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组织应对主导国施压的行为逻辑:适应、重塑还是抵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逸江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95,158,159,共22页
国际组织与其主导国的互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主导国往往试图将国际组织作为推进其政策议程的工具,而国际组织则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与维系主导国信任之间谋求平衡。尽管与主导国的特殊关系使特定国际组织对主导国具有更高的依赖... 国际组织与其主导国的互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主导国往往试图将国际组织作为推进其政策议程的工具,而国际组织则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与维系主导国信任之间谋求平衡。尽管与主导国的特殊关系使特定国际组织对主导国具有更高的依赖度,但也可能为其应对主导国政策压力提供更多灵活性。那么,面对主导国的政策压力,国际组织何时能够成功抵制,何时又会做出妥协和让步?为此,本文聚焦主导国国内政治和国际组织主要成员的立场分布情况,指出国际组织应对主导国施压的策略选择受到这两个变量的影响,进而导致了“适应”“重塑”或“抵制”三种不同的应对结果。通过对里根政府要求世界银行扩大政策性贷款、小布什政府推动世行的债务减免,以及特朗普政府施压世行终止对华贷款三个案例的分析,本文发现上述理论框架能够较好地解释国际组织在不同情境下应对美国施压时的行为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国际组织自主性的理解,对把握国际组织在应对大国政治中的角色定位和战略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主导国立场 自主性 美国对外政策 世界银行 国际开发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新智缘政治的范式与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夏立平 田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3,共11页
国际新智缘政治是关于人工智能政治地理学的一项理论。它主要是根据人工智能分布的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人工智能因素视为影响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国... 国际新智缘政治是关于人工智能政治地理学的一项理论。它主要是根据人工智能分布的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人工智能因素视为影响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国际新智缘政治的地缘结构重点是“四大洋三大洲”,但其资源基础从地理因素转为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综合因素。安全是国际新智缘政治主要的因变量,但新旧安全观正在进行博弈。威胁认知是国际新智缘政治的控制变量,但扭曲的威胁认知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国际新智缘政治中竞争性与合作性同在,但存在世界被划分为两种平行和相互竞争的秩序的可能性。大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将对国际秩序造成重大冲击,而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于军事领域将改变军队的作战和威慑样式。必须采用对立统一的法则作为全球化时代新智缘政治的分析范式,以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新智缘政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际新智缘政治 中美关系 国际安全 信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环境政治研究理论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仇华飞 孟峤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3,共8页
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主流学派——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分别以权力、制度和观念研究为价值标准,用以揭示当代国际政治"问题领域"(issue areas)研究的内在逻辑规律。国际关系理论有助于人们分析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 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主流学派——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分别以权力、制度和观念研究为价值标准,用以揭示当代国际政治"问题领域"(issue areas)研究的内在逻辑规律。国际关系理论有助于人们分析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治理形成的动因,然而,一些西方学者质疑现存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是否真正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认为重构全球治理机制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强调: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超越政治传统的全球环境政策议程问题。学界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全球环境变化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二,说明全球环境关切兴起的因素、主要行为体的认知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挑战的有效途径。三,构建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当代国际政治主流理论的分析视角、研究取向有助于解释全球环境治理的特征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治 理论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济魂”:李国豪与洪堡的大学理念——兼谈“很工程”的同济人能否“亦洪堡”?
