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素质与《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管见 |
黄昌勇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2
|
戏曲服饰艺术论 |
朱恒夫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3
|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误会——泰戈尔来华引起的风波 |
孙宜学
郭洪涛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
4
|
汉字简化是弘扬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
黄顺兴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5
|
语言的虚构 |
马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6
|
戏曲与赋 |
朱恒夫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7
|
论尤金·奥尼尔剧作的悲剧主题 |
孙宜学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8
|
郁达夫:在沉沦中悲鸣的现代名士 |
孙宜学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9
|
阅读城市——香港诗人梁秉钧及其都市写作 |
汤惟杰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10
|
“小说界革命”与文类格局的重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中比较意识的兴起 |
汤惟杰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11
|
断鸿零雁苏曼殊的感伤之旅 |
孙宜学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9 |
1
|
|
12
|
香港作家李默研究二题 |
施建伟
汪义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13
|
辰河高腔目连戏第五本王桂香三世修故事为窦娥冤的仿作 |
朱恒夫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4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简论香港诗人夏斐的诗 |
黄昌勇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5
|
世界华文文学中的香港文学 |
施建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16
|
永恒的茧——尹玲诗集《当夜绽放如花》中的哲学思想 |
陈君华
赵玉宏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7
|
发展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陈君华
黄旻洁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18
|
林燕妮的散文与都市女性 |
林青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19
|
世纪末的无奈——略论梁凤仪小说中的“九七”回归情结 |
应宇力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20
|
海滩上的钢琴——梦莉印象 |
应宇力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