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国际关系理论的终结与东亚双边主义 |
石之瑜
黄琼萩
李优
|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国际组织应对主导国施压的行为逻辑:适应、重塑还是抵制? |
周逸江
|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论国际新智缘政治的范式与影响 |
夏立平
田博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
4
|
当代国际环境政治研究理论探讨 |
仇华飞
孟峤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5
|
“同济魂”:李国豪与洪堡的大学理念——兼谈“很工程”的同济人能否“亦洪堡”? |
章仁彪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6
|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日本政治信念的变化与安全战略调整 |
陆伟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国际关系中的战略稳定:进程、评估与中国担当 |
门洪华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8
|
实践、历史社会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
李滨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9
|
RCEP背景下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中韩双边经贸关系研究 |
李博英
|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10
|
技术与权力的应责调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治理效能转化的政治逻辑 |
方熠威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1
|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
仇华飞
于利花
|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2
|
社会风险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适切与契洽——生态型秩序要素功能凝聚及模式建构 |
胡锐军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3
|
社会冲突治理的组织过载难题、梗阻镜像及应力调校 |
胡锐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4
|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学理基础——新时代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科学体系构建 |
葛天任
汪光焘
|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美国“综合威慑”危机管理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
钟振明
胡婷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中日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模式及其改进 |
王丽琴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失效的“压舱石”:经济安全化的现实转向 |
高程
部彦君
|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8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的逻辑理路与路径策略(笔谈) |
李立国
阚阅
蔡三发
刘善槐
赵春阳
阙明坤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9
|
家庭背景、教育期望与大学教育获得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
王甫勤
时怡雯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9
|
|
|
20
|
人工智能重塑国家安全的范式和逻辑 |
鲁传颖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