4
作者 章仁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99,共11页
作为同济人的杰出代表,李国豪的70多年的科教人生留给中国高教界和科技界以深远的影响。文章试图结合德国的洪堡教育思想与大学理念来解读作为大学校长的李国豪的办学理念和作为教育宗师的李国豪的教学教育思想。同时也通过李国豪与同... 作为同济人的杰出代表,李国豪的70多年的科教人生留给中国高教界和科技界以深远的影响。文章试图结合德国的洪堡教育思想与大学理念来解读作为大学校长的李国豪的办学理念和作为教育宗师的李国豪的教学教育思想。同时也通过李国豪与同济大学的办学实践来分析洪堡教育思想与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对洪堡大学理念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济魂” 李国豪 洪堡 大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日本政治信念的变化与安全战略调整
5
作者 陆伟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4,I0003,共20页
日本对外政策制定立足于国家战略利益目标确定、国际环境判定以及对对手威胁界定的基础之上。决策的判断依据与政策手段的选取,受到政策精英政治信念的影响。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日本政策精英的政治信念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对日本政府... 日本对外政策制定立足于国家战略利益目标确定、国际环境判定以及对对手威胁界定的基础之上。决策的判断依据与政策手段的选取,受到政策精英政治信念的影响。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日本政策精英的政治信念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对日本政府关于安保政策的官方文件的操作码指标进行测算,证实了日本政策精英的政治信念在岸田时期已进一步显示出消极和悲观的强现实主义色彩。哲学信念重新界定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塑造了日本的风险偏好,工具信念则改变了日本政策手段的选择,使得激进性、冒险性和进攻性共同构成了日本安全战略大转向的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安全战略 日本政策精英 政治信念 操作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战略稳定:进程、评估与中国担当 被引量:2
6
作者 门洪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29,99,共27页
战略稳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战略议题之一。当前,影响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全球战略稳定体系遭受侵蚀,美俄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欧洲战略稳定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困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美国推动... 战略稳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战略议题之一。当前,影响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全球战略稳定体系遭受侵蚀,美俄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欧洲战略稳定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困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美国推动中美战略竞争的展开,中美战略稳定与亚太战略稳定愈发引起各界密切关注。中美俄在战略稳定议题上形成三角关系,并对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展望未来,如何理性把控中美关系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确保战略稳定的关键要素,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础条件和影响因素相比美苏/美俄战略稳定更为广泛全面、更具韧性,建议从广义角度认识战略稳定,在强化自身核能力的同时,积极维护既有的国际军控机制和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加强中美沟通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塑造战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稳定 美国 苏联/俄罗斯 中国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历史社会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滨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1,共3页
国际关系研究在一百年的发展演进历程中,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的关系似乎总是无法厘清。本期笔谈继续探讨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践逻辑、历史社会学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哪些启示?反思“威斯特伐利... 国际关系研究在一百年的发展演进历程中,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的关系似乎总是无法厘清。本期笔谈继续探讨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践逻辑、历史社会学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哪些启示?反思“威斯特伐利亚”能否消弭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已久的历史与理论之间的张力?历史研究和国际大战略缔造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世界历史中非西方世界的经验如何影响后西方多元国际秩序的重构?区域史研究在区域研究的理论解构和重构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探索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旨在祛除西方学术界的知识话语霸权、克服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两个研究领域的故步自封、探寻理解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历史社会学 实践逻辑 历史路径 西方世界 区域史研究 西方学术界 国际关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背景下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中韩双边经贸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博英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1,共14页
文章在对中韩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中韩贸易结构性变化产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从产品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竞争性和贸易新动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中韩双边贸易合作... 文章在对中韩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中韩贸易结构性变化产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从产品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竞争性和贸易新动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中韩双边贸易合作发展情况的分析框架,特别是RCEP的生效对上述四个方面贸易因素的影响路径以及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发现:中韩贸易逆转的主要原因是中韩贸易结构趋同,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不断增强,互补性逐渐减弱。依据研究结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RCEP协定对中韩经贸合作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中韩经贸关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中韩贸易 贸易结构 新型经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权力的应责调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治理效能转化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熠威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46,共13页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城市治理主体屡为新兴技术所“障目”,又逡巡于“高行政权力+低基础能力”的行动模式,其治理效能的转化过程滋生“见管脱节”的梗阻症结。这源于作为行动者互动认知工具的“责任”脱嵌于“技术”与“权力”的要素联...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城市治理主体屡为新兴技术所“障目”,又逡巡于“高行政权力+低基础能力”的行动模式,其治理效能的转化过程滋生“见管脱节”的梗阻症结。