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前带地震数据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兵 徐兆涛 +4 位作者 王华忠 李辉 周巍 郑小鹏 刘少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7,536,共8页
山前带深度域速度建模由于采集数据的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大而困难重重。由于叠前深度偏移的同相叠加作用,基于初始模型得到的共成像点道集具有比CMP道集更高的信噪比,并且共成像点道集上残存的剩余时差可以用于通过层析反演的方式来全... 山前带深度域速度建模由于采集数据的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大而困难重重。由于叠前深度偏移的同相叠加作用,基于初始模型得到的共成像点道集具有比CMP道集更高的信噪比,并且共成像点道集上残存的剩余时差可以用于通过层析反演的方式来全局更新速度模型,适用于山前带深度域模型的迭代更新。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还非常适用于非水平地表下的速度估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并且用三维SEG盐丘模型和某山前带实际数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建模方法能够提高复杂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速度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速度反演 速度建模 山前带地震勘探 共成像点道集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全波形反演及其实用化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猛 王华忠 +3 位作者 任浩然 冯波 隋志强 王延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1-467,共7页
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在理论上是当前精度最高的速度估计方法。通过分析FWI的计算特点,使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进行算法加速,形成了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时空域声波方程全波形反演算法实... 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在理论上是当前精度最高的速度估计方法。通过分析FWI的计算特点,使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进行算法加速,形成了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时空域声波方程全波形反演算法实现流程。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对速度模型具有高精度刻画能力,而且计算效率比基于CPU集群的FWI算法大幅提升。对胜利探区某陆上区块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全波形速度反演试处理,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FWI对实际地震资料质量的要求,就FWI在陆上地震资料的生产性应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问题 全波形反演 速度估计 CPU GPU异构平台 陆上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速度分析与反演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华忠 冯波 +2 位作者 李辉 王雄文 胡江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1-11,18,共12页
速度估计与建模是勘探地震学的核心技术。速度估计问题是一个标准的反演问题。原则上,反演问题应该在贝叶斯框架下进行,但是石油工业界根据生产实际形成了一套速度分析与建模的技术系列。针对目前速度估计与速度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速度估计与建模是勘探地震学的核心技术。速度估计问题是一个标准的反演问题。原则上,反演问题应该在贝叶斯框架下进行,但是石油工业界根据生产实际形成了一套速度分析与建模的技术系列。针对目前速度估计与速度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试图把各种速度估计方法都纳入贝叶斯估计框架下进行审视。该框架的基本逻辑是建立2种目标泛函:成像空间中的相关最佳泛函(或聚焦最佳泛函)和数据空间中的逼近误差的方差最小泛函。在此目标泛函的基础上,利用梯度导引类的优化算法或Monte Carlo类的全局寻优算法,甚至扫描(枚举)算法实现各种尺度下的速度估计及模型建立。在上述理论框架下,系统地分析目前典型方法技术的共同特征,可以指出新的速度估计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域逼近 成像域相关 目标泛函 多尺度速度 速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反演的基本问题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华忠 王雄文 王西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6期1-9,共9页
Bayes理论框架下的地震波全波形反演是油气勘探中的导引性技术,其基本思想在去噪音、反褶积、地震数据规则化、一维波阻抗反演、AVA(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叠前偏移成像、速度分析及层析成像中占据核心位置。但由于观测数据与反演模型参... Bayes理论框架下的地震波全波形反演是油气勘探中的导引性技术,其基本思想在去噪音、反褶积、地震数据规则化、一维波阻抗反演、AVA(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叠前偏移成像、速度分析及层析成像中占据核心位置。但由于观测数据与反演模型参数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性,导致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中地震波全波形反演(FWI)的难度增大。据此,首先从概率论的观点说明了地震波反演的本质,指出在假设观测噪音为高斯白噪的情况下,Bayes估计可以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实现;接着分析了数据空间向参数空间映射的数学物理含义,指出映射的非线性性强弱取决于数据和模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更准确地说取决于介质模型的复杂性和描述地震波物理传播过程的正算子的复杂性;最后在分析陆上和海上地震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地震波反演走向实用化的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提出:①速度场的反演是利用特征波场的反演(CWI),而不是全波形的反演;②合理地增加波场的相位信息在泛函中所占的比例;③尽量充分考虑初始模型的先验信息。只有满足以上3个条件,才能使地震波全波形反演逐步走向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反演 线性与非线性 数据空间与模型空间 正则化 多层次与多尺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数据射线(束)叠前成像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少勇 蔡杰雄 +1 位作者 王华忠 方伍宝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8-605,536-537,共8页
