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化和锈蚀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
1
作者 姜超 戈雨晴 +1 位作者 顾祥林 张昊川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2,共12页
准确评估碳化和锈蚀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是保障既有混凝土结构服役安全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碳化会增加表层混凝土的高温爆裂剥落破坏风险,锈蚀显著降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然而,火灾萌生与蔓延、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以... 准确评估碳化和锈蚀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是保障既有混凝土结构服役安全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碳化会增加表层混凝土的高温爆裂剥落破坏风险,锈蚀显著降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然而,火灾萌生与蔓延、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以及碳化/锈蚀混凝土结构高温热-力响应等均存在高度的随机性或不确定性,导致既有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准确评估仍面临巨大挑战。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建筑的火灾萌生机制与蔓延规律、火灾升降温全过程中表层碳化混凝土的多场耦合响应及其与爆裂剥落破坏特征的关联机制、火灾升降温全过程中锈蚀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火灾升降温全过程中约束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演化规律以及基于概率的蔓延火灾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抗火性能 混凝土碳化 钢筋锈蚀 多场耦合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索增强生成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问答模型实现
2
作者 李圣飞 卢昱杰 +2 位作者 陈晓莹 王娜 朱大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840-10849,共10页
通用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迅速,但在应用中存在幻觉严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专业问答需求。相较于直接改进大模型内部技术架构,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技术能够在大模型生成回答时,利用... 通用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迅速,但在应用中存在幻觉严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专业问答需求。相较于直接改进大模型内部技术架构,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技术能够在大模型生成回答时,利用外部知识库提供更专业、精准的信息支持,具有操作简单、更新灵活、普适性强的特点,已成为提升大模型专业问答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RAG技术构建了一套面向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增强大语言模型,并通过建造师、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RAG增强大模型相较Qwen-plus通用大模型,答题得分率提升了17.67%;在此基础上,探讨了RAG增强大模型问答增强效果及其局限性,旨在推动RAG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深度应用,助力打造精通建筑工程项目专业知识的AI助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索增强生成 建筑工程管理 大语言模型 问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特征的漏磁探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平 邱俊澧 姜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2-1032,共11页
以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特征的漏磁探测技术为主线,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漏磁探测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区域并定量评估钢筋锈蚀率.为进一步提升利用漏磁技术探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特征的... 以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特征的漏磁探测技术为主线,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漏磁探测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区域并定量评估钢筋锈蚀率.为进一步提升利用漏磁技术探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特征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未来还需要充分考虑磁化强度随机分布引起的锈蚀率评估结果的概率分布特性,明确应力、疲劳、箍筋/相邻纵筋、锈蚀产物和混凝土的影响,推动基于漏磁成像的计算机视觉自动识别和融合多指标、多技术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漏磁探测 锈蚀率 定量评估 概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吊回转视角下施工场景数字孪生高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昱杰 仲涛 +1 位作者 张修龙 赵宪忠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6,共13页