这源于作为行动者互动认知工具的“责任”脱嵌于“技术”与“权力”的要素联结中,以致二者之间出现过程性错配与结构性错配。打通城市治理效能转化通络,理应重构并运行“量化明责-依责赋权-全程督责-考核追责”的责任机制链条,使日趋原子化的行动个体建立起稳健的政治关联,以确证并增益城市治理的公共性、合法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城市数字化转型 治理效能转化 责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10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冲突治理的组织过载难题、梗阻镜像及应力调校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锐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各级权力机关是防范社会冲突的最核心动力单元。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社会秩序的变革更加剧烈,其所面临的治理瓶颈日益凸显,这源于社会冲突诱发的组织过载难题及由此所衍生的系列困境。其中,组织运行中呈现和面临的势能超宽、功... 各级权力机关是防范社会冲突的最核心动力单元。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社会秩序的变革更加剧烈,其所面临的治理瓶颈日益凸显,这源于社会冲突诱发的组织过载难题及由此所衍生的系列困境。其中,组织运行中呈现和面临的势能超宽、功能超限、负能超高等问题对社会冲突治理形成了一定的短板、障碍和梗阻:组织机构设置的缺失与臃肿;组织机构运行的亢进与僵化;组织机构维护的对抗与冷漠。为此,要对其抗压应力作出合理调校,重点是建立三种对应的压力缓解机制,分别是:责任分担与任务分解的减压机制;力量加固与功能整合的弹性机制;文化滋养与认同培育的润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治理 组织过载 治理困境 梗阻镜像 应力调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学理基础——新时代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科学体系构建
12
作者 葛天任 汪光焘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之路是党领导城市工作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建设之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应以新时代城市学为引领构建城市学科体系,以进一步夯实学理基础,充分开展跨学科研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宏...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之路是党领导城市工作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建设之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应以新时代城市学为引领构建城市学科体系,以进一步夯实学理基础,充分开展跨学科研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宏观战略性复杂城市问题。新时代城市社会学是城市科学体系建设的首要学科,其研究深度决定了城市科学体系效度,在新要求新技术背景下面临理论与方法论双重转型,肩负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新使命,需加强五大关键议题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城市社会生态演化、城市社会冲突治理、城市贫困空间更新、“全球南方”城市治理。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经验构建新时代城市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正当其时,具有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城市 城市科学 新时代城市学 城市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风险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适切与契洽——生态型秩序要素功能凝聚及模式建构
13
作者 胡锐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3,共16页
日益凸显的社会风险复杂性对既有的治理理念和实践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建构社会风险治理的生态政治模式或将是一种创榛辟莽的新径。其逻辑基础在于历史所印、理论所证和实践所需。建构路径即根据社会秩序原... 日益凸显的社会风险复杂性对既有的治理理念和实践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建构社会风险治理的生态政治模式或将是一种创榛辟莽的新径。其逻辑基础在于历史所印、理论所证和实践所需。建构路径即根据社会秩序原理,借鉴生态法则所投射的自然法则,对社会秩序的构成要素加注生态性含量并实现其功能的凝聚:秩序载体上,建设生态型组织并提升其自我净化、自我修复功能;秩序规范上,增强生态型制度的韧性与弹性;秩序力上,强化生态型权力生长目标、生长路径和生长动力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风险 生态型 载体 规范 秩序力 功能凝聚 模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模式及其改进
14
作者 王丽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7,182,共12页
中日双方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主要采用“企业对企业”模式。该模式合作历史悠久,远远早于中日“政府对政府”合作;合作行业聚焦,以能源次行业为主;合作形式多样,涵盖垂直型合作和水平型合作。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 中日双方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主要采用“企业对企业”模式。该模式合作历史悠久,远远早于中日“政府对政府”合作;合作行业聚焦,以能源次行业为主;合作形式多样,涵盖垂直型合作和水平型合作。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日本私营企业以经济理性为导向,而中国国有企业部分承担国家地缘经济目标,双方合作存在目标协调困难。其次,中国倾向于与东南亚各国展开双边层次合作,而日本更偏向于与东盟整体进行区域层次合作,这导致合作层次错位。最后,中日双方在基础设施部分次行业(尤其是交通领域)的合作标准存在分歧,增加了合作难度。这些挑战显著影响了中日双方在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进程,致使部分项目合作延迟、终止或缺失。为应对上述挑战,中日需适当提升“政府对政府”合作比例,并深化“企业对企业”战略合作;同时,中国应警惕日本势力在东南亚的渗透及日本金融企业的相对优势,妥善应对合作中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双方 东南亚 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对企业”合作模式 合作目标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的“压舱石”:经济安全化的现实转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程 部彦君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54,159,共23页
经济安全化是国家通过安全叙述将非安全的经济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的过程。在国家认为经济合作的收益将损害其在权力竞争中的整体所得时,或者在国家间政治外交关系遇到巨大震荡或冲击时,国家安全逻辑会超越经济逻辑而生效。此时,安全与... 经济安全化是国家通过安全叙述将非安全的经济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的过程。在国家认为经济合作的收益将损害其在权力竞争中的整体所得时,或者在国家间政治外交关系遇到巨大震荡或冲击时,国家安全逻辑会超越经济逻辑而生效。此时,安全与经济问题在刻意煽动下交织碰撞,国家间密切的经贸关系不仅难以成为管控两国矛盾与分歧的“压舱石”,反而会被国家视作现存的“安全威胁”,成为某些国家中断或破坏双边政治经济联系的借口与手段。国家间存在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会随之成为安全化操纵国维护与拓展权力、进行地缘政治竞争和打击、操纵他国的战略性工具。因此,文章以存在紧密经济相互依赖的中美与俄欧关系为案例,在比较中美、俄欧之间不同经济安全化动因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安全化转向背后的选择逻辑,为中国更好地应对经济安全化挑战、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提供一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化 经济压舱石 国家安全 经济相互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背景、教育期望与大学教育获得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5
16
作者 王甫勤 时怡雯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95,共21页
