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调冷源的环境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志甲 张旭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5,共5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生命周期评价标准 ,建立了空调冷源的能量生命周期清单模型 ,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常见的空调冷源 (离心机组、螺杆机组、风冷热泵、天然气直燃机、柴油直燃机、蒸汽双效嗅化锂机组 )进行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生命周期评价标准 ,建立了空调冷源的能量生命周期清单模型 ,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常见的空调冷源 (离心机组、螺杆机组、风冷热泵、天然气直燃机、柴油直燃机、蒸汽双效嗅化锂机组 )进行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并利用权重三角形解释了权重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电力结构对离心机组的环境性能影响较大 ,但对天然气直燃机影响较小。因此天然气直燃机和离心机组的环境性能比较应考虑电力结构的影响 ,在我国 1999年的电力结构下 ,天然气直燃机的环境性能优于离心机组 ,在我国2 0 10年的电力结构下 ,两者的环境性能相当 ,在美国 1999年的电力结构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燃机 环境性能 冷源 空调 风冷热泵 天然气 清单分析 电力结构 生命周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变动风速时间尺度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亮 谭洪卫 季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36-1942,共7页
根据自然通风理论模型,结合自然风的Weibull分布特性,对适宜的室外变动风速条件时间间隔进行建模,定义为自然通风变动风速时间尺度模型。基于自然风的Weibull统计特性对自然通风的逐秒变动风速条件进行重构,并应用该风速序列近似代替实... 根据自然通风理论模型,结合自然风的Weibull分布特性,对适宜的室外变动风速条件时间间隔进行建模,定义为自然通风变动风速时间尺度模型。基于自然风的Weibull统计特性对自然通风的逐秒变动风速条件进行重构,并应用该风速序列近似代替实际自然风速条件;通过风洞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对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变动风风速时间间隔宜随建筑进深的增加而增加,随开口面积比、逐时平均风速、进排风口风压系数差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分布 自然通风 变动风速时间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多层墙体内热湿耦合迁移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魁山 张旭 高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4-818,共5页
为了研究墙体在室外热湿气候下内部温度和水蒸汽密度变化,建立以温度梯度和水蒸汽密度为推动势的多层墙体内一维热湿耦合传递方程.在室外温度、水蒸汽密度周期性变化作用下,利用Fluent软件修改标量方程求解该耦合方程,将对数值结果同文... 为了研究墙体在室外热湿气候下内部温度和水蒸汽密度变化,建立以温度梯度和水蒸汽密度为推动势的多层墙体内一维热湿耦合传递方程.在室外温度、水蒸汽密度周期性变化作用下,利用Fluent软件修改标量方程求解该耦合方程,将对数值结果同文献实验结果对比,两者较好吻合.以室外典型年参数计算冬、夏季墙体内水蒸汽分压力及热流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季内保温和墙体接触面发生冷凝并结露,外保温在冬、夏季均不会出现结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耦合传递 围护结构 周期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电三联供供能系统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君瑛 吴喜平 +3 位作者 沈凯 章学来 郁庆庆 任建平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研究清洁发展机制(C 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CDM)在我国的应用,针对某大学校区建设燃气轮机三联供供能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ing-Power system,CCHP)存在的政策、技术、资金障碍问题,进行CDM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可实现CO... 为研究清洁发展机制(C 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CDM)在我国的应用,针对某大学校区建设燃气轮机三联供供能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ing-Power system,CCHP)存在的政策、技术、资金障碍问题,进行CDM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可实现CO2减排量为25 694.8 t,每年的收益折合人民币为1 522 416.90元,项目所承担的风险可以由CDM收益补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能克服项目安装、运行、管理中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三联供供能系统 清洁发展机制 分布式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料颗粒起动风速的实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丛晓春 张旭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34,共3页
