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屋顶花园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以同济大学运筹楼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阳光明媚 林泳宜 +1 位作者 金堇惠 陈静 《广东园林》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屋顶花园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交流场所,并在改善校园环境和调节师生情绪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同济大学运筹楼屋顶花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评价法提取评价因子,分别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审美... 屋顶花园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交流场所,并在改善校园环境和调节师生情绪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同济大学运筹楼屋顶花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评价法提取评价因子,分别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审美评判测量法和语义差异法,深入研究了7个不同主题的花园地块以及2块向日葵对照田的美景度。研究结果显示,悠然花园在3种方法中的评分均较高,野趣花园在语义差异法中的美景度评分方面表现出色,而2块向日葵田在3种评价方法中的得分相对较低。为提升屋顶花园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建议在设计中多注重植物色彩和种植结构,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多种植开花植物以及芳香植物。此外,研究发现,美景度评价法在小尺度绿地植物景观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花园 小尺度绿地 植物景观 美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二十年历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6,共3页
在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建系20周年之际,以同济大学半个多世纪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为背景,阐述本系20年发展历程。围绕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概述了景观学系1993—1996年、1996—2005年、2005—2013年3个发展时... 在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建系20周年之际,以同济大学半个多世纪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为背景,阐述本系20年发展历程。围绕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概述了景观学系1993—1996年、1996—2005年、2005—2013年3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工作,阐明了20年建系办学的四大理念追求: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理念;引领创新的专业教育;前沿开拓的科研实践;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以20年的工作成就展示了该系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开拓、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学科发展 专业教育 科研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渗透--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教学剖析--以景观环境测绘实习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悦来 董楠楠 +1 位作者 王敏 戴代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5,共5页
风景园林(景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培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在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更是有大幅增加。自20世纪50年代陈从周先生主持苏州宅园测绘以来,同济园林景观测... 风景园林(景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培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在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更是有大幅增加。自20世纪50年代陈从周先生主持苏州宅园测绘以来,同济园林景观测绘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以景观环境测绘实习为例,阐述实践类课程在同济风景园林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与设计类、理论类课程进行有机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实践教学 景观环境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实测与CFD模拟的住区风环境景观适应性策略--以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为例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滨谊 司润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记录距地1.5m处的平均风速、瞬时风速、风向等指标。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住区近地风环境开展无植栽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数据做比较,探讨景观布局对住区近地风环境的影响幅度。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绿地布局优化策略,运用CFD软件进行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住区 风环境 CFD 适应性 绿地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敏 石乔莎 《风景园林》 2013年第4期91-97,共7页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文化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 景观规划 乡村规划 地域景观 景观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面向未来发展的中国景观学专业人才 同济大学景观学专业教育引论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06年第5期36-39,共4页
围绕未来中国景观学专业人才教育的主题,以同济大学景观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实践为例,介绍了同济本学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所阐明的景观学与景观规划设计学的关系,阐述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办学基本路线方针、未来10年课程... 围绕未来中国景观学专业人才教育的主题,以同济大学景观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实践为例,介绍了同济本学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所阐明的景观学与景观规划设计学的关系,阐述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办学基本路线方针、未来10年课程体系规划,提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与人格的“KAQP”培养模式近期景观学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学 研究 景观规划设计 学科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规划实施协同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昀 章明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为推进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保障海绵城市规划有效实施,亟需优化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落实模式。结合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总结目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近期项目库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 为推进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保障海绵城市规划有效实施,亟需优化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落实模式。结合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总结目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近期项目库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不足之处,如对建设和运营并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等。最后提出引入规划实施协同机制,探讨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实施平台”作为系统方案的深化方向,该协同机制有助于促进海绵城市建设者向运维者身份转变;通过全生命周期管控方式提高海绵设施运营效率;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引导各相关主体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动态调整和评估反馈来优化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系统方案 规划实施协同机制 规划实施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发展——以同济大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越 胡玎 《园林》 2011年第5期30-33,共4页
