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的新诠释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敏 彭唤雨 《园林》 2018年第1期28-33,共6页
进入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高密度化的趋势,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陆地面积约3%的城市里。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仍处于诺瑟姆城市化曲线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高密... 进入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高密度化的趋势,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陆地面积约3%的城市里。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仍处于诺瑟姆城市化曲线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高密度城区具有空间高密度、人口高密度、建成环境高度人工化等特征,通常面临实现绿化生态建设目标、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发展诉求与有限、零散、立地困难的绿化增量空间之间的突出矛盾。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化 空间发展 城市绿色 城市化水平 诠释 城市人口 生态建设目标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地区广场冠层小气候效应及人体热舒适度研究--以上海创智天地广场为例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德顺 王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揭示高密度地区广场不同冠层与热环境间、人体热舒适度与行为活动间的关联特征,以上海创智天地广场为研究对象,对小气候要素进行冬夏两季昼夜连续监测。研究冬夏季不同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对场地阴影的影响,解析不同冠层在空间和时间... 为揭示高密度地区广场不同冠层与热环境间、人体热舒适度与行为活动间的关联特征,以上海创智天地广场为研究对象,对小气候要素进行冬夏两季昼夜连续监测。研究冬夏季不同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对场地阴影的影响,解析不同冠层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的组间差异、冬夏差异,并归纳其作用规律。通过对比行为注记与人体热舒适度数据,分析空间热舒适度对广场单位面积人流量的作用规律,并据此提出小气候适宜性广场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高密度地区 广场冠层 小气候 太阳辐射 行为注记 人体热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渗透--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教学剖析--以景观环境测绘实习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悦来 董楠楠 +1 位作者 王敏 戴代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5,共5页
风景园林(景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培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在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更是有大幅增加。自20世纪50年代陈从周先生主持苏州宅园测绘以来,同济园林景观测... 风景园林(景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培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在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更是有大幅增加。自20世纪50年代陈从周先生主持苏州宅园测绘以来,同济园林景观测绘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以景观环境测绘实习为例,阐述实践类课程在同济风景园林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与设计类、理论类课程进行有机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实践教学 景观环境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微绿地设计探讨--以上海城隍庙片区微绿地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云才 杨眉 奉朝洋 《南方建筑》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微绿地如同大量"肺泡",以散点的方式分布于高密度城区,为高密度空间提供大量"自由呼吸"的渗透表面,提高城区绿地空间承载力的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公园体系。微绿地对恢复并再生城市中心活力具有关键作用,必将成为未来... 微绿地如同大量"肺泡",以散点的方式分布于高密度城区,为高密度空间提供大量"自由呼吸"的渗透表面,提高城区绿地空间承载力的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公园体系。微绿地对恢复并再生城市中心活力具有关键作用,必将成为未来高密度城市中心绿地发展的主导方向。文章提出微绿地在我国高密度城区发展的迫切性,以海绵城市、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梳理国内外微绿地设计的成功经验、方法和技术,提炼出以点带面、人性体验和文化载体的设计原则,并以上海城隍庙片区微绿地设计为实践案例,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研究。上海城隍庙片区微绿地设计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明确场地条件和服务对象,结合上海老城厢文化确定"庇护伞"的设计主题,从而展开集约型微绿地设计构架。方案引入立体绿化、雨水花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生态技术,设计一系列生态伞和生态廊架以提高景观的生态性和实用性,为身处高密度城区的居民提供一个绿色节能的生态庇护所,并为未来微绿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区 微绿地 生态设计 城隍庙片区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设计的永续理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志强 李欣 《南方建筑》 2016年第5期4-9,共6页
作者从对城乡规划思想方法变革的基本认识出发,对规划变革的理性化内核、理性发展过程和变革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西方理性化模式的困境以及"大智云移"技术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下,城乡规划思想... 作者从对城乡规划思想方法变革的基本认识出发,对规划变革的理性化内核、理性发展过程和变革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西方理性化模式的困境以及"大智云移"技术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下,城乡规划思想方法应进行永续理性化变革,并以融入中华文明的永续理性思想和开启"大智云移"时代的规划工具理性变革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思想方法 变革 理性化 中华文明 大数据 智能化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高密度城区微绿地设计探讨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静 《风景园林》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高密度城区的微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外多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和重要发展趋势。归纳了微绿地的概念,从生物群落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服务于高密度城区的微绿地设计原则,生物群落组成上注重乡土植物... 高密度城区的微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外多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和重要发展趋势。