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在信息空间表达施工场景实体特征,是高效的施工信息化管理工具。然而当前复杂施工场地数字孪生建模存在时效滞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施工场地逐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塔吊高空环视图像的复... 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在信息空间表达施工场景实体特征,是高效的施工信息化管理工具。然而当前复杂施工场地数字孪生建模存在时效滞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施工场地逐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塔吊高空环视图像的复杂施工场景高效建模方法,旨在提高数字孪生建模的时效性和自动化程度。该方法将摄像头布设于回转式塔吊吊臂以获取场地的多视角图像进行建模,首先针对受限的图像采集路径,提出基于点线特征的多视角图像集质量评价方法,以优化数据采集方式从而提高图像集质量,其次通过融合场景几何先验的建模方法,基于输入图像创建具备真实尺度的几何模型,并采用基于高斯采样的施工场地点云去噪方法提升几何模型语义赋予的准确性。最后,以上海某高层住宅项目为例,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方法能够自动化地实现施工场地的几何建模与建筑结构语义赋予,且模型几何精度达分米级,完全满足逐日进度管理需求。此外,提出的在塔吊作业场景下的高效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具备很强的拓展性,对桥梁、隧道等其他复杂施工场景的数字孪生建模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过程 数字孪生 三维重建 多视角图像 图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应用于17-4PH材料蚀后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5
作者 邸娟 王程波 +3 位作者 贺磊 牛亚龙 彭超义 王建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4,共9页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CA-ResNet)模型,以实现对17-4PH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的精确预测。基于超声波汽蚀试验得到的汽蚀特性曲线,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方程对汽蚀阶段进行定量划分,并定义寿命系数ζ,同时借助超景深显微镜获取材料损伤后不同时刻的显微图像数据库,并与寿命系数ζ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ResNet网络模型在CIFAR10公开数据集上验证准确率可达92.2%,在收集的17-4PH材料的汽蚀损伤数据集上的验证准确率可达93.2%,相比ResNet18网络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5%和3.5%。通过学习率、批处理量等超参数优化后,该模型在汽蚀损伤数据集上准确率可达95.0%。采用端到端的数据驱动思想,可实现从汽蚀损伤形貌到汽蚀寿命的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网络 坐标注意力机制 汽蚀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6
作者 刘阳 张伟平 +3 位作者 姜超 邱俊澧 王瑞琳 郑乃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1191,共11页
对海洋环境下服役26年的3根钢筋混凝土梁开展受弯试验研究,获得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以评估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加载试验后,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锈蚀钢筋横截面积的纵向分布。在此基础上,对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 对海洋环境下服役26年的3根钢筋混凝土梁开展受弯试验研究,获得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以评估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加载试验后,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锈蚀钢筋横截面积的纵向分布。在此基础上,对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模式、裂缝发展、承载力及截面应变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环境下钢筋的锈蚀沿纵向呈明显的不均匀性,总体呈现跨中锈蚀严重、两端锈蚀轻的规律,与箍筋接触位置的纵筋因受到箍筋的保护而与相邻位置相比锈蚀程度更轻。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与未锈蚀适筋梁类似,但破坏截面处纵筋间锈蚀差异大,导致严重锈蚀钢筋可能先断裂,引发应力重分布,荷载—挠度曲线表现出“多阶段”特征。锈蚀最严重试件的屈服和极限荷载相较锈蚀最轻试件分别下降了18.1%和14.7%;基于破坏模式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自然锈蚀 静力试验 受弯承载力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截面薄构造柱加固砖墙面内抗震性能
7
作者 李国蕾 余倩倩 +3 位作者 顾祥林 李翔 张宏 赖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5-1180,共16页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建筑外观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多占用结构使用空间,提出一种采用薄圈梁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既有砌体结构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砖墙的面内抗震性能展开深入研究。设计并制作了4片1/2缩尺黏土砖墙试件...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建筑外观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多占用结构使用空间,提出一种采用薄圈梁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既有砌体结构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砖墙的面内抗震性能展开深入研究。设计并制作了4片1/2缩尺黏土砖墙试件,采用相同构造柱对不同长度的砖墙进行加固,随后开展水平反复荷载试验,以探究异型截面构造柱对砖墙的面内约束效应。此外,对砖墙进行匀质化处理,根据加固试件的结构构造建立相应离散单元模型,对已有离散单元算法进行修正,并经相应试验结果验证后,针对影响砖墙面内加固效果的关键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采用建议的薄混凝土异型截面构造柱可有效提升墙体平面内受力性能;加固后墙体面内抗剪承载力、变形能力均明显提升;从提高墙体面内抗剪承载力的角度来看,对240 mm厚的砖墙,按构造要求设计的2根构造柱对砖墙的有效约束长度不超过72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墙 异型截面薄构造柱 加固 面内抗震性能 水平往复荷载试验 离散单元法(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混凝土中钢筋初锈时间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8
