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1世纪的中美战略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学堂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4-41,共8页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战略关系的基础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和一些非军事领域,两国的战略性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同时,在台湾问题、人权和国家导弹防御等领域的战略性分歧也逐渐凸现出来,不断发生的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两国总体关...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战略关系的基础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和一些非军事领域,两国的战略性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同时,在台湾问题、人权和国家导弹防御等领域的战略性分歧也逐渐凸现出来,不断发生的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两国总体关系大局。显而易见,中美战略关系需要重新定位。正确理解和判断两国战略关系是必要的,而更为重要的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和扩大中美合作领域,稳定和缩小战略性分歧,建立建设性战略对话机制。从战略高度判断和处理一些个案对于中美关系和世界和平都具有深远的安全、政治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对外战略 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
2
作者 刘淑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14,46,共7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它正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结构、性质以及人们的生活。它对所有国家都是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一环境 ,适时调整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就成为各国政府迫在眉睫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它正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结构、性质以及人们的生活。它对所有国家都是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一环境 ,适时调整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就成为各国政府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拟就对我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 社会服务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中国 定位 行政公正原则 行政立法 依法行政 户籍制度 住房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3
作者 张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2-46,共5页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是否创造价值上。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在于它通过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渗透 ,极大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效率 ;通过劳动者的运用和创新变成能动因素 ,提...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是否创造价值上。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在于它通过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渗透 ,极大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效率 ;通过劳动者的运用和创新变成能动因素 ,提高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劳动的活力和劳动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价值创造 作用 活劳动 物化劳动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比较
4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国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反而处于落后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近代科技 社会条件与文化 背景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
5
作者 胡春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0-36,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反思 ,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限制 ,体现了人类自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公正公平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 被引量:12
6
作者 茅擎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和人口流动等方面探寻中华民族一体多元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 ,进而证明中华民族强有力的凝聚力 ,和我国现行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合理性。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农耕经济 中原文化 移民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8,共8页
阐述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要辨明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和作为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的不同意蕴。儒家伦理之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根源性、民族性、母体性、前提性、不可回避性和勿庸置疑性人文知识资源的重... 阐述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要辨明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和作为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的不同意蕴。儒家伦理之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根源性、民族性、母体性、前提性、不可回避性和勿庸置疑性人文知识资源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 ,儒家伦理既有作为反面教材的警示功能又有为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的根源性优势之精神动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公民道德建设 作用 知识社会 民主政治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的劳动就业观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占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1-45,共5页
建国初期,针对全国经济凋敝、失业严重的经济国情,为缓解因失业而引起的尖锐社会问题,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失业问题,认真研究并试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领导人认为,新中国失业问题主要是旧中国的“遗产”,失业问题与社会制度有关... 建国初期,针对全国经济凋敝、失业严重的经济国情,为缓解因失业而引起的尖锐社会问题,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失业问题,认真研究并试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领导人认为,新中国失业问题主要是旧中国的“遗产”,失业问题与社会制度有关,旧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而且无法解决失业问题,新社会、新民主主义制度以至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能够解决失业问题,也不应该长期存在失业现象。共产党领导人主张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提出全面劳动就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 就业观 建国初期 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策派”再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田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7-43,50,共8页
抗战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一个民族主义学术团体。他们用“文化形态学”来解释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格局 ,惊呼“战国时代的重演” ,批评中国柔性主义文化传统和国民劣根性 ,大力倡导尚力精神和英雄崇拜 ,主张恢复战国时期文武并重的... 抗战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一个民族主义学术团体。他们用“文化形态学”来解释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格局 ,惊呼“战国时代的重演” ,批评中国柔性主义文化传统和国民劣根性 ,大力倡导尚力精神和英雄崇拜 ,主张恢复战国时期文武并重的文化 ,以适应激烈的民族竞争 ,并主张战时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尽管其历史观有非理性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派 民族主义 国民性改造 林同济 雷海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祖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6-91,共6页