归纳了微绿地的概念,从生物群落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服务于高密度城区的微绿地设计原则,生物群落组成上注重乡土植物和抗性植物的应用,生物群落结构上注重水平和垂直方向异质性,遵循群落生长或演替的规律进行人工管护。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认为缺乏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是微绿地设计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低物种丰富度、多功能丰富度的植物配置可能更有利于高密度城区绿地效能的最大化。提出了微绿地设计应本着"小而精"的原则,而不是追求"小而全",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微绿地的生物群落稳定性,使其更好地为提高高密度城区生态环境的品质和宜居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群落多样性 微绿地 高密度城区 城市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调研与角色扮演——同济大学景观管理教学方法与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悦来 《园林》 2015年第9期19-23,共5页
一.背景 景观学界曾一度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校期间就是创意和思路,至于政策法规是工作以后的事,规范是很容易掌握的”。根据笔者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很多学生确实连最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掌握。很多人也根本认为这... 一.背景 景观学界曾一度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校期间就是创意和思路,至于政策法规是工作以后的事,规范是很容易掌握的”。根据笔者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很多学生确实连最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掌握。很多人也根本认为这不是问题,只要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一切迎刃而解,无非花点时间看看规范而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并且认为正是此种观点,导致我们的现状教育体系对管理的忽视。这样的观点更可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导致学生政策法规意识淡薄,执意于象牙塔内的对艺术和创意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管理 教学方法 同济大学 角色扮演 调研 法规意识 园林专业 工作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主体视角下的“策规设算管”一体化城市更新模式研究——以上海桂林西街坊更新规划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鸣超 卓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101,共12页
城市区域统筹理念能够有效解决更新活动中目标分歧、多元博弈、盈亏不均等不平衡发展问题。在区域更新过程中,统筹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需协调各参与主体,还需合理分配更新收益并确保更新实施,其更新模式亟待深入探讨。本文从... 城市区域统筹理念能够有效解决更新活动中目标分歧、多元博弈、盈亏不均等不平衡发展问题。在区域更新过程中,统筹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需协调各参与主体,还需合理分配更新收益并确保更新实施,其更新模式亟待深入探讨。本文从统筹主体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政府、权力主体及参与主体在更新过程中的角色分工与组织关系,并将其应用于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境中。通过梳理统筹主体的理念渊源与作用机制,以上海市桂林西街坊片区的城市更新为例,构建了统筹主体视角下的“策规设算管”一体化更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统筹主体的介入促使城市更新从传统的“分段式—决策型”思维转变为“统筹式—行动型”综合思维。统筹主体的“策规设算管”一体化更新模式能够有效激发权力主体的积极性,坚守规划底线,塑造空间价值,并通过多元手段实现资金平衡,最终达成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的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主体 城市更新 更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步行安全及其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综述与展望
9
作者 李琳 叶宇 陈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目的】步行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品质是构建宜步行城市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居民出行意愿和步行体验。【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1975—2022年步行安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与人工检阅相... 【目的】步行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品质是构建宜步行城市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居民出行意愿和步行体验。【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1975—2022年步行安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与人工检阅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当前与步行安全及其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相关文献的分布特征,梳理研究脉络,分析研究热点。【结果】1)步行环境安全性与行人安全感知主导步行安全研究发展方向,建成环境对行人安全事故以及行人安全感知的影响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新数据和新技术为分析步行安全环境核心影响要素提供支持。2)在城市建成环境中,街区、街道和交叉口等不同层级的环境要素,从活动安全、交通安全和防卫安全3个维度,对行人步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3)研究对象从客观的建成环境拓展到主观的心理感知,研究内容从个案的安全事故分析拓展到综合的城市环境建设,研究方法方面多维度集成研究逐步替代单专业技术分析。【结论】揭示了步行安全与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脉络以及关注重点,凸显多层级建成环境要素对步行安全事故和行人安全感知的重要影响,为开展步行安全环境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未来研究中,需对步行安全性和行人安全感知进行协同思考,推进相关研究技术的适用性,关注新兴交通技术发展对步行环境安全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步行安全 建成环境 行人感知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子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金云峰 刘颂 +1 位作者 李瑞冬 刘悦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整而有参与平衡用地的4个子系统:休闲游憩子系统、日常防护子系统、景观形象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旨在通过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增强绿地与城市、绿地与绿地、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每一块绿地的产生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审慎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使"子系统"内部各元素都有内在的秩序和紧密的联系,从而由自身完善的"子系统"组建成更强大的城市绿地"大系统",更好地为城市和市民提供持续、周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编制 编制方法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江波 戴慎志 +2 位作者 刘婷婷 赫磊 苟爱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近年来我国各类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显得尤为紧迫。