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4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目标识别和FC-GQCNN网络的机械臂抓取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杨凡 卞永明 +1 位作者 杨继翔 杨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识别和全卷积抓取质量网络(FC-GQCNN)的机械臂抓取检测技术。针对传统GQCNN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计算效率低、特征重复计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C-GQCNN。该网络通过将GQCNN的全连接层替换为1×1卷积层,使...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识别和全卷积抓取质量网络(FC-GQCNN)的机械臂抓取检测技术。针对传统GQCNN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计算效率低、特征重复计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C-GQCNN。该网络通过将GQCNN的全连接层替换为1×1卷积层,使其能够处理任意尺寸的输入图像。同时,将FC-GQCNN与YOLOv8目标识别算法相结合,构建了YOLOv8-FCGQCNN级联结构,有效解决了复杂环境下目标物体的识别和定位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0类不同物体的抓取任务中有86%的抓取成功率,单帧平均检测时间仅为0.09 s,相比传统GQCNN的推理速度提升了22倍,显著提高了系统效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感兴趣的物体的抓取位姿,并且较基准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抓取位姿检测 机械臂抓取系统 算法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拓展的机械元件参数自动化设计方法
2
作者 陈鹏 黄紫岩 李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2,共6页
基础机械元件的参数设计是一个依赖于机械设计手册的迭代过程,存在设计过程繁琐、重复工作多、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并提高知识工程(KBE)理论体系的实用性,研究完成以下工作:首先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与编程方法,将机械元件... 基础机械元件的参数设计是一个依赖于机械设计手册的迭代过程,存在设计过程繁琐、重复工作多、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并提高知识工程(KBE)理论体系的实用性,研究完成以下工作:首先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与编程方法,将机械元件设计过程按定义、赋值、数据处理3个层次进行解耦;其次规范机械元件设计相关知识的表达方式,模块化封装知识处理方法;最后以通用液压缸设计为案例,验证设计方法可行。设计方法以相同流程实现不同机械零件、装配体的自动化参数设计,因此实现程序简单、易拓展、面向用户的数据接口友好,可提升设计知识复用率,节省工程师的时间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机械元件自动化设计 结构参数设计 知识工程 设计方法可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反馈式伺服阀流量测试动态缸参数选用分析
3
作者 陆亮 丁建军 +3 位作者 云霞 梁中栋 渠立鹏 李梦如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5-1142,共8页
相比电反馈伺服阀动态特性可直接通过阀芯位移响应测试获得,机械反馈式流量伺服阀的动态特性,通常需利用动态缸作为流量传感器间接测量获得。测试结果受动态缸泄漏、阻尼、质量惯性等固有非理想化因素的影响,通常无法准确表达伺服阀本... 相比电反馈伺服阀动态特性可直接通过阀芯位移响应测试获得,机械反馈式流量伺服阀的动态特性,通常需利用动态缸作为流量传感器间接测量获得。测试结果受动态缸泄漏、阻尼、质量惯性等固有非理想化因素的影响,通常无法准确表达伺服阀本身的性能指标。基于一套实际阀控缸系统,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解析获得的频带宽结果相比实测结果误差小于0.5%,由此建立了可准确表达阀与缸性能特性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理论给出了伺服阀本身的频率特性指标,即无泄漏无阻尼及无限刚度动态缸条件下的系统频率特性。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实际动态缸活塞质量、活塞粘性阻尼以及泄漏变化情况下,阀控缸系统频率特性偏离理想条件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传动 动态缸 机械反馈式伺服阀 流量测试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产超算平台的通用能源管网仿真计算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璞 商建东 +3 位作者 薛飞 谢景明 王洪生 王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6-872,共7页