大学校园中的绿化景观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在占地面积越来越大的同时,如何维护好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怎样平衡各种功能需求,将人文精神融入校园风光中,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以同济大学校园绿化景观为例,探讨现阶段校园景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绿化景观 同济大学 占地面积 生态环境 功能需求 人文精神 校园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调研与角色扮演——同济大学景观管理教学方法与途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悦来 《园林》 2015年第9期19-23,共5页
一.背景 景观学界曾一度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校期间就是创意和思路,至于政策法规是工作以后的事,规范是很容易掌握的”。根据笔者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很多学生确实连最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掌握。很多人也根本认为这... 一.背景 景观学界曾一度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校期间就是创意和思路,至于政策法规是工作以后的事,规范是很容易掌握的”。根据笔者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很多学生确实连最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掌握。很多人也根本认为这不是问题,只要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一切迎刃而解,无非花点时间看看规范而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并且认为正是此种观点,导致我们的现状教育体系对管理的忽视。这样的观点更可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导致学生政策法规意识淡薄,执意于象牙塔内的对艺术和创意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管理 教学方法 同济大学 角色扮演 调研 法规意识 园林专业 工作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力提升——以上海市黄浦江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洁琼 江卉卿 +2 位作者 陈俊延 柯楠 王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共7页
上海市积极深化“一江一河”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空间,以绿化品质提升的“四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季节性景观营造,从而激发滨水空间活力。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尺度大、范围广、数据多的特征,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滨水秋季景观... 上海市积极深化“一江一河”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空间,以绿化品质提升的“四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季节性景观营造,从而激发滨水空间活力。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尺度大、范围广、数据多的特征,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滨水秋季景观特征的全覆盖、多时相、数字化识别为核心,以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中心城区段为例,训练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特征识别的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对实证案例大批量样本数据的秋季景观特征智能化识别与测度;通过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s,LBS)大数据分析手段,量化揭示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中心城区段活力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影响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秋季景观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的营造与活力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城市滨水空间 秋季景观特征 语义分割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支撑技术体系及应用——以上海中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洁琼 胡梦雨 +1 位作者 刘颂 李瑞冬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5,共7页
【目的】在中国城市存量更新的背景下,提出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以全生命周期管控为核心、以数智赋能为技术支撑的技术体系是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的重要途径。【方法】以上海中山公园为实证案例,获取“智”“水”“绿”“碳”4个... 【目的】在中国城市存量更新的背景下,提出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以全生命周期管控为核心、以数智赋能为技术支撑的技术体系是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的重要途径。【方法】以上海中山公园为实证案例,获取“智”“水”“绿”“碳”4个维度的生态数据,依托城市公园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以“模拟—设计—建设—监测—评估—再更新”为核心路径的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支撑技术体系——STAR体系,实现城市公园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结果】阐明了上海中山公园可持续更新在生态效应模拟(Stimulation)、生态效能监测(Tracking)、生态数据集成(Assembly)、生态实践管控(Realization)4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厘清了STAR体系技术框架的要点。【结论】可为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与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系统服务能级提升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景观 可持续景观 生态系统服务效能 城市公园更新 上海中山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价值视角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洁 林诗琪 +1 位作者 龙若愚 吴语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针对中国现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强调环境效益、对微观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关注度不够的现象,通过文献爬梳、3轮专家问卷调研和3个建成项目的实证评价研究,逐步确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环境、社会、经济与美学方面的11项效益... 针对中国现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强调环境效益、对微观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关注度不够的现象,通过文献爬梳、3轮专家问卷调研和3个建成项目的实证评价研究,逐步确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环境、社会、经济与美学方面的11项效益及其指标构成、各项指标的含义、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构建了以多元价值为导向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创造可持续的雨水景观设计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绵城市 雨水管理 多元价值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子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金云峰 刘颂 +1 位作者 李瑞冬 刘悦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整而有参与平衡用地的4个子系统:休闲游憩子系统、日常防护子系统、景观形象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旨在通过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增强绿地与城市、绿地与绿地、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每一块绿地的产生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审慎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使"子系统"内部各元素都有内在的秩序和紧密的联系,从而由自身完善的"子系统"组建成更强大的城市绿地"大系统",更好地为城市和市民提供持续、周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编制 编制方法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 以辽宁康平卧龙湖生态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4
14
作者 王云才 崔莹 彭震伟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60-67,共8页