本文阐述了发展经济理论 ,分析了中国国情 ,提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发挥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与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相辅相成。中国应制定混合... 本文阐述了发展经济理论 ,分析了中国国情 ,提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发挥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与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相辅相成。中国应制定混合经济发展战略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就业 劳动力供给 发展经济理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的调查听证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 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主要介绍西方国家议会的调查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着重分析西方国家建立调查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体制上的保障机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各级人大在建立和完善调查听证制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国政调查权 听证会 调查听证制度 西方国家 法律依据 立法法 宪法 调查范围 调查方式 监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及得失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守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3-67,71,共6页
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化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外象到内质的发展历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人对中国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认识 ,从而推动了中... 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化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外象到内质的发展历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人对中国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认识 ,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近代中国学习和接纳西方文化的历程及其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史 中国 西方文化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晖 毛惠彬 詹兆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3-89,共7页
信用消费制度在某些地区和某些产品中尚未形成气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信用消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信用消费环境差、信用消费风险大、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为尽快发展信用消费,... 信用消费制度在某些地区和某些产品中尚未形成气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信用消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信用消费环境差、信用消费风险大、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为尽快发展信用消费,作者提出如下对策思考:(1)加强宏观调控,改善信用消费环境;(2)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3)实现信用消费与担保、保险有机结合;(4)加强和完善信用消费的法律、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消费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期的消费热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晖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2,共3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热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消费热点,不仅关系到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层次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繁荣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热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消费热点,不仅关系到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层次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繁荣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热点 分析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策派”民族主义史学在抗战期间的兴衰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亮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学术团体 ,其主要成员雷海宗、林同济用所谓“历史形态学”来解释中国历史 ,批评中国柔性主义文化传统 ,主张恢复战国时期文武并重的文化 ,以适应激烈的民族竞争 ,并主张战时在政治... 抗日战争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学术团体 ,其主要成员雷海宗、林同济用所谓“历史形态学”来解释中国历史 ,批评中国柔性主义文化传统 ,主张恢复战国时期文武并重的文化 ,以适应激烈的民族竞争 ,并主张战时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它的历史观是有非理性倾向 ,它的激进民族主义主张及其可悲命运则具有思想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派 民族主义 史学思想 雷海宗 林同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祖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7-23,共7页
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对立的经济根源。二战后,西方对收入分配问题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尽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减少了社会动荡... 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对立的经济根源。二战后,西方对收入分配问题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尽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减少了社会动荡,促进了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在自身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西方收入分配的某些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理论 制度 西方 资本主义 劳资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夏之辨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之三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义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7-23,36,共8页
夷夏之辨是传统的政治理念。19世纪末顽固派以此作为拒绝向西方学习的挡箭牌 ,对历史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0世纪初革命派以此为推翻清廷统治的思想武器 ,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夷夏之辨 ,是决定近代中国政治思潮演变的主旋律 ,是全方... 夷夏之辨是传统的政治理念。19世纪末顽固派以此作为拒绝向西方学习的挡箭牌 ,对历史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0世纪初革命派以此为推翻清廷统治的思想武器 ,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夷夏之辨 ,是决定近代中国政治思潮演变的主旋律 ,是全方位理解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资产阶级革命派 近代 中国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宗教的政策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小莲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4-119,124,共7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宗教政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点 ,制定出适当的民族宗教政策 ,并将其付诸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不过 ,在处理民...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宗教政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点 ,制定出适当的民族宗教政策 ,并将其付诸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不过 ,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上 ,也有过重大的曲折和反复 ,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使党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坚持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民族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
19
作者 傅世杰 梅丽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7-112,124,共7页
1952年 ,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部分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原有的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不可否认 ,这种改变在当时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 ,但从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 ,有必要从主观认识... 1952年 ,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部分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原有的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不可否认 ,这种改变在当时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 ,但从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 ,有必要从主观认识原因方面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加深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总路线 工业化 社会主要矛盾 主观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公民道德建设 学术研讨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