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制图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27
1
作者 缪盾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6-830,共5页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时代的到来,以三维建模为载体的设计与绘图对传统制图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BIM建模探讨了建筑工程制图教学新体系构建,突破单一的平面化的绘图思维,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仿真模型搭建,还原设计意图,将工程图的学...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时代的到来,以三维建模为载体的设计与绘图对传统制图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BIM建模探讨了建筑工程制图教学新体系构建,突破单一的平面化的绘图思维,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仿真模型搭建,还原设计意图,将工程图的学习与实践和建模过程统一,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体味设计、创造、创新的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工程制图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长径比碳纳米管改性PDMS柔性复合材料
2
作者 花蕾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共7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长径比的碳纳米管(CNTs)对PDMS基柔性材料电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多壁羧基化长碳纳米管(L-CNTs)、多壁羧基化短碳纳米管(S-CNTs)、超高纯单壁碳纳米管(US-CNTs)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PDMS)系列柔性... 为研究不同类型、长径比的碳纳米管(CNTs)对PDMS基柔性材料电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多壁羧基化长碳纳米管(L-CNTs)、多壁羧基化短碳纳米管(S-CNTs)、超高纯单壁碳纳米管(US-CNTs)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PDMS)系列柔性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电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掺情况下,与US-CNTS-PDMS-01表面、体积电阻率相比,当US-CNTs的掺入量达到5%时,柔性材料的表面、体积电阻分别降低了3、5个数量级。当S-CNTs掺入量为1%时,柔性材料模量增大至4.89 MPa,与纯PDMS相比,增幅达到17.5%。复掺情况下,当PDMS基体中CNTs总掺入为5%,S-CNTs与L-CNTs掺入比为2:3或者3:2时,柔性材料的表面、体积电阻率较小,电学性能最优。对力学性能而言,复掺体系中含有S-CNTs的样品模量增强较显著,含有US-CNTs的复掺柔性材料具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多壁碳纳米管 超高纯单壁碳纳米管 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 长径比 电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安全评估的可靠度分析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海洋 苏宁 汤永净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了提高考虑岩性不均和参数易变情况下的隧道结构安全可靠度,总结了可靠度分析方法特性,归纳出2种隧道可靠度分析方法即概率法及非概率法,前者如矩法和响应面法,后者如鲁棒法。采用概率可靠度方法(矩法)分析了某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 为了提高考虑岩性不均和参数易变情况下的隧道结构安全可靠度,总结了可靠度分析方法特性,归纳出2种隧道可靠度分析方法即概率法及非概率法,前者如矩法和响应面法,后者如鲁棒法。采用概率可靠度方法(矩法)分析了某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验证;采用非概率可靠度方法(鲁棒分析法)分析了某回风隧道的结构安全问题,并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4.2 mm,该结果不随沉降量警戒值S_(0)的变化而波动;采用鲁棒方法得到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24.1 mm,失效概率P_(F)=2.13%,P_(F)随着沉降量警戒值S_(0)的增大而减少,隧道支护抗力大于围岩压力,回风隧道设计满足安全要求;在考虑岩性不均及参数易变时,可靠度分析能够更全面地对隧道安全性进行动态评估,具有重要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可靠度 概率法与非概率法 矩法 鲁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柔性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花蕾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40,共7页
为了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技术构建热塑性聚氨酯(TPU)基柔性电路,采用工业级氧化石墨烯(GO)为导电填料、TPU为柔性基体制备适用于FDM 3D打印的柔性导电线材。为了提高GO的导电性能,采用高温对GO进行了热还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 为了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技术构建热塑性聚氨酯(TPU)基柔性电路,采用工业级氧化石墨烯(GO)为导电填料、TPU为柔性基体制备适用于FDM 3D打印的柔性导电线材。为了提高GO的导电性能,采用高温对GO进行了热还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RGO/TPU柔性导电复合材料,探讨了RGO掺入量对RGO/TPU柔性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力敏性能以及热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RGO的质量分数为12%时,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显著提高,接近半导体材料电阻范围;同时,RGO的掺入能明显地提高TPU柔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当RGO的质量分数达到12%时,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达到56.36 MPa,是纯TPU的近16倍,但随着RGO掺入量的增加,柔性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与拉伸断裂强度下降明显。应变为130%时,RGO质量分数为10%和12%的线材电阻变化率分别仅为53.5%和48.4%,灵敏度系数仅为0.41和0.38。在TPU基体中加入RGO,可以使TPU的结晶温度大幅度提升。然而当RGO质量分数达到8%后,TPU结晶温度出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聚氨酯 电学性能 力学性能 力敏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和炭黑改性聚氨酯性能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花蕾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153,共9页