以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为特征的山前带地震数据使得常规成像技术流程在该类探区不再有效。回顾了针对山前带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成像方法,分析了主流山前带成像方法的特点,指出基于射线(束)理论的成像方法在适应不规则数据体、低信... 以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为特征的山前带地震数据使得常规成像技术流程在该类探区不再有效。回顾了针对山前带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成像方法,分析了主流山前带成像方法的特点,指出基于射线(束)理论的成像方法在适应不规则数据体、低信噪比、各向异性介质及非水平地表等方面有很好的优势,是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方法的首选。总结了基于射线理论的典型成像方法,给出了作为山前带速度分析主要工具的非水平地表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PSDM)和非水平地表高斯束PSDM的实现方案。将三维动态规划旅行时计算发展到适应非水平地表各向异性介质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山前带成像方法流程。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证明,山前带地震数据射线(束)叠前成像方法在处理低信噪比数据上有很大的优势,考虑各向异性后进一步提高了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低信噪比 射线束 非水平地表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反演中的正则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辉 王华忠 张兵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9-581,共13页
正则化可显著降低层析反演解的非唯一性,提高层析反演结果的质量。主要研究了模型参数正则化和数据正则化。地下介质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加入模型正则化是讨论的问题之一;观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加入数据正则化的方法则是另一个主要议题... 正则化可显著降低层析反演解的非唯一性,提高层析反演结果的质量。主要研究了模型参数正则化和数据正则化。地下介质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加入模型正则化是讨论的问题之一;观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加入数据正则化的方法则是另一个主要议题。此外,讨论了Tikhonov正则化和预条件两种模型正则化实现策略,指出前者理论比较直观,后者计算效率更高,并证明了两者在理论上的等价性。模型正则化通过构造各向异性光滑算子加入地质构造特征,数据正则化则通过在层析矩阵中加入预先构造的数据预条件矩阵来实现。通过层析偏移速度分析给出了模型正则化和数据正则化的具体实现策略。理论分析和层析偏移速度分析的数值实验说明本文的模型正则化和数据正则化可显著提高层析反演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偏移速度分析 模型正则化 数据正则化 预条件 地质构造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波包散射体成像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辉 殷俊锋 +2 位作者 王华忠 刘守伟 刘太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在Gabor域描述散射体,且入射波场为短时宽带信号时,扰动波场可以在频率域用高斯束或在时间域用高斯波包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散射体成像方法,该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高斯波包分解,分解出的高斯波包独立反传,反传的高斯波包反投影到... 在Gabor域描述散射体,且入射波场为短时宽带信号时,扰动波场可以在频率域用高斯束或在时间域用高斯波包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散射体成像方法,该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高斯波包分解,分解出的高斯波包独立反传,反传的高斯波包反投影到模型域得到一个Gabor函数描述的散射体(简称Gabor散射体)。将所有Gabor散射体叠加可以得到最终的成像结果。高斯波包散射体成像结果具有模型域的量纲,计算量较小且应用灵活。数值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散射体成像方法精度较高,成像策略和流程适用于一般散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波包 扰动波场 散射体 成像 GABOR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值谱分析在绕射波分离及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太臣 胡江涛 +2 位作者 王华忠 王西文 刘文卿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地层中的断层、裂隙(缝)和孔洞等小尺度地质目标体是常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体,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质目标体的地震响应为弱能量的绕射波,在偏移成像前进行反射波和绕射波的分离,然后实现绕射波成像,有利于识别这些目标体... 地层中的断层、裂隙(缝)和孔洞等小尺度地质目标体是常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体,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质目标体的地震响应为弱能量的绕射波,在偏移成像前进行反射波和绕射波的分离,然后实现绕射波成像,有利于识别这些目标体。常规绕射波分离方法主要基于反射波与绕射波的运动学特征差异。频率-空间域的奇异值谱分析方法同时利用反射波与绕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差异,压制共偏移距道集中具有强能量和线性特征的反射波场,突出并分离绕射波场,进而实现绕射体的目标成像。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奇异值谱分析绕射波分离方法可有效改善断层及其它小尺度地质体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射波分离 运动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 奇异值谱分析 绕射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波编码的水体相关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维蔷 王华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23,共8页
