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办公建筑内地板送风和置换通风模式对室内环境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文慧 刘东 王康 《建筑节能》 CAS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地板送风和置换通风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利用数值计算分别对某办公室采用地板送风和置换通风进行了模拟,从PMV、PPD、通风效率等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地板送风比置换通风具有更大的送风温差,且工作区的温度梯度较小... 对地板送风和置换通风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利用数值计算分别对某办公室采用地板送风和置换通风进行了模拟,从PMV、PPD、通风效率等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地板送风比置换通风具有更大的送风温差,且工作区的温度梯度较小,更具有舒适性和节能性,可以为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板送风 置换通风 数值模拟 预测平均评价值 预测不满意百分比指标 通风效率 能量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热泵空调在上海住宅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傅允准 张旭 许旺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上海经济近年的飞速增长,已经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加之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上海市的各类空调拥有率不断上升,结果造成了夏季城市高峰期电力的短缺。为此,上海市政府大力鼓励燃气空调的应用。以上海某一别墅为例,... 上海经济近年的飞速增长,已经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加之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上海市的各类空调拥有率不断上升,结果造成了夏季城市高峰期电力的短缺。为此,上海市政府大力鼓励燃气空调的应用。以上海某一别墅为例,分析了燃气热泵空调在上海住宅应用的可行性:采用BIN法计算了别墅全年动态负荷和燃气热泵空调系统全年能耗,并与电空调进行了比较,分析其节能效果和环境效应;应用费用年值法研究了燃气热泵空调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据此与数种电空调的费用年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经济性和方案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燃气热泵空调全年一次能源消耗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都低于电空调;但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与电空调相比不具有优势。最后得出:当燃气价格与电价之比小于2.6时,燃气热泵空调的费用年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泵 空气调节 经济性 环境 影响 费用年值 比较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夏季运行特点及能耗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旭 杨刚 杨洁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9,共6页
通过对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夏季运行状况进行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特点;采用小时能效比的概念对其能耗特性进行了评价,根据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实测数据,考虑机组部分负荷特性和不同开机率条件,分... 通过对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夏季运行状况进行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特点;采用小时能效比的概念对其能耗特性进行了评价,根据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实测数据,考虑机组部分负荷特性和不同开机率条件,分析了系统小时能效比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数码涡旋压缩机 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 运行率 小时能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事故通风系统模型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洪丽娟 刘传聚 +1 位作者 王遇川 郄雪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5期50-53,共4页
介绍了配置喷口的地铁区间隧道事故通风系统模型试验方案 ,详细说明了该试验系统的设计 ,试验方案的制订。对不同类型喷口的通风系统性能进行了试验 ,提出在相同的风量和风压下 ,椭圆喷口的通风功能和防灾能力最强 ,喷口出口风速提高有... 介绍了配置喷口的地铁区间隧道事故通风系统模型试验方案 ,详细说明了该试验系统的设计 ,试验方案的制订。对不同类型喷口的通风系统性能进行了试验 ,提出在相同的风量和风压下 ,椭圆喷口的通风功能和防灾能力最强 ,喷口出口风速提高有利于提高其风量效率等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区间隧道 模型试验 通风功能 通风系统 试验系统 事故 配置 喷口 风压 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热短路现象的研究
5
作者 徐祥洋 杨洁 《建筑节能》 CAS 2012年第11期9-12,共4页
S型毛细管供回水管之间存在着热短路现象,对毛细管实际的传热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是毛细管在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建立S型毛细管的三维流-固耦合换热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毛细管结构参数及供水条件对换热效能... S型毛细管供回水管之间存在着热短路现象,对毛细管实际的传热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是毛细管在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建立S型毛细管的三维流-固耦合换热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毛细管结构参数及供水条件对换热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换热效能可以很好地描述热短路现象,并分析吊顶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毛细管 数值模拟 热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桩基埋管传热性能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俊 张旭 +1 位作者 高军 李魁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731,共5页
阐述了地源热泵地埋管传热性能的测试原理,并与热响应测试原理相对比。依据传热性能测试法,搭建实验台测试了4种桩基埋管在额定进口水温下的传热性能,并考查了不同进口水温对W型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埋... 阐述了地源热泵地埋管传热性能的测试原理,并与热响应测试原理相对比。依据传热性能测试法,搭建实验台测试了4种桩基埋管在额定进口水温下的传热性能,并考查了不同进口水温对W型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埋管类型的传热性能,与测试结果相比有较好的吻合性。该文提出的传热性能测试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可准确确定单位井深放热量,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桩基埋管 传热性能测试 热响应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部古村落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峥嵘 苟少清 +3 位作者 赵群 王文静 汪海生 高秀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6-1492,共7页
