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保护管理的城市历史公园知识层级信息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戴代新 郑梦琳 陈敏思 《风景园林》 2023年第5期91-99,共9页
【目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转型的背景下,城市历史公园亟须从遗产视角进行保护管理,三维信息模型构建是当前数字化遗产保护的新发展趋势,但此方面鲜有针对历史公园的系统性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研等社会学研... 【目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转型的背景下,城市历史公园亟须从遗产视角进行保护管理,三维信息模型构建是当前数字化遗产保护的新发展趋势,但此方面鲜有针对历史公园的系统性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研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上海历史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和需求进行分析,并应用信息模型构建方法、虚拟现实技术、Web技术等计算机学科方法构建信息模型。【结果】以上海历史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主要内容和信息语义编码;借鉴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多细节层级技术(LOD)提出历史公园的知识层级(LOK100~400)模型;结合数据采集协议(DAP)制定共同工作流程框架。基于以上成果进行实证检验,建立了上海历史公园信息平台,并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构建了LOK100~300的信息模型,部分实现了理论研究提出的设想和主要功能。【结论】研究成果为中国历史公园信息模型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公园 信息模型 知识层级 本体技术 上海复兴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衡复风貌区街景地方性特征识别与空间映射
2
作者 邵钰涵 尹思南 +1 位作者 马东波 殷雨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目的】街景是彰显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方法】通过解析街景地方性内涵,对街景地方性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识别和分析。将街景地方性解析为物理、社会、历史和美学4个特征维度;运用人工智能图像分析和街景大数据,识别上海市徐汇衡... 【目的】街景是彰显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方法】通过解析街景地方性内涵,对街景地方性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识别和分析。将街景地方性解析为物理、社会、历史和美学4个特征维度;运用人工智能图像分析和街景大数据,识别上海市徐汇衡复历史风貌区街景地方性特征并做空间映射,分析风貌区街景地方性表达现状。【结果】上海市徐汇衡复历史风貌区内街景地方性特征中:物理维度的围合度整体适中,绿视率和天空可见度处于中低水平;社会维度的安全性整体较高、人本尺度适中,意象性偏弱;历史维度的易读性在风貌区南部较强,中部及西部边界较弱;美学维度的街景视觉丰富度较强、一致性较强,沿街界面渗透性适中。【结论】可为城市更新中街景地方性的保护和优化提供线索,也拓展了城市尺度下空间感知品质的分析与评价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地方性 街道景观 人工智能 特征识别 空间映射 历史风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施的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索——以《淮安市清江浦区城乡空间发展实施规划》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伍江 曹春 +2 位作者 王信 杨虎 王威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50,共14页
随着“五级三类”总体框架的基本确立,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入了整体探索完善、各级同步推进的特殊过渡时期.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过渡时期如何应对上层次规划指导缺位、管控内容与力度未明、下层次规划亟需指引以及底图底数、体... 随着“五级三类”总体框架的基本确立,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入了整体探索完善、各级同步推进的特殊过渡时期.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过渡时期如何应对上层次规划指导缺位、管控内容与力度未明、下层次规划亟需指引以及底图底数、体系标准等基础性技术支撑尚需研究完善等难点,文章提出“面向实施”针对性地展开问题研究,直面本层次空间规划的核心性诉求;明确“上下传导”的架构衔接逻辑、发挥本层次空间规划的体系性作用;倡导“渐进创新”的编制思路,真正体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并以《淮安市清江浦区城乡空间发展实施规划》为例,对过渡期面向实施的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面向实施 底线管控 弹性引导 传导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评估的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宸 于长文 +3 位作者 房小怡 李明财 王信 徐辉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6期194-204,共11页
维持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是实现城市高品质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统筹总体规划和地块城市设计层面,建立了基于通风路径与通风潜力、城市热岛和绿源、规划方案风环境和热环境评估的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应用于河北雄安新区,提出了通风廊... 维持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是实现城市高品质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统筹总体规划和地块城市设计层面,建立了基于通风路径与通风潜力、城市热岛和绿源、规划方案风环境和热环境评估的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应用于河北雄安新区,提出了通风廊道规划策略。结果表明:(1)新区层面,以西南—东北向为主要通风路径,依托规划绿地、水体及开敞空间等,构建6条宽度500 m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连通白洋淀气候补偿空间与起步区作用空间,提升新区整体通风能力;(2)新区起步区层面,结合其规划空间布局方案和所形成的高通风潜力带状空间,构建17条宽度100 m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促进起步区内空气流通、城—淀间气流微循环、缓解城市热岛;(3)新区规划地块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宜分别控制在45 m和20%以内,白洋淀北岸和起步区南部地块则分别为20 m和15%以内,地块内不宜形成封闭的围合空间,建筑高度总体宜南低北高布局;(4)从城市总体空间形态、城市建筑空间形态和清洁空气源三方面,制定了有利于通风环境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指引,与通风廊道协同提升通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通风廊道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22年海岸带景观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邵钰涵 孟钰 殷雨婷 《风景园林》 2023年第5期10-18,共9页
【目的】在陆海统筹思想推动下,中国海岸带景观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亟须对既有中外相关研究展开系统梳理,以明确未来研究的核心方向和重点需求。【方法】基于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语义识别技术,对1000余篇国内外海岸带景观文献进行主题聚类... 【目的】在陆海统筹思想推动下,中国海岸带景观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亟须对既有中外相关研究展开系统梳理,以明确未来研究的核心方向和重点需求。【方法】基于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语义识别技术,对1000余篇国内外海岸带景观文献进行主题聚类和深度分析,厘清海岸带景观研究在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结果】学界关注热点由海岸带景观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刚需问题上的重要作用,逐步拓展为在人本导向发展路径下对海岸带景观自然生态、经济文化和景观风貌等价值的关注,并提炼出三大趋势性变化。【结论】据此,未来中国海岸带景观研究首先需要切实回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其次应重视海岸带景观风貌与空间品质,注重保护和凸显景观地方性,打造符合人本需求的高品质海岸带空间;此外,还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同步推进陆海统筹研究成果的融合应用和规划管理机制的协同落地,有序推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这一长期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岸带景观 生态保护 资源特征 陆海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