作者 李辰治 宋晓滨 +1 位作者 黄庆华 姜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8,660,共9页
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Darcy定律建立了氯离子扩散-对流耦合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探明了每个干湿循环周期内氯离子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钢筋初锈时间对各影响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扩散-对流... 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Darcy定律建立了氯离子扩散-对流耦合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探明了每个干湿循环周期内氯离子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钢筋初锈时间对各影响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扩散-对流耦合作用导致对流区和峰值氯离子含量的出现。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峰值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对流作用仅在混凝土浅层占据主导,氯离子在深层区的传输仍以扩散为主。钢筋初锈时间对临界氯离子含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保护层厚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对流区深度和峰值氯离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混凝土 钢筋 扩散-对流 干湿循环 初锈时间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带裂纹工作性能
9
作者 王本劲 贾耀翔 +2 位作者 王达磊 姜一凡 陈艾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给出了典型轮载作用下带裂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铺装层的响应、疲劳寿命等相较于无裂纹工况的变化,发现裂纹未完全贯通顶板时对结构局部刚度影响较小,仅当完全贯通裂纹尺寸达一定程度时才导致结构竖向位移显著增大。然而,即使顶板未被贯... 给出了典型轮载作用下带裂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铺装层的响应、疲劳寿命等相较于无裂纹工况的变化,发现裂纹未完全贯通顶板时对结构局部刚度影响较小,仅当完全贯通裂纹尺寸达一定程度时才导致结构竖向位移显著增大。然而,即使顶板未被贯通,裂纹仍将引发铺装层底部应变集中,导致其寿命明显降低。基于铺装层应变-寿命关系,估计当裂纹深度达顶板厚度的1/2、3/4时,可使得铺装层寿命分别降低约1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数值模拟 疲劳损伤 裂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教学楼单跨框架结构的屈曲约束支撑加固抗震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鹏 高佳琪 +2 位作者 户恒庆 王盖 刘英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某四层教学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单跨框架结构,在不同方案比较后决定对其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加固。使用分析软件采用反应谱法、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法对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的计算分析。反应谱法分析可知采用支撑加固后的结... 某四层教学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单跨框架结构,在不同方案比较后决定对其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加固。使用分析软件采用反应谱法、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法对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的计算分析。反应谱法分析可知采用支撑加固后的结构抗侧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层间位移减小;静力弹塑性法分析显示加固后结构中屈曲约束支撑先于梁柱构件失效,结构冗余度增加;动力弹塑性法分析显示加固后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支撑进入塑性工作状态,显示出良好的滞回性能,消耗了地震能量,结构基底剪力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跨框架 屈曲约束支撑 反应谱 静力弹塑性分析 动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作用下EVA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斯凤 许贇晨 +1 位作者 万亭亭 杨思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7-545,共9页
模拟中国西部地区大温差环境,研究了冷热循环作用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的EVA即可降低混凝土早龄... 模拟中国西部地区大温差环境,研究了冷热循环作用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的EVA即可降低混凝土早龄期的汞压入量和混凝土孔隙率,且孔结构更均匀;随着冷热循环次数的增加,EVA的膜结构与浆体或骨料的黏结性能发生劣化,表现为混凝土中50~200nm孔的比例增加;EVA可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有效细化混凝土的孔径分布,降低混凝土内部损伤速率,使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速率在冷热循环作用下有所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循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公路隧道电缆区热迁移效应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12