但是,由于综合防灾法规和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的缺失,给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面向实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编... 在近年来我国各类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显得尤为紧迫。但是,由于综合防灾法规和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的缺失,给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面向实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处理的三大关键问题,即灾害风险与防灾能力的匹配度、相关规划的协调性以及规划对策的可操作性;进而针对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建设的六大板块提出了对策框架,并提出基于"三结合"的实施策略,即与法定规划相结合、平灾结合、部门分工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规划 关键问题 匹配度 协调性 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多维度精明规划 被引量:23
12
作者 金云峰 万亿 +1 位作者 周向频 陈静 《风景园林》 2021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路径,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和精明规划治理途径,分析公共绿地在大都市中的发展特质、外延价值、管理权属,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维... 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路径,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和精明规划治理途径,分析公共绿地在大都市中的发展特质、外延价值、管理权属,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维度分级目标框架。首先从空间维度的整体层面满足人民的美好需求,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具有公平性的系统性网络布局;其次从价值维度的要素层面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满足多元人群需求,提供具有包容性的公共服务;最后从时间维度的机制层面依托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保证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可持续良性运行,形成精细化协调统筹、精确评估供需、精准落实对策的多维度精明规划,从而塑造具有凝聚力的、有机秩序的社区生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民城市 社区生活圈 公共绿地 城市更新行动 空间治理 公平性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构成因子的城市住区低碳规划要素体系构建——以重庆主城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颜文涛 俞诗言 邹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开展低碳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重大。通过对重庆主城住区的调查研究,探究住区碳排放构成因子及其特征,采用矩阵分析法分析碳排放因子与低碳规划要素的相关性,结合现有法定规划体系和居住区规划内容...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开展低碳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重大。通过对重庆主城住区的调查研究,探究住区碳排放构成因子及其特征,采用矩阵分析法分析碳排放因子与低碳规划要素的相关性,结合现有法定规划体系和居住区规划内容,构建基于碳排放因子的低碳住区规划要素体系,提出关键规划要素导向下的低碳住区空间环境类、土地使用类、设施类、行为活动类的减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住区 碳排放因子 规划要素体系 减碳路径 重庆主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亚健康群体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颂 詹明珠 温全平 《风景园林》 2010年第4期90-93,共4页
围绕当前逐步受到关注的亚健康问题及其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的关系,介绍了亚健康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解决亚健康的途径,回顾总结了有关绿色开敞空间与公众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国内面向亚健康群体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 围绕当前逐步受到关注的亚健康问题及其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的关系,介绍了亚健康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解决亚健康的途径,回顾总结了有关绿色开敞空间与公众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国内面向亚健康群体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规划设计应该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研究 亚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韧性特征的城市社区规划与设计框架 被引量:47
15
作者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17年第3期98-106,共9页
韧性是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但随着人类干预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工系统的刚性化越来越强,而生态系统的韧性特征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降低。因此,韧性成为学界和业界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但繁多的概念和抽象的解释仍然无法告诉我们... 韧性是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但随着人类干预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工系统的刚性化越来越强,而生态系统的韧性特征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降低。因此,韧性成为学界和业界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但繁多的概念和抽象的解释仍然无法告诉我们:韧性的本质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生态规划与设计中进行韧性实践?如何架起不同尺度层面上全面韧性与特定韧性之间的桥梁?本文借助于生态实践智慧的启发,通过韧性概念的变化和成功生态规划设计实践案例的研究,提出生态系统的可变性是系统韧性的根本特征这一观点;并以城市社区为重点,构建以调控系统可变性为核心的城市社区韧性规划与设计框架,共包含两个途径:一是借助规划设计,使社区系统在结构与功能层面尽可能适应环境条件;二是通过组织管控,使社区系统在运行层面尽可能迎合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 适应性 城市社区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 被引量:54
16