为实现城市能源管网仿真软件的自主可控,基于国产异构高性能计算机“嵩山”超级计算平台,提出一种通用的城市能源管网仿真计算模型。通过优化管网中“非管”组件模型,提高了计算模型对国产异构并行计算机系统的适配性;将不同管网组件的... 为实现城市能源管网仿真软件的自主可控,基于国产异构高性能计算机“嵩山”超级计算平台,提出一种通用的城市能源管网仿真计算模型。通过优化管网中“非管”组件模型,提高了计算模型对国产异构并行计算机系统的适配性;将不同管网组件的计算过程进行封装,弱化了网络组件在仿真计算过程的依赖性,提升模型在工程实现上的可并行性。供水、燃气和热力三种场景的并行仿真实验,证明了计算模型在解决城市能源供给网络的仿真计算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通过管网实测数据与仿真模型中模拟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管网压力的误差率在4%以下,其温度的误差率低于2%,同时也说明了提出的管网仿真计算模型在国产超算平台上具有良好的计算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计算 能源管网 仿真模型 流体网络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行驶工况构建与环境温度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魏冉 刘海江 +2 位作者 王义博 吴晨雨 李涛旭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1期67-74,共8页
针对CLTC无法真实反应国内某城市新能源汽车运行工况特征的问题,基于该城市实际道路车联网出行数据构建行驶工况曲线,并探究温度对用户出行数据的影响。首先,分析该城市用户实际单次出行时长,以电机冷却时间为标准划分单次出行间隔,统... 针对CLTC无法真实反应国内某城市新能源汽车运行工况特征的问题,基于该城市实际道路车联网出行数据构建行驶工况曲线,并探究温度对用户出行数据的影响。首先,分析该城市用户实际单次出行时长,以电机冷却时间为标准划分单次出行间隔,统计了用户单次出行及其频次频率分布,其次,探究了用于构建行驶工况的样本量大小,通过聚类结果对比和特征值对比验证了适合用于构建该城市行驶工况的样本量,然后,分析了温度对用户实际出行驾驶行为的影响,构建了不同温度区间下的工况曲线,采用Z-Score标准方法对比曲线特征差异并利用AVL-Cruise软件仿真不同温度下工况曲线的能耗,对比不同温度区间下工况曲线的差异。最终,构建该城市新能源汽车行驶工况曲线,探究了温度对用户出行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行驶工况构建及能耗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构建 单次出行时长 样本量分析 温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法的鼓泡板式换热器内蒸发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阮应君 王乙为 +1 位作者 迟浩淼 栾辉宝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掌握鼓泡板式换热器的蒸发规律,建立预测蒸发性能的神经网络,构建鼓泡板单通道仿真模型,模型尺寸为鼓泡直径6 mm,单元鼓泡横向间距42 mm,纵向间距64 mm。通过Fluent模拟R22在鼓泡板中的蒸发过程,探究蒸发温度、质量流量、进口干度、... 为掌握鼓泡板式换热器的蒸发规律,建立预测蒸发性能的神经网络,构建鼓泡板单通道仿真模型,模型尺寸为鼓泡直径6 mm,单元鼓泡横向间距42 mm,纵向间距64 mm。通过Fluent模拟R22在鼓泡板中的蒸发过程,探究蒸发温度、质量流量、进口干度、热流密度对蒸发的影响。最后将仿真数据作为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样本,讨论将BPNN应用到蒸发传热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蒸发传热系数随着进口干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蒸发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质量流量和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压降随着进口干度和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仿真数据训练的BPNN为鼓泡板式蒸发器的运行和蒸发性能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板式换热器 数值模拟 蒸发传热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角的成像技术与图像增强方法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安虎 金佳亮 +1 位作者 刘也琳 马珺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共23页
多视角成像技术通过捕捉不同角度的图像而获取丰富的场景信息,可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提供关键的视觉数据。该文总结了主流的多视角成像系统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从动态成像的适应性、成像精度、成本效... 多视角成像技术通过捕捉不同角度的图像而获取丰富的场景信息,可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提供关键的视觉数据。该文总结了主流的多视角成像系统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从动态成像的适应性、成像精度、成本效益及系统综合性能等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了不同多视角成像系统的显著优势及其存在的局限。进一步针对视觉图像增强技术,结合传统图像处理方法与深度学习技术,讨论了在提升多视角成像质量方面的应用与效果。