min;GC-ECD对三氯生的方法检出限可达0.56μg.L-1(S/N=3),定量检出限为1.22μg.L-1(S/N=10),回收率在90%左右,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3.9%之间(n=6),能够满足痕量物质三氯生的检测需要.该方法应用到测定上海市两座污水处理厂水样和泥样中三氯生含量,进水中三氯生浓度分别为1287ng.L-1和2086 ng.L-1,污泥中三氯生含量为1530μg.kg-1和2563μ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三氯生 衍生化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AO工艺处理黑水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辰 陈洪斌 +2 位作者 刘富强 徐培嘉 何群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8,共5页
黑水的COD和氮磷浓度高,常规处理工艺停留时间长、碳源利用率低。本研究在小试条件下采用两级AO工艺处理模拟黑水,考察了不同有机负荷以及体积回流比、SRT等对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探讨该工艺对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H... 黑水的COD和氮磷浓度高,常规处理工艺停留时间长、碳源利用率低。本研究在小试条件下采用两级AO工艺处理模拟黑水,考察了不同有机负荷以及体积回流比、SRT等对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探讨该工艺对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HRT=21.4 h、外体积回流比为100%、内体积回流比为250%,SRT=10 d时,出水COD为60 mg/L,NH3-N和TN质量浓度分别达到7.0、17.2 mg/L以下,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但出水的TP质量浓度为3~4 mg/L,仍需化学辅助除磷。两级AO工艺中的不同区段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延长第二级AO池的停留时间和增大内回流比,是增强该系统脱氮除磷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 两级AO工艺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志霞 陆雍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157,共6页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工业点源和机动车排放了大量有毒污染物,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在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思想,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GIS的环境中,集成了ISCST3(复杂工业...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工业点源和机动车排放了大量有毒污染物,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在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思想,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GIS的环境中,集成了ISCST3(复杂工业源扩散模型)和传统风险评价中的多种风险源累积的风险评价模型,建立起以GIS为基础的RHRA(区域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区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对由该区域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的有毒污染物引起的区域人类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浦区的致癌风险值为500~1.0×104,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32~85.70.模拟得到有毒污染物产生的健康风险等值线图显示,区域中健康风险的大小与道路机动车流量和工业点源的分布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区域累积风险 大气有毒污染物 大气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盐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红梅 褚华强 +3 位作者 陈家斌 周雪飞 张亚雷 董林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6,共5页
比较了双氧水(H2O2)、高锰酸钾(KMn O4)、臭氧(O3)、过硫酸盐等常见氧化剂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优缺点,综述了过渡性金属、热等主要方式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地下水和土壤的反应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过硫酸盐实际应用的新思路以及... 比较了双氧水(H2O2)、高锰酸钾(KMn O4)、臭氧(O3)、过硫酸盐等常见氧化剂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优缺点,综述了过渡性金属、热等主要方式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地下水和土壤的反应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过硫酸盐实际应用的新思路以及实际应用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详细探讨,最后提出对过硫酸盐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活化方法 地下水和土壤修复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前置亚硝化反应器启动及稳定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祥 黄勇 +3 位作者 朱莉 袁怡 程钟姮 张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99,共4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接种好氧硝化污泥,通过FA含量、DO含量和碱度3个控制因素研究了半亚硝化反应器启动及控制条件简化后亚硝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个控制因素下,半亚硝化反应器能够在16 d后成功启动,出水NO2--N与N...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接种好氧硝化污泥,通过FA含量、DO含量和碱度3个控制因素研究了半亚硝化反应器启动及控制条件简化后亚硝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个控制因素下,半亚硝化反应器能够在16 d后成功启动,出水NO2--N与NH4+-N的质量比维持在1左右。当取消碱度控制时,出水水质出现一些波动,但基本稳定。当仅通过质量浓度为0.6 mg/L的DO控制时,出水NO2--N与NH4+-N的质量比仍维持在1左右。说明在半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中仅通过DO含量控制可以实现亚硝化稳定的运行,能够满足厌氧氨氧化工艺进水基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 DO含量 碱度 厌氧氨氧化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支霞辉 丁峰 +1 位作者 彭永臻 马鲁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4-256,278,共4页
试验采用SBR工艺研究了不同盐度、NH4^+-N、pH和温度等因素对含盐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发现在20~25℃,pH>8.5条件下,通过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可以使亚硝化率[NO2^-/(NO2^-+NO3^-)]达到90%以上。实验证明,亚硝酸菌有较高... 试验采用SBR工艺研究了不同盐度、NH4^+-N、pH和温度等因素对含盐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发现在20~25℃,pH>8.5条件下,通过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可以使亚硝化率[NO2^-/(NO2^-+NO3^-)]达到90%以上。实验证明,亚硝酸菌有较高的耐盐性,能在高盐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反硝化 常温 亚硝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6