作者 金云峰 周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7,共5页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对绿道概念和规划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区...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对绿道概念和规划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区域-城市-场所"三个规划层面,并选取其中关键的城市层面进一步研究。探讨了适合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方法及模式,对未来绿道系统规划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绿道系统规划发展趋势,研究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参考意义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具体模式,为将来城市绿道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绿地系统 规划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城市社区规划设计的3个维度 被引量:22
17
作者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2期65-69,共5页
在与韧性城市社区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适应性是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社区对于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扰动的抵抗或吸收能力,也包括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能力,这些变化往往为社区带来成长、发展、创新与变革的机会。因此,适应性常被视... 在与韧性城市社区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适应性是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社区对于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扰动的抵抗或吸收能力,也包括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能力,这些变化往往为社区带来成长、发展、创新与变革的机会。因此,适应性常被视为社区韧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已有文献中,对于"什么是韧性城市社区适应性的本质"尚且没有清楚的阐述。旨在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补充这一理论的不足:韧性城市社区适应性的关键特征是什么?社区韧性应如何通过构建适应性来实现?从城市社区目前面临的挑战出发,基于对韧性城市社区本质及关键特征的分析,构建城市社区韧性与适应性概念模型。该模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环境支撑、空间可变、以人为本作为解读城市社区适应性的3个维度,指出:遵循城市社区独特的地脉文脉特征;满足城市社区中变化的环境需求与空间的偏好;尊重居民的权利与建议的城市社区是体现适应性的韧性社区,并以此作为3个原则指导韧性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 适应性 城市社区 规划设计 韧性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数城市”到“复数城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人本规划设计策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卓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转向"以人民为中心"、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不仅要绿色可持续,还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实际需求,兼顾社会公平。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和交通技术进步,支撑快速交通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在当代城市中发展迅速,与城... 在转向"以人民为中心"、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不仅要绿色可持续,还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实际需求,兼顾社会公平。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和交通技术进步,支撑快速交通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在当代城市中发展迅速,与城市的人性化尺度矛盾突出,并在功能上对城市的绿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尽管只是城市建设的一个局部问题,却集中反映了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导向。文章以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通过其在前阶段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揭示背后城市交通发展理念的偏差,随后提出基于"复数城市"的新规划理念,总结借鉴既有规划实践的有益经验,从三方面提出未来建设绿色人本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交通基础设施 单数城市 复数城市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有机更新的城市旧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与布局模式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宇卿 王梦雯 +1 位作者 吴新珍 王欣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有机更新是城市旧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政策的限定下,如何满足居民对交通出行、服务设施和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向地下要空间”成为必要选择。文章对支撑城市旧区有机更新的地下空间功能进行分析,面对“先地上后地下”的发展时序... 有机更新是城市旧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政策的限定下,如何满足居民对交通出行、服务设施和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向地下要空间”成为必要选择。文章对支撑城市旧区有机更新的地下空间功能进行分析,面对“先地上后地下”的发展时序,提出开展普查评估、立足总量把控、关注公共空间、衔接建造技术和整合景观风貌等规划策略。同时,针对城市旧区地下空间具体的布局模式,阐述了多点针灸开发、多元复合利用、多廊互相贯通、多层开发协同及多孔海绵渗透等规划思路,以期通过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建设,为城市旧区的有机更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城市旧区 地下空间 规划策略 布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伤亡愿景”视角下的安全城市导向规划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海啸 张晓赫 胡淼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1期16-20,共5页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安全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正常运转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一线城市在安全方面的排名却不尽人意。文章介绍了“零伤亡愿景”的理念,从市中心的速度控制、道路空间再分配、交通安宁和以...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安全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正常运转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一线城市在安全方面的排名却不尽人意。文章介绍了“零伤亡愿景”的理念,从市中心的速度控制、道路空间再分配、交通安宁和以人为本的交叉□设计等角度,分析不同国家和城市的优秀案例,对提升交通安全的措施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指出了我国城市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城市 "零伤亡愿景" 速度控制 以人为本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