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步法腈纶废水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亚雷 赵建夫 顾国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32-837,共6页
二步法腈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包括腈类、酚类、烷烃类、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及其它芳香族物质等 ,因此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实验处理研究 ,实验对二步法腈纶废水进行了混凝沉淀预处理、A/O生物膜法处理 ,分... 二步法腈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包括腈类、酚类、烷烃类、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及其它芳香族物质等 ,因此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实验处理研究 ,实验对二步法腈纶废水进行了混凝沉淀预处理、A/O生物膜法处理 ,分析了有机物变化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废水 有机污染物 生物降解性 废水处理 二步法 处理工艺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净化有机污染物甲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银生 季学李 羌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9-701,共3页
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有机污染物甲苯进行了实验研究 ,考察脉冲成形电容、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气体流量、气体入口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成形电容有一最佳值 ;净化效果随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增大而升... 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有机污染物甲苯进行了实验研究 ,考察脉冲成形电容、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气体流量、气体入口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成形电容有一最佳值 ;净化效果随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增大而升高 ,随气体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晕 等离子体 有机污染物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成官文 吴志超 +2 位作者 章非娟 徐月江 陈建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综述了沸石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关键词 沸石 水污染控制 吸附 离子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工艺控制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洪春 郭金涛 +2 位作者 李伟英 蒋福春 陈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0,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各种预处理工艺控制膜污染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混凝、吸附和氧化预处理控制膜污染技术。分析了影响低压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原水中分子和颗粒的尺寸、与膜组件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形状与膜污染具有重要联系。阐述了... 介绍了近年来各种预处理工艺控制膜污染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混凝、吸附和氧化预处理控制膜污染技术。分析了影响低压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原水中分子和颗粒的尺寸、与膜组件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形状与膜污染具有重要联系。阐述了各种预处理工艺对于缓解膜污染的特性,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混凝控制膜污染的条件与机理、开发新的吸附材料和预处理技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预处理 混凝 吸附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及其环境污染研究进展——回收、处理与处置体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帆 陈玲 +1 位作者 杨超 孟祥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9,共5页
综述了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的规范化回收体系和集约化处理处置体系,剖析了发展中国家电子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环境污染后果,并就目前国内对电子垃圾的无序回收管理和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原始粗放型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电子废弃物回收 处理体系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渗滤液实验室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罗春 彭松 赵由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22,29,共4页
利用垃圾柱在实验室模拟降雨条件下,对建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pH、TOC、COD、Cl-、SO42-、可溶性Fe、总硬度等指标进行了长达440d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渗滤液可能对填埋场(或堆场)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表... 利用垃圾柱在实验室模拟降雨条件下,对建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pH、TOC、COD、Cl-、SO42-、可溶性Fe、总硬度等指标进行了长达440d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渗滤液可能对填埋场(或堆场)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建筑垃圾渗滤液在填埋3a后,除总硬度外,其它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及地表水Ⅲ类标准,如注意填埋场的选址,仅需对填埋场初期渗滤液进行处理即可直接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渗滤液 特性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实验室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正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VOC分析方法发展进程进行了综述,并对基层实验室如何开展VOC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挥发性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偶合絮凝剂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碌亭 张万友 肖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22,共3页
采用氧化偶合絮凝剂(COF)对微污染珠江水进行烧杯搅拌模拟试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药剂处理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新型药剂对受污染原水中NH3-N和CODM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药剂投加质量浓度为40mg/L、复配比为0.5时,NH3-N去... 采用氧化偶合絮凝剂(COF)对微污染珠江水进行烧杯搅拌模拟试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药剂处理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新型药剂对受污染原水中NH3-N和CODM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药剂投加质量浓度为40mg/L、复配比为0.5时,NH3-N去除率可达85%,CODMn去除率达75%以上,NO2--N去除率达97%,出水浊度为0.6NTU,NH3-N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比常规絮凝剂硫酸铝、PAC高出60%和23%。并对药剂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原水 氧化 絮凝 氧化偶合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膜污染过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牛承鑫 潘阳 +4 位作者 陆雪琴 甄广印 张衷译 宋玉 赵由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51-2859,共9页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是一种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处理技术,在提升出水水质的同时同步强化生物能回收.