小型化与低功耗的硬件系统、深度学习算法的集成和应用及多模态数据融合将是多视角成像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角 计算成像 图像增强 机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元素X(B、Al、Sn、Co)对IDB-X/Diamond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简小刚 姚文山 +4 位作者 张毅 梁晓伟 胡吉博 陈哲 陈茂林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建立了IDB-B/Diamond、IDB-Al/Diamond、IDB-Sn/Diamond和IDB-Co/Diamond 4种膜基界面模型,计算了膜基界面结合能、差分电荷密度和布居数,以探究孕镶金刚石钻头(impregnated diamond bits,IDB)基体中的常用元素X... 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建立了IDB-B/Diamond、IDB-Al/Diamond、IDB-Sn/Diamond和IDB-Co/Diamond 4种膜基界面模型,计算了膜基界面结合能、差分电荷密度和布居数,以探究孕镶金刚石钻头(impregnated diamond bits,IDB)基体中的常用元素X(X=B、Al、Sn、Co)对IDB-X/Diamond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机制。计算结果表明:膜基界面结合能大小为W_(ad-B)>W_(ad-Al)>W_(ad-Co)>W_(ad-Sn);B、Al是增强膜基结合强度的有益元素,因为B、Al原子的电荷主要转移到掺杂位点附近的C1~C3原子,其与C1~C3原子的键合作用强;Sn、Co会削弱膜基结合强度,这是由于Sn、Co原子与C1~C3原子的键合作用弱,同时膜基界面间的其他C原子因俘获电荷而相斥。压痕对比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金刚石涂层 膜基结合 电荷转移 布居数 压痕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冷凝影响下的超临界氢传热特性
9
作者 薛明喆 刘家宁 +3 位作者 杨靖丞 吴昊 朱绍伟 张存满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2-1470,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内外流体及管壁的耦合二维传热过程建模并仿真。以理论计算得到的出口温度和传热系数结果作为参考,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计算方法,探究在管外存在空气液化现象的场景下,超临界...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内外流体及管壁的耦合二维传热过程建模并仿真。以理论计算得到的出口温度和传热系数结果作为参考,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计算方法,探究在管外存在空气液化现象的场景下,超临界氢在不同入口状态及不同外界空气域时的传热特性。结果显示,在空气液化现象为主导的液氢温度段(50~70 K),外界空气温度对整体传热效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即使空气流速达到8 m·s^(-1)时,对总换热系数的提升也仅为20%;采用强制对流提高空气流速,改变环境温度和入口端流量,都不能显著提升该温度段的总传热系数,该温度段的总传热系数主要受蒸汽液化传热系数的影响,即低温流体温度的影响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临界氢 空气冷凝 流固耦合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叠网格的滑阀流场动态特性分析
10
作者 袁志成 杨濛 +2 位作者 叶天明 卞永明 侯泽然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为了揭示不同结构阀芯在动态滑移过程中对滑阀内部流场的影响,借助基于重叠网格方法的非定常仿真技术,分析了3种阀芯(典型阀芯、双曲阀芯和涡轮叶片式阀芯,阀门出口射流角分别为90°,45°和30°)移动时滑阀内部流场的动态... 为了揭示不同结构阀芯在动态滑移过程中对滑阀内部流场的影响,借助基于重叠网格方法的非定常仿真技术,分析了3种阀芯(典型阀芯、双曲阀芯和涡轮叶片式阀芯,阀门出口射流角分别为90°,45°和30°)移动时滑阀内部流场的动态特性。其中,阀芯和阀腔计算域分别设置在前景网格和背景网格,随着阀芯的运动,阀腔内的流体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滑阀启闭的效果。结果表明,1 MPa的进、出口压差条件下,滑阀内部流场速度最大可达50 m/s,对滑阀产生的横向液动力最大可达100 N;阀芯位移大小和方向的动态变化对滑阀内流场的速度、压力和湍流分布影响较大,且圆弧形阀芯(双曲阀芯和涡轮叶片式阀芯)能够明显降低阀腔内最大湍流动能和出口负压回流;典型滑阀在正反方向调节过程中出现流量振荡和负压回流现象,导致流场不稳定,湍动能最大约为400 J/kg;双曲滑阀结构对称,阀口开度相同时,阀芯移动方向对流场的波动特性影响较小,湍动能最大约为330 J/kg;涡轮叶片式滑阀因其较大的入流边界,表现出优越的流量调节、压力分布和湍流抑制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高精度滑阀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滑阀 阀芯结构 重叠网格 动态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电叶片牵引疲劳加载的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周爱国 施金磊 +2 位作者 李佳峻 朱玉田 董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1-537,共7页