为了探讨碳纳米管(CNT)和炭黑(CB)在柔性电子材料中的应用价值,以此选择更适合商业和工业应用的导电填料,本研究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CNT/聚氨酯(TPU)、CB/TPU系列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电学、力敏以及热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 为了探讨碳纳米管(CNT)和炭黑(CB)在柔性电子材料中的应用价值,以此选择更适合商业和工业应用的导电填料,本研究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CNT/聚氨酯(TPU)、CB/TPU系列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电学、力敏以及热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CB质量分数为25%时,CNT质量分数为20%时,TPU基柔性复合材料达到了渗流阈值。CB和CNT均能明显提高TPU基柔性材料的杨氏模量,但当CB质量分数≥4%,杨氏模量开始降低。当CB质量分数≥8%、CNT质量分数≥10%后,柔性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的应变条件下,CB/TPU复合材料的力敏性能优于CNT/TPU复合材料。CB和CNT掺入均能提高柔性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但过量CNT的掺入会导致结晶温度的降低。在导电填料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CB具有更低的市场价格以及工业应用前景,因此在TPU基柔性导电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更优先推荐CB作为导电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碳纳米管 聚氨酯 电学性能 拉伸性能 力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轴线的隧道点云去噪算法 被引量:25
6
作者 程效军 贾东峰 +1 位作者 刘燕萍 程小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9-1245,共7页
隧道作为一个狭长的封闭空间,其点云内部噪声影响点云分析精度,有效去除隧道点云内部的噪声是基于点云隧道形变分析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中轴线的隧道点云去噪算法.通过对点云双向投影获取隧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姿态变化,根据高阶多项... 隧道作为一个狭长的封闭空间,其点云内部噪声影响点云分析精度,有效去除隧道点云内部的噪声是基于点云隧道形变分析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中轴线的隧道点云去噪算法.通过对点云双向投影获取隧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姿态变化,根据高阶多项式拟合两条平面曲线并插值中轴线控制点,通过定义空间线段的夹角加密控制点以表达中轴线.通过计算各控制点处的切平面实现对隧道点云的分割,计算各分块内点到中轴线的距离,并根据给定的距离阈值实现隧道内部点云噪声的过滤.通过两组实验分析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确性.第一组通过模拟隧道点云数据并采用该方法拟合中轴线,比较分析其与已知中轴线的精度.第二组通过分析处理实际的隧道点云数据,实现隧道点云内部噪声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点云 双向投影 高阶多项式拟合 中轴线 点云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点云数据轮廓特征线的快速生成算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程效军 贾东峰 刘燕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59-1563,共5页
从海量点云数据中快速生成轮廓特征线,是实现基于特征的模型重建的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的轮廓特征线快速生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切片,将数字图像的方法应用到基于切片的特征点提取中,通过设置数字栅格平面的边长快速地... 从海量点云数据中快速生成轮廓特征线,是实现基于特征的模型重建的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的轮廓特征线快速生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切片,将数字图像的方法应用到基于切片的特征点提取中,通过设置数字栅格平面的边长快速地提取特征点,并根据提出的双向索引连通法快速构造特征线,最终实现了点云数据的曲线模型.实例证明:本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海量点云数据的轮廓特征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点云 轮廓特征线 切片 数字图像 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中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应力路径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航 廖少明 +1 位作者 汤永净 申明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6-1127,共12页
