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同度量化模型的城乡绿地系统布局调适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云峰 李涛 +2 位作者 王俊祺 吴钰宾 杨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2,共4页
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 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以佛山绿地系统布局调适为例,定量分析绿地系统内部子系统功效之间、绿地系统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同作用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并根据时空分异结论指出协同优化策略,进行功能结构性协同和生态骨架性协同的布局调适。测算结果表明,调适方案能够一定程度改良绿地系统综合功效的耦合影响及协同性能,基本实现整个绿地系统的协同有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绿地 协同度 耦合度 布局调适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ECT模式的探索——以广西苍梧公园设计竞赛为例
2
作者 徐杰 王莫迪 +1 位作者 王骏 何铭育 《园林》 2012年第7期52-57,共6页
针对滨水景观,作者提出并阐述了ECT的概念,并以采用了ECT模式设计方法的广西苍梧公园设计为例,分析这一过渡地区中生态和文化的基本特质和关系,通过水平化和垂直化设计手段来最大化其生态文化弹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岸景观。
关键词 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 公园设计 ECT 设计竞赛 广西 T模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以苏州诺贝尔湖公园空间塑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玲玲 张奇川 刘滨谊 《园林》 2018年第5期64-67,共4页
随着现代化景观的不断发展,关于空间塑造的设计,国内外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在国外设计理念的冲击之下,国内的设计师也逐渐以模仿和抄袭为主,景观设计渐渐失去了它的原真性,塑造的空间也渐渐失去了活力。因此,寻找转译景观... 随着现代化景观的不断发展,关于空间塑造的设计,国内外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在国外设计理念的冲击之下,国内的设计师也逐渐以模仿和抄袭为主,景观设计渐渐失去了它的原真性,塑造的空间也渐渐失去了活力。因此,寻找转译景观原型,适合地域特征的设计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从景观原型的角度出发,探索塑造有特色的绿地空间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以苏州诺贝尔湖公园为例,从物、地域、印象、情感四个方面将原型的信息转译到景观空间,构建物质空间、地域空间、印象空间和情感空间,使空间蕴含景观原型类似的特征,从而使人们在各种景观空间中能够感受景观的原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原型 设计方法 公园 空间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城市公园与游憩部的地位和职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家 吴承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通过对美国Kokomo市公园与游憩部(KPRD)4名主要官员的访谈,并结合访问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咨询专家、查阅文献等方式,对美国联邦和州级相关重要组织,如内政部、农业部、非营利性组织——美国国家游憩与公园协会(NRPA)、州自然资源部等机... 通过对美国Kokomo市公园与游憩部(KPRD)4名主要官员的访谈,并结合访问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咨询专家、查阅文献等方式,对美国联邦和州级相关重要组织,如内政部、农业部、非营利性组织——美国国家游憩与公园协会(NRPA)、州自然资源部等机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对美国城市公园与游憩部(PRD)在上级机构和市级城市功能中的地位和职能进行了分析;对美国城市公园与游憩部(DPR)的组织结构、服务内容中的游憩项目、资源和公共参与方式进行了介绍,为中国城市游憩供给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美国 城市 公园和游憩部 地位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式开发的实践与思索——以石林民俗文化主题园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杰 吴承照 王莫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文化主题式开发的研究综述入手,指出其关联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石林民俗文化主题园为例对热点问题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探索。提出了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式开发:NCT (Nature + Culture Themed dev...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文化主题式开发的研究综述入手,指出其关联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石林民俗文化主题园为例对热点问题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探索。提出了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式开发:NCT (Nature + Culture Themed development)模式,对原地新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与旅游开发如何协调,如何深度挖掘"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核创意与景观环境创意整合的可能性提出了4方面初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题开发 文化传承 NCT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法的研究进展探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家 吴承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7,共6页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其中系统规划法、服务水平法(LOS)、复合价值法(GRASP)是最普遍使用的3种方法。系统规划法主要强调从评价居民需求、编制规划、项目策划和供给计划,到规划反馈、使用评价等规划体系的...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其中系统规划法、服务水平法(LOS)、复合价值法(GRASP)是最普遍使用的3种方法。系统规划法主要强调从评价居民需求、编制规划、项目策划和供给计划,到规划反馈、使用评价等规划体系的完整性。服务水平法侧重将居民游憩需求通过相应的公式和量化手段体现在规划空间要素中。复合价值法的重点在于评价现存城市开放空间的服务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策略调整和空间、设施配给。这类把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国内同类规划学习,以有效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体现规划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美国 城市开放空间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景规划方法在概念规划中的应用——以马鞍山市江心洲发展概念规划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滨谊 王玲 《规划师》 2007年第9期81-84,共4页