以我国浙江中部地区的古村落——新叶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村落的选址、建筑朝向与间距、室内空间布置、开口设计以及建筑材料与构造等方面对该古村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并以村内典型传统民居建筑为实测对象,... 以我国浙江中部地区的古村落——新叶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村落的选址、建筑朝向与间距、室内空间布置、开口设计以及建筑材料与构造等方面对该古村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并以村内典型传统民居建筑为实测对象,对其夏季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墙体表面温度、地面温度以及风速与风向进行现场定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新叶村的选址、建筑朝向、室内空间布局及开口设计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山谷风,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当地传统民居采用的轻质双层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在"热缓冲空间"、"过渡空间"、架空通风地板以及绿化与水体的共同作用下,可营造良好的室内外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 传统民居 热环境 气候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校园建筑用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长三角地区某综合型大学为例 被引量:58
8
作者 高彪 谭洪卫 宋亚超 《建筑节能》 CAS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数量多、能耗大,能源管理粗放,亟待加强校园建筑节能管理。以长三角地区某综合型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建成的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际采集的建筑能耗数据,探讨了校园典型建筑科研楼、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数量多、能耗大,能源管理粗放,亟待加强校园建筑节能管理。以长三角地区某综合型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建成的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际采集的建筑能耗数据,探讨了校园典型建筑科研楼、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能耗特点及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校园建筑 建筑能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对城市热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京 朱岳梅 +1 位作者 郭亮 高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4,共5页
介绍河流与城市大气间的热与水分收支理论基础,从现场实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等方面系统地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城市河流对城市热气候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还非常缺乏,导致不能为城市河流合理规划与利用提... 介绍河流与城市大气间的热与水分收支理论基础,从现场实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等方面系统地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城市河流对城市热气候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还非常缺乏,导致不能为城市河流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认为加大力度研究城市河流对城市热气候的影响,对于更好地发挥我国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河流资源、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城市热气候 热与水分收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源面积对室内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隋学敏 官燕玲 +1 位作者 李安桂 张旭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80-85,共6页
针对具有内热源的民用建筑,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改变热源面积对热压自然通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不同热源面积下的通风量、排风温度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了中和面高度和有效热量系数... 针对具有内热源的民用建筑,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改变热源面积对热压自然通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不同热源面积下的通风量、排风温度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了中和面高度和有效热量系数随热源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源面积的变化主要影响房间下部的温度场,对通风量和排风温度的影响不大,对中和面高度和有效热量系数均有一定的影响。该结论为民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源面积 热压自然通风 流场 中和面 有效热量系数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客运站房地源热泵地埋管间距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鲍谦 张旭 +1 位作者 王松庆 刘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89-92,共4页
以上海某客运站房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对确定地埋管最佳间距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土壤传热性能测试和站房负荷计算结果确定了与埋管间距有关的各项影响因素,如埋管布置形式、土壤热物性参数、单个钻孔负荷以及系统运行状况等。提出了用... 以上海某客运站房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对确定地埋管最佳间距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土壤传热性能测试和站房负荷计算结果确定了与埋管间距有关的各项影响因素,如埋管布置形式、土壤热物性参数、单个钻孔负荷以及系统运行状况等。提出了用于选择埋管间距的多个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地埋管换热效率、埋管区域实际换热量、地埋管系统经济性和土壤温度恢复特性等。对从3 m到6 m的不同埋管间距下单元埋管区全年土壤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此得到了各项指标的量化值。通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该地源热泵系统的最佳埋管间距为4 m。同时也为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关于埋管间距的参数选择与调整方法提供了合理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埋管间距 单元埋管区 土壤温度 地埋管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能、热回收技术及其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云坤 刘东 《节能技术》 CAS 2003年第3期28-30,共3页
本文描述了蓄能与热回收技术 ,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阐明了它们在空调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必须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 ,使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小 ,从而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
关键词 蓄能 热回收技术 空调工程 应用 节能 蓄冷介质 共晶盐 盐水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式空调水系统调试的总结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文慧 刘东 +1 位作者 程勇 胡建亮 《建筑节能》 CAS 2011年第11期24-26,36,共4页