以上海软土地区紧邻历史保护建筑的超大地下综合体施工为例,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土体应力路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以检验模型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基于此模型进行多... 以上海软土地区紧邻历史保护建筑的超大地下综合体施工为例,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土体应力路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以检验模型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基于此模型进行多工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仅靠优化基坑开挖顺序对基坑变形控制作用有限且不全面,有必要考虑地下结构回筑引起的基坑支护刚度和边界条件变化;先开挖小基坑并完成其地下结构回筑后再施工较大基坑的施工方案效果最优,与较不利工况相比可减小紧邻敏感建筑物侧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30%;不同开挖顺序、地下结构施工引起的边界条件变化,以及不同排水条件使得坑内外土体应力状态复杂多变,其中坑内土体在不同工况下呈现不同应力路径,坑外土体则呈现多次卸荷的应力路径;当应用伺服式预应力钢支撑时,坑外土体表现出先水平卸荷而后加荷的应力路径,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在开挖深度的0.1%内,可有效保护周边敏感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型基坑群 开挖顺序 地下结构 应力路径 伺服式预应力钢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水泥土钉注浆体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晓燕 张广兴 +1 位作者 张晏清 高永良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5-260,共6页
采用亲水性的纳米SiO_2粉体与P·Ⅰ42.5水泥制备了纳米SiO_2改性水泥土钉注浆体.测定了不同纳米SiO_2掺量下浆体的泌水层高度、扩散度和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重-差热(TG-DTA)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下纳米SiO_2改性水泥... 采用亲水性的纳米SiO_2粉体与P·Ⅰ42.5水泥制备了纳米SiO_2改性水泥土钉注浆体.测定了不同纳米SiO_2掺量下浆体的泌水层高度、扩散度和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重-差热(TG-DTA)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下纳米SiO_2改性水泥土钉注浆体的微观结构与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_2掺量的增加,浆体的扩散度下降,而泌水层高度逐渐减小;掺入纳米SiO_2可以提高浆体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尤其是后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纳米SiO_2的最佳掺量为1.0%~2.0%(质量分数).与纯水泥浆体相比,纳米SiO_2改性水泥土钉注浆体中Ca(OH)_2含量较少而C-S-H凝胶含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水泥 土钉注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体对土钉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广兴 管林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35-141,共7页
基于土钉抗拔力学模型的解析解,结合现场土钉抗拉试验工程实测数据,分析了水泥注浆体弹性模量Eg及钉土剪切变形系数K的变化对土钉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的增大,最大荷载下钉头位移逐渐减小,浅部钉土间相对位移和剪力有所... 基于土钉抗拔力学模型的解析解,结合现场土钉抗拉试验工程实测数据,分析了水泥注浆体弹性模量Eg及钉土剪切变形系数K的变化对土钉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的增大,最大荷载下钉头位移逐渐减小,浅部钉土间相对位移和剪力有所减小,而深部则有所增大。Eg越大,钉土间相对位移和剪力沿钉身的变化越小,各部分侧阻分布趋于均匀。随着K的增大,最大荷载下土钉沿钉长各处的相对位移均减小,且减小比率逐渐降低,注浆对土钉的影响逐渐趋弱。相同变化率下K对土钉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要大于Eg,而对钉土间剪力的影响则不及Eg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 注浆 受力特性 荷载-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注浆参数对土钉受力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广兴 管林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89-494,共6页
通过对不同压力注浆参数下土钉现场抗拉试验,分析了不同土钉长度下注浆量、浆液水灰比等注浆参数对土钉受力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相同注浆量下,土钉极限抗拉强度随着水泥浆液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对于单位长度内注浆... 通过对不同压力注浆参数下土钉现场抗拉试验,分析了不同土钉长度下注浆量、浆液水灰比等注浆参数对土钉受力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相同注浆量下,土钉极限抗拉强度随着水泥浆液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对于单位长度内注浆量较高的短土钉,注浆量越高,浆液水灰比对极限抗拉力变化率的影响越小,反之,在单位长度内注浆量较低的长土钉中,注浆量越高,浆液水灰比对极限抗拉力变化率的影响越大。相同浆液水灰比下,土钉极限抗拉强度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单位长度内注浆量较高的短土钉,水灰比越大,注浆量对极限抗拉力变化率的影响越大,反之,在单位长度内注浆量较低的长土钉中,水灰比越大,注浆量对极限抗拉力变化率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墙 压力注浆 受力性状 抗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IA的BIM技术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秦海洋 汤永净 陈智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87,共6页
介绍了BIM技术的发展历程及CATIA+BIM技术理论,提出了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设计建模的方法;以福州金鸡山隧道工程为例,采用CATIA+BIM技术,完成了设计阶段隧道模型的创建,完善了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部分功能的应用。结果表明:CATIA+BI... 介绍了BIM技术的发展历程及CATIA+BIM技术理论,提出了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设计建模的方法;以福州金鸡山隧道工程为例,采用CATIA+BIM技术,完成了设计阶段隧道模型的创建,完善了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部分功能的应用。结果表明:CATIA+BIM技术具有的“骨架+躯体”特点与隧道工程的线状特征相适应;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建模可归纳为山体建模、路线骨架、构件躯体、参数驱动和属性附加等5个步骤;信息共享平台方便了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与运维部门间的协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BIM技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序列影像和地面激光点云的配准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燕萍 程效军 +1 位作者 贾东峰 程小龙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5,共6页
