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强台风登陆过程大跨桥梁风特性特征及其抖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林
吴风英
+2 位作者
潘晶晶
宋丽莉
葛耀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7,共12页
台风环境条件的风场特征对沿海大跨桥梁结构的风致响应影响显著。结合强台风黑格比(0814)的登陆演变全过程风场逐时记录数据,对台风气候条件下的实测近地平均风特性(平均风速、风向角和风攻角)和脉动风功率谱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中心...
台风环境条件的风场特征对沿海大跨桥梁结构的风致响应影响显著。结合强台风黑格比(0814)的登陆演变全过程风场逐时记录数据,对台风气候条件下的实测近地平均风特性(平均风速、风向角和风攻角)和脉动风功率谱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中心过境强台风的风场演变特征。随后分别采用规范谱和实测台风谱对位于台风影响区内的一座大跨斜拉桥(主跨448 m)进行了三维风致抖振响应分析,研究了台风演变过程中桥梁结构抖振响应特征。采用实测台风谱计算的桥梁抖振响应与仅考虑规范谱的结果差异显著。进一步研究了来流大攻角效应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结构竖向和扭转抖振位移分别为仅考虑规范谱响应结果的204.12%和264.87%,横向位移增加67.27%。研究表明:强台风气候条件下,来流大攻角和高频湍流能量卓越的脉动风速对桥梁抖振响应影响突出。因此,关于桥梁风致抖振的相关研究亟需慎重对待,并应加强桥梁风致安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登陆过程
现场实测
大攻角效应
脉动风功率谱
风致抖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动态模态分解的Π形梁涡振流场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志勇
付昆
+2 位作者
张坤
姜保宋
万怡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7-835,共9页
为探索Π形桥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气动措施的抑振原理,采用动态模态分解方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对某Π形桥的不同工况进行流场解耦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梁下表面方腔内的不稳定涡是导致Π形梁涡激振动的重要因素,增设2道四...
为探索Π形桥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气动措施的抑振原理,采用动态模态分解方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对某Π形桥的不同工况进行流场解耦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梁下表面方腔内的不稳定涡是导致Π形梁涡激振动的重要因素,增设2道四分点下稳定板将空腔分割成3个较小的区域,可减少下缘分离涡的形成空间并降低空腔内涡的强度和尺度,从而有效抑制涡振.第2阶分解模态与结构振动同频,是引起涡激振动的主导模态;此模态能够直观揭示流场中主涡的形成和发展,简化流场分析的复杂性.第3、4分解阶模态与结构的涡振频率存在明显的倍频关系,能够精确捕获涡激力中的高频成分,有利于深入理解涡激振动的瞬时变化特性,制定更为精细的抑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形梁
涡激振动
动态模态分解
流场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体箱梁中央隔涡板涡激振动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檀忠旭
郭国和
+2 位作者
朱乐东
朱青
权红烈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5,215,共8页
借助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对分体钢箱梁的涡激振动性能及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与机理开展研究,对比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一道竖向隔涡板、两道竖向隔涡板)和尺寸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并根据流迹与速度云图对不同形式中央隔涡板的抑...
借助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对分体钢箱梁的涡激振动性能及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与机理开展研究,对比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一道竖向隔涡板、两道竖向隔涡板)和尺寸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并根据流迹与速度云图对不同形式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槽顶部水平隔涡板能够阻碍开槽处的气体对流,降低开槽内部及断面周围气流速度,增加旋涡移动和脱落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涡激振动,抑振效果随隔涡板宽度增大而增加;开槽内部竖向隔涡板能够将旋涡稳定在隔板分隔出的几个小区域内,避免产生稳定的旋涡脱落,进而有效抑制涡激振动,设置两道半高竖向隔涡板比设置一道全高竖向隔涡板效果更好,但需对两板间距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箱梁
涡激振动
中央隔涡板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线箱梁风嘴侧主动气动翼板的颤振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林
王子龙
+2 位作者
陈翰林
李珂
葛耀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6,共11页
基于气动外形优化的传统被动气动措施难以满足跨度不断增大带来的抗风性能新挑战,主动气动措施被寄予期望。结合现实需求,基于主动翼板提出新型桥梁颤振控制方法,设计并制作主梁-主动翼板缩尺检验模型。在箱梁两侧设置一对水平翼板,通...