卧龙湖生态保护区是以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深度受到城镇扩张、工业猛增和农业生产影响的地区,综合体现出水量减少,河流水网遭破坏,分散坑塘广布,区域汇水能力下降;城镇建设与湖区生态环境缺乏良性互动,对湖区干扰和污染较大;区域廊... 卧龙湖生态保护区是以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深度受到城镇扩张、工业猛增和农业生产影响的地区,综合体现出水量减少,河流水网遭破坏,分散坑塘广布,区域汇水能力下降;城镇建设与湖区生态环境缺乏良性互动,对湖区干扰和污染较大;区域廊道系统网络化程度较低,且网络复合度低,功能单一等生态问题,其中水源急剧减少和水质恶化成为制约卧龙湖生态保护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立足于解决卧龙湖地区水源和水质问题,在区域生态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功能复合的区域廊道网络与水收集系统、城镇乡村绿色海绵空间综合体与水质净化系统规划,耦合共生构建卧龙湖生态保护区"绿色海绵"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卧龙湖生态保护区的雨洪调蓄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雨洪管理 景观规划 绿色海绵 快速城市化地区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建设探索——以同济大学为例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李瑞冬 韩锋 金云峰 《风景园林》 2020年第S02期31-34,共4页
基于高等院校全面推进与落实"课程思政"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以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建设为例,从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建设的目的、育人目标与价值导向出发,探索思政课程链的课程组成、育人逻辑、思政内涵、思政... 基于高等院校全面推进与落实"课程思政"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以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建设为例,从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建设的目的、育人目标与价值导向出发,探索思政课程链的课程组成、育人逻辑、思政内涵、思政领域、思政要素、教学方法与评价等内容,以期建构风景园林专业素质与人格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学改革 思政课程链 课程建设 同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下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概念框架与实践途径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敏 侯晓晖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17年第6期95-104,共10页
关注当前中国乡村景观面临的生态冲击与风貌特色危机,正视美丽乡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误区。本研究引入生态审美理论,以乡村景观风貌在生态价值与审美体验上的要素耦合与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和概念框架,从空间规划的角... 关注当前中国乡村景观面临的生态冲击与风貌特色危机,正视美丽乡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误区。本研究引入生态审美理论,以乡村景观风貌在生态价值与审美体验上的要素耦合与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和概念框架,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尝试回答"乡村景观风貌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审美双赢"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的技术路径,形成以地域性(locality)、多样性(diversity)与服务价值(services)为联结和关键的乡村景观风貌整体发展思路与基本实践方法。通过崇明东滩地区案例进行"落地"探索,进一步明确规划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验证实践途径的可操作性、典型性和普适性,为当前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风貌规划 生态审美 概念框架 空间管控 崇明东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展览馆现状、趋势及布展设计通则 被引量:16
17
作者 钱凤德 吴国欣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0,共5页
2000年2月25日中国首个城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投入运营。此后,中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纷纷开始建设用于展示城市规划成果和城市整体形象的专业展馆。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的情况如何?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 2000年2月25日中国首个城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投入运营。此后,中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纷纷开始建设用于展示城市规划成果和城市整体形象的专业展馆。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的情况如何?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这些均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设计通则"课题的研究,提出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展览馆 现状 布展设计 通则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由空间结构优先转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 被引量:36
18
作者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37-42,共6页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于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的概念与方法框架。该框架回应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新需求,并强调了4个核心策略: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诊断、整合生态资源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生态源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服务交付过程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廊道提取与网络结构修正、兼顾网络功能与结构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用地多情景开发,以探索适应城市扩张、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绩效的生态网络规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优先级 生态空间体系 景观绩效提升 方法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的缝合:城市非典型风貌区旧城更新景观规划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敏 王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对历史记忆留存的方式有多种,针对历史遗迹的实体留存与物质状态的保护,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保存和记忆方式。面对摧枯拉朽的旧城改建热潮和土地集约利用的迫切之需,非实体留存方式的景观探索与实践可以较好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化解矛... 对历史记忆留存的方式有多种,针对历史遗迹的实体留存与物质状态的保护,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保存和记忆方式。面对摧枯拉朽的旧城改建热潮和土地集约利用的迫切之需,非实体留存方式的景观探索与实践可以较好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化解矛盾的方法,进而多样化地延续城市文化、激发城市活力。城市非典型风貌区是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研究结合设计实践,探讨城市非典型风貌区在面临实体留存的种种限制之时,作为非物质实体而存在的可能性,提出其在被改造为公共空间过程中的构思法则与创作手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旧城更新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城市非典型风貌区 非实体留存 景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被引量:28
20
作者 金云峰 张悦文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5期88-92,共5页
"绿地",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多重身份,规范条例中"绿地"的定义各有不同,理论探索前沿对"绿地"概念进行了扩展,中英互译中"绿地"概念产生了歧义,甚至行业从业人员个体的主观判断和理解又加重了&qu... "绿地",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多重身份,规范条例中"绿地"的定义各有不同,理论探索前沿对"绿地"概念进行了扩展,中英互译中"绿地"概念产生了歧义,甚至行业从业人员个体的主观判断和理解又加重了"绿地"的复杂性。为了从规划角度更清晰地认识"绿地"一词的专业内容,并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从"绿地"概念、绿化与绿地、城乡规划与绿地等几个角度进行辨析,梳理规范条例中对"绿地"一词的解释,并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的规划范畴和规划定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用地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