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 被引量:133
1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6,共8页
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Ba、Th、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长江流域广... 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Ba、Th、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及复杂的源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决定了长江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及元素含量变化大的特点;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化学成分与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决定了黄河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Cu、Zn、Sc、Ti、Fe、V、Ni、Cr、Co、Be、Li等元素可较好地用来区分长江与黄河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元素 表层沉积物 长江 黄河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被引量:61
2
作者 李从先 陈庆强 +2 位作者 范代读 张家强 杨守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2-25,共14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分为其下的海侵层序和其上的海退层序.随着δ^(18)O3期的海平面下降,长江开始下切,至δ^(18)O2期低海面时形成巨大的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系的充填和河床、河漫滩—河口湾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等.溯源堆积是产生下部河流沉积单元的主要过程,其中河漫滩沉积中出现的潮汐层理和少量小个体有孔虫说明了海洋因素的影响,河口湾—浅海相泥质沉积主要形成于最大海侵之时,三角洲的进积则产生了具有多期河口坝的三角洲.古河间地表面的硬粘土层经历了沉积和成壤作用交替、持续成壤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它们大致分别对应于δ^(18)O3期、δ^(18)O2期和δ^(18)O1期,硬粘土层中留下了这3种作用的烙印.长江三角洲古河间地的古土壤母质属河漫滩相.持续成壤阶段河流基面和地下水位均较低,年降雨量约为 500~800mm,相当于现今的温带地区,干湿周期变化明显,地下水升降频繁.所有这些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沉积相 古地理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洲湾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充填物沉积相与浅层生物气勘探 被引量:40
3
作者 林春明 李广月 +2 位作者 卓弘春 李从先 于建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24,共13页
根据杭州湾沿海平原大量的钻井、静力触探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 ,研究了下切河谷 (钱塘江和太湖下切河谷 )充填物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相 ,以及浅层生物气藏分布特征。末次冰期以来 ,随着海平面变化 ,杭州湾地区下切河谷演化经历了深切、快速... 根据杭州湾沿海平原大量的钻井、静力触探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 ,研究了下切河谷 (钱塘江和太湖下切河谷 )充填物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相 ,以及浅层生物气藏分布特征。末次冰期以来 ,随着海平面变化 ,杭州湾地区下切河谷演化经历了深切、快速充填和埋藏三个阶段。末次冰盛期 ,海平面下降的幅度大 ,增加了河流梯度、加强了下切作用 ,形成了钱塘江和太湖下切河谷 ,随后在冰后期被充填和埋藏 ,下切河谷的两侧为暴露地表的古河间地。根据岩石学、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 ,本区下切河谷充填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 ,可以划分为 4个沉积相类型 :河床滞留沉积物到部分曲流河沉积体系的边滩沉积、河漫滩—河口湾沉积、河口湾—浅海沉积和河口湾砂坝沉积。在河漫滩—河口湾相沉积期间 ,由于海平面上升、潮流体系、沉积物供给和可容空间条件适合一个潮流沙脊体系的发育 ,其中的砂质透镜体可能代表了下切河谷内发育的潮流沙脊。对于河口湾—浅海沉积和河口湾砂坝沉积而言 ,由于沉积条件不再有利 ,没有形成沙脊沉积。所有的商业性生物气都存储在下切河谷内河漫滩—河口湾砂质透镜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湾 沉积相 晚第四纪 生物气 潮流 河谷 冰后期 浅层 砂质 气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沉积率与沉积间断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从先 王平 +1 位作者 范代读 李铁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8,共8页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含着改造,所保留的纹层占应形成数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被侵蚀。小型层序是风暴和平静天气的产物,为风暴层序,与大小潮周期无关。其地层中保留的数量不到应生成数的10%,其余90%被改造。小型层序被侵蚀,其中的纹层随之消失。致使潮坪层序中保存的纹层数仅为应形成数的0.2%。被改造的纹层和单层留下的仅是侵蚀面,即小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沉积 沉积间断 长江三角洲 海洋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及潜在环境问题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从先 范代读 张家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钻孔的沉积相序将长江三角洲分为三角洲主体、三角洲南翼和北翼等 3个基本的地层分区 ,鉴于两翼前缘和后缘的相序具有很大差异 ,因而两翼均划分出前缘和后缘 2个亚区。地层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与沉积层有关的潜在环境问题和灾害的分布 ... 根据钻孔的沉积相序将长江三角洲分为三角洲主体、三角洲南翼和北翼等 3个基本的地层分区 ,鉴于两翼前缘和后缘的相序具有很大差异 ,因而两翼均划分出前缘和后缘 2个亚区。地层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与沉积层有关的潜在环境问题和灾害的分布 ,三角洲南翼和北翼的后缘为地面沉降发育区和潜在发育区 ,北翼的前缘为地下海水入侵的潜在发育区 ,三角洲主体是污染江水的潜在渗滤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构架 环境问题 晚第四纪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泥质潮坪沉积的韵律性及保存率 被引量:11
6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41,共8页
通过现场观测,将潮汐层偶的特征直接与潮汐动力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论述了潮汐周期产生潮汐 沉积韵律的可能性.但层偶的保存率很低,即使在平静天气下也约有80%的层偶形成后又被侵蚀掉,因此 研究区发育与潮汐周期相关的潮汐韵律层... 通过现场观测,将潮汐层偶的特征直接与潮汐动力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论述了潮汐周期产生潮汐 沉积韵律的可能性.但层偶的保存率很低,即使在平静天气下也约有80%的层偶形成后又被侵蚀掉,因此 研究区发育与潮汐周期相关的潮汐韵律层序可能性极小。长江三角洲南翼泥质潮坪面向开阔的东海,受季 节性暴风浪影响,滩面出现周期性冲淤演变.实际在泥质潮坪沉积中保存下来的粗细粒交替韵律层可能是 平静和风浪天气季节性气候变化的产物。纹层的保存率和潮坪沉积率随时间尺度增大里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泥质潮坪 潮汐韵律性 沉积 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