为在不获得叶片详细属性的情况下得到叶片的等效阻尼比及其与响应幅值的变化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牵引式加载的叶片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基于振动理论,分析叶片在不同周期性激励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构建等效阻尼比、变形量和稳态振幅之间的... 为在不获得叶片详细属性的情况下得到叶片的等效阻尼比及其与响应幅值的变化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牵引式加载的叶片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基于振动理论,分析叶片在不同周期性激励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构建等效阻尼比、变形量和稳态振幅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牵引式设备对3支大型叶片进行阶梯加载并计算其各阶段振幅下的等效阻尼比,揭示叶片等效阻尼比与稳态振幅的近线性关系,在满载阶段叶片的等效阻尼比达到小振幅下的2~3倍,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自由衰减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基于牵引式加载计算叶片等效阻尼比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等效阻尼比 牵引式加载 疲劳测试 动力特性 振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算法
12
作者 王亮 顾益铭 刘世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9,共9页
针对不同规模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GRL)。该算法采用3个异构析取子图来表征车间状态,并利用图神经网络提取车间特征,构建相应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使用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的联合训练... 针对不同规模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GRL)。该算法采用3个异构析取子图来表征车间状态,并利用图神经网络提取车间特征,构建相应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使用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的联合训练策略来更新神经网络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GRL算法在不同规模订单、工序复杂程度和机器选择柔性下表现出较低的最长完工时间和较小的案例参数敏感性。将小规则案例下训练的网络泛化至大规模案例,体现相对优先调度规则较好且稳定的求解质量。研究成果为项目式教学提供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图神经网络 模仿学习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0吨超大海工油缸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3
作者 何超然 卞永明 +3 位作者 陈力 丁张杰 袁志成 简立刚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2,638,共6页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在海事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超大海工油缸长期处于复杂的海事环境中,易受腐蚀、船体摇摆等因素影响,导致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提升,甚至威胁作业的安全。针对这些挑战,提出...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在海事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超大海工油缸长期处于复杂的海事环境中,易受腐蚀、船体摇摆等因素影响,导致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提升,甚至威胁作业的安全。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面向超大海工油缸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实时交互平台,提升油缸在海事环境下的状态监测与性能评估能力。首先设计了硬件系统,重点解决了复杂环境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问题。随后,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的软件系统实现了针对海工油缸的状态监测、腐蚀诊断和动态性能评估等功能。研究表明,该数字孪生系统有望提升油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设备的预维护、寿命延长及性能优化提供重要支撑,并为类似海事设备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状态监测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系统两相流致压力脉动特性数值分析