作者 何侃 徐林 +1 位作者 刘鹤群 苏醒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6-1525,共10页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的温度预测关联式,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高温区域覆盖范围如何界定”以及“下游温度超标临界条件如何判定”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1)在夏季机械排风工况下,电力电缆区的空气温度沿着隧道纵向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表明气流驱动的热迁移现象显著;2)电缆发热量对隧道进排风温差呈现非线性增长特征,当电缆长期高负载运行时,电缆区排风温度将超过标准规定的安全阈值(≤40℃);3)降低隧道入口温度虽可减少排风温度,但会导致进排风温差扩大超出规范限值(≤10℃);4)通风量每增大87.81 m 3/s(即换气次数增大2次/h)可使排风温度降低约3.57℃,但过高的通风量会导致风机功耗激增,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通风策略以平衡降温效果与风机能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缆隧道 CFD模拟 机械通风 气流驱动热迁移效应 温度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及高温下损伤榫卯连接木框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彭一清 陆宇 宋晓滨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共10页
带损伤榫卯节点木框架的抗火性能研究对既有传统木结构建筑防火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文章制作了2个无损和2个带损伤(节点松动、节点腐朽)的榫卯木框架试件,开展无损木框架的常温静力加载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30%持... 带损伤榫卯节点木框架的抗火性能研究对既有传统木结构建筑防火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文章制作了2个无损和2个带损伤(节点松动、节点腐朽)的榫卯木框架试件,开展无损木框架的常温静力加载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30%持荷比的无损和损伤木框架受火性能试验,对比分析榫卯木框架在标准升温条件下的抗火性能、截面温度分布与木材炭化速率。试验结果表明,节点损伤明显导致框架节点区域升温更快,且影响框架受火破坏模式,降低框架的抗火性能:无损试件受火后发生节点破坏,节点松动和节点腐朽的框架试件受火后发生梁受弯破坏,耐火极限分别为55.5min、28.3min、33.2min。文章试验中木材平均炭化速率为0.90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节点 木框架 损伤 受火试验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腐蚀热力学的钢筋脱钝临界氯离子含量理论模型
14
作者 李辰治 宋晓滨 姜超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4-410,共7页
根据点蚀成核机理和钢筋极化原理分别建立了钢筋点蚀电位(E_(pit))和自腐蚀电位(E_(corr))的理论模型.基于腐蚀热力学,将钢筋表面临界氯离子含量(C_(crit))定义为E_(pit)和E_(corr)相等时的氯离子含量(c(Cl^(-))/c(OH^(-))),据此提出了... 根据点蚀成核机理和钢筋极化原理分别建立了钢筋点蚀电位(E_(pit))和自腐蚀电位(E_(corr))的理论模型.基于腐蚀热力学,将钢筋表面临界氯离子含量(C_(crit))定义为E_(pit)和E_(corr)相等时的氯离子含量(c(Cl^(-))/c(OH^(-))),据此提出了临界氯离子含量理论模型.结果表明:E_(pit)与氯离子含量的对数负线性相关;氯离子含量增加导致阳极极化曲线负移,从而导致E_(corr)降低;临界氯离子含量随着E_(corr)、E_(pit)、温度和混凝土孔溶液pH值的变化呈指数型变化,因而离散性较大;对于温度为298 K、pH值为13.5的工况,临界氯离子含量理论值为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蚀电位 自腐蚀电位 腐蚀热力学 临界氯离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病害识别软件的开发与实现
15
作者 刘金杉 卢昱杰 李元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29,101,共7页
为解决隧道衬砌病害的快速实时识别问题,采用深度学习方法编制一套病害实时识别与检测软件,并实现新病害首次出现的报警与计数功能。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病害目标检测框不稳定现象,引入归一化积相关阈值判断方法,通过对比前后相... 为解决隧道衬砌病害的快速实时识别问题,采用深度学习方法编制一套病害实时识别与检测软件,并实现新病害首次出现的报警与计数功能。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病害目标检测框不稳定现象,引入归一化积相关阈值判断方法,通过对比前后相邻两帧检测框内图像的相似性进行是否为新病害的判别,通过实验找到可兼顾满足新病害报警灵敏与正确性的归一化积相关阈值的实验值,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给出一个该软件实验条件的一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病害 识别与检测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场景遮蔽图像特征推理与语义补全方法:以施工围栏为例
16
作者 卢昱杰 陈宇凡 魏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898-6912,共15页
施工安全巡检易因视野遮挡导致特征缺失,出现危险误判情况。为提升施工风险识别效率,针对特征遮挡问题,以施工围栏检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amodal补全技术的遮挡特征推理方法。首先,利用图像合成技术建立存在视野遮挡的围栏检测数据集。然... 施工安全巡检易因视野遮挡导致特征缺失,出现危险误判情况。为提升施工风险识别效率,针对特征遮挡问题,以施工围栏检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amodal补全技术的遮挡特征推理方法。首先,利用图像合成技术建立存在视野遮挡的围栏检测数据集。然后,结合YOLOv8实例分割和ASBU(amodal segmenter based on boundary uncertainty estimation)特征补全网络,推测围栏被遮挡部分的视觉特征。遮挡特征补全后的施工围栏可应用于闭合检测等多种施工安全监管任务。研究选择多个施工场地的围栏图像进行案例验证,可实现精准的围栏缺失特征补全(平均交并比mIoU>95.5%)。研究成果为施工场景的遮挡特征推理提供研究范式,有效提升了智能化施工安全监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安全监管 施工特征遮挡 amodal特征补全 实例分割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挣得碳值的施工现场碳排放追踪模型
17