家庭背景通过子女教育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认为,这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分流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根据威斯康星教育获得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大学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获得的中间... 家庭背景通过子女教育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认为,这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分流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根据威斯康星教育获得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大学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获得的中间机制。研究采用2010年"上海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少年时具有大学教育期望的人,最终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而个人大学教育期望的产生又主要同家庭背景和父母期望有关。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较高,并激发了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同时,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为子女创造更多的支持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子女维持和实现自己的教育期望。因而,整个代际传递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子女,其上大学的期望也越高,这种期望最终会转化为大学教育获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教育期望 教育获得 代际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重塑国家安全的范式和逻辑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传颖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5,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兼具战略性、通用性及军民两用性特点,因而在国家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带来极大的赋能效应,甚至对现代战争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因其自身的技术特性,为国家安全治理带... 人工智能技术兼具战略性、通用性及军民两用性特点,因而在国家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带来极大的赋能效应,甚至对现代战争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因其自身的技术特性,为国家安全治理带来了风险来源多样化、系统安全脆弱性、治理边界模糊及威胁认知不确定性等挑战,由此重塑了国家安全治理的范式和逻辑。当前亟需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管机制与伦理规范,并积极构建风险韧性社会,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促进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 技术治理 敏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欧国家国际作用的新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基于重构后的“小国国际作用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立平 谢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小国在国际上的作用上升,小国国际作用理论也进行了重构.重构后的小国国际作用理论认为,小国主要通过软权力来大幅提高其国际影响力,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制... 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小国在国际上的作用上升,小国国际作用理论也进行了重构.重构后的小国国际作用理论认为,小国主要通过软权力来大幅提高其国际影响力,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制度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这为中国与北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一些挑战.中国应该欢迎作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北欧国家,在亚投行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它们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方面的国际合作,推进亚欧互联互通,加强双方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中国与北欧国家伙伴关系未来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中国—北欧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国国际作用理论 北欧国家 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高校学科国际影响力评价——基于Incites数据库学科映射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虹 徐嘉莹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4,共6页
本文将上海市高校学科通过学科映射进入Incites数据库中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其国际影响力进行客观评价,创设性地实现了国际与国内学科评价体系的对接。研究发现,国际引文排名和国内学科排名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两者排名指标存... 本文将上海市高校学科通过学科映射进入Incites数据库中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其国际影响力进行客观评价,创设性地实现了国际与国内学科评价体系的对接。研究发现,国际引文排名和国内学科排名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两者排名指标存在差异;对上海市高校学科ESI总引文数贡献最大的学科相对集中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和临床医学等学科;从总引文数上来看,上海市高校已经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纺织科学与工程等若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进入全球前列;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是目前上海市高校学科的软肋,影响力较弱。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市高校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术活跃度比较高的学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对活跃度较低的薄弱学科的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影响力评价 文献计量分析 上海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夏立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7-55,I0002,I0003,共21页
中国是亚太地区大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因此美国总是将中国放在其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国际战略格局全局和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全局来观察和分析,并据此制定对华政策和确定美中关系走向。中美之间的互动也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 中国是亚太地区大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因此美国总是将中国放在其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国际战略格局全局和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全局来观察和分析,并据此制定对华政策和确定美中关系走向。中美之间的互动也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制定对苏遏制的国家安全战略,特别是根据中苏关系状态来确定美国对华政策和美中关系。冷战后,美国根据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全球反恐的国家安全战略,对华交替采用“接触”与“制约”政策。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全球反恐取得一定进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越来越多。在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其全球主导地位后,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从“大国战略竞争”国家安全战略出发,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存在三大内在矛盾,中美关系正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对华政策 接触与制约政策 美中关系 中美关系 中国台湾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