地面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地应用到建筑空间数据获取中,但是由于入射角度和可见性的原因,地面激光扫描无法获取建筑屋顶的点云数据。通过采用旋翼型无人机拍摄建筑屋顶的序列影像,实现与地面激光点云的配准融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序列影... 地面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地应用到建筑空间数据获取中,但是由于入射角度和可见性的原因,地面激光扫描无法获取建筑屋顶的点云数据。通过采用旋翼型无人机拍摄建筑屋顶的序列影像,实现与地面激光点云的配准融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序列影像和地面激光点云的配准方法。首先通过对局部区域的无人机影像畸变校正得到畸变参数用于消除像点误差,然后进行影像的相对定向和空间插值,建立影像的密集点云。通过特征角点的粗配准,获得两种点云模型的初始姿态,进一步根据屋檐特征线实现点云的精配准。最终通过精度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扫描 序列影像 相对定向 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交叉,协同创新的BIM实践教学探索 被引量:14
14
作者 缪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6-189,共4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信息化发展的标志,将成为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为了合理快速地将BIM教学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中,实现大规模的BIM教育和BIM人才的量级突破,通过分析目前高校BIM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由专到综,专综...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信息化发展的标志,将成为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为了合理快速地将BIM教学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中,实现大规模的BIM教育和BIM人才的量级突破,通过分析目前高校BIM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由专到综,专综互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由真到仿,协同创新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克服了单一专业实践的局限性,强化了BIM所涉及课程的完整度和一体化,体现了BIM的大局设计观。同时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式教学平台,在低年级进行BIM建模训练,在高年级进行BIM用模训练,在传授必要的BIM技能时,扩大深化BIM模型的应用层面。通过小规模的实践教学试点,效果比较明显,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的BIM能力也受到了同行业单位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实践教学 教学平台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凹凸棒土改性光敏树脂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爱娟 廖艳 +1 位作者 花蕾 宋甘婷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3,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接枝改性凹凸棒土,通过超声分散和3D打印技术进一步制备了有机凹凸棒土/光敏树脂复合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试验对复合光敏树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接枝改性凹凸棒土,通过超声分散和3D打印技术进一步制备了有机凹凸棒土/光敏树脂复合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试验对复合光敏树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树脂冲击断面的形貌和改性凹凸棒土在树脂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的加入有助于光敏树脂韧性的提高,当添加质量分数3%时,复合光敏树脂的冲击强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敏树脂 凹凸棒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龄期CNTs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花蕾 王刘芸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095,共5页
研究了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及电学性能。水泥基体中掺入碳纳米管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出现了显著地增强,并且复合材料的平均电阻率出现了明显地降低。当掺入0. 08wt%的CNTs时,CNTs-008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 研究了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及电学性能。水泥基体中掺入碳纳米管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出现了显著地增强,并且复合材料的平均电阻率出现了明显地降低。当掺入0. 08wt%的CNTs时,CNTs-008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最优,分别增强到11. 0 MPa、58. 8 MPa,比空白水泥基的抗折、抗压强度分别增强近41. 0%和36. 7%。XRD和TGA的结果证明,CNTs掺入水泥基体后可以提高早龄期下复合材料水泥基体的水化速度,从而对水泥基体有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当掺入0. 1wt%的CNTs后,CNTs-010试样中的平均电阻率下降至32. 3Ω·m,相比空白样品CNTs-000的63. 3Ω·m,降幅达到了48. 9%。根据试样的压敏性能测试发现,CNTs-008具有良好的压敏性能,样品的平均电阻率随着压应力的增加,出现了线性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水泥基复合材料 电学性能 力学性能 压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人”视域下的知识模型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林波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5,共7页