作者 宋广翰 卢昱杰 +1 位作者 王娜 李佩娴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82,共11页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集中且强度大,亟需监测和控制其环境绩效。然而,当前施工碳排放评估多在施工前或竣工后开展,很少关注施工过程中环境绩效监测问题。基于施工定额理论、物联感知技术及挣值管理模型,开发了挣得碳值管理(ea...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集中且强度大,亟需监测和控制其环境绩效。然而,当前施工碳排放评估多在施工前或竣工后开展,很少关注施工过程中环境绩效监测问题。基于施工定额理论、物联感知技术及挣值管理模型,开发了挣得碳值管理(earned carbon value management,ECVM)碳绩效评估模型,用于评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绩效,提升施工场地碳排放管理的精度和效率。该模型将施工碳排放与工程完成量、资源消耗量关联,提出3个关键参数和4个关键指标。将模型应用于上海市某建筑主体工程项目,评估发现,在施工进行至第20天时,项目的碳排放偏差(emission variance,EV)为-105.46 kgCO_(2)e,而施工进度(schedule variance,SV)偏差为-215kgCO_(2)e,表明当前施工进度延误,碳排放超出了配额值。然而,当施工进行至第30天时,项目的EV和SV分别为-2 603.18、555.39 kgCO_(2)e,表明经过适度纠偏后,施工进度控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其碳排放仍然超出了配额值,还需进一步采取碳排放纠偏措施。案例表明,ECVM能在施工过程中分析施工进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碳排放绩效指标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具有通用性,可用于任何施工项目的碳排放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碳排放 挣得碳值 施工进度 纠偏管理 施工机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对混凝土微孔特征和吸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辰 姜超 顾祥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3,共7页
为研究碳化对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的影响,对比开展了不同水灰比非碳化与碳化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试验,并通过压汞试验,定量获取了碳化前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参数,通过电镜背散射图像扫描和热重分析定性观察分析了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为研究碳化对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的影响,对比开展了不同水灰比非碳化与碳化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试验,并通过压汞试验,定量获取了碳化前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参数,通过电镜背散射图像扫描和热重分析定性观察分析了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碳化后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能力下降20.0%~26.5%,毛细吸水系数下降30.8%~37.8%。相较未碳化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减小13.9~15.1 nm,最高减小幅度达41.8%,且水灰比越高降低越显著。测试观察到碳化导致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孔径减小。计算表明,碳化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使用Lucas-Washburn等人提出的模型依然有效,且选取最可几孔径作为等效孔径时模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 混凝土 毛细吸水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连续性倒塌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悦 谢强 +1 位作者 张欣 张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3-430,共8页
为分析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连续性倒塌的过程,将已发生破坏的输电塔作为薄弱塔,采用等效位移的方式考虑薄弱塔倒塌对挂线点空间位置的影响,计算相邻输电塔(目标塔)在薄弱塔多组倒塌特征变量组合工况下的响应和破坏特征,确定对目标塔... 为分析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连续性倒塌的过程,将已发生破坏的输电塔作为薄弱塔,采用等效位移的方式考虑薄弱塔倒塌对挂线点空间位置的影响,计算相邻输电塔(目标塔)在薄弱塔多组倒塌特征变量组合工况下的响应和破坏特征,确定对目标塔具有最大影响的薄弱塔倒塌特征变量.结果表明:在发生连续性倒塌时,目标塔的破坏包括近薄弱塔侧的塔身破坏和塔头破坏2种形式;目标塔近薄弱塔侧背风面主材应力比最高,斜材应力比一直较低;塔身下部斜材失稳与主材应力的持续增大是目标塔整体倒塌的最直接原因;薄弱塔的倒塌过程持续时间是目标塔是否破坏的主要控制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分布式风场 连续性倒塌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烧陶粒及陶粒混凝土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增丰 蒲紫盈 +4 位作者 林璨 肖建庄 姚磊 姬宸源 刘雅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96,共13页
基于固废制备的陶粒具有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等特点,成为替代天然骨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烧结法相比,免烧结陶粒不仅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副产品,而且具有成本低、耗能低、制备简单等优点,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本文系统梳理归... 基于固废制备的陶粒具有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等特点,成为替代天然骨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烧结法相比,免烧结陶粒不仅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副产品,而且具有成本低、耗能低、制备简单等优点,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本文系统梳理归纳了免烧陶粒制备工艺、制备参数及制备原料对陶粒品质的影响规律,得出免烧陶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于1.0 W/(m·K),保温性能良好,具有作为保温材料的良好潜力;同时分析了免烧结陶粒替代天然骨料应用于混凝土中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陶粒混凝土作为墙板等构件在建筑上的应用,总结和归纳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 免烧(结)陶粒 陶粒混凝土 陶粒混凝土力学及耐久性能 陶粒混凝土墙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