基于气动外形优化的传统被动气动措施难以满足跨度不断增大带来的抗风性能新挑战,主动气动措施被寄予期望。结合现实需求,基于主动翼板提出新型桥梁颤振控制方法,设计并制作主梁-主动翼板缩尺检验模型。在箱梁两侧设置一对水平翼板,通过传感器感知主梁的运动行为,对其施加相对主梁振幅的特定放大倍数(增益系数)的反制运动,借助翼板的运动来影响主梁周围的流场,从而提高主梁的颤振稳定性,实现完整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在均匀流条件下,通过调整翼板运动函数中的增益系数和翼板与主梁的相位差组合,揭示颤振临界风速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两侧翼板的相位差组合与增益系数均显著影响系统的颤振性能,当迎风侧翼板与主梁的运动保持相位差180°~360°,背风侧翼板与主梁的运动保持相位差0°~180°时,可以提高系统的颤振性能。当增益系数介于1~9时,过小的增益系数对系统颤振性能改善有限,过大的增益系数会恶化系统的颤振性能,当增益系数介于3~4时存在最佳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颤振
气动措施
气动翼板
相位差
增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却塔群塔干扰条件下脉动风压分布模式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林
陈翰林
+2 位作者
钱永丰
李敬生
葛耀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I0001,共12页
冷却塔群塔为常见的群体建筑物组合形式,存在复杂的塔群干扰效应。传统的群塔干扰效应研究通常面向塔筒等效静风荷载,忽略了群塔组合对于脉动风压分布模式干扰效应的量化研究。为了研究群塔组合条件下脉动风压的干扰分布模式,选取具备...
冷却塔群塔为常见的群体建筑物组合形式,存在复杂的塔群干扰效应。传统的群塔干扰效应研究通常面向塔筒等效静风荷载,忽略了群塔组合对于脉动风压分布模式干扰效应的量化研究。为了研究群塔组合条件下脉动风压的干扰分布模式,选取具备多种气动干扰特点的八塔组合矩形布置方案为研究对象,对群塔进行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获取了不同风向角条件下塔筒表面的脉动风压分布。在"迎风来流"、"侧风来流"和"背风来流"等三种典型来流模式下,结合风向角的变化将脉动风压分布形式总结为"V"型、"M"型、半"V"型+半"M"型三类,探讨了干扰影响脉动风压分布的机理,发现可将脉动荷载的干扰效应分为"弱干扰"、"非对称强干扰"和"对称强干扰"三种类别;在量化表达脉动风压干扰分布方面提出了脉动风压分布的九项式拟合公式,并按照三类分布模式给出了脉动风压的推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群塔组合
干扰效应
脉动风荷载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平中央隔涡板透空形式对分体箱梁涡振响应的影响
6
作者
童俊豪
朱青
+1 位作者
朱乐东
檀忠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4-109,共6页
分体箱梁断面因其优异的颤振性能近年来在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中多有应用。对涡振问题比较严重的分体箱梁,采用气动措施削弱开槽处的大尺度漩涡是控制涡振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了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对分体箱梁...