作者 丁竹红 胡忻 尹大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7-782,共6页
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从螯合剂对重金属的活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螯合剂在土壤中风险评价、生物可降解性螯合剂S,S-EDDS在化学淋洗修复和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从螯合剂对重金属的活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螯合剂在土壤中风险评价、生物可降解性螯合剂S,S-EDDS在化学淋洗修复和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螯合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在螯合剂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必须对螯合剂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的影响以及螯合剂对矿物元素的作用,螯合剂与污染土壤组分作用的微观机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 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化的实现及与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祥 黄勇 +1 位作者 袁怡 张春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4,共5页
在高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厌氧氨氧化工艺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因此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厌氧氨氧化需要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而目前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一直是废水脱氮技术中的难点。为此在综述... 在高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厌氧氨氧化工艺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因此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厌氧氨氧化需要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而目前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一直是废水脱氮技术中的难点。为此在综述目前实现亚硝化控制的因数研究进展的基础之上,为适应厌氧氨氧化需求,讨论了将其与厌氧氨氧化工艺相结合时,控制参数的优化策略。以及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可能性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 控制因素 厌氧氨氧化 联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亚辉 刘征涛 +2 位作者 刘树深 王一喆 覃礼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3-827,共5页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QSTR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8911)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q=0.810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应用28个化合物的训练集样本构建QSTR模型预测外部检验集,结果表明,训练集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 封闭体系藻毒性 取代芳烃类化合物 定量结构-毒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及富集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祥 王勇 +1 位作者 黄勇 袁怡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26,47,共6页
回顾了近年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方面研究的进展,比较了不同接种污泥源、不同反应器的选取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成功的快慢及脱氮效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不同的污泥源和采用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对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快慢具... 回顾了近年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方面研究的进展,比较了不同接种污泥源、不同反应器的选取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成功的快慢及脱氮效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不同的污泥源和采用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对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快慢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成功后的特点,提出了快速富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接种污泥源 反应器 载体 启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反应器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祥 黄勇 袁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利用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分别研究提高基质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提高反应器总氮容积去除负荷的影响。实验之前总氮容积去除负荷达到2.11kgN(/m·3d),总氮去除率为87.9%。以提高基质浓度的方式经过50d的培养,总氮容积... 利用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分别研究提高基质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提高反应器总氮容积去除负荷的影响。实验之前总氮容积去除负荷达到2.11kgN(/m·3d),总氮去除率为87.9%。以提高基质浓度的方式经过50d的培养,总氮容积去除负荷稳定在4.0kgN(/m·3d),进水总氮浓度从300mg/L逐渐提高到700mg/L,NH4+-N、NO2--N出水浓度分别达到70mg/L和100mg/L;以缩短HRT的方式经过55d的培养,总氮容积去除负荷达到7.0kgN(/m·3d),HRT由3h缩短至0.67h,NH4+-N、NO2--N出水浓度分别达到40mg/L和60mg/L。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水基质浓度的增加水中游离氨和亚硝酸的浓度随之增加,从而抑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不利于反应器脱氮效能的提高。在相同总氮容积负荷下缩短HRT有利于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富集,但过短的HRT容易导致微生物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生物膜反应器 基质浓度 水力停留时间 脱氮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