14
作者 袁志成 陈利民 +1 位作者 叶天明 曾令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97-2307,共11页
浸没系统通过在投影物镜与硅片之间维持稳定的液体环境,成为浸没式光刻机实现更高分辨率光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浸没流场的均一和稳定,浸没系统必须依赖负压抽排实现浸没流场的动态密封.然而,气-液两相抽排会引起严重的流致振动问... 浸没系统通过在投影物镜与硅片之间维持稳定的液体环境,成为浸没式光刻机实现更高分辨率光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浸没流场的均一和稳定,浸没系统必须依赖负压抽排实现浸没流场的动态密封.然而,气-液两相抽排会引起严重的流致振动问题,从而影响双工作台的运动精度,导致曝光线条堆叠和交错等缺陷.针对浸没系统两相抽排亚毫米管道,建立气-液“对冲”流动物理模型.借助开源软件OpenFOAM对管内流型和流致压力脉动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对冲”流动在回收管底端碰撞交汇形成涡流区,进而诱发管内气-液界面失稳和两相压力脉动.该两相压力脉动特性近似为白噪声,为多个正弦波分量与宽频带白噪声叠加.此外,气密封速度、硅片表面润湿特性和曝光扫描速度对气-液界面流型及管内压力波动特性影响较大.尤其当后退接触角约为65°时,两相界面较为稳定,两相压力脉动可以得到有效抑制.本研究从机理上揭示了浸没系统振动产生的根源,为浸没头结构优化和工艺参数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对提升浸没式光刻机的性能和良品率具有重要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光刻 负压抽排 两相流型 流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斜齿轮啮合接触的传动特性研究
15
作者 陆春元 焦洪宇 卜王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8-364,共7页
针对双斜齿轮啮合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小齿轮轴向支承刚度的双斜齿轮三维加载齿面接触分析模型。该模型根据微分几何和力学分析,考虑了变形协调条件、力平衡条件、轴向力平衡约束,为了减小三维载荷传递误差以改善载荷分布,建立了双斜齿... 针对双斜齿轮啮合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小齿轮轴向支承刚度的双斜齿轮三维加载齿面接触分析模型。该模型根据微分几何和力学分析,考虑了变形协调条件、力平衡条件、轴向力平衡约束,为了减小三维载荷传递误差以改善载荷分布,建立了双斜齿轮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载荷、小齿轮轴向支承刚度和齿面修形对双斜齿轮径向载荷传动误差和轴向载荷传动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双斜齿轮的传动误差。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齿面修形前和修形后的振动加速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斜齿轮 接触特性 载荷分配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能性故障返工的装配过程调度建模优化
16
作者 陆志强 张映泽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针对大型工业产品装配过程中由功能性检测引发的链状返工问题导致项目工期延长的情况,建立考虑功能性故障返工的复杂装配过程调度问题优化模型,以最小化项目工期期望为目标函数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质量缺陷概率预测模型和... 针对大型工业产品装配过程中由功能性检测引发的链状返工问题导致项目工期延长的情况,建立考虑功能性故障返工的复杂装配过程调度问题优化模型,以最小化项目工期期望为目标函数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质量缺陷概率预测模型和贝叶斯网络建立人员分配决策与后验返工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设计双层遗传禁忌搜索算法(HGA-TS),上层基于作业列表拓扑序列优化作业执行顺序,下层基于随机键编码优化人员配置,再转化为资源流编码局部搜索优化,生成前摄式调度计划.模型实验的结果显示,优先为后验概率较高的装配作业分配高等级资源,能够有效降低功能性故障的返工概率.对比实验也验证了HGA-TS在解决该问题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调度 人员配置 遗传算法 禁忌搜索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间遮挡的复合代价光场快速三维成像方法
17
作者 李安虎 龚祯昱 赵鑫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3,共9页