水体相关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模型驱动类多次波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水体一次反射格林函数与自由表面接收到的观测波场褶积,预测高一阶的多次波,并将此多次波预测过程用编码理论来表示,建立起水体相关多次... 水体相关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模型驱动类多次波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水体一次反射格林函数与自由表面接收到的观测波场褶积,预测高一阶的多次波,并将此多次波预测过程用编码理论来表示,建立起水体相关多次波的预测理论,给出了基于平面波编码的水体相关多次波预测模型。根据斯奈尔定律,利用局部平面波域水体一次反射格林函数形成编码算子,实现了多次波贡献道集的自动优化,提高了水体相关多次波的预测精度,进而改善了多次波的压制效果。理论数据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相关多次波 多次波预测 编码预测模型 平面波编码预测模型 多次波贡献道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勘探策略与成像处理方法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华忠 刘少勇 +4 位作者 杨勤勇 方伍宝 徐兆涛 蔡杰雄 张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9,1,共9页
山前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剧变是引起此类地区成像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宏观速度估计的角度,分析了山前带勘探中野外数据采集、资料低信噪比和道间时差剧变等因素与后续成像处理的关系,认为速度建模是山前带成像处理的关键问... 山前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剧变是引起此类地区成像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宏观速度估计的角度,分析了山前带勘探中野外数据采集、资料低信噪比和道间时差剧变等因素与后续成像处理的关系,认为速度建模是山前带成像处理的关键问题,山前带地震数据采集要以有利于近地表浅层速度建模和中深层宏观速度估计为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以宏观速度建模为核心的成像处理流程。在该流程中首先利用基于叠前深度偏移(PSDM)的扫描速度分析方法得到初始宏观速度场;再利用非水平地表射线束PSDM技术高效生成深度域成像道集;最后进行角度道集层析速度估计,为射线束PSDM提供更精细速度模型。压噪和消除道间时差是该流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本文强调尽可能用同相叠加方法压制噪声,通过选取合适成像基准面以消除或减弱高波数道间时差对叠前成像的影响;中低波数道间时差由后续速度分析及成像消除,将静校正问题置于速度建模过程中加以解决。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成像结果验证了本文思路的正确性及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地震勘探 低信噪比 速度估计 复杂地表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流程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华忠 张兵 +5 位作者 刘少勇 徐兆涛 蔡杰雄 王立歆 方伍宝 杨勤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4-583,597,共11页
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特殊性来自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它导致了地震数据的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地表高程剧烈变化以及地表横向变速使得常规的基于CMP道集叠加的均方根速度分析过程不再有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 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特殊性来自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它导致了地震数据的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地表高程剧烈变化以及地表横向变速使得常规的基于CMP道集叠加的均方根速度分析过程不再有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有效的成像处理流程来解决实际的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问题。在分析山前带地震波传播和常规处理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像处理流程,关键环节包括:①选择尽可能接近地表的、比较光滑的基准面作为消除高频道间时差的标准,此基准面也是后续叠前深度成像和速度建模的起始深度面;②以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算子为引擎的Monta Carlo方法初始背景速度反演;③以Beam波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算子为引擎,进行基于成像点道集的剩余速度分析和基于角度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另外,去噪或提高信噪比主要依赖于基于Fresnel半波带的同相叠加方法;静校正主要靠浅层层析速度建模和中深层层析速度建模的联合来统一解决,不再强调表层静校正处理。初步的数值试验验证了上述流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地震勘探 成像处理流程 速度估计 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TTI介质稳定的纯qP波波场模拟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书华 王宇超 +1 位作者 刘文卿 周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0-287,共8页
作为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技术的基础,复杂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精确而稳定的波场模拟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一种针对复杂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il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TTI)介质的稳定的纯qP波波场模拟方法。该方法基于Xu提出的伪微分算子分... 作为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技术的基础,复杂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精确而稳定的波场模拟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一种针对复杂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il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TTI)介质的稳定的纯qP波波场模拟方法。该方法基于Xu提出的伪微分算子分解思路,通过分析新算子的频散特性,引入旋转坐标系下的自共轭算子以保证稳定性,导出新的TTI介质一阶纯qP波控制方程;在Lebedev交错网格框架下推导了新方程的高阶有限差分形式,给出2次计算波场梯度的数值算法实施策略,以进一步保证波场模拟精度。