因此,AnMBR对于生物质废物处理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在作用原...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是一种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处理技术,在提升出水水质的同时同步强化生物能回收.因此,AnMBR对于生物质废物处理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在作用原理、操作优化和污染机制探索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但膜污染问题仍然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形成的基本机理与影响因素,并对膜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相关介绍,以期为AnMBR膜污染控制方面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AnMBR) 膜污染机制 膜孔堵塞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化学还原的硝酸盐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天荣 王凯冲 +3 位作者 李子滨 李丹萍 汪涵 王亚宜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8-1888,共11页
硝酸盐作为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开发绿色清洁、可持续的硝酸盐去除技术以替代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反硝化技术是亟待攻克的目标.以太阳光作为动力的光电化学硝酸盐还原技术是国内... 硝酸盐作为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开发绿色清洁、可持续的硝酸盐去除技术以替代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反硝化技术是亟待攻克的目标.以太阳光作为动力的光电化学硝酸盐还原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其根据半导体光生电子传递至硝酸盐的方式可分为光催化还原、光电催化还原和微生物光电营养还原.本综述阐述了三种光电化学还原技术及其机理,并以提升系统性能为重点,归纳总结了光催化剂、光电极、微生物光敏剂遴选和设计策略,厘清了光电化学硝酸盐还原技术难点,提出了借助基因工程等手段调控微生物吸收和利用光生电子途径等未来探索方向,从而为开发硝酸盐去除和资源化新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硝酸盐去除 光催化剂 光电极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11
作者 马静怡 刘晓倩 +3 位作者 赵祺鹏 褚华强 周雪飞 张亚雷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4-131,139,共9页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开发高效、经济且稳定的废水处理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虽因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膜材料成本高、运行通量有限、膜污染严重且清洗复杂等问...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开发高效、经济且稳定的废水处理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虽因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膜材料成本高、运行通量有限、膜污染严重且清洗复杂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和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是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中兴起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膜技术,通过在大孔径支撑材料表面形成动态膜(DM),实现了对污染物的高效截留与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本文综述了DMBR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阐述了动态膜的形成机制、支撑材料选择、污染控制策略及好氧/厌氧反应器的性能,分析了其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多种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效果。指出该技术在长期稳定性与动态膜调控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在材料优化、工艺耦合及智能化运行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控制 废水处理 降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召开第一届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际学术会议的通知
12
作者 第一届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际学术会议会务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资源化 污染控制 国际学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评价体系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菊文 李光明 +2 位作者 王华 马淑文 陈辽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从经济、社会政策和环境影响三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决策理论和多目标分析3种评价方法以及矩阵、德尔斐法和混合优序图等数学工具,分别对上海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采用的不同方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不同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具... 从经济、社会政策和环境影响三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决策理论和多目标分析3种评价方法以及矩阵、德尔斐法和混合优序图等数学工具,分别对上海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采用的不同方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不同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均表明环境影响是相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固体废弃物双向分离系统的建立是最优化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也是今后上海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点以及努力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资源化 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决策 多目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三明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滤过程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丽华 朱志良 +2 位作者 郑承松 张华 赵建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5,共5页
针对福建三明地区实际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采用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酸度模拟酸雨(pH=2.5、3.6和5.6)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淋滤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淋滤液的电导呈递增变化,而淋滤... 针对福建三明地区实际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采用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酸度模拟酸雨(pH=2.5、3.6和5.6)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淋滤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淋滤液的电导呈递增变化,而淋滤液pH值呈递减变化;随着淋溶量的增加,淋滤液电导逐渐下降,而淋滤液pH值呈现先迅速下降后逐渐升高的总趋势。研究发现,模拟酸雨作用于该受重金属污染土壤时,污染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呈现不同的溶出规律。淋滤液中锌、镍、铜、铬和铅的含量均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但锌、镍和铜的释放过程可分为快速释放和准稳定两个阶段,铬和铅的释放过程则分为快速释放和慢速释放两个阶段。相同pH值模拟酸雨条件下,该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释放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Cu>Cr>Ni>Pb。pH=3.6时,每千克污染土壤中Zn、Cu、Cr、Ni和Pb的最大累积释放量分别为750、60、0.9、0.9和0.48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模拟酸雨 重金属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工废渣污染现状及资源化途径 被引量:30
