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素质与《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管见
1
作者 黄昌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4-65,共2页
众所周知,自从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依照前苏联的模式进行院系调整后,成立了许多单科性院校,这些学校缺乏文理交融的校园环境,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难以得到保证.其实,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设置 文化素质 大学生文化素质 第三方面 我国高等院校 理工院校 文理交融 理解和表达 语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服饰艺术论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恒夫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共11页
戏曲服饰是戏曲审美的一个重要对象,它以生活为基础,随着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嬗变。宋杂剧的服饰,虽然离生活服饰较近,但艺人们力求它和诙谐滑稽的杂剧风格相一致。元杂剧的服饰,数量增多,趋向艺术性,而明清传奇阶段则是服饰走向程式化与... 戏曲服饰是戏曲审美的一个重要对象,它以生活为基础,随着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嬗变。宋杂剧的服饰,虽然离生活服饰较近,但艺人们力求它和诙谐滑稽的杂剧风格相一致。元杂剧的服饰,数量增多,趋向艺术性,而明清传奇阶段则是服饰走向程式化与相对稳定的阶段。艺人们在艺术实践中,对服饰的穿着,有一定的规制,尽可能“不穿乱”。戏曲服饰的艺术性不仅在于美观瞻,和显示人物的民族、地位、职业、年龄、品性等,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演员表现人物的情绪、气质等内在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服饰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误会——泰戈尔来华引起的风波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宜学 郭洪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2-77,114,共7页
本文以泰戈尔1924年来华引起的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次论争为中心,依据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这次误会产生的前因后果,探讨了这次论争与当时正深入开展的新与旧、中与西文化论争的内在必然联系,进而提出... 本文以泰戈尔1924年来华引起的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次论争为中心,依据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这次误会产生的前因后果,探讨了这次论争与当时正深入开展的新与旧、中与西文化论争的内在必然联系,进而提出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文学这个中外文化、文学交流中的根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文化交流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简化是弘扬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4
作者 黄顺兴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现行简化汉字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的,而且已成为法定的规范字体,不仅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联合国和新加坡共和国。
关键词 汉字简化 简化字 群众基础 传统文化 汉字改革 中国文字 中国大陆 知识分子 《汉语拼音方案》 历史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虚构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关键词 虚构 散文 文类 日常语言 小说 抒情 写作 应该 形式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与赋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恒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4-31,共8页
赋始终存在于戏曲之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宋时赋体文学盛行,影响到刚起步的戏曲,宋金杂剧中就有赋赞说白。元杂剧由于体制短小,加之赋的创作处于低潮,故赋的成份在杂剧中较少。在戏文与传奇中,赋的题材范围广,种类形式较多,当然,许多赋... 赋始终存在于戏曲之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宋时赋体文学盛行,影响到刚起步的戏曲,宋金杂剧中就有赋赞说白。元杂剧由于体制短小,加之赋的创作处于低潮,故赋的成份在杂剧中较少。在戏文与传奇中,赋的题材范围广,种类形式较多,当然,许多赋也陷入了一种固定的套路。颂念赋的舞台效果有三点:一是增加滑稽的气氛,二是描绘故事发生的场景,弥补没有布景的舞台的不足,三是使宾白产生美听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颂念赋 戏曲 舞台效果 元杂剧 南戏 明代 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尤金·奥尼尔剧作的悲剧主题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宜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3,78,共7页