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及复杂TTI介质模型的数值试算结果表明:新控制方程不受伪横波影响;相对于有限横波qP波波场模拟等算法,新算法可得到更稳定的各向异性纯qP波波场,即能更适应各向异性对称轴参数的空间变化,可应用于高精度纯qP波逆时偏移,改善对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伪微分算子分解 纯qP波 Lebedev交错网格 波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三维起伏地表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心标 王华忠 +3 位作者 白英哲 王立歆 张慧宇 何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相对于双程波逆时偏移,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具有计算效率高、高频信息保持好且易于提取成像道集等优势,适用于我国陆上高陡构造不甚发育探区。为满足陆上复杂地表三维探区海量地震数据成像的需求,发展了基于GPU平台的三维起伏地表裂步傅... 相对于双程波逆时偏移,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具有计算效率高、高频信息保持好且易于提取成像道集等优势,适用于我国陆上高陡构造不甚发育探区。为满足陆上复杂地表三维探区海量地震数据成像的需求,发展了基于GPU平台的三维起伏地表裂步傅里叶(Split-Step Fourier,SS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并引入了单程波偏移的相位校正技术以及基于分布式炮域成像结果的偏移距域道集并行提取技术。陆上复杂断块及缝洞探区实际资料成像试处理表明:基于GPU的三维起伏地表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而且能较为准确地刻画复杂断块及缝洞储集体,在横向变速不太剧烈及陡倾构造不甚发育的探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程波偏移 共偏移距道集 裂步傅里叶算子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成像技术需求与勘探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勤勇 王华忠 +1 位作者 刘少勇 方伍宝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3,535-536,共4页
山前带地震勘探困难的根源在于复杂地表条件。由于复杂地表导致采集数据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变化剧烈是制约山前带探区地震成像和进一步油气预测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正确的地震数据采集和成像处理理念的缺乏,以及针对... 山前带地震勘探困难的根源在于复杂地表条件。由于复杂地表导致采集数据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变化剧烈是制约山前带探区地震成像和进一步油气预测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正确的地震数据采集和成像处理理念的缺乏,以及针对山前带地震数据特点的处理流程和相应的成像处理软件系统的不成熟是山前带油气地震勘探无法取得有效突破的现实原因。从山前带存在的地震地质问题入手,分析了山前带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成像处理的特殊之处,提出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应该基于Fresnel半波带同相叠加的基本观点。在完整采集到地下任何一个绕射点(或反射点)产生的到达地表的波前面的基础上,尽可能关注高覆盖次数和低频信号(譬如小于6Hz的信号)。成像处理应该在一个贴近地表的较光滑的基准面上,把表层和中深层统一的深度域层速度估计和模型建立作为山前带成像处理的核心,把Beam波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作为主要的成像技术手段。在正确理念指导下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和针对山前带地震数据特点的成像处理流程的软件工程化是目前山前带地震勘探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地震成像 复杂地表条件 低信噪比 剧变的道间时差 速度估计与建模 射线束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高斯束算子解析的方位-反射角道集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杰雄 王华忠 王立歆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3,共8页
通过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提取地下成像点的共方位-反射角(或倾角-方位角)成像道集对于层析速度分析及振幅随角度变化分析(AVA)等至关重要。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利用相互独立的高斯束描述波传播,并通过相邻高斯束的叠加计算波场,其实现... 通过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提取地下成像点的共方位-反射角(或倾角-方位角)成像道集对于层析速度分析及振幅随角度变化分析(AVA)等至关重要。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利用相互独立的高斯束描述波传播,并通过相邻高斯束的叠加计算波场,其实现方式解决了多路径问题,且无成像倾角限制。更重要的是,高斯束偏移提供了一种能高精度且方便高效地提取三维共方位-反射角度成像点道集的策略。通过解析求解高斯束算子,计算单个高斯束的波场传播方向矢量,进而通过不同高斯束的传播方向矢量计算得到成像点处的方位-反射角,从而实现三维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位-反射角成像道集的提取。数值计算及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证明了三维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共方位-反射角道集提取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反射角道集 高斯束偏移 射线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控震源谐波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江涛 王华忠 王兆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6-881,1016+847-848,共6页
由于可控震源机械系统的非线性等因素造成子波中包含谐波畸变,在相关后成为噪声进而降低地震资料质量,所以可控震源谐波通常被当作噪声进行去除。实际上谐波包含基波所不具有的频率成分,将其用于展宽地震记录的频带,既能提高采集资料的... 由于可控震源机械系统的非线性等因素造成子波中包含谐波畸变,在相关后成为噪声进而降低地震资料质量,所以可控震源谐波通常被当作噪声进行去除。实际上谐波包含基波所不具有的频率成分,将其用于展宽地震记录的频带,既能提高采集资料的分辨率,又能改善信噪比。为此本文首先分析谐波信号的理论表达,并提出谐波应该被看作有效信号的观点,然后扩展了纯相位滤波器(PPSF)方法并用于谐波信号的分离,最后对分离后的谐波记录分别进行相关并叠加得到最终记录。理论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谐波 混叠采集 提高分辨率 纯相位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约束高斯束层析反演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弘 杨勤勇 +2 位作者 蔡杰雄 倪瑶 李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717,共11页