以帮助"主体人"更好地习得知识为目标,从"主体人"之"知识何以习得"的哲学追问出发,以知识的相关认识论为基础,对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知识模型进行深化改造。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知识模型中知识内容应该包... 以帮助"主体人"更好地习得知识为目标,从"主体人"之"知识何以习得"的哲学追问出发,以知识的相关认识论为基础,对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知识模型进行深化改造。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知识模型中知识内容应该包括知识的经验层面、情境层面、理论层面和表征层面,并通过文献分析法阐述知识的四个层面的内涵。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对直接交互习得、表征习得、模型交互习得和模仿交互习得等四种知识习得范式展开讨论,并在具体的知识习得过程中,根据个体认知范围和认知程度变化所反映的思维逻辑建构具体的知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模型 知识的经验层面 知识的情境层面 知识的理论层面 知识的表征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地震作用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建模问题
18
作者 吴竞 楼梦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72,共12页
以一双塔式直流电压发生器为例,通过4条地震波水平单向、水平和竖直双向激励下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双向地震激励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合理建模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的自振基频远低于输入地... 以一双塔式直流电压发生器为例,通过4条地震波水平单向、水平和竖直双向激励下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双向地震激励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合理建模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的自振基频远低于输入地震波主要分量的激励频率时,在建立Rayleigh阻尼矩阵过程中应考虑输入地震的频谱特性的影响。在仅有水平单向地震激励时,可选用地震激励水平方向的本体塔架振动第1阶自振频率和水平地震波反应谱的峰值频率作为参数频率用于计算Rayleigh阻尼矩阵中的2个比例系数;当水平和竖直双向地震激励时,2个参数频率的选择涉及因数更为复杂,应综合考虑双塔结构的自振频率和输入地震动的特征频率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塔结构 双向地震作用 Rayleigh阻尼矩阵 自振频率 频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碳纳米管改性PCL柔性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花蕾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8,共8页
利用熔融沉积制造(FDM)3D打印技术构建聚己内酯(PCL)基柔性电子结构单元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是未来柔性器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选用PCL作为柔性基体不仅可以满足FDM 3D打印工艺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柔性电子材料在大形变可穿戴器件及生... 利用熔融沉积制造(FDM)3D打印技术构建聚己内酯(PCL)基柔性电子结构单元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是未来柔性器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选用PCL作为柔性基体不仅可以满足FDM 3D打印工艺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柔性电子材料在大形变可穿戴器件及生命健康监测领域应用的需求。采用长碳纳米管(LCNTs)、短碳纳米管(SCNTs)改性PCL基柔性复合材料,研究了SCNTs,LCNTs以及复配的SCNTs/LCNTs添加量对PCL基柔性复合材料力学、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CL基体中掺入CNTs(CNTs≤5wt.%)时,无论是LCNTs,SCNTs还是复配SCNTs/LCNTs的掺入,均可以明显地提升PCL基柔性复合材料力学及电学性能,且LCNTs的掺入量以及掺入比对PCL基柔性复合材料的力学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当3wt.%≤CNTs≤5wt.%,此具有良好电学及力学性能的PCL/CNTs系列柔性复合材料适合制作大形变、高灵敏性柔性导电线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长、短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高柔性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磁性超疏水海绵材料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0-294,300,共6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共沉淀法在聚氨酯海绵基体上负载磁性纳米粒子,在获得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后经过甲基三氯硅烷修饰得到超疏水性同时兼具有超亲油性的海绵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采用一种简单的共沉淀法在聚氨酯海绵基体上负载磁性纳米粒子,在获得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后经过甲基三氯硅烷修饰得到超疏水性同时兼具有超亲油性的海绵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磁学测量系统(VS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性超疏水海绵对于各种不同的油脂都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油量可以达到自身质量的18.4~25.3倍,同时具有从油水混合物中选择性吸油的能力。因此,所制备的超疏水磁性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超亲油 磁性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