分体箱梁断面因其优异的颤振性能近年来在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中多有应用。对涡振问题比较严重的分体箱梁,采用气动措施削弱开槽处的大尺度漩涡是控制涡振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了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对分体箱梁的涡振控制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在透空率接近的情况下,采用两侧水平隔涡板比各种打孔板的涡振控制效果都要好,如果要采用打孔板达到两侧水平板近似的涡振效果,透空率需要再减小26%左右;如果采用打孔板,板上的孔越是不均匀,涡振控制效果越好,而孔的形状对涡振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共振(VIV)
气动措施
分体箱梁
中央隔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台风登陆过程大跨桥梁风特性特征及其抖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林
吴风英
潘晶晶
宋丽莉
葛耀君
机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同济大学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383,52008314)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SLDRCE19-B-11)。
文摘
台风环境条件的风场特征对沿海大跨桥梁结构的风致响应影响显著。结合强台风黑格比(0814)的登陆演变全过程风场逐时记录数据,对台风气候条件下的实测近地平均风特性(平均风速、风向角和风攻角)和脉动风功率谱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中心过境强台风的风场演变特征。随后分别采用规范谱和实测台风谱对位于台风影响区内的一座大跨斜拉桥(主跨448 m)进行了三维风致抖振响应分析,研究了台风演变过程中桥梁结构抖振响应特征。采用实测台风谱计算的桥梁抖振响应与仅考虑规范谱的结果差异显著。进一步研究了来流大攻角效应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结构竖向和扭转抖振位移分别为仅考虑规范谱响应结果的204.12%和264.87%,横向位移增加67.27%。研究表明:强台风气候条件下,来流大攻角和高频湍流能量卓越的脉动风速对桥梁抖振响应影响突出。因此,关于桥梁风致抖振的相关研究亟需慎重对待,并应加强桥梁风致安全评估。
关键词
台风登陆过程
现场实测
大攻角效应
脉动风功率谱
风致抖振响应
Keywords
typhoon landing
field measurement
large angle of attack
pulsating wind power spectrum
wind-induced buffeting response
分类号
TU279.7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动态模态分解的Π形梁涡振流场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志勇
付昆
张坤
姜保宋
万怡盈
机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同济大学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嘉兴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7-83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8153)。
文摘
为探索Π形桥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气动措施的抑振原理,采用动态模态分解方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对某Π形桥的不同工况进行流场解耦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梁下表面方腔内的不稳定涡是导致Π形梁涡激振动的重要因素,增设2道四分点下稳定板将空腔分割成3个较小的区域,可减少下缘分离涡的形成空间并降低空腔内涡的强度和尺度,从而有效抑制涡振.第2阶分解模态与结构振动同频,是引起涡激振动的主导模态;此模态能够直观揭示流场中主涡的形成和发展,简化流场分析的复杂性.第3、4分解阶模态与结构的涡振频率存在明显的倍频关系,能够精确捕获涡激力中的高频成分,有利于深入理解涡激振动的瞬时变化特性,制定更为精细的抑振措施.
关键词
Π形梁
涡激振动
动态模态分解
流场解耦
Keywords
Π-shaped beam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flow field decoupling
分类号
U448.2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体箱梁中央隔涡板涡激振动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檀忠旭
郭国和
朱乐东
朱青
权红烈
机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同济大学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5,21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005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8315
+1 种基金
51938012)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2020-MS1-004)。
文摘
借助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对分体钢箱梁的涡激振动性能及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与机理开展研究,对比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一道竖向隔涡板、两道竖向隔涡板)和尺寸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并根据流迹与速度云图对不同形式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槽顶部水平隔涡板能够阻碍开槽处的气体对流,降低开槽内部及断面周围气流速度,增加旋涡移动和脱落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涡激振动,抑振效果随隔涡板宽度增大而增加;开槽内部竖向隔涡板能够将旋涡稳定在隔板分隔出的几个小区域内,避免产生稳定的旋涡脱落,进而有效抑制涡激振动,设置两道半高竖向隔涡板比设置一道全高竖向隔涡板效果更好,但需对两板间距进行优化。
关键词
分体箱梁
涡激振动
中央隔涡板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力学
Keywords
twin-box girder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central baffle plate
wind tunnel tes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分类号