论文从悲剧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奥尼尔剧作的两大基本主题 :物质主义与人性的对立以及人的本能欲望与清教主义的对立 ,进而揭示出奥尼尔剧作独特的悲剧观和悲剧美学思想 ,即通过表现人在悲剧性处境中以绝望的努力追求失败的过程中所体现... 论文从悲剧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奥尼尔剧作的两大基本主题 :物质主义与人性的对立以及人的本能欲望与清教主义的对立 ,进而揭示出奥尼尔剧作独特的悲剧观和悲剧美学思想 ,即通过表现人在悲剧性处境中以绝望的努力追求失败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力量 ,而赋予他们以精神上、美学上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主义 清教主义 悲剧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在沉沦中悲鸣的现代名士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宜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54,共9页
关键词 郁达夫 浪漫主义文学 西方浪漫主义 主人公 中国传统文化 生的苦闷 感伤主义 性的苦闷 个性解放 殉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城市——香港诗人梁秉钧及其都市写作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惟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5-39,共5页
二战后生长在香港的新一代本土作家中,梁秉钧的写作具有颇为独特的风貌。这代作家亲历了香港新旧交替的变革,目击了东方之珠如何冉冉升上中天。他们的成长史、写作史。
关键词 咏物诗 都市写作 漫游者 香港文学 城市空间 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 人与物 罗兰·巴特 理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界革命”与文类格局的重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中比较意识的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惟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9-42,59,共5页
19世纪90年代中叶至20世纪最初10年;被有的学者称为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一过渡时期,梁(启超)是一位关键人物,…其思想成为中国意识形态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和永久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 文学观念 中国近代 中国传统小说 比较意识 政治小说 刺激力 域外文学 类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鸿零雁苏曼殊的感伤之旅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宜学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2期42-47,共6页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的一个颇具神秘色彩、亦僧亦俗、不僧不俗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他的艳丽、富有情趣的诗,清新婉丽、悲凉感伤的小说,他在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作为较早把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介绍到中国来的作家之一的独特地位,都使他成为清末...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的一个颇具神秘色彩、亦僧亦俗、不僧不俗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他的艳丽、富有情趣的诗,清新婉丽、悲凉感伤的小说,他在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作为较早把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介绍到中国来的作家之一的独特地位,都使他成为清末民初的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人物,成为承载着过渡时代的感伤情绪的典型代表。本文从中外文学交流中接受主体的主动性、选择性的角度,探讨了苏曼殊浪漫感伤思想的成因,及其在作品中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个性主义 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作家李默研究二题
12
作者 施建伟 汪义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3-38,共6页
李默是位阅历甚广、文思敏捷、倚马可待的文坛快手,其创作体裁繁多,著作有散文、诗、小说、剧本、影评等.李默的散文集,如《蒹葭》、《俪人行》、《树上莲》、《美国脉络》等。
关键词 香港作家 散文家 小说 社会新闻 余光中 同济大学 审美体验 社会科学版 肥皂剧 人物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辰河高腔目连戏第五本王桂香三世修故事为窦娥冤的仿作
13
作者 朱恒夫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0,51,共3页
辰河高腔目连戏第五本中的王桂英三世修故事 ,其主要内容依照了 窦娥冤 ,该本可渭 窦娥冤 对之后戏剧创作给予深刻影晌的一个重要例征 .桂英三次转世故事则袭用了 黄氏女宝卷 中的内容 .