针对某钢铁公司露天原料场的四种矿料 ,首先进行筛分实验 ,确定出颗粒的细分 ;并在风洞中测定了各物料不同颗粒下的起动风速值以及扬尘量随风速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 筛分实验 风洞实验 露天原料场 矿料颗粒 起动风速 扬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室内人员污染暴露量及其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军 张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合理确定室内人员的污染暴露量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吸入率概念和人体呼吸模型给出了室内人员污染暴露量计算模型,并以二氧化碳指标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通风模式、新风量大小和污染源... 合理确定室内人员的污染暴露量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吸入率概念和人体呼吸模型给出了室内人员污染暴露量计算模型,并以二氧化碳指标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通风模式、新风量大小和污染源强度下室内人员污染暴露量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置换通风条件下的人员污染暴露量要低于混合通风条件下的相应结果,且在置换通风条件下站姿的污染暴露量要高于坐姿的对应结果,而在混合通风条件下情况相反;同时,新风量增大可以降低人员污染暴露量,但其有效程度存在临界点,即存在最优的新风量大小;此外,人员污染暴露量会因污染源强度的提高而增大,但其随污染源强度变化的跟随性会由于通风模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品质 污染暴露量 二氧化碳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封装式相变材料的冷吊顶热工特性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君瑛 吴喜平 +2 位作者 于树轩 冯玉伟 章学来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促进冷吊顶技术的应用,开发采用封装式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的冷却吊顶,对其热工性能和传热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考虑接触热阻和导热形状因子影响的冷却室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评价热工性能.结果表明,当铝板和PCM接... 为促进冷吊顶技术的应用,开发采用封装式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的冷却吊顶,对其热工性能和传热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考虑接触热阻和导热形状因子影响的冷却室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评价热工性能.结果表明,当铝板和PCM接触面间存在空气间隙时,传热效率大大降低,整个冷却室的稳定控制温度和控制时间受到影响;由导热形状因子构成的热负荷是总负荷的重要部分.根据单因素影响分析和多因素影响的正交分析,当冷室结构确定后,制冷剂温度、环境温度和气流速度对PCM吊顶的性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与实验结果对比,仿真结果对PCM冷吊顶热工性能具有较高准确度的趋势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冷吊顶 热工特性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效应对高层住宅建筑风压差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洁 涂光备 张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42-1446,共5页
以 2幢相邻高层住宅建筑物为物理模型 ,以表征自然通风主要动力的风压差系数Cp′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风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干扰效应对自然通风影响的研究 ,并对采用的数值方法进行风洞试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 :上游建筑物的存在对下游建... 以 2幢相邻高层住宅建筑物为物理模型 ,以表征自然通风主要动力的风压差系数Cp′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风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干扰效应对自然通风影响的研究 ,并对采用的数值方法进行风洞试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 :上游建筑物的存在对下游建筑物上的Cp′值干扰作用明显 ;来流方向对上游和下游建筑物上的Cp′值影响都很大 ,增大来流入射角有利于建筑物上Cp′值的提高 ;在常见的住宅建筑群建筑间距范围内 ,增大建筑间距不能有效地提高受扰建筑物的Cp′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风工程 高层住宅建筑物 风压差系数 干扰效应 自然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火灾排烟风口流量分配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军 张旭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724-727,共4页
公路隧道排烟系统排烟风口的流量分配特性对排烟系统排烟口的合理设置甚为重要。借助于CFD技术分析了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对于隧道排烟系统排烟风口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风口的排烟能力依赖于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的合理匹配... 公路隧道排烟系统排烟风口的流量分配特性对排烟系统排烟口的合理设置甚为重要。借助于CFD技术分析了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对于隧道排烟系统排烟风口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风口的排烟能力依赖于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的合理匹配,排烟风量应综合经济和技术两方面的因素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火灾 排烟口 流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强化真空水滴闪蒸成冰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君瑛 章学来 +2 位作者 彭博 吴喜平 朱彤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4,共6页