15
作者 楼紫阳 宋立言 +1 位作者 赵由才 张文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8-994,共7页
对我国的化工废渣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废渣中包含大量金属,并对几种典型化工废渣(铬渣、砷渣、盐泥、汞渣、磷渣、含氰废渣和磷石膏)组成以及现有的资源化工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认为化工废渣的无控制堆放,极易对周边的大气... 对我国的化工废渣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废渣中包含大量金属,并对几种典型化工废渣(铬渣、砷渣、盐泥、汞渣、磷渣、含氰废渣和磷石膏)组成以及现有的资源化工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认为化工废渣的无控制堆放,极易对周边的大气、水和土壤造成不可恢复的污染。最后对于化工废渣的可能的控制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认为:对于化工废渣,在进行常规无害化处理,减少其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应着重对其中的一些化工废渣(如废催化剂)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技术含量,回收金属等有用物质,剩余骨料则可进行如水泥添加剂、铺路等低层次的资源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渣 污染控制 资源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潘碌亭 王键 +1 位作者 束玉宝 吴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7,共5页
随着污水处理量增加,污泥的产生量也日益巨大。如何使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针对目前传统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并分析了新技术研究情况和应用前景,... 随着污水处理量增加,污泥的产生量也日益巨大。如何使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针对目前传统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并分析了新技术研究情况和应用前景,为污泥合理处理与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处理与处置 减量化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甲烷减排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由才 赵天涛 +2 位作者 韩丹 王莉 梅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52,共5页
系统地研究了生物氧化、生物抑制和风力驱动准好氧填埋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甲烷减排集成技术。研究表明,喷洒了NMS营养液(80mL/kg)的矿化垃圾为甲烷氧化覆盖层,可以持续氧化甲烷,第23天后甲烷氧化率稳定在75%左右;当氯仿质量浓度为20mg... 系统地研究了生物氧化、生物抑制和风力驱动准好氧填埋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甲烷减排集成技术。研究表明,喷洒了NMS营养液(80mL/kg)的矿化垃圾为甲烷氧化覆盖层,可以持续氧化甲烷,第23天后甲烷氧化率稳定在75%左右;当氯仿质量浓度为20mg/kg或乙炔体积分数达到1.2%时,甲烷产量极少,产甲烷菌几乎被完全抑制;采用风帽技术的改进型准好氧填埋可以利用风速0.5m/s的自然风,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减少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 生物抑制 甲烷利用细菌 准好氧填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蒋玲燕 殷峻 +2 位作者 闻岳 姚枝良 周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4-737,共4页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修复受污染水体试验研究,并比较单一植物与单一填料系统与多种植物系统与多种填料系统的处理效果。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3种不同类型的潜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结合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工湿地微...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修复受污染水体试验研究,并比较单一植物与单一填料系统与多种植物系统与多种填料系统的处理效果。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3种不同类型的潜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结合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PCR—DGGE Shannon指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氯苯污染源水的饮用水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楚文海 高乃云 +4 位作者 李青松 陈蓓蓓 姚娟娟 尚亚波 秦祖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7-511,共5页
针对长江水源地可能发生的六氯苯(HCB)突发污染事故,开展了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考察了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KMnO4预氧化和木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预处理对HCB去除效果的影响.根据静态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一步考... 针对长江水源地可能发生的六氯苯(HCB)突发污染事故,开展了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考察了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KMnO4预氧化和木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预处理对HCB去除效果的影响.根据静态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一步考察了KMnO4氧化与PAC吸附联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工艺去除HCB的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处理无法有效去除HCB;单独KMnO4预氧化无法明显改善混凝沉淀对HCB的去除效果;PAC联用吸附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去除效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PAC,PFS,KMnO4投加量分别为40,5.0,0.5mg/L的最佳条件下,HCB去除率为98.97%,但浊度在2NTU以上.选取PAC吸附预处理-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PFS和PAC投加量分别为15mg/L和40mg/L时,HCB的去除率在98%以上,HCB剩余浓度和浊度分别在1μg/L和1NTU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苯 应急处理 粉末活性炭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卤代腈(氰)的生成特性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沈开源 徐斌 +3 位作者 夏圣骥 高乃云 李大鹏 田富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2-77,共6页
卤代腈(氰)是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含氮的氯化消毒副产物。鉴于这种物质有极强的致畸和致突变性,其细胞毒性也远大于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常规消毒副产物,因此成为近年来饮用水中颇受关注的含氮消毒副产物种类之一。卤代腈(氰)在水厂出... 卤代腈(氰)是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含氮的氯化消毒副产物。鉴于这种物质有极强的致畸和致突变性,其细胞毒性也远大于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常规消毒副产物,因此成为近年来饮用水中颇受关注的含氮消毒副产物种类之一。卤代腈(氰)在水厂出厂水中被大量检出,其质量浓度基本维持在μg/L,而采用氯胺消毒的出厂水中其浓度明显高于自由氯消毒方式。重点对卤代腈(氰)的物质种类、理化特性、遗传毒性、生产机制、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进行综述。鉴于多数卤代腈(氰)类消毒副产物均具有含量低、亲水性强等特点,若生成将难以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有效去除,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其生成是卤代腈(氰)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副产物 卤代腈(氰) 生成机制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