光场相机凭借其多维多尺度的成像能力和极简的资源配置,显著拓展了空地海探索等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成像应用边界。光场成像过程中容易受到遮挡和噪声影响而产生不可靠的深度估计,传统的深度细化方法计算成本高且效果差。提出了一种面向空... 光场相机凭借其多维多尺度的成像能力和极简的资源配置,显著拓展了空地海探索等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成像应用边界。光场成像过程中容易受到遮挡和噪声影响而产生不可靠的深度估计,传统的深度细化方法计算成本高且效果差。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遮挡的复合代价光场快速三维成像方法,深入分析影响深度估计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空间遮挡模式,建立最优的光场快速滤波构架。使用像素点的单比特特征构造高度集成的复合代价,实现深度图像的细化和遮挡优化。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运算效率显著优于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等为代表的后期细化手段,且使三维成像的均方根误差提高51.3%,以较低的运算成本显著提高深度估计算法的可靠性,有望为光场成像技术在复杂场景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三维成像 光场相机 复合代价 快速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炉空冷炉排配风管道的流量均匀性能分析与改进
18
作者 姜涛 魏翔宇 +1 位作者 张智 刘海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8-1224,共7页
针对垃圾焚烧炉空冷炉排下方冷却风配风管道的出口流量均匀性问题,本文建立了管道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实验验证。在引入配风管道出口流量均匀性系数和整体流量均匀性系数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冷却风流量均匀性的主要因素,确定了... 针对垃圾焚烧炉空冷炉排下方冷却风配风管道的出口流量均匀性问题,本文建立了管道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实验验证。在引入配风管道出口流量均匀性系数和整体流量均匀性系数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冷却风流量均匀性的主要因素,确定了造成流量不均匀的主要位置,进而设计了用于改善该型号配风管道流量均匀性的导流结构。结果表明:配风管道设计改进显著提高了流量均匀性,优化后流量均匀性系数从改进前的9.19%下降至4.69%,流量分布更加均匀。通过引入弧形导流板和横向隔板,减少了关键部位的涡流现象,冷却风流线波动得到抑制。同时,降低了管道压力损失,对改善垃圾料层燃烧均匀性、提高垃圾焚烧炉热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均匀性 垃圾焚烧炉 空冷炉排 计算流体力学 配风管道 管道设计优化 导流结构 炉排冷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知识扩散的大型产品装配生产调度模型及算法
19
作者 陆志强 马新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84,共14页
人力资源的技能结构可以显著影响生产线的效率,而线内师徒培训引起的知识扩散现象是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的手段之一。引入社交网络描述知识扩散现象,提出在已知目标人力资源结构的条件下考虑知识扩散下资源技能效率提升的多技能资源受限项... 人力资源的技能结构可以显著影响生产线的效率,而线内师徒培训引起的知识扩散现象是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的手段之一。引入社交网络描述知识扩散现象,提出在已知目标人力资源结构的条件下考虑知识扩散下资源技能效率提升的多技能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问题,建立以最小化达成培训目标所需项目个数和平均每个项目所需成本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并嵌入动态规划资源分配算子和任务聚类贪婪调度计划生成机制。通过数值实验证明算法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调度 人力资源培训 知识扩散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总装混流脉动生产线循环调度建模
20
作者 陆志强 苑江姗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9-658,共10页
以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为背景,采取混流生产的方式,提出基于项目拆分的资源受限项目循环调度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生产效率,采用两种机型按照一定配比交替生产的方式,以最小化瓶颈节拍为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设计双层迭代算法进行求解.上... 以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为背景,采取混流生产的方式,提出基于项目拆分的资源受限项目循环调度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生产效率,采用两种机型按照一定配比交替生产的方式,以最小化瓶颈节拍为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设计双层迭代算法进行求解.上层使用项目拆分方案(PSS)算法在初始拆分方案的基础上,将作业在不同工位间进行移动以得到更优的拆分决策;下层使用时间资源并行调度(RTPS)机制对各个作业子集中的作业进行排序,并计算各个时间阶段的资源利用率以及节拍时间反馈给上层算法.实验结果证实,该算法有效降低了作业循环过程中的瓶颈节拍,对不同机型组合的优化程度为8.26%∼2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生产 项目拆分 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 双层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