针对目前真空制冰装置体积较大、日制冰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对相关的外界物理场对物化性质、结晶过程、传热传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述,根据建立的稳态蒸发结冰分相能量方程,指出真空制冰中冷量主要来自闪蒸过程中冰层升华所要吸收... 针对目前真空制冰装置体积较大、日制冰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对相关的外界物理场对物化性质、结晶过程、传热传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述,根据建立的稳态蒸发结冰分相能量方程,指出真空制冰中冷量主要来自闪蒸过程中冰层升华所要吸收的潜热;潜热量的大小决定于单位时间水滴质量变化率即表面扩散系数;电磁场使水体系热力学能绝对值降低,则其黏度和表面张力也降低;电磁场在水滴在真空状态下闪蒸过程中,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增加水的活性,有益于扩散系数的增大,从而强化二元冰形成过程中的传热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真空 闪蒸 二元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扪侗寨传统民居围护结构改造对室内热湿环境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峥嵘 曾诗琴 +1 位作者 赵群 邢浩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8-911,共4页
随着经济、资源的变化及火灾的危害,贵州地扪侗寨居民逐渐用砖结构改造原有的木结构建筑,以改善其气密性与保温性能,但砖结构同时带来了室内结露与夏季夜间过热的问题.本研究结合现场实测,分析改造前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变化,阐述其对... 随着经济、资源的变化及火灾的危害,贵州地扪侗寨居民逐渐用砖结构改造原有的木结构建筑,以改善其气密性与保温性能,但砖结构同时带来了室内结露与夏季夜间过热的问题.本研究结合现场实测,分析改造前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变化,阐述其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改造后的砖墙结构能更好地稳定室内温湿度,但其内表面在夜间和雨后更容易结露.本文分别讨论了结露和夜间过热现象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寨 传统民居 围护结构 自然通风 结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室内人员污染源散发特性与有效散发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军 张旭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基于典型人员污染物指标的散发机制与特点并结合中国人员体型特征数据分析了年龄、性别、活动水平对人员污染源散发的影响关系,同时通过借助不稳定性系数给出了由人体气味污染不稳定性因素作用引起的CO2减少量的确定方法,并根据其与人体... 基于典型人员污染物指标的散发机制与特点并结合中国人员体型特征数据分析了年龄、性别、活动水平对人员污染源散发的影响关系,同时通过借助不稳定性系数给出了由人体气味污染不稳定性因素作用引起的CO2减少量的确定方法,并根据其与人体CO2产生量之间的叠加关系建立了人员污染源有效散发量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性与女性的CO2散发水平存在差异,并且人体CO2散发水平随活动强度的变化率与年龄、性别有关;此外,人体气味污染不稳定性因素对CO2减少率的影响程度随通风换气次数、人员污染源作用时间的变化关系存在显著变化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污染源 二氧化碳 不稳定性系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室内温度分布特性对交叉扩散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 张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分析了建筑室内热量、水蒸气组分和污染气体组分之间交叉扩散耦合特征,并给出了三者之间的交叉扩散传递关系以及温度分布对交叉扩散水平的影响关系,同时针对室内不同湿度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对温度分布影响下的交叉扩...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分析了建筑室内热量、水蒸气组分和污染气体组分之间交叉扩散耦合特征,并给出了三者之间的交叉扩散传递关系以及温度分布对交叉扩散水平的影响关系,同时针对室内不同湿度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对温度分布影响下的交叉扩散特征与水平进行了具体讨论.结果表明,当温度梯度和热附加扩散系数正负相同时,交叉扩散作用所形成的水蒸气组分梯度和污染气体组分梯度小于零,反之则大于零;同时,在相同温度梯度和热附加扩散作用下,室内初始湿度和初始污染气体浓度水平越高,所形成的2种组分梯度的绝对值越大,并且初始湿度和初始污染气体浓度水平的影响都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温度 温度分布 交叉扩散 传递关系 耦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污染源的源作用与汇效应特征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军 张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3,共5页
