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递过程理论解及验证 被引量:11
1
作者 路则锋 陈沛霖 张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通过将交叉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的热质传递过程抽象为空气和溶液均可以横向混合的 ,并且可将两流体的传递过程分别化为一维来分析的问题进行处理 ,建立了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 .经合理简化 ,推导出该数学模型的一种近似解析解 。
关键词 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 传热 传质 近似解析解 实验验证 热质传递过程 质能守恒 数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解析解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则锋 陈沛霖 张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在建立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基础上 ,通过合理的简化处理 ,导出了描述这一热质传递过程的常微分方程组 ,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 ;并与精确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进行了对比 ,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 ;利用解析解分析了各... 在建立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基础上 ,通过合理的简化处理 ,导出了描述这一热质传递过程的常微分方程组 ,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 ;并与精确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进行了对比 ,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 ;利用解析解分析了各参数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 传热传质过程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的分析解法及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路则锋 陈沛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9-446,共8页
通过对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数学模型的合理简化 ,推导出描述这一热质传递过程的常微分方程组的分析解 ,并与未简化数学模型的数值解作对比 ,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所得分析解可用于分析填料高度上各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各... 通过对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数学模型的合理简化 ,推导出描述这一热质传递过程的常微分方程组的分析解 ,并与未简化数学模型的数值解作对比 ,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所得分析解可用于分析填料高度上各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各参量的变化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并可用于除湿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 传热传质过程 分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传导过程传递系数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茂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57-1260,共4页
基于热传导的基础理论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从基本定义式出发 ,对热传导过程中能量的传递系数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初步的理论计算公式 .以图表方式将总热量传递的热物性参数与相应的传递系数作了比较 。
关键词 热传导 YongWu扩散系数 YongWu传导系数 YongWu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O_2作示踪气体在风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士芸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用CO2为示踪气体代替常用的SF6,用于室内环境的有关风工程的科研、设计调研等,具有测试方法简便、标气源广价廉、便于推广等优点.文中介绍了用化学吸收法测试CO2的技术。用CO2为示踪气体用于科研的应用实例及该方法评价.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示踪气体 化学吸收法 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采暖系统的研究
6
作者 徐吉浣 郑万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85-89,共5页
通常,采暖系统可以分为热水采暖系统和蒸汽采暖系统两种。本文作者提出一种新的采暖系统——两相流采暖系统。这种新型采暖系统用燃气热水器作为热源,整个系统非常简单、紧凑,因而费用很低。本文分析了这种新型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提... 通常,采暖系统可以分为热水采暖系统和蒸汽采暖系统两种。本文作者提出一种新的采暖系统——两相流采暖系统。这种新型采暖系统用燃气热水器作为热源,整个系统非常简单、紧凑,因而费用很低。本文分析了这种新型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试验结果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采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相关光谱测定液体的导温系数
7
作者 吴国联 《计量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本文描述用光子相关光谱确定液体导温系数的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这一技术不需要温差,试样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因而不存在自然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本工作建立了国内第一台激光瑞利散射实验台,并利用它测量了甲苯、苯、丙酮、甲醇以及... 本文描述用光子相关光谱确定液体导温系数的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这一技术不需要温差,试样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因而不存在自然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本工作建立了国内第一台激光瑞利散射实验台,并利用它测量了甲苯、苯、丙酮、甲醇以及四氯化碳的导温系数,测量不确定度估计不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相关光谱 测定 液体 导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值煤气高温空气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8
作者 朱彤 张毅勐 +1 位作者 刘敏飞 张鹤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32-937,共6页
采用k -ε湍流双方程模型、PDF燃烧模型以及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 ,对低热值煤气高温空气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模拟试验 ,比较了不同预热温度和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对低热值煤气燃烧过程的影响 。
关键词 低热值煤气 高温空气燃烧 数值模拟 烧嘴 燃烧过程 燃烧模型 辐射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袋脉冲喷吹清灰力学机理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华 茅清希 +1 位作者 吴利瑞 黄继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5,280,共4页
对滤袋脉冲喷吹清灰的力学机理作了研究 .用柔性薄膜模拟滤袋 ,建立了薄膜在脉冲荷载作用下的振动方程 .用Laplace变换求解上述方程 ,得出薄膜振动时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
关键词 袋式除尘器 脉冲喷吹清灰 LAPLACE变换 最大反向加速度 脉冲喷吹时间 力学机理 除尘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扩散的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47
10
作者 金颖 周伟国 阮应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运用商业 CFD软件 Fluent模拟计算小尺寸下的简单烟气扩散规律。将结果用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高斯烟羽模型验证。证明该软件模拟烟气扩散问题的可行性。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烟气扩散 浓度场 CFD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风喷口速度分布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潘卫国 林泉 +2 位作者 孙坚荣 华张国 李茂德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0,共6页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近流线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实际一次风喷口出口两侧存在速度差对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情况,并与通常把一次风喷口出口速度均匀处理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近流线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实际一次风喷口出口两侧存在速度差对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情况,并与通常把一次风喷口出口速度均匀处理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对于电厂的实际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锅炉 空气动力场 数值计算 一次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制冷过程中散热强度对制冷参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李茂德 卢希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11-813,共3页