关键词 目连戏 三世修 《窦娥冤》 《黄氏女宝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简论香港诗人夏斐的诗
14
作者 黄昌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76-79,86,共5页
本文从中国古典及现代诗歌发展传统的视角论述了诗人夏斐诗作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创造。认为夏斐的诗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提供了新的质素,在世纪之交的诗坛上展现了独特的风貌。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意象 夏斐 诗歌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中的香港文学
15
作者 施建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2-66,共5页
香港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总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香港文学是中华文明的延伸。在香港文学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一向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又与西方文化有着内在的相通、相连和彼此交叉、渗透的一面。香港文学是世界... 香港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总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香港文学是中华文明的延伸。在香港文学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一向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又与西方文化有着内在的相通、相连和彼此交叉、渗透的一面。香港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全球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香港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其他华人地区不可能取代的,它在沟通海峡两岸文学和世界各地文学的交往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香港文学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和质——香港性——定位于世界华文文学大文学圈格局之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香港性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的茧——尹玲诗集《当夜绽放如花》中的哲学思想
16
作者 陈君华 赵玉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4-39,共6页
台湾诗坛一直把尹玲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战争诗人”。实际上,战争只是尹玲诗创作的一个诱导性因素,诗人真正关注的是与人类的生存处境有着更普遍、更本质关系的“不流血的战争”的时间,以及人类超越时间困境从而达到“永恒”的可能性。... 台湾诗坛一直把尹玲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战争诗人”。实际上,战争只是尹玲诗创作的一个诱导性因素,诗人真正关注的是与人类的生存处境有着更普遍、更本质关系的“不流血的战争”的时间,以及人类超越时间困境从而达到“永恒”的可能性。诗人的结论是:只有“回忆”才能超越时间,拥抱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当夜绽放如花>> 尹玲 诗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7
作者 陈君华 黄旻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25-28,75,共5页
经济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源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而在资源的本质属性当中,唯一有可能克服和超越资源的“稀缺性”的当属资源的“知识向度性”.随着人类对资源的“知识向度性”的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实践上的努力,“知识经济”... 经济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源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而在资源的本质属性当中,唯一有可能克服和超越资源的“稀缺性”的当属资源的“知识向度性”.随着人类对资源的“知识向度性”的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实践上的努力,“知识经济”也就应运而生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为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才达到了完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 资源的知识向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燕妮的散文与都市女性
18
作者 林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2-53,共2页
林燕妮是一个富有女性魅力的、又能洞察人生的优秀作家。九六年,她的名字常见于报端,带着她特有的气息,热热地弥漫于上海街头,在都市女性和大学生中流传。我们在认识她的散文、小说的同时,也认识了她的美丽身影。正期待着女作家的作品... 林燕妮是一个富有女性魅力的、又能洞察人生的优秀作家。九六年,她的名字常见于报端,带着她特有的气息,热热地弥漫于上海街头,在都市女性和大学生中流传。我们在认识她的散文、小说的同时,也认识了她的美丽身影。正期待着女作家的作品集公开发行,不知什么原因,却一直没有见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店 都市女性 散文 职业女性 女作家 女主人公 价值观 商品社会 爱情婚姻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的无奈——略论梁凤仪小说中的“九七”回归情结 被引量:1
19
作者 应宇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8-71,共4页
读梁凤仪的小说,每每觉得在那财经故事与女性主角的背后,永远有一种爱国气氛的光环在闪耀。作者自以为记录了世纪末港人的心声,为“九七”回归前的香港写下了一段“稗史”。但我认为,那不过是一层促销意识下的糖衣而已,真正沉淀在作者... 读梁凤仪的小说,每每觉得在那财经故事与女性主角的背后,永远有一种爱国气氛的光环在闪耀。作者自以为记录了世纪末港人的心声,为“九七”回归前的香港写下了一段“稗史”。但我认为,那不过是一层促销意识下的糖衣而已,真正沉淀在作者心底的是一种世纪末的无奈。这种无奈是属于香港这个特殊地域的,或许只有香港人才真正懂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七”回归 梁凤仪小说 世纪末 女性主角 通俗小说 小说世界 香港 主人公 职业女性 特殊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滩上的钢琴——梦莉印象
20
作者 应宇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5-88,共4页
一个6岁就决定对这个世界保待缄默的哑女艾达,由于生活所迫嫁给了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岛农场主。艾达的嫁妆中唯一对她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那架钢琴,这是一个无声者在这个喧嚣世界上仅有的发声器,是艾达的生命之所在。为了维护这架钢琴,艾... 一个6岁就决定对这个世界保待缄默的哑女艾达,由于生活所迫嫁给了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岛农场主。艾达的嫁妆中唯一对她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那架钢琴,这是一个无声者在这个喧嚣世界上仅有的发声器,是艾达的生命之所在。为了维护这架钢琴,艾达失去了丈夫,家和一只弹琴的手指。然而,在付出了一切沉重代价后,那架曾经无与伦比的钢琴被艾达扔到了深深的海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莉 钢琴 海滩 《月光》 艾达 小塔 写作模式 现实世界 写作心态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