高斯束层析介于射线类层析和波动方程类层析之间,兼具了计算效率高和过程稳定的优势,是速度建模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常规高斯束层析灵敏度矩阵建立在射线的基础上,不能遍历整个模型,求解过程不收敛。为此,建立了高斯束层析反演的完整... 高斯束层析介于射线类层析和波动方程类层析之间,兼具了计算效率高和过程稳定的优势,是速度建模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常规高斯束层析灵敏度矩阵建立在射线的基础上,不能遍历整个模型,求解过程不收敛。为此,建立了高斯束层析反演的完整流程,给出了高斯束层析灵敏核函数的构建方法,并且为了使层析反演过程趋于稳定且快速收敛,提出了将地质构造反射界面的倾角场和反射点的位置信息融入高斯光滑矩阵对高斯束层析矩阵进行正则化的方法。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 灵敏核函数 地层倾角 地质构造约束 层析反演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似系数谱约束的多次波自适应减去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维蔷 王华忠 胡江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80,244,共9页
多次波压制主要分预测和减去两个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系数谱约束的多次波自适应减去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多次波的自适应减去。首先通过Radon谱约束的最小二乘反演来实现局部τ-p变换,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压制随机噪声;在局部τ-... 多次波压制主要分预测和减去两个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系数谱约束的多次波自适应减去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多次波的自适应减去。首先通过Radon谱约束的最小二乘反演来实现局部τ-p变换,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压制随机噪声;在局部τ-p域,利用预测多次波模型的相似系数谱来指示原始记录中多次波存在的位置;根据预测多次波模型相似系数谱的约束设计滤波器,将多次波模型和原始记录中的多次波进行振幅、相位和旅行时匹配,实现多次波的自适应减去。与常规基于L2范数的多次波减去方法相比,当一次波和多次波非正交时,局部τ-p域多次波减去方法可以在减去多次波的同时,更有效地保存一次波。相似系数谱的约束为振幅匹配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稳定的方式,在振幅匹配的同时进行相位和旅行时匹配,可以弱化子波对匹配过程的影响。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的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多次波自适应减去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自适应减去 局部r-P变换 相似系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华忠 冯波 +4 位作者 王雄文 胡江涛 李辉 刘少勇 周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7-474,共8页
压缩感知思想在油气勘探领域已经受到了充分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与随机采样有关的随机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同时源激发的混叠数据分离、空间非规则数据的规则化、地震数据的去噪和地震数据压缩(传输)等;另一方... 压缩感知思想在油气勘探领域已经受到了充分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与随机采样有关的随机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同时源激发的混叠数据分离、空间非规则数据的规则化、地震数据的去噪和地震数据压缩(传输)等;另一方面是地震数据的特征表达、模型参数(如速度模型参数)的特征表达、模型特征表达情况下的地震波正演模拟以及对应的稀疏反演方法(包括多尺度反演方法)。前者可以直接借鉴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发展的各种方法;后者需要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出合适的思想和方法。来自以沉积地层为主的地下介质中的反射(绕射)波场是有特征的或可压缩的;以层状地层为主的模型参数也是可压缩的。这是压缩感知方法能用于地震勘探的基础。首先简述了压缩感知的基本思想,指出它是一套随机采样理论。然后阐述了无论是叠前地震数据或是叠前偏移成像结果都是可以稀疏表达的,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在地震勘探中得到有效应用。接着从随机采样、同时源激发的混叠数据的分离、高维数据规则化方面展示了压缩感知思想的应用。关于随机采样,指出当前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重点应该是更高效地实现"两宽一高"的数据采集。最后列举了压缩感知思想在特征数据提取、编码炮集成像和特征波场成像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和图像的特征表达 稀疏与冗余表示 压缩感知 随机采样 L1/L0范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束层析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邵荣峰 方伍宝 +3 位作者 蔡杰雄 倪瑶 李辉 郭立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9,共9页
常规地震层析反演分为射线层析和波动方程层析两类,基于射线类的常规层析方法由于理论假设的限制难以对复杂地区进行准确的速度建模;波动方程层析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初始模型,其应用受到实际资料品质的限制。为此,开展了高斯束层析偏移速... 常规地震层析反演分为射线层析和波动方程层析两类,基于射线类的常规层析方法由于理论假设的限制难以对复杂地区进行准确的速度建模;波动方程层析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初始模型,其应用受到实际资料品质的限制。为此,开展了高斯束层析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研究,利用高斯束核函数构建病态性更小的灵敏度矩阵以提高层析反演的稳定性;采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进行高陡构造成像,并直接提取高分辨率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用于高斯束层析反演,进而获得精确的偏移速度模型。为了避免在高陡构造地区人工拾取的繁杂,采用自动拾取技术获取反射点坐标与地层局部构造倾角。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高斯束层析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核函数 自动拾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