对热电制冷电偶对进行传热分析 ,得到了热电制冷性能与热端散热强度之间的微分方程 .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进行求解可得到热电制冷性能与热端散热强度之间的解析关系式 .经过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和求解 ,得出了散热强度对热电制冷性能影响的... 对热电制冷电偶对进行传热分析 ,得到了热电制冷性能与热端散热强度之间的微分方程 .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进行求解可得到热电制冷性能与热端散热强度之间的解析关系式 .经过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和求解 ,得出了散热强度对热电制冷性能影响的曲线 .由此得出 :随着散热强度的不断增强 ,热电制冷的性能逐渐提高 ;当热端散热强度增加到一定值后 ,散热强度的增加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就趋于缓慢 ;从经济性考虑 ,热电制冷中存在最佳热端散热强度 ,不可能无限制地通过提高热端散热强度来改变热电制冷器的制冷性能 .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优化设计和改进热端散热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参数 散热强度 热电制冷 制冷性能 热电制冷电偶 热电制冷器 珀尔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亚素 张旭 陈沛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25,共6页
分析热泵机组各部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特征 ,建立了可快速准确地模拟热泵机组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 ,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 ,其结果与实验测试值吻合较好。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 分析热泵机组各部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特征 ,建立了可快速准确地模拟热泵机组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 ,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 ,其结果与实验测试值吻合较好。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COPh 基本为 3 .1左右 ,优于风冷热泵机组 ,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机组 数值模拟 供热性能系数 空调系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热阻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存泉 徐烈 +1 位作者 邓东泉 赵兰萍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1,共5页
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是非常有效的绝热方式 ,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的影响因素很多 ,具体包括反射屏之间隔层的材料特性、反射屏的层数、层密度、真空度、捆扎的松紧程度等。运用热阻网络分析了间隔... 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是非常有效的绝热方式 ,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的影响因素很多 ,具体包括反射屏之间隔层的材料特性、反射屏的层数、层密度、真空度、捆扎的松紧程度等。运用热阻网络分析了间隔物为纤维材料的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热阻组成 ,对总热阻中固体导热热阻Rconduction(solid) 、辐射换热热阻Rradiation、残余气体导热热阻Rconduction(gas) 分别建立了理论模型 ,并进行了理论计算推导 ,得到了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结构总热阻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 热阻 真空多层绝热 低温工程 理论模型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解析解及验证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旭 陈君红 陈沛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1-465,共5页
根据换热器计算理论,结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计及二次空气和水膜的热湿交换,建立了描述换热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理论模型,利用实... 根据换热器计算理论,结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计及二次空气和水膜的热湿交换,建立了描述换热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理论模型,利用实验测出的边界条件对基本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了一次空气、水膜温度及二次空气焓在空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用试验结果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了验证,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 间接蒸发冷却器 传递过程 方程组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F热解前后表面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家正 王晓舸 +2 位作者 朱彤 肖郴松 张鹤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0-555,共6页
对城市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DF)及其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快速热解生成半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发现RDF热解时比表面积及孔容积先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然后随反应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在约550℃时出现极大值,而... 对城市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DF)及其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快速热解生成半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发现RDF热解时比表面积及孔容积先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然后随反应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在约550℃时出现极大值,而后由于产生结焦等原因再次降低。研究表明RDF热解半焦孔结构与煤焦孔结构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对RDF及半焦孔结构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F 热解 孔结构 分形 燃料 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浆管内流动的絮网结构设想及阻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14
17
作者 明岗 陈沛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51,共5页
通过对冰浆在水平光滑管内流动与传热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冰浆流动的絮网结构机理和阻力计算模型 .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冰浆的流动工况 ;模型机理的提出也为冰浆流动时的传热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
关键词 冰浆 管内流动 传热 絮网结构 蓄冷空调 阻力计算模型 摩擦阻力 含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经过淋水纸质填料时的热湿交换过程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庆民 陈沛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研究了用波纹纸质填料淋水处理空气来实现空调中常见的绝热加湿和冷却去湿两种处理过程的有关性能.对绝热加湿过程的有关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及分析,并对冷却去湿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空气调节 纸质填料 热交换 质交换 淋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稀疏对称方程组在燃气管网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良 张同 +1 位作者 全惠君 周伟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718-722,共5页
针对燃气管网分析中常见的高阶稀疏对称正定方程组提出了一种变带宽法算法.文中分析了导纳矩阵庞大、稀疏、对称的特点,论述了对其压缩存储、方程求解的原理,并根据燃气管网的特点,提出了确定压缩矩阵的结构、直接生成导纳矩阵的方法.
关键词 燃气管网 稀疏矩阵 导纳矩阵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表面接触热阻的分形描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瑞萍 徐烈 赵兰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09-1612,共4页
空间制冷系统对精密探测元件的冷却是通过固体接触导热实现的,在真空低温环境下,它的冷却效果取决于界面的接触热阻.为了研究真空下接触界面的传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Cantor集分形理论对固体粗糙表面的拓扑形貌进行了描述,基于固体... 空间制冷系统对精密探测元件的冷却是通过固体接触导热实现的,在真空低温环境下,它的冷却效果取决于界面的接触热阻.为了研究真空下接触界面的传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Cantor集分形理论对固体粗糙表面的拓扑形貌进行了描述,基于固体的弹塑性理论解决了塑性守恒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问题,推导出基于分形理论的递归接触热阻网络模型理论.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接触界面的传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热阻 分形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