通过对一个集中式空调水系统的测试评估与调整,使之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在空调水系统的调试工作中,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可以为类似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调水系统 水流量 测试调试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循环式DSF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Ⅰ)——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工况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猛 龙惟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9-644,共6页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常用的外循环式双层皮玻璃幕墙(DSF),建立了箱体式"呼吸"单元物理模型,给出夏季工况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工况不同太阳辐射强度、通风腔宽度、通风腔高度以及遮阳装置在不同位置时...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常用的外循环式双层皮玻璃幕墙(DSF),建立了箱体式"呼吸"单元物理模型,给出夏季工况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工况不同太阳辐射强度、通风腔宽度、通风腔高度以及遮阳装置在不同位置时的综合传热系数,分析了各因素变化时对综合传热系数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给出了最佳值,为今后DSF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皮玻璃幕墙 夏季工况 综合传热系数K 通风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循环式DSF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Ⅱ)——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工况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猛 龙惟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9-854,共6页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常用的外循环式双层皮玻璃幕墙(DSF),介绍了冬季与夏季不同的使用策略,建立了冬季工况的热平衡方程,给出冬季工况综合传热系数的数值解析计算方法和CFD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冬季工况下不同太阳辐射强度、通风腔宽度...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常用的外循环式双层皮玻璃幕墙(DSF),介绍了冬季与夏季不同的使用策略,建立了冬季工况的热平衡方程,给出冬季工况综合传热系数的数值解析计算方法和CFD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冬季工况下不同太阳辐射强度、通风腔宽度和通风腔高度时的综合传热系数,分析了各因素变化时对综合传热系数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给出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皮玻璃幕墙 影响因素 冬季工况 综合传热系数K 通风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干燥污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敏 张旭 +1 位作者 顾国维 陈银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8-873,共6页
设计了一种以热水为热媒的整体式太阳能干燥系统,主要研究剩余污泥和消化污泥全年的干燥特性。在传递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两种污泥的有效质扩散系数,发现在同一干燥条件下,剩余污泥的平均质扩散系数较高;污泥越厚,平均质扩散... 设计了一种以热水为热媒的整体式太阳能干燥系统,主要研究剩余污泥和消化污泥全年的干燥特性。在传递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两种污泥的有效质扩散系数,发现在同一干燥条件下,剩余污泥的平均质扩散系数较高;污泥越厚,平均质扩散系数越大。采用因次分析法建立它们的水分扩散通量的准则关系式,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两种污泥的水分扩散通量的经验公式。已知干燥参数时,这两个公式能较好地预测实际运行中太阳能干燥剩余污泥和消化污泥的水分扩散量及干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干燥 消化污泥 剩余污泥 水分扩散通量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蒸发器户式热湿分控机组变工况运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畅 张旭 周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使用双蒸发器空调机组作为户式冷热源,在长沙进行安装,并对不同工况下机组的运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蒸发器空调机组可实现户式热湿分控;不同蒸发器间制冷量的合理有效分配是机组得以稳定运行并达到良好节能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户式热湿分控 双蒸发器空调机组 变工况 制冷量分配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地源热泵地温恢复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俊 张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3-96,共4页
土壤温度场的恢复特性是判定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地温的恢复特性主要取决于土壤物性、桩群布置、系统运停比、冷热负荷强度和冷热负荷不平衡率等。根据某实际工程的桩群布置情况和地源热泵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对典型区... 土壤温度场的恢复特性是判定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地温的恢复特性主要取决于土壤物性、桩群布置、系统运停比、冷热负荷强度和冷热负荷不平衡率等。根据某实际工程的桩群布置情况和地源热泵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对典型区域典型年和5年土壤温度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模拟结果所得结论可为大规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温恢复 冷热负荷不平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恒温空调系统的扰量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允准 张旭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高精度恒温室设备散热量波动、送风温度波动和渗透风等扰量对温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各扰量作用下高精度恒温室温度动态响应特性.结果为保证恒温室900s内温度稳定在(27±0.2)℃范围内,单扰... 目的为了研究高精度恒温室设备散热量波动、送风温度波动和渗透风等扰量对温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各扰量作用下高精度恒温室温度动态响应特性.结果为保证恒温室900s内温度稳定在(27±0.2)℃范围内,单扰量作用时,各扰量变化规定范围分别为:送风温度波动为-0.32-0.28℃、送风量波动为-2.5%-2.9%、设备散热量波动为-2.75%-2.45%、渗透风温度波动-2-1.8℃;多扰量同时作用时,送风量波动为0.5%,照明散热量波动2%,送风温度波动为0.01℃,如果设备散热量波动为1.2%时,渗透风温度即外围空调房间温度波动必须在±1℃范围内;如果设备散热量波动幅度为2.2%,外围空调房间恒温精度为±0.5℃.结论各个扰量单独作用或多扰量同时作用时,各扰量在规定范围变化,恒温室温度稳定性完全满足(27±0.2)℃恒温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室 CFD 扰量 渗透风 温度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CFK方程的隧道CO浓度限值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蔚 张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1-56,共6页
隧道通风以控制CO、颗粒物为主。我国现行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以下简称《规范》)给出了不同通风方式隧道在不同运营工况下CO浓度设计限值。国外对隧道内CO浓度限值的设定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根据纵向通... 隧道通风以控制CO、颗粒物为主。我国现行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以下简称《规范》)给出了不同通风方式隧道在不同运营工况下CO浓度设计限值。国外对隧道内CO浓度限值的设定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根据纵向通风、半横向通风隧道CO分布特性,改进了用于计算在一定环境CO浓度及暴露时间下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的Coburn-Forster-Kane方程(CFK方程),并基于此对《规范》中CO浓度设计限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生理角度出发,《规范》的设计标准可能已高于实际需要,若条件允许,可适当提高隧道CO稀释标准。此外,《规范》在阻滞工况的设计限值以及长隧道的适应性方面并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半横向通风 CO浓度 CFK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