预景规划是通过分析影响未来的最不确定因素和最具影响驱动力的特征、作用力来了解未来的一种规划方法。由于具有客观分析未来的特点,预景规划方法被引入到城市的发展概念规划中。与多方案的规划方法不同的是,预景规划的目标不在于产生... 预景规划是通过分析影响未来的最不确定因素和最具影响驱动力的特征、作用力来了解未来的一种规划方法。由于具有客观分析未来的特点,预景规划方法被引入到城市的发展概念规划中。与多方案的规划方法不同的是,预景规划的目标不在于产生多个方案,而是在认识到城市存在多种发展可能的基础上,寻找直接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最核心的不确定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各种可能组合,预测城市的多种发展前景,为城市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景规划 概念规划 马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晓青 郭晓彤 +1 位作者 韩锋 郭光普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97-102,共6页
保护地的声景具有重要价值。声景感知是衡量保护地声景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声景感知受到声景环境、声源构成、主导音等要素影响,也会对人们环境感知的可接受度、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已有对城市和乡村环境中主导音、听觉对视觉及情绪... 保护地的声景具有重要价值。声景感知是衡量保护地声景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声景感知受到声景环境、声源构成、主导音等要素影响,也会对人们环境感知的可接受度、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已有对城市和乡村环境中主导音、听觉对视觉及情绪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保护地中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较为缺乏。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听音实验,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得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可知武陵源声环境中导游喇叭和谈话的声音是感知频率高且接受度最低的声源,因而在保护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控制。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内乡村环境中的鸟鸣、流水等自然声源的可接受度要高于武陵源中纯自然环境中的同等声源的可接受度。在低噪声环境下,高感知频率的声源与主导音不一致,即被感知频率高的声源不一定是主导音。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声景与情绪感知与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声景环境中的自然声源均能使性格'内向安静'和'易焦虑的人'感到'放松''舒适'和'多样丰富'。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武陵源声景价值认知的策略和保护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景 感知 影响因素 武陵源世界遗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景与人的感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海龙 许晓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4,共6页
水声作为声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人的感知偏好以及水声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水声景研究的最新进展,采取“水声景感知”实验方法,选取20种水声样本,使用语义差异法和七点双极量表,针对68名被试者进行了水... 水声作为声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人的感知偏好以及水声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水声景研究的最新进展,采取“水声景感知”实验方法,选取20种水声样本,使用语义差异法和七点双极量表,针对68名被试者进行了水声景感知测试,分析了被试者对14种水声和雨落在6种不同材料上发出声音的感知反应,得到了不同声音的受欢迎程度,并对水声对于不同背景的人的情绪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水声景设计和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有助于在噪声水平较高的环境中改善人的心理和感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景 水声景 人的感知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黄山历史声景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晓青 周宏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29,共5页
声景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声景欣赏是中国山水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山这一历史名山的重要景观。基于声景的基础理论,以明末清初开发肇始期间的黄山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从声景声源、人文感知、声景的... 声景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声景欣赏是中国山水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山这一历史名山的重要景观。基于声景的基础理论,以明末清初开发肇始期间的黄山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从声景声源、人文感知、声景的景观环境、特殊历史声景等多个方面剖析了黄山声景的基本情形与特征,重点分析了鸣弦泉等景点的声景与环境,以及低山游线的声景意义与特点。判定了黄山声景与审美欣赏的同构性,揭示了黄山历史声景的丰富性与景观价值,提出了当代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黄山 历史声景 声环境 感知 水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传统村落建设及发展趋势探究——以苏州柳舍村规划改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 2018年第8期63-67,共5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乡村建设的思潮高起,传统乡村建设中所呈现的问题层出不穷,村落建设传统破碎,乡村环境文化断裂也逐渐凸显出来。建设美好乡村,必须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大力弘扬优秀乡村环境文化,合理规划村落建设与保护,实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乡村建设的思潮高起,传统乡村建设中所呈现的问题层出不穷,村落建设传统破碎,乡村环境文化断裂也逐渐凸显出来。建设美好乡村,必须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大力弘扬优秀乡村环境文化,合理规划村落建设与保护,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阐述苏州传统乡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苏州传统乡村的发展趋势,以园博村柳舍村为例,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苏州传统乡村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传统村落 发展趋势 柳舍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