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鲁迅《彷徨》的整体性 |
张闳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上海世博的器物叙事——器物文化遗产的遗忘、拯救与复兴 |
朱大可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3
|
文化2006:颠覆与“粉丝化” |
张闳
|
《人民论坛》
|
2007 |
1
|
|
4
|
言辞、文化然后道成肉身——文学与公共性的悖论 |
张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国家修辞和文学记忆——中国文学的创伤记忆及其修复机制 |
朱大可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6
|
意见空间的文学挣扎 |
朱大可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7
|
鲁迅、内山书店和电影院——现代知识分子与新型媒介 |
王晓渔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8
|
诗坛的春秋战国——当代上海的诗歌场域(1980-1989) |
王晓渔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2
|
|
9
|
网络媒介:符号的极乐世界 |
张念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从红色理想到血色浪漫--论老鬼《血色黄昏》 |
王晓渔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0 |
|
11
|
媒体时代凸显话语权冲突 |
张闳
|
《人民论坛》
|
2007 |
0 |
|
12
|
缩小娱乐版图需做行政减法 |
朱大可
|
《人民论坛》
|
2007 |
0 |
|
13
|
艺术之后的摄影:从本雅明到波德里亚 |
薛征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