基于室内建筑污染的源作用与汇效应机理,并结合数值方法分析了源作用与汇效应在室内空气环境所对应的实际边界条件下的特征,所选择的反映实际边界条件的因素包括入室新风品质、新风量大小、室内温度水平以及汇与源作用面积比.研究结果表... 基于室内建筑污染的源作用与汇效应机理,并结合数值方法分析了源作用与汇效应在室内空气环境所对应的实际边界条件下的特征,所选择的反映实际边界条件的因素包括入室新风品质、新风量大小、室内温度水平以及汇与源作用面积比.研究结果表明,入室新风品质降低和新风量增大对材料散发强度与汇效应作用强度具有相反影响,但前者会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平均浓度水平增大而后者会使其减小;同时,室内温度水平对材料散发强度和室内VOCs平均浓度水平的影响以及汇与源作用面积比对汇效应作用强度和室内VOCs平均浓度水平的影响具有同向性.此外,根据已建立的源散发模型和汇效应模型再结合实际边界条件是获取室内建筑污染源作用与汇效应特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品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模型 源作用 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空间湿度分布特性对交叉扩散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军 张旭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97,共5页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分析,给出了建筑室内湿度分布特性对交叉扩散水平与特征的影响关系式,并结合室内实际的温度水平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进一步分析了湿度分布影响下的交叉扩散特征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湿度梯度与扩散附加扩散系数同号,...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分析,给出了建筑室内湿度分布特性对交叉扩散水平与特征的影响关系式,并结合室内实际的温度水平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进一步分析了湿度分布影响下的交叉扩散特征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湿度梯度与扩散附加扩散系数同号,则交叉扩散作用所形成的温度梯度和污染气体组分梯度小于零,反之则大于零;此外,在相同湿度梯度和扩散附加扩散作用下,初始温度水平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越高,所形成的温度和污染气体组分梯度的绝对值越大,但初始温度的影响有限,而初始污染气体浓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交叉扩散 温度 组分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铁站冰浆集中供冷系统在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旭 王群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58,共6页
根据冰浆在暖通空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气候区多地铁站冰浆及冰蓄冷集中供冷二次管网的年度费用值,拟合了二次管网单位长度年度费用值与供冷负荷的关系式,基于二次管网的年度费用值分析了冰浆集中供冷系统在各主要气候区的... 根据冰浆在暖通空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气候区多地铁站冰浆及冰蓄冷集中供冷二次管网的年度费用值,拟合了二次管网单位长度年度费用值与供冷负荷的关系式,基于二次管网的年度费用值分析了冰浆集中供冷系统在各主要气候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广州地区采用多地铁站冰浆集中供冷系统能有效降低二次管网的投资且冰浆集中供冷系统的优势随供冷期的增加、集中供冷服务负荷的增大及二次管网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浆 多地铁站 二次管网 年度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风流耦合作用对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影响
17
作者 王军 张旭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S1期50-53,共4页
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是影响纵向通风结合集中排烟火灾通风方案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为合理分析二者的影响特性并确定二者大小,借助CFD技术分析纵向垂直风流和排风诱导斜向风流所形成的多向风流耦合作用对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是影响纵向通风结合集中排烟火灾通风方案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为合理分析二者的影响特性并确定二者大小,借助CFD技术分析纵向垂直风流和排风诱导斜向风流所形成的多向风流耦合作用对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风量一定,纵向风速提高会使火源区温度梯度增大,烟气扩散区温度梯度减小,并且火源上下游排烟口以内的范围温度分层现象明显,而到排烟口的位置开始出现分层失稳;同时,排烟量一定通过调整纵向风速或纵向风速一定通过提高排烟量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温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火灾 多向风流 耦合作用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两典型村镇能源系统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雨 张旭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6期92-97,共6页
通过对寒冷地区两个典型村用能现状的实地调研,估算出两村居民生活能耗现状,黄村和清泉村能耗分别为27 044 MJ/(a·户)和24 533 MJ/(a·户)。结合当地资源现状与村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当地可再生能源供应系统做出优化选择,提出... 通过对寒冷地区两个典型村用能现状的实地调研,估算出两村居民生活能耗现状,黄村和清泉村能耗分别为27 044 MJ/(a·户)和24 533 MJ/(a·户)。结合当地资源现状与村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当地可再生能源供应系统做出优化选择,提出适合两村发展的能源供应方案。清泉村生物质资源丰富,优先考虑使用生物质能源代替商品能源,提出采用秸秆气化和沼气技术;黄村生物质资源不足,考虑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出采用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技术。最后比较两村优化方案,总结出寒冷地区两类典型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模式,为寒冷地区村镇能源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优化 可再生能源 秸秆气化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