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宪法上国家义务的序列与范围--以劳动权为例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1,共8页
宪法权利所对应的义务通常是隐含的,但其对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义务主体问题,三种不同视角的分析有着不同的答案,但规范分析的方法认为基本权利的义务主体应当是国家。国家义务存在着不同的序列,二分法、义务层次理论以及... 宪法权利所对应的义务通常是隐含的,但其对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义务主体问题,三种不同视角的分析有着不同的答案,但规范分析的方法认为基本权利的义务主体应当是国家。国家义务存在着不同的序列,二分法、义务层次理论以及德国基本权功能体系理论三种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和转换关系,但其中的义务层次理论更能清晰地揭示我国宪法上国家义务的序列。就劳动权而言,我国宪法的"概括性保障条款与具体规定相结合"的规范形式为确定国家义务的内容与范围提供了规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义务 义务层次理论 劳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平等就业权在立法归类中的合理差别 被引量:8
2
作者 徐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在立法上,平等就业权允许立法者对公民进行合理的差别对待,但对合理性的认定则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问题。对此,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最低限度的理解上,平等原则要求立法者"相同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 在立法上,平等就业权允许立法者对公民进行合理的差别对待,但对合理性的认定则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问题。对此,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最低限度的理解上,平等原则要求立法者"相同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这一公式不仅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就业歧视,而且给立法者进行差别对待加载了"有充分理由"的论证任务。其中,"合理的理由"可以从我国现有的宪法规范以及特定职业的性质两个方面寻求,而对"理由充分性"的论证则可以在明确立法归类的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转化为归类与立法目的之间关联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就业权 立法归类 合理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