TH21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H21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线箱梁风嘴侧主动气动翼板的颤振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林
王子龙
陈翰林
李珂
葛耀君
机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同济大学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重庆
交通
大学
省部共建山区
桥梁
及隧道工程国家
重点
实验室
重庆
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大学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
技术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383,52008314)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SLDRCE19-B-11)。
文摘
基于气动外形优化的传统被动气动措施难以满足跨度不断增大带来的抗风性能新挑战,主动气动措施被寄予期望。结合现实需求,基于主动翼板提出新型桥梁颤振控制方法,设计并制作主梁-主动翼板缩尺检验模型。在箱梁两侧设置一对水平翼板,通过传感器感知主梁的运动行为,对其施加相对主梁振幅的特定放大倍数(增益系数)的反制运动,借助翼板的运动来影响主梁周围的流场,从而提高主梁的颤振稳定性,实现完整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在均匀流条件下,通过调整翼板运动函数中的增益系数和翼板与主梁的相位差组合,揭示颤振临界风速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两侧翼板的相位差组合与增益系数均显著影响系统的颤振性能,当迎风侧翼板与主梁的运动保持相位差180°~360°,背风侧翼板与主梁的运动保持相位差0°~180°时,可以提高系统的颤振性能。当增益系数介于1~9时,过小的增益系数对系统颤振性能改善有限,过大的增益系数会恶化系统的颤振性能,当增益系数介于3~4时存在最佳控制效果。
关键词
桥梁颤振
气动措施
气动翼板
相位差
增益系数
Keywords
bridge flutter
aerodynamic measures
aerodynamic flaps
phase difference
gain coefficient
分类号
TU997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却塔群塔干扰条件下脉动风压分布模式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林
陈翰林
钱永丰
李敬生
葛耀君
机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同济大学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中南安全环境
技术
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出处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I0001,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809600,2018YFC0809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8451)。
文摘
冷却塔群塔为常见的群体建筑物组合形式,存在复杂的塔群干扰效应。传统的群塔干扰效应研究通常面向塔筒等效静风荷载,忽略了群塔组合对于脉动风压分布模式干扰效应的量化研究。为了研究群塔组合条件下脉动风压的干扰分布模式,选取具备多种气动干扰特点的八塔组合矩形布置方案为研究对象,对群塔进行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获取了不同风向角条件下塔筒表面的脉动风压分布。在"迎风来流"、"侧风来流"和"背风来流"等三种典型来流模式下,结合风向角的变化将脉动风压分布形式总结为"V"型、"M"型、半"V"型+半"M"型三类,探讨了干扰影响脉动风压分布的机理,发现可将脉动荷载的干扰效应分为"弱干扰"、"非对称强干扰"和"对称强干扰"三种类别;在量化表达脉动风压干扰分布方面提出了脉动风压分布的九项式拟合公式,并按照三类分布模式给出了脉动风压的推荐表达式。
关键词
冷却塔
群塔组合
干扰效应
脉动风荷载
分布模式
Keywords
cooling towers
grouped-tower arrangement
interference effect
fluctuating wind load
distribution pattern
分类号
TU31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中央隔涡板透空形式对分体箱梁涡振响应的影响
6
作者
童俊豪
朱青
朱乐东
檀忠旭
机构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4-10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38012,51608389)。
文摘
分体箱梁断面因其优异的颤振性能近年来在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中多有应用。对涡振问题比较严重的分体箱梁,采用气动措施削弱开槽处的大尺度漩涡是控制涡振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了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对分体箱梁的涡振控制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在透空率接近的情况下,采用两侧水平隔涡板比各种打孔板的涡振控制效果都要好,如果要采用打孔板达到两侧水平板近似的涡振效果,透空率需要再减小26%左右;如果采用打孔板,板上的孔越是不均匀,涡振控制效果越好,而孔的形状对涡振影响不大。
关键词
涡激共振(VIV)
气动措施
分体箱梁
中央隔涡板
Keywords
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
aerodynamic counter-measure
twin-box girder
central vortex isolation plate
分类号
U441.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3.3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强台风登陆过程大跨桥梁风特性特征及其抖振响应分析
赵林
吴风英
潘晶晶
宋丽莉
葛耀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动态模态分解的Π形梁涡振流场特征分析
周志勇
付昆
张坤
姜保宋
万怡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分体箱梁中央隔涡板涡激振动抑制机理研究
檀忠旭
郭国和
朱乐东
朱青
权红烈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流线箱梁风嘴侧主动气动翼板的颤振控制试验研究
赵林
王子龙
陈翰林
李珂
葛耀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冷却塔群塔干扰条件下脉动风压分布模式
赵林
陈翰林
钱永丰
李敬生
葛耀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水平中央隔涡板透空形式对分体箱梁涡振响应的影响
童俊